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沿着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回答下列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的外交历程,就是冲破各种阻力走向世界,与各种不同类型国家逐步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历史。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见上图)。请从中任选一次,指出促成该次建交高峰的国内外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80年以来中国对外开放空间的扩展,是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体现。

(2)读上图,概述中国对外开放空间扩展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选答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实施经济封锁和外交孤立;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对外政策,与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选答2:20世纪60、70年代,美苏争霸中美国逐渐处于守势,谋求同中国改善关系。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国际地位提高;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选答3: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关系;苏联和东欧部分国家解体,两极格局终结,一批新国家建立。

(2)从东南沿海四个经济特区起步,逐步开放东部沿海地带,随后进一步开放沿江、沿边和内陆省会城市,从而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以图证史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研究历史的方法。下列图片见证了中国走向世界的轨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请回答:

(1)参照图三主题,分别为图一、图二拟定一个主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图一的局面在何时被打破?从文明史观的视角概述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二与图三之间的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图三“深圳传奇”被创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并指出深圳在改革开放三十年里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哪些思想上的震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图一:闭关锁国。图二:破冰之旅。

(2)时间:19世纪中后期。发展特点:中国社会逐步开始向近代工业文明转型。

(3)尼克松访华,结束了中美两国长期敌对状态,改善了我国与主要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为以后的对外开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4)主要原因:深圳是最早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

思想震憾:改革开放初期的快速发展(或“深圳速度”)带动人民思想的解放。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全面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历史进程,明确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

请回答:(1 )新时期的改革开放与中国共产党的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密切相关、请写出这次会议的名称和召开时间,列举其主要内容(至少两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1984 年国庆35 周年庆典上,农民游行队伍的彩车上打出了“联产承包好”的标语;在广阔的田野上,八亿农民正满怀喜悦地收获着改革的成果。

请回答:(2)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是什么?这一变革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深圳,在1980年前还是一座默默无闻的边陲小镇,而今已成为名扬海外的现代城市,被称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邓小平曾为此欣然题词。

请回答:(3)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初步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其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1978年会议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果断地停止使用,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全会提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全会肯定了在经济体制中权力下放的原则,提出应大力精简各级经济行政机构,坚决按经济规律办事,认真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等长期存在的问题。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用: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从根本改变了农村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有力地推动了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3)格局: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图片:

对外开放示意图

请回答:

(1)图片反映了什么问题?图中所示的经济特区有哪几个?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随着我国的对外开放,我国经济的增长有何变化?这一变化有何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图片反映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外开放范围的扩大。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的格局。

(2)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呈上升趋势。影响:缩小了中国与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人民生活水平与质量有了显著提高。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经济改革率先从农村突破。以推行____为标志,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一次重大变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8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深圳等地试办“__”,改革开放向城市拓展。1990年,中央决定以上海____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设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我国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

正确答案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特区;浦东。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56 年( 乾隆二十一年) , 清政府将澳门、漳州、宁波、云台山四口贸易改为广州一口贸易。当时朝野普遍认为茶叶、大黄能扼制外人生命, 因此, 每当中外冲突发生, 便以闭市、封舱为威胁, 即停止与西方商人的贸易, 或将贸易从甲国转让给乙国, 作为逼使“ 外夷” 就范的手段。这就是愚蠢的“ 以商制夷” 的政策的由来。在世界发展从大陆转向海洋的关键时刻, 中国对发展机会选择的严重失误, 固然是由于对世界大势的盲然无知, 但更深层的原因则在于……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 可以划一块地方,叫做特区,陕甘宁就是特区嘛。中央没有钱,要你们自己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邓小平

材料三 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议在北京召开,决定举全国之力建设新疆,并设立喀什经济特区。 喀什将以‘东有深圳、西有喀什’为目标,依托国家批准设立‘中国-喀什经济特区’的特殊扶持政策,面向东亚、南亚、西亚广阔市场,加快超常规发展步伐,努力把喀什建设成为世界级的国际化大都市。

——新浪网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鸦片战争前,中国未能把握发展机遇的因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最后提出的更深层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杀出一条血路来”?当时“杀出一条血路来”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喀什经济特区与深圳相比有何优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以上材料给你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推行闭关锁国和“以商制夷”政策,妄自尊大,愚昧无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封建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2)理解:旧中国闭关锁国,落后挨打。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封锁中国,同时受国内“左”的思想影响,关起门来搞建设,经济发展水平低。现在通过设立经济特区,作为对外开放的突破口,打开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有利条件: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两大主题;深圳等特区临近港澳,交通便利,是著名侨乡。

(3)资金优势;市场优势;经济体制优势;经验优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O。

(4)闭关国衰,开放国兴;发展是硬道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新疆的喀什是中国最西的地方,当年的“丝绸之路”南北两线在此汇聚成一点,再穿过帕米尔高原进入中亚。《马可·波罗游记》中提到的第一个中国城市就是喀什:“这里的居民大都从事商业活动,很多人都是熟练的手工业者,不少外地商人在此地经转周游世界各地做贸易。”

材料二 喀什人民广场上有一尊著名的雕塑(注:雕塑底座上标语内容:向深圳学习,向深圳致敬!) 

材料三 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会议上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喀什经济特区的设立,为实现喀什地区乃至新疆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1)依据材料一指出古代史上喀什的经济特色,马可·波罗游历中国时,中国商业有什么特点? 

                                                                                                                                                                

(2)材料二图中的标语反映了什么问题?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说明党和政府在喀什设立经济特区的原因。

                                                                                                                                                                

正确答案

(1)经济特色:“丝绸之路”南北交汇点,国际商业中转站。商业特点:纸币流通广泛;古代商业发展步入新的高峰期。

(2)喀什人民追求繁荣富强的精神;深圳为后来的经济特区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3)政治原因:有利于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边疆地区的稳定。经济原因:可以推动西部边陲经济的发展,缩小东西方差距,贯彻西部大开发的既定方针。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春天的故事》这首歌的部分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请回答:

(1)歌词中在中国的南海边“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指我国政府所建的四个经济特区,其中位于广东省境内的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歌词中“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喻指什么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当前,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深圳、珠海、汕头。

(2)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的召开。

(3)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形成了“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18分)

材料一《春天的故事》歌词中写道:“一九九七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材料二 1984年,邓小平在《办好经济特区,增加对外开放城市》中说:“我们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

请回答:

(1)“画了一个圈”指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这四个经济特区分别是哪四个城市。(4分)

(2)到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初步形成了对外开放格局。请问该格局的具体内容与特点是什么?(7分)今天的对外开放与近代的对外开放最大区别是什么?(3分)

(3)作为沿海开放省份的江苏,有哪两个城市走在对外开放的前沿。(4分)

正确答案

(1)深圳特区、珠海、汕头、厦门(4分)

(2)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7分)最大的区别是开放的背景不同。(答具体内容也可)( 3分)

(3)连云港、南通(4分)

试题分析:第(1)问,考察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即可,分别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第(2)问,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初步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近代开放与现代开放最大的区别是北京的区别,一个是被迫开放,一个是主动开放;第(3)问,结合课本知识回答即可,为连云港、南通两个城市。

点评:比较19世纪中期和20世纪晚期,中国两次对外开放的背景、内容及影响,并分析其形成的根本原因。

背景:①旧中国的“开放”是被英国打败后,腐朽落后的清朝被迫进行的;当今的对外开放是在我国综合国力增强、独立自主的前提下,党中央总结建国以来的经验教训自主实行的。②旧中国的开放建立在不平等的基础上,今天的对外开放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

性质:旧中国的“开放”是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产物;当今中国的开放是党中央、国务院为使我国进一步参与经济全球化,加速我国改革和发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内容:①旧中国的“开放”是列强强迫中国开辟通商口岸、降低关税等,进行经济侵略。②当今中国的开放是按照平等互利原则同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合作和交流,目的是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影响:①旧中国的“开放”使中国丧失独立主权,便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与掠夺。②今天的开放加快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进程,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根因:①前者是处于封建落后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后者是处于社会主义社会,独立自主。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8分)

材料一 《春天的故事》歌词中写道:“一九九七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材料二 1984年,邓小平在《办好经济特区,增加对外开放城市》中说:“我们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

请回答:  

(1)“画了一个圈”指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这四个经济特区分别是哪四个城市;(4分)

(2)从工业布局的因素考虑,我国设立经济特区的原因是什么? (4分)

正确答案

(1)深圳特区、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岛  (4分)

(2)既便于利用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发展新兴工业,又可利用当地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发展出口加工业。  (4分)

试题分析:

(1)本问实际是考查经济特区,“一九九七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是指邓小平等领导人决定对外开放,1979年在广东、福建两省试点,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

(2)经济特区就是一个主权国家或地区在交通便利,条件适合的地方划出一定区域,在对外经济活动中采取开放的特殊政策用优惠的办法,吸引外资,引进技术,从而达到一定经济目的的特殊经济区。中国的经济特区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完全行使主权管辖的行政区域,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

点评: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重点问题有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及其教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互联网的普及等。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