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 共56题
39.“依法治国”是2014年中国最热的词语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我国宪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
材料二 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个总目标,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总结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的道理。并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二包含的哲学道理。
材料三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2)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说明企业应如何把尊法守法融入生产经营之中?
正确答案
(1)
政治:宪法确立了党的领导地位;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才能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投入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党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哲学: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从我国国情出发,尊重社会发展规律,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进行法治理论创新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和目的,总结成功的法治经验,围绕实践推进法治理论创新,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
(2)
①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②合法经营,遵守市场规则,开展正当竞争。
③承担社会责任,讲求社会效益,自觉维护劳动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④要提高企业生产经营者和职工的素质。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4.三十多年来,改革循着从易到难、从局部到全局、从增量到存量的顺序展开。在新的历史节点,面对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全面深化改革成为唯一的选择,也正成为当下现实的行动。这说明( )
①改造世界的活动是客观的
②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
③实践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
④正确认识最终服务于实践
正确答案
解析
材料前半部分说明实践的社会历史性,后半部分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动力。①说法不准确,④与材料不符。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实践的特征及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相关知识。
解题思路
本题首先要了解实践的含义、基本特征及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从材料“改革顺序展开”、“在新的历史节点”确定实践的社会历史性特征,选②;;从“面对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确定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提出新的课题,促进实践的发展,选③。
易错点
本题易误选①,实践即具有客观物质性又具有能动性,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知识点
18.我国探月工程整体规划为三期,简称“绕、落、回”三步走。嫦娥三号作为探月二期的首发探测器,承担“落”的任务,对整个探月工程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在现代生产力和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嫦娥奔月”的梦想正在成为现实。这表明
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社会实践是理论和技术发展的动力
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③人类的好奇心和遐想来源于实践并决定着实践的水平
④现代技术的发展推动人类对月球认识的深化发展
正确答案
解析
运用排除法,②错误,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③错误,人类的好奇心和遐想来源于实践,但是不能决定实践的水平,好奇心属于认识。实践决定认识。故选C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运用排除法,②错误,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③错误,人类的好奇心和遐想来源于实践,但是不能决定实践的水平,好奇心属于认识。实践决定认识。故选C
易错点
容易走马观花,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而不是相反
知识点
9.2016年2月12日,被预言已经百年的引力波,终于被人类探测到了。据科学家说,这次的引力波就是在我们看不到的超级远的距离上,我们看不到的超级大的黑洞的变化引起的。此次,引力波被验证说明( )
①意识活动可以揭示自然之谜
②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不断得到自然科学的证明
③意识的能动性是认识世界的可靠保证
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正确答案
解析
发挥意识的能动性有利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但不是“可靠保证”,选项③说法不准确,引力波被验证只能说明原有的预言被实践证实,不能体现认识的发展,④实践是认识的动力与材料无关。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第一步审题干──领会题意,明确本题考查“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知识点,抓住“引力波被验证说明了”的设问角度。第二步审题肢──缩小范围,发挥意识的能动性有利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但不是“可靠保证”,选项③说法不准确,引力波被验证只能说明原有的预言被实践证实,不能体现认识的发展,④实践是认识的动力与材料无关。第三步审题干与题肢的内在联系──确定选项。引力波被验证是意识可以正确认识规律的表现。第①项“意识活动可以揭示自然之谜。”说法正确且符合题义。引力波从预言到被验证反映了认识的上升性,第②项“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不断得到自然科学的证明”表述正确且符合题义。
易错点
学生对“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关知识点不熟悉导致回答错误。
知识点
4.现代研究发现,针灸能够促进大脑内啡肽的分泌,其分泌物具有镇痛作用。这不仅揭开了针灸疗法的神秘面纱,而且深化了人们对镇痛的生物学原理的认识。上述材料表明( )
正确答案
解析
人们深化了对镇痛的生物学原理的认识是因为在实践中发现针灸能够促进大脑内啡肽的分泌,这是人们在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因此体现了人们在实践中推动认识的发展。B选项错误,客观事物不会随着认识的变化而变化。C项夸大了认识的作用,过于绝对化。D选项意识对生理活动有调控作用表述正确,但是与题干无关,因此选A。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牢牢记住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四个表现形式。
易错点
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中,学生容易把二者简单的看作是物质和意识的关心,这样就容易出错,尤其是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个命题中,考生经常把时间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和时间是认识的目的二者搞混,只是前者强调实践对认识的促进作用,后者侧重于认识从实践中来并指导实践。
知识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