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落的演替
- 共1143题
下列关于人对群落演替的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人类活动影响着生物群落的演替,改变了演替的速度和方向,A正确;
B、人类可以对自然环境中的生态关系起着促进、抑制、改造和建设作用,从而使其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B正确;
C、人类可以建立人工群落,将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控制之下,C正确;
D、人类活动能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发展的道路进行,D错误.
故选:D.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及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弃耕农田上的演替过程:草本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所以农田弃耕后,在自然状态下首先很快就会长满小草,成为草丛,故A错误;
B、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所以不遭受外界干扰因素时也会发生演替,故B错误;
C、基因库是指种群中全部个体的所有基因,13个岛屿上的鸟类可能不只有13个种群,所以种群基因库也不只有13个,故C错误;
D、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植物类型逐渐增加,分层现象会更加明显,光能利用率提高,但能量传递效率不变,保持在10%~20%之间,故D正确.
故选:D.
下列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裸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A错误;
B、沙丘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B错误;
C、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C错误;
D、弃耕的农田上保留土壤条件,或者保留了植物种子和其他繁殖体,所以是次生演替,D正确.
故选:D.
在裸岩上发生的演替过程中,苔藓之所以能代替地衣,是因为(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在裸岩上发生的演替过程中,苔藓之所以能代替地衣,是因为苔藓比地衣长得高,在与地衣争夺阳光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即“优势取代”.
故选:C.
关于群落及其演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群落演替是指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过程,A正确;
B、初生演替的起始条件为0,而次生演替的起始条件不为0,因此次生演替速度比初生演替快、历时短,B正确;
C、农田弃耕后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C错误;
D、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弃耕的农田也不一定会演替成森林,如气候不适宜、干旱等条件下不会演替成森林,D错误.
故选:CD.
在群落演替中,下列哪一种情况是不可能发生的(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A正确;
B、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如人类可以砍伐树木,填湖造地、捕杀动物,B正确;
C、由于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部有竞争现象,C错误;
D、初生演替速度慢,需要时间长,D正确.
故选:C.
表是某地区森林群落演替过程中相关量的统计,试根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
(1)该地区生物群落的演替类型属于次生演替,判断的依据是______.
(2)统计表明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生态系统光能截获率变化与叶面积指数的关系是______.
(3)在对该地区某时间的群落结构进行调查时,可以采用样方法识别并记录各物种的名称,来测定群落的______,同时注意调查不同物种空间上的分布状况,以获得群落的垂直结构.
(4)如图是1953~1996年间该生态系统生物量(有机物量)统计图,据图你可以得出的生物量演变规律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相比,初生演替由于没有良好的土壤环境,因此演替所经历的时间长;而次生演替过程中,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因此演替经历的时间比较段,因此该地区生物群落的演替类型属于次生演替.
(2)从光能的截获率可以看出,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随着叶面积指数的增大,光能截获率升高.
(3)在对该地区某时间的群落结构进行调查时,可以采用样方法识别并记录各物种的名称,来测定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同时注意调查不同物种空间上的分布状况,以获得群落的垂直结构.
(4)通过分析柱状图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该生态系统的生物量是逐渐增加的,最终趋于稳定.
故答案为:
(1)整个演替所经历的时间比较短
(2)随着叶面积指数的增大,光能截获率升高(或光能截获率变化与叶面积指数呈正相关)
(3)物种丰富度
(4)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态系统的生物量是逐渐增加,最终趋于稳定
解析
解:(1)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相比,初生演替由于没有良好的土壤环境,因此演替所经历的时间长;而次生演替过程中,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因此演替经历的时间比较段,因此该地区生物群落的演替类型属于次生演替.
(2)从光能的截获率可以看出,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随着叶面积指数的增大,光能截获率升高.
(3)在对该地区某时间的群落结构进行调查时,可以采用样方法识别并记录各物种的名称,来测定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同时注意调查不同物种空间上的分布状况,以获得群落的垂直结构.
(4)通过分析柱状图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该生态系统的生物量是逐渐增加的,最终趋于稳定.
故答案为:
(1)整个演替所经历的时间比较短
(2)随着叶面积指数的增大,光能截获率升高(或光能截获率变化与叶面积指数呈正相关)
(3)物种丰富度
(4)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态系统的生物量是逐渐增加,最终趋于稳定
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在生物群落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是群落的演替,A正确;
B、在适宜的条件下,不毛之地也有可能长成森林,B正确;
C、火山爆发后在火山岩上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C错误;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反映的是一种次生演替,D正确.
故选:C.
在光裸的岩石上演替出森林的过程中,不会发生(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地衣能进行光合作用,使土壤中有机物增多,A正确;
B、有机物越丰富,土壤通气性越好,微生物也越多,B错误;
C、微生物能分解有机物,并随有机物增加而增加,C正确;
D、灌木容易得到阳光,在竞争中获胜,而取代草本植物,D正确.
故选:B.
群落演替的过程中,不可能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演替主要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A正确;
B、在演替过程中,不同时期群落中是因为优势种群发生替换,B正确;
C、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过程为裸岩、地衣、苔藓、草本、灌木和森林六个阶段,C正确;
D、人类可以砍伐树木,填湖造地、捕杀动物,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甚至可以建立人工群落,则人类可以使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的方向和速度进行,D错误.
故选:D.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