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 共768题
自然界中的生殖细胞融合能产生有性后代,细胞工程中体细胞杂交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培育杂种植株.现用白菜(2n=20)与甘蓝(2n=18)进行如下操作.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白菜--甘蓝杂种乙”培育所利用的原理是______、“白菜--甘蓝杂种甲”培育所利用的原理是______.
(2)(杂种甲或杂种乙)______是高度不育的,其体细胞中含有______个染色体组.
(3)①过程中首先需要利用______除去白菜细胞和甘蓝细胞的细胞壁,获得______后才能将二者融合在一起.融合成功的标志是______.
(4)③的具体做法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图中“白菜--甘蓝杂种乙”是经过有性杂交产生的,其原理是基因重组;“白菜--甘蓝杂种甲”是采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而成的,其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原生质体融合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植物组织培养体现了植物细胞全能性).
(2)杂种乙是经有性生殖形成的,其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不能产生可育配子,因此杂种乙是高度不育的;杂种乙的体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
(3)①过程需要采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该过程中首先需要利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除去白菜细胞和甘蓝细胞的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后才能将二者融合在一起.融合成功的标志是新细胞壁的形成.
(4)③表示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使不育的“白菜--甘蓝杂种乙”变成可育的“白菜--甘蓝杂种甲”,其具体做法是低温或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幼苗.
故答案为:
(1)基因重组 细胞膜的流动性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2)杂种乙 2
(3)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原生质体新细胞壁的形成
(4)低温或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幼苗
选取A、B植株的细胞进行如如图所示操作,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现图中的①过程最常用的方法是______.
(2)若细胞A内含a条染色体,细胞B内含b条染色体,则“杂种细胞”内含______条染色体;若A、B植株采用常规杂交育种方法成功的话,得到的后代含______条染色体,必须用______来处理幼苗,才能得到可育的杂种植株.这两种方法相比,体细胞杂交方法的优点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图中①表示获取原生质体,该过程常采用酶解法(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2)②表示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过程,方法包括物理法(离心、电激、振动等)和化学法(聚乙二醇).
(3)若细胞A内含a个染色体,细胞B内含b个染色体,则“杂种细胞”内含有双亲的遗传物质,即含a+b个染色体;若A、B植株采用常规杂交育种方法成功的话,得到的后代含 个染色体,由于该个体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因此高度不育,但可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使染色体数目加倍为(a+b).与传统的育种方法相比,体细胞杂交方法的优点是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合的障碍.
故答案为:
(1)酶解法(或者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
(2)a+b 秋水仙素 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下列有关现代生物技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植物体细胞杂交、基因工程都能打破物种之间的生殖隔离,培育作物新品种,故A正确;
B、植物体细胞杂交时,需要采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壁;动物细胞培养时,需要采用胰蛋白酶对组织进行消耗处理,获得单个细胞;基因工程需要限制酶和DNA连接酶,故B正确;
C、试管婴儿培育过程涉及到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等技术,故C错误;
D、利用动物细胞工程技术中的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可以大量生产特异性强、纯度高的单克隆抗体,故D正确.
故选:C.
下列关于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植物体细胞杂交打破了生殖隔离,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A正确;
B、利用植物的体细胞杂交,可以获得杂种细胞,进而培育成杂种植株,由于不同种植物的染色体的种类和数目不同,所以可以获得多倍体的杂种植株,B正确;
C、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终点是培育成杂种植株,而不是形成杂种细胞就结束,C错误;
D、不同种植物的细胞所含染色体的种类和数目是不同的,故我们可以根据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的差异来鉴定杂种细胞,D正确.
故选:C.
在细胞工程--原生质体融合育种技术中,其技术的重要一环是将营养细胞的细胞壁除去,通常是采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酶解破壁法处理.如将去掉了细胞壁的成熟植物细胞置于清水中,细胞将(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植物细胞壁对细胞具有支持和保护的功能,所以植物细胞放在清水中不会吸水胀破.将营养细胞的细胞壁采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酶解破壁法处理除去后得到原生质体,原生质体没有细胞壁的保护,在低渗溶液(清水)中会吸水膨胀直至胀破.
故选:B.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