- 近代中国的经济及思想解放
- 共195题
18. 材料一近年英、法、俄、美、德诸大国角立争雄,创为万国公法,以信义相先,尤重邦交之谊。致情尽礼,质有其文,视春秋战国殆远胜之。其构兵中国,犹辗转据理争辩,持重而后发。此岂中国高谈阔论,虚骄以自张大时哉?轻重缓急,无足深论。而西洋立国,自有本末,诚得其道,则相辅以致富强,由此而保国千年可也。不得其道,其祸亦反是。
——据郭嵩焘《使西纪程》(1877年)
材料二总署钞寄《使西纪程》后,李鸿章得以先睹为快,并大加称赞道:“总署钞寄行海日记一本,循览再四,议论事实,多未经人道及者,如置身红海、欧洲间,一拓眼界也”。但很可惜,能如李鸿章一样欣赏的人少之又少。《使西纪程》出版后,激起了轩然大波,指责谩骂之声遍及京城内外。尤其是在京师,朝野舆论哗然,义愤填膺,甚至到了无不切齿、口诛笔伐的地步。
——杨锡贵《郭嵩焘<使西纪程>毁版述评》
(1)根据材料一,概括郭嵩焘对欧美诸国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使西纪程》在国内引起不同反响的原因。
正确答案
(1)认识:欧美国家国力强大;相互竞争激烈,但重视规则、信义、礼理;以本末之道相辅而立国富强。
(2)原因:一方面,西方列强侵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向西方学习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另一方面,“天朝上国”的自大心理根深蒂固;君主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解析
(1)依据材料一中“近年英、法、俄、美、德诸大国角立争雄,创为万国公法,以信义相先,尤重邦交之谊。”可以看出欧美国家国力强大;相互竞争激烈,但重视规则、信义、礼理;依据材料一中“轻重缓急,无足深论。而西洋立国,自有本末,诚得其道,则相辅以致富强,由此而保国千年可也。不得其道,其祸亦反是。”可以看出:以本末之道相辅而立国富强。
(2)依据材料二中“鸿章得以先睹为快,并大加称赞道:“总署钞寄行海日记一本,循览再四,议论事实,多未经人道及者,如置身红海、欧洲间,一拓眼界也”,“《使西纪程》出版后,激起了轩然大波,指责谩骂之声遍及京城内外。尤其是在京师,朝野舆论哗然,义愤填膺,甚至到了无不切齿、口诛笔伐的地步”可以看出面对西方认识观点两极,壁垒鲜明,究其原因是民族危机加深,社会转型时期,新旧碰撞,如何巩固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出现了两种主张,而向西方学习也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而“天朝上国”的心态又使得顽固势力进行阻挠和批判。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的思想家和客观叙述历史事物的能力。
易错点
主要是对文言文的理解偏差导致不理解作者意思。
知识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24年英国颁布的《专利法》规定,发明人享有14年的专利和特权,“在此期间,任何人不得使用这项发明”。这部专利法被看作近代专利制度的最早起源。此后,美、法、德等国相继制定和颁布了专利法。研究统计,《专利法》出台后的200年里,英国进入了发明创造的高峰期。1680—1689年,登记53项发明专利;1690—1699年,登记102项发明专利;1700—1759年,登记379项发明专利。由于专利制度保障,很多商人投资各种发明创造,为新发明的市场化提供制度保证。例如,瓦特改进了蒸汽机的运行效率,获得专利,得到了巴洛克、博尔顿等企业家的风险投资,促进了蒸汽机技术的市场化进程。1764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1770年登记专利,该专利在英国得到广泛推广。
——摘编自何成刚:《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材料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专利制度作为一剂救国“良药”被洋务派引入中国。但洋务运动以“官督商办企业专利权”把中国专利制度引上了畸形发展之路,直至清王朝覆灭,清政府始终没有正式的专利法规出台。以下为洋务运动时期部分有代表性的专利案例:
——摘编自刘秀平;《迟滞与成长——近代中国专利制度的历史考察》
材料三 若无英国1624年的《专利法》,那么“对十八世纪纺织工业中资本主义发展具有决定性的那些发明就来必有可能”。李约瑟之谜全新解释:专利制度导致近代中国与欧洲在知识积累和技术进步模式上产生巨大分野,进而导致产业革命在欧洲而非中国发生。
——摘编自何成刚:《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36.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中国推行专利制度的历史背景,比较晚清中国专利制度与西方近代专利制度的主要不同。
37.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西方近代专利制度与晚清中国推行专利制度的影响。
正确答案
背景:
①两次鸦片战争后,伴随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自然经济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兴起,市场竞争激烈;
②西方近代专利制度的引入;
③洋务运动发展官督商办民用企业的需要。
不同:
①西方近代专利制度产生早,发展快;而晚清中国专利制度引进晚,发展慢。
②西方近代专利制度以保护知识与技术产权为核心;而晚清中国专利制度以保护企业垄断经营权为主。
③ 西方各国都制定和颁布了专利法;而晚清中国始终没有正式的专利法规出台。
解析
考查阅读材料获取信息、调用知识能力。“背景”结合材料信息“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专利制度作为一剂救国“良药”被洋务派引入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官督商办企业专利权”。“不同”:“这部专利法被看作近代专利制度的最早起源。此后,美、法、德等国相继制定和颁布了专利法”;“由于专利制度保障,很多商人投资各种发明创造,为新发明的市场化提供制度保证”。结合两则材料对比回答。
考查方向
近代中外经济制度:专利制度
解题思路
材料与所学知识结合回答“背景”;通过材料之间对比按要点归纳回答“不同”
易错点
不能结合所学知识全面回答。
教师点评
充分发掘材料信息是关键。
正确答案
影响:西方近代专利制度推动了发明创造与技术革新,促进了欧美工业革命的发生,有利于西方资本主义的长足发展。
晚清:中国专利制度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对于集中资本、防止国内过度竞争与外商排挤、保护投资者利益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对中国早期的现代化有一定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但变相的专卖与垄断经营,又阻碍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和晚清社会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
解析
考查阅读材料获取信息、调用知识能力。有关“影响”的信息:“研究统计,《专利法》出台后的200年里,英国进入了发明创造的高峰期”;“由于专利制度保障,很多商人投资各种发明创造,为新发明的市场化提供制度保证”。“洋务运动以’官督商办企业专利权‘把中国专利制度引上了畸形发展之路,直至清王朝覆灭,清政府始终没有正式的专利法规出台”。
考查方向
近代中外经济制度:专利制度
解题思路
提取材料有关“影响”的信息,结合所学全面回答。
易错点
回答不全面。
教师点评
结合材料,准确回答。
30.以下为1893-1930年出口原料按经济类别分类比重(百分比),从表中可以看出
正确答案
解析
根据图表信息可知机采矿产品出口比重不断增加,但远远低于农产品,这表明中国近代工矿业基础薄弱,B项说法正确;1903-1930年手工矿产品的出口比重逐渐增加,表明这一时期传统手工业有所发展,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原料出口比重,并非在世界市场的份额,故C项错误;1930年出口原料按经济类别分类比重高于其他阶段,表明经济危机并未严重影响中国原料出口,故D项错误;本题答案为B。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旨在考查分析图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仔细分析图表,结合所学知识作答,排除错误选项即可。
易错点
C项说法迷惑性较大。
知识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图一 图二
39.比较图一、图二,请提取两项有关中国工业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正确答案
示例一
信息:洋务运动工业化布局集中在沿海沿江,尤其通商口岸地区为最;新中国工业布局扩展至内地,尤其东北为最。(2分)
说明:近代中国沿海沿江最先受到外来侵略,西方工业文明影响较早且程度较深。新中国统一全国,计划经济,注重整体工业布局。(从国内外形势分析亦可)(4分)
示例二
信息:洋务运动工业基础薄弱,尤其重工业基础薄弱。新中国优先集中发展重工业。(2分)
说明:近代中国工业产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中,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分布不平衡。新中国致力于奠定国家工业化的基础,在苏联帮助下大力发展重工业。(4分)
解析
考查阅读材料获取信息、调用知识阐释历史能力。先结合图表的图例、内容提取时空信息:图一为洋务企业名称、分布情况;图二为新中国一五计划工业交通建设情况。结合自己掌握知识情况选择答题方向。注意时空上的比较。
考查方向
近现代工业化:洋务运动、新中国初期经济建设、一五计划
解题思路
先从图片材料提取时空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易错点
信息提取不准;说明缺乏史实。
教师点评
开放性试题,在获取信息的基础上,尽量选取有利自己回答的角度作答。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盛宣传怀(1844—1916),江苏武进人。从1870年开始充当李鸿章幕僚,创办了一系列实业和教育事业。1896年,他将自办银行的见解向清廷作了系统的表述:“银行昉(开始)于泰西,其大旨在流通一国之货财,以应上下之求给,立法既善于中国之票号、钱庄,而国家任保护,权利无旁挠,故能维持不敝。各国通商以来,华人不知务此,英、法、德、俄、日本之银行乃推行来华,攘我大利……商务枢机所系,现又举办铁路,造端宏大,非急设中国银行,无以通华商之气脉,杜洋商之挟持。
——摘编自谢俊美编《中国通商银行》
材料二 1897年5月27日,经过盛宣怀一段时间的筹备,中国自办的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在上海正式成立。银行股份全属华股,总董全是华人,其构成不是封建官僚就是买办商人,实行“权归总董,利归股商”。它的内部章则制度完全仿照英商汇丰银行章程来拟定,用洋人为大班,掌握业务经营上的实权。它以上海总行为中心,积极开展业务。
——摘编自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室编《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的初创时期》
(1)19世纪中后期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世界经济的基本状况。
(2)根据材料一,归纳盛宣怀提出的中国自办银行的理由。
(3)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通商银行初创时期放款的重点领域。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行在重点领域放款所起的作用,指出该行在初创时期存在的不足。
正确答案
(1)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深入开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2)银行比中国传统金融机构优越;有利于促进铁路建设等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抵制洋商独揽中国银行利权。
(3)民族工商业及交通业。推动了民族工商业及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在经营管理上依赖洋人,没有完全摆脱列强的控制。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22.据统计,1945年8月,国民政府的法币发行量累计为5569亿元,三年后增至604.6万亿元。引发严重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是国民政府(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8. 下表展示了1914 ~1920 年华商火柴厂的发展情况。
对表中数据的解读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21.17世纪上半叶,欧洲国家纷纷到亚洲进行殖民活动,引发了亚洲海上贸易格局的变化。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16.下列四项为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的考题,其中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学堂使用的考题应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15.下图为某国1919年对华进出口贸易分区示意图,该国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27.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据统计,1858~1911年间全国民族资本所设立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民用工矿企业有953家,创办资本总额为2亿多元。而1901~1911年就设立了650家工矿企业,资本总额为1.4亿多元,其中江苏162家,湖北82家,广东54家,四川42家,直隶37家,浙江36家,奉天(今辽宁)30家,福建22家,安徽21家,山东20家,湖南11家,江西10家。各主要工业部门具体发展情况见下表。
——摘编自杜恂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01~1911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01~1911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特点形成的原因。
正确答案
(1)发展速度快;各部门发展不平衡,以轻工业为主;地区发展不平衡,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民族资本力量弱小,对外国资本依赖性较强。
(2)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鼓励发展工商业;实业救国思潮兴起;轻工业投资少、见效快;长江流域和沿海地区受西方经济影响较深;受到外国资本的挤压。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初期)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一直处于不发达状态的中国资本主义是在辛亥革命之后才得到蓬勃发展的。
——(法)白吉尔:《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1911——1937)》
材料二
当美、英和其他工业国家失去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忙于采取各种补救办法和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
——(美)费正清编:《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卷
材料三 图12 100元法币购买力图示
——(美)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
(1)结合材料一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发展的状况。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1927—1937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态势,并分析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影响。
(3)1945—1949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处于怎样的境地?参考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民政府政策措施的角度,简述导致民族工业处于这一境地的原因。
正确答案
(1)出现短暂春天,发展速度、规模空前。轻工业有显著发展,重工业有一定增长。但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与外国资本、传统经济形式相比,仍居弱势地位
(2)曲折而艰难地发展。各资本主义国家为转嫁危机,对华倾销商品,日本加剧侵华,冲击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国民政府采取的一些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使民族工业在1929年后仍能坚持下去。
(3)处于困境。国民党发动内战,使社会动荡;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利于美国经济侵略。依靠国家权力,扩张官僚资本。实行恶性通货膨胀政策和繁重的税收政策。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15.“吾国纱厂事业,自欧战起后,获利甚厚,国人鉴于利之所在,均争相投资,设厂增锭,大有风起云涌之概。迨欧战告终,本纱之输出杜绝,外纱复纷至沓来,遂致连年市价,一蹶不振。“据此判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棉纺织业“一蹶不振”的原因有( )
①世界棉纺织业渐趋萎缩
②西方列强经济侵略
③官僚资本挤压民族企业
④商人投资规模过度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17.邓小平曾将一张飞乐影响公司股票作为礼物赠送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范尔霖。依据图五中的信息判断,当时的中国( )
① 已经出现股份制企业
②开始建立股票交易市场
③ 初步形成市场经济体制
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8. 下表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 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紧扣材料中的1928-1935年民族轮船业发展状况,可联系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1927-1936)实施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促进经济较快发展。
知识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