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 共768题
以下对动物细胞融合和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比较,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诱导融合的方法不完全相同,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特有的方法是灭活的病毒,A错误;
B、所采用的原理不完全相同,动物细胞融合的原理是细胞膜具有流动性,而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原理是细胞膜具有流动性和细胞具有全能性,B错误;
C、所用的技术手段不完全相同,植物体细胞杂交时要先去除细胞壁后诱导原生质体融合,而动物细胞融合时要先使细胞分散后再诱导细胞融合,C错误;
D、动物细胞融合和植物体细胞杂交都能形成杂种细胞,D正确.
故选:C.
如图表示由甲、乙两种植物逐步培育出戊植株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1)通过I过程培育出丙种植物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方法一:将甲、乙两种植物杂交得到基因型为______的植株,并在______期用______(化学物质)处理,从而获得基因型为bbDD的丙种植物.
方法二:先取甲、乙两种植物的______,利用______处理,获得具有活力的______;然后用______方法诱导融合、筛选出基因型为______的杂种细胞;接下来将该杂种细胞通过______技术培育出基因型为bbDD的丙种植物.此种育种方法的优点是______.
(2)由丙种植物经II过程培育成丁植株,发生的变异属于______;将丁植株经III培育成戊植株的过程,在育种上称为______.
(3)若B基因控制着植株的高产,D基因决定着植株的抗病性.如何利用戊植株(该植株为两性花),采用简便的方法培育出高产抗病的新品种(不考虑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请画图作答并作简要说明.
(4)通过图中所示育种过程,______(填能或否)增加物种的多样性.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分析图示并结合题意可知,方法一为多倍体育种,其过程为:甲(bb)、乙(DD)两种植物杂交得到基因型为bD的植株;因基因型为bD的植株不育,因此需要在幼苗期用秋水仙素处理,使其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加倍,从而获得基因型为bbDD的丙种植物.方法二是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新品种,其过程是:先取甲、乙两种植物的体细胞,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去除细胞壁,获得有活力的原生质体,再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筛选出基因型为bbDD的杂种细胞;将该杂种细胞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育出基因型为bbDD的丙种植物;此种育种方法的优点是克服了不同生物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2)题图显示,由丙种植物经II过程培育成丁植株的过程中,b和D基因所在的两条非同源染色体发生了易位,所以该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染色体易位).将丁植株经Ⅲ培育成戊植株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该育种方法为诱变育种.
(3)利用戊植株(该植株为两性花)培育出高产抗病的新品种,所采用简便的育种方案就是让戊植株自交,其遗传分析图解及简要说明如下:
从子代中选出高产抗病的植株,不断自交选育,直到不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即基因型为的高产抗病的新品种.
(4)通过图中所示育种过程培育出的丙种植物,与亲本甲种植物和乙种植物都存在生殖隔离,是一个新物种,所以能增加物种的多样性.
故答案为:
(1)bD 幼苗 秋水仙素 体细胞
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原生质体物理或化学bbDD
植物组织培养克服了不同生物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2)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染色体易位)诱变育种
(3)见下图所示
从子代中选出高产抗病的植株,不断自交选育,直到不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即基因型为的高产抗病的新品种.
(4)能
图1描述了“白菜-甘蓝”幼苗的培植过程;图2反映了某个细胞周期不同时期染色体的状态.请据图回答:
(1)过程①的关键操作是去除______,所用的酶包括______;过程②中原生质体A和B能融合,说明细胞膜具有______的特点.
(2)过程③中某个细胞周期内细胞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在时间上的顺序为______(根据图2中的字母填写).
(3)甘蓝与白菜均为二倍体(2N),“白菜-甘蓝”幼苗培植过程中杂种细胞内最多含有______个染色体组.请在如图坐标系中画出白菜-甘蓝体细胞一个细胞周期内核DNA数目的变化曲线.
(4)如果“白菜-甘蓝”幼苗栽植过程中根部被水淹了,水浸期间对“白菜-甘蓝”植株的根细胞进行测定,测得根细胞吸收O2与释放CO2之比为1:2,则其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之比为______.
(5)已知叶绿素合成酶含铁.与贫铁地区植物相比,大丹霞地区的富铁土壤区同类植物光补偿点较低.对此合理的解释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①是去壁过程,常用酶解法,即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原生质体能够融合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由以上分析可知,一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在时间上的顺序为beacd.
(3)白菜和甘蓝均为二倍体植株,因此“白菜-甘蓝”杂种细胞内含有4个染色体组,在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此时染色体组数最多,有8个染色体组.“白菜-甘蓝”是四倍体生物,因此纵坐标的DNA含量应设置为4N和8N,横坐标表示分裂期,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规律为:间期加倍(4N→8N),末期还原(4N),如图所示:
(4)测得根细胞吸收O2与释放CO2之比为1:2,说明根细胞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且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相等,假设均为1mol,则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量为,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为
mol,因此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之比为1:3.
(5)在富铁地区,铁元素充足,叶绿素含量较高,对光的吸收和利用能力较强,所以光补偿点低.
故答案为:
(1)细胞壁 纤维素酶、果胶酶 一定的流动性
(2)beacd
(3)8
(4)1:3
(5)铁元素充足,叶绿素含量较高 对光的吸收和利用能力较强,以致光补偿点低
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最终结果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结果是产生杂种植株.
故选:A.
“白菜--甘蓝”是用细胞工程的方法培育出来的蔬菜新品种,它具有生长期短和耐储藏等优点.如图是“白菜--甘蓝”的培育过程示意图,它们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ccDd,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上述过程中,实现①②过程常用的物质为______.
(2)如果将已去除细胞壁的植物细胞放入低浓度的溶液中,细胞将______.
(3)过程③为______,若用化学法,所用化学试剂名称为______,该过程中获得的融合细胞的基因型有______.
(4)⑤过程是______,该过程先诱导细胞分裂形成愈伤组织,由它______形成杂种植物幼苗.
(5)通常情况下,白菜和甘蓝有性杂交是不能成功的,原因是______.
(6)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优点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图中①②为去壁过程,常用酶解法,即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
(2)如果将已去除细胞壁的植物细胞放入低浓度的溶液中,根据渗透原理,细胞将吸水破裂.
(3)③为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过程,诱导方法有物理法(离心、振动、电激等)和化学法(聚乙二醇).若仅考虑两两融合,则该过程中获得的融合细胞的基因型有3种,即AAaaBBBB、ccccDDdd、AaBBccDd.
(4)⑤为植物组织培养过程,该过程先诱导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由它分化形成杂种植物幼苗.
(5)白菜和甘蓝存在生殖隔离,通常情况下有性杂交是不能成功的.
(6)植物体细胞杂交能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合的障碍,培育作物新品种.
故答案为:
(1)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2)吸水破裂
(3)诱导原生质体融合 聚乙二醇(PEG) AAaaBBBB、AaBBccDd、ccccDDdd
(4)植物组织培养 再分化
(5)存在生殖隔离
(6)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合的障碍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