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氧化硫的性质
- 共1978题
现有雨水样品1份,每隔一段时间测定该雨水样品的pH所得数据如下:
分析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1)该雨水______(填“是”或“不是”)酸雨.
(2)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决定了我国的酸雨以______(填“硝酸型”或“硫酸型”)为主.
(3)在治理受酸雨影响的湖泊时,瑞典的做法是将碳酸钙粉末喷洒到湖泊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以硝酸型酸雨说明).
正确答案
解:(1)根据题中的pH数据,可以知道其数值均是小于5.6的,所以属于酸雨,
故答案为:是;
(2)隔一段时间检测,发现pH逐渐减小,酸性增强,只有二氧化硫和水反应形成的酸雨具备该特点,二氧化硫可以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可以被氧化为硫酸,酸性逐渐减小,
故答案为:硫酸型;
(3)碳酸钙可以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钙、水以及无污染的气体二氧化碳,CaCO3+2HNO3═Ca(NO3)2+H2O+CO2↑,治理受酸雨影响的湖泊时,将碳酸钙粉末喷洒到湖泊中是合理的,
故答案为:CaCO3+2HNO3═Ca(NO3)2+H2O+CO2↑.
解析
解:(1)根据题中的pH数据,可以知道其数值均是小于5.6的,所以属于酸雨,
故答案为:是;
(2)隔一段时间检测,发现pH逐渐减小,酸性增强,只有二氧化硫和水反应形成的酸雨具备该特点,二氧化硫可以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可以被氧化为硫酸,酸性逐渐减小,
故答案为:硫酸型;
(3)碳酸钙可以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钙、水以及无污染的气体二氧化碳,CaCO3+2HNO3═Ca(NO3)2+H2O+CO2↑,治理受酸雨影响的湖泊时,将碳酸钙粉末喷洒到湖泊中是合理的,
故答案为:CaCO3+2HNO3═Ca(NO3)2+H2O+CO2↑.
煤燃烧生成的气体中能形成酸雨的是( )
①一氧化碳 ②二氧化碳 ③二氧化硫 ④二氧化氮.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①一氧化碳是难溶于水的,不会形成酸雨;
②二氧化碳虽能溶于水并且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但碳酸是弱酸且不稳定很快分解,也不会形成酸雨;
③二氧化硫能溶于水生成相应的酸亚硫酸;
④二氧化氮能溶于水生成相应的酸硝酸,从而形成酸雨.
故选:C.
脱去冶金工业排放烟气中SO2的方法有多种.
(1)热解气还原法.已知CO还原SO2生成S(g)和CO2过程中,每转移1mol电子需吸收2.0kJ的热量,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离子膜电解法.利用硫酸钠溶液吸收SO2,再用惰性电极电解.将阴极区溶液导出,经过滤分离硫磺后,可循环吸收利用,装置如图1所示,则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阳极产生气体的化学式为______.
(3)氧化锌吸收法.配制ZnO悬浊液(含少量MgO、CaO),在吸收塔中封闭循环脱硫,发生的主要反应为ZnO+SO2=ZnSO3(s),测得pH、吸收效率η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2所示.
①该反应常温能自发进行的原因是______.
②纯ZnO的悬浮液pH约为6.8,结合图2和图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向ZnSO3与水混合体系中加稀硫酸,硫元素会以SO2形式逸出
B.pH-t曲线ab段发生的主要反应为ZnO+SO2=ZnSO3
C.pH-t曲线cd段发生的主要反应为ZnSO3+SO2+H2O=Zn (HSO3)2
D.pH=7时,溶液中c(SO32-)=c(HSO3-)
③为提高SO2的吸收效率η,可采取的措施为______.
A.增大悬浊液中ZnO的量
B.适当提高单位时间内烟气的循环次数
C.调节溶液的pH至6.0以下.
正确答案
解:(1)CO还原SO2生成S(g)和CO2过程中,每转移1mol电子需吸收2.0kJ的热量,则转移4mol电子需要吸收能量8KJ,依据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方法得到热化学方程式为:2CO(g)+SO2(g)═S(g)+2CO2(g)△H=+8.0 kJ•mol-1,
故答案为:2CO(g)+SO2(g)═S(g)+2CO2(g)△H=+8.0 kJ•mol-1;
(2)阴极是二氧化硫在酸性溶液中得到电子生成单质硫,电极反应为:SO2+4H++4e-═S+2H2O;阳极氢氧根离子失去电子生成O2,
故答案为:SO2+4H++4e-═S+2H2O;O2;
(3)①反应能够自发进行,必须满足:△G=△H-T•△S<0,由于反应ZnO+SO2=ZnSO3(s)的△S<0,则-T•△S>0,该反应在常温下能够进行,则必须满足:△H<0,
答案为:△H<0;
②A.向ZnSO3与水混合体系中加稀硫酸,二者反应生成硫酸锌二元化气体和水,故A正确;
B.ab段溶液的pH大于7,ZnO的悬浮液pH约为6.8,配制的ZnO悬浊液含少量MgO、CaO,在ab段应该为氧化钙与二氧化硫的反应,即::ZnO+SO2=ZnSO3,故B错误;
C.cd段溶液的pH介于4~6之间,结合图3可知,该pH条件下溶液中主要存在亚硫酸氢根离子,则pH-t曲线cd段发生的主要反应为:ZnSO3+SO2+H2O=Zn (HSO3)2,故C正确;
D.根据图3可知,当溶液的pH=7时,溶液的亚硫酸氢根离子稍大于亚硫酸根离子,即:c(SO32-)<c(HSO3-),故D错误;
故答案为:AC;
③A.增大悬浊液中ZnO的量,可以充分吸收二氧化硫,从而提高吸收效率,故A正确;
B.适当提高单位时间内烟气的循环次数,可以使二氧化硫充分吸收,从而提高了二氧化硫的吸收效率,故B正确;
C.根据图2中吸收效率与溶液的Ph关系看,溶液的pH越低,吸收效率越低,所以溶液的pH在6.0以下时吸收效率降低,故C错误;
故答案为:AB.
解析
解:(1)CO还原SO2生成S(g)和CO2过程中,每转移1mol电子需吸收2.0kJ的热量,则转移4mol电子需要吸收能量8KJ,依据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方法得到热化学方程式为:2CO(g)+SO2(g)═S(g)+2CO2(g)△H=+8.0 kJ•mol-1,
故答案为:2CO(g)+SO2(g)═S(g)+2CO2(g)△H=+8.0 kJ•mol-1;
(2)阴极是二氧化硫在酸性溶液中得到电子生成单质硫,电极反应为:SO2+4H++4e-═S+2H2O;阳极氢氧根离子失去电子生成O2,
故答案为:SO2+4H++4e-═S+2H2O;O2;
(3)①反应能够自发进行,必须满足:△G=△H-T•△S<0,由于反应ZnO+SO2=ZnSO3(s)的△S<0,则-T•△S>0,该反应在常温下能够进行,则必须满足:△H<0,
答案为:△H<0;
②A.向ZnSO3与水混合体系中加稀硫酸,二者反应生成硫酸锌二元化气体和水,故A正确;
B.ab段溶液的pH大于7,ZnO的悬浮液pH约为6.8,配制的ZnO悬浊液含少量MgO、CaO,在ab段应该为氧化钙与二氧化硫的反应,即::ZnO+SO2=ZnSO3,故B错误;
C.cd段溶液的pH介于4~6之间,结合图3可知,该pH条件下溶液中主要存在亚硫酸氢根离子,则pH-t曲线cd段发生的主要反应为:ZnSO3+SO2+H2O=Zn (HSO3)2,故C正确;
D.根据图3可知,当溶液的pH=7时,溶液的亚硫酸氢根离子稍大于亚硫酸根离子,即:c(SO32-)<c(HSO3-),故D错误;
故答案为:AC;
③A.增大悬浊液中ZnO的量,可以充分吸收二氧化硫,从而提高吸收效率,故A正确;
B.适当提高单位时间内烟气的循环次数,可以使二氧化硫充分吸收,从而提高了二氧化硫的吸收效率,故B正确;
C.根据图2中吸收效率与溶液的Ph关系看,溶液的pH越低,吸收效率越低,所以溶液的pH在6.0以下时吸收效率降低,故C错误;
故答案为:AB.
下表是某城市某日的空气质量报告:
该市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表中首要污染物SO2导致酸雨的成因进行了如下探究:
(1)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①A装置的作用是______(填“干燥”或“氧化”)SO2气体.
②实验过程中,B装置内石蕊试纸的颜色没有发生变化,C装置内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______色,说明SO2与水反应生成一种酸.
③D装置的作用是______.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往盛有水的烧杯中通入SO2气体,测得所得溶液的pH______7(填“>”“=”或“<”),然后每隔1h测定其pH,发现pH逐渐______(填“变大”或“变小”),直至恒定.说明烧杯中的溶液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最终生成H2SO4.
(3)SO2形成酸雨的另一途径为:SO2与空气中的O2在飘尘的作用下反应生成SO3,SO3溶于降水生成H2SO4,则在此过程中的飘尘是作为______(填“催化剂’’或“氧化剂”).
(4)SO2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反应生成硫酸而形成酸雨.该市可能易出现酸雨.
(5)汽车排放的尾气,硝酸、化肥等工业生产排出的废气中都含有氮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溶于水最终转化为______,是造成酸雨的另一主要原因.
正确答案
干燥
红
吸收多余SO2气体,避免污染空气
S02+2NaOH=Na2S03+H20
<
变小
催化剂
硝酸
解析
解:(1)①二氧化硫与浓硫酸不反应,浓硫酸有吸水性,可以吸收二氧化硫中的水蒸气,所以浓硫酸的作用为:干燥二氧化硫气体,故答案为:干燥;
②装置B内蓝色石蕊试纸虽然与二氧化硫气体接触,但却不变色,可以说明二氧化硫气体不能使干燥的蓝色试纸变色;C装置内二氧化硫与水形成亚硫酸,酸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故答案为:红;
③二氧化硫任意排放会造成酸雨,为了防止污染空气,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S02+2NaOH=Na2S03+H20,
故答案为:吸收多余SO2气体,避免污染空气;S02+2NaOH=Na2S03+H20;
(2)当溶液的pH<7显酸性,当溶液的pH=7显中性,当溶液的pH>7显碱性,S02与水反应生成了亚硫酸,溶液显酸性,所以溶液的pH<7,亚硫酸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硫酸,硫酸是强酸,酸性增强,所以PH变小,
故答案为:<;变小;
(3)S02与空气中的02在飘尘的作用下反应生成S03,而飘尘的质量和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发生变化,说明此过程中飘尘作催化剂,故答案为:催化剂;
(5)氮的氧化物在空气中:2NO+O2=2NO2,3NO2+H2O=2HNO3+NO,4NO2+O2+2H2O═4HNO3,4NO+3O2+2H2O═4HNO3,所以氮的氧化物溶于水最终转化为硝酸,
故答案为:HNO3.
二氧化硫是污染大气并形成酸雨的主要有害物质之一.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硫含量急剧增加的最主要原因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大量燃烧煤和石油的使用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气体,这是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硫含量急剧增加的最主要原因,而实验室逸出的二氧化硫较少,并且火山喷发次数较小,且影响范围较小,一般情况下,硫酸厂的废气都是需要进行处理后才能排放的.
故选D.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