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 共179题
(多选)已知引力常量G和以下各组数据,能够计算出地球质量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地球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受到太阳的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用它运动周期表示向心力,
由万有引力定律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得:=
,
∴太阳的质量M=,
因此,不能求出地球的质量,故选项A错误.
B、月球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它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用它运动周期表示向心力,
由万有引力定律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得:=
,
∴地球的质量M′=,因此,可求出地球的质量,故选项B正确.
C、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它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用它运动周期表示向心力,
由万有引力定律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得:=
,
又因T=∴地球的质量M′=
,因此,可求出地球的质量,故选项C正确.
D、地球表面的物体受到的地球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即mg=,因此,可求出地球的质量M′=
,故选项D正确.
故选:BCD.
牛顿认为公式中的引力常数G是普适常数,不受物体的形状、大小、地点和温度等因素影响,引力常数的准确测定对验证万有引力定律将提供直接的证据.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H.Cavendish 1731-1810)根据牛顿提出的直接测量两个物体间的引力的想法,采用扭秤法第一个准确地测定了引力常数.扭秤的主要部分是一个轻而坚固的T形架,倒挂在一根金属丝的下端.T形架水平部分的两端各装一个质量是m1的小球,T形架的竖直部分装一面小平面镜M,它能把射来的光线反射到刻度尺上,这样就能比较精确地测量金属丝地扭转.实验时,把两个质量都是m2地大球放在如图所示的位置,它们跟小球的距离相等.由于m1受到m2的吸引,T形架受到力矩作用而转动,使金属丝发生扭转,产生相反的扭转力矩,阻碍T形架转动.当这两个力矩平衡时,T形架停下来不动.这时金属丝扭转的角度可以从小镜M反射的光点在刻度尺上移动的距离求出,再根据金属丝的扭转力矩跟扭转角度的关系,就可以算出这时的扭转力矩,进而求得m1与m2的引力F.
(1)若已知小球的质量m1=1kg,大球质量m2=2kg,两球心间的距离l=20cm,请据引力常量G的标准值求出两球间万有引力F的大小.(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卡文迪许把自己的实验说成是“称量地球的质量”,若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地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请用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地球的半径R和引力常量G,推导表示出地球的质量M.
正确答案
解:(1)由万有引力定律:F=
代入数据,则有:F=N=3.39×10-9N,
(2)设地球质量为M,地球上的物体质量为m,
重力等于万有引力,即G=mg,
则地球质量M=;
答:(1)两个人之间的引力是3.39×10-9N;
(2)地球的质量.
解析
解:(1)由万有引力定律:F=
代入数据,则有:F=N=3.39×10-9N,
(2)设地球质量为M,地球上的物体质量为m,
重力等于万有引力,即G=mg,
则地球质量M=;
答:(1)两个人之间的引力是3.39×10-9N;
(2)地球的质量.
卡文迪许设计扭秤实验测定了万有引力恒量,实验中通过万有引力使石英丝扭转的办法巧妙地测量了极小的万有引力.现有学生研究用某种材料做成的圆柱体在外力矩作用下发生扭转的规律,具体做法是:做成长为L、半径为R的圆柱体,使其下端面固定,在上端面施加一个扭转力矩M,使上端面半径转过一扭转角θ,现记录实验数据如下:
(1)利用上表实验数据,可以采取______法,分别研究扭转角θ与M、θ与L、θ与R的关系,进而得出θ与M、L、R的关系是______.
(2)用上述材料做成一个长为0.4m,半径为0.002m的圆柱体,在下端面固定,上端面受到M=4×10-2N•m的扭转力矩作用下,上端面将转过的角度是______.
(3)若定义扭转系数,则K与R、L的关系是______.
(4)根据上述结果,为提高实验的灵敏度,卡文迪许在选取石英丝时,应选用长度______(选填“长”或“短”)一点、截面______一点(选填“粗”或“细”)的石英丝.
正确答案
解:(1)研究一个变量与多个因素有关时,应该采用控制变量法.
根据实验数据得θ与M、L、R的关系是
(2)做成一个长为0.4m,半径为0.002m的圆柱体,在下端面固定,上端面受到M=4×10-2N•m的扭转力矩作用下,
根据解得10°
上端面将转过的角度是解得10°
(3)根据得
=
(4)根据上述结果=
为提高实验的灵敏度,卡文迪许在选取石英丝时,应选用长度长一点、截面细一点的石英丝,会导致石英丝更容易转动.
故答案为:(1)控制变量;(或θ∝ML/R2)
(2)10°.
(3)(或K∝R2/L)
(4)长、细
解析
解:(1)研究一个变量与多个因素有关时,应该采用控制变量法.
根据实验数据得θ与M、L、R的关系是
(2)做成一个长为0.4m,半径为0.002m的圆柱体,在下端面固定,上端面受到M=4×10-2N•m的扭转力矩作用下,
根据解得10°
上端面将转过的角度是解得10°
(3)根据得
=
(4)根据上述结果=
为提高实验的灵敏度,卡文迪许在选取石英丝时,应选用长度长一点、截面细一点的石英丝,会导致石英丝更容易转动.
故答案为:(1)控制变量;(或θ∝ML/R2)
(2)10°.
(3)(或K∝R2/L)
(4)长、细
万有引力常量是英国的物理学家______巧妙地用______装置在实验室里比较准确地测出的.若两个行星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半径分别是r和R,利用万有引力公式,可以计算出它们与太阳之间的万有引力之比是______.
正确答案
卡文迪许
扭秤
m1R2:m2r2
解析
解: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第一次测出了引力常量G,引力常量G=6.67×10-11N•m2/kg2.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F=G,可知,引力大小与它们的质量乘积成正比,与间距的平方成反比,
则它们与太阳之间的万有引力之比是m1R2:m2r2.
故答案为:卡文迪许,扭秤,m1R2:m2r2.
已知引力常量G和下列各组数据,能计算出地球质量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周期和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其中m为地球质量,在等式中消去,只能求出太阳的质量M.也就是说只能求出中心体的质量.故A错误.
B、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它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用它运动周期表示向心力,
由万有引力定律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得:=
又因T=,
∴地球的质量M=,因此,可求出地球的质量,故B正确.
C、月球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它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用它运动周期表示向心力,由万有引力定律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得:=
∴地球的质量M=
,其中r为地球与月球间的距离,而不是月球的半径,故C错误.
D、地球表面的物体受到的地球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即mg=,因此,可求出地球的质量M=
,故D正确.
故选BD.
下列有关万有引力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自然界中的任意两个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故A正确;
B、万有引力定律适用于自然界的任意两个物体之间,故B错误;
C、两质点间的万有引力大小可以用公式求解,当两物体不可以看作质点时,用万有引力公式无法直接求解两物体间的引力,故C错误;
D、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故D错误;
故选A.
卡文迪许把他自己的实验说成是“称地球的重量”(严格地说应是“测量地球的质量”).如果已知引力常量G、地球半径R和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计算地球的质量M和地球的平均密度各是多少?
正确答案
解:根据地在地球表面万有引力等于重力有:=mg
解得:M=
所以ρ==
.
答:地球的质量M和地球的平均密度各是,
.
解析
解:根据地在地球表面万有引力等于重力有:=mg
解得:M=
所以ρ==
.
答:地球的质量M和地球的平均密度各是,
.
关于开普勒第三定律的公式 =k,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
A、开普勒三定律都是由太阳系推导出来的,但是可以适用于所有的天体,故A错误,B正确.
C、k值与中心天体有关,故C错误,D错误.
故选:B
下列关于万有引力定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发现的.故A正确.
B、公式F=G 中的G是一个比例常数,单位为Nm2/kg2.故B错误.
C、公式F=G 中的r是指两个质点间的距离或两个均匀球体的球心间的距离.故C正确.
D、公式F=G 适用于质点间的万有引力,当距离r趋向于0时,公式不再适用.故D错误.
故选AC.
人造卫星在太空绕地球运行中,若天线偶然折断,天线将(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当地球对卫星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时,质量为m人造卫星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
由:G=m
得,v=
.
卫星的天线偶然折断了,质量为m0天线的线速度不变,其受到得万有引力恰好为天线提供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G=m0
,解得v=
.
所以天线继续和卫星一起沿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