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2 分

32. Cu2+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微量元素,但过量的Cu2+又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科研人员以白蜡幼苗为实验材料,研究Cu2+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1)将CuSO4·5H2O水溶液加入基质中,制成不同Cu2+质量分数的“污染土壤”,另设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对照。选择健康且生长基本一致的植株,分别进行培养。

(2)培养几个月后,摘取植株顶部刚成熟的叶片,用_____________来提取绿叶中的色素,进而测定滤液中叶绿素的含量,同时每月定时测定其他相关指标,结果取平均值。

(3) 实验结果及分析:

①在Cu2+质量分数为2.5×10-4时,与对照组相比,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量均增加,从而使植物吸收的增加,净光合速率提高。随着Cu2+质量分数的升高,净光合速率下降,可能的原因是重金属铜会引起叶绿体内相关的____活性改变,叶绿素含量下降,而叶片中的叶绿素a/b值逐渐_________,表明重金属Cu2+对叶片中的__________影响高于对____________的影响。

②与Cu2+质量分数为2.5×10-4相比,Cu2+质量分数为5.0×10-4时,净光合速率随着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的下降而下降,表明此时,成为净光合速率的主要限制因子是__________,因其下降导致CO2供应不足进而光合速率下降。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当Cu2+质量分数继续增大时,气孔导度继续下降,而________________,表明此时影响净光合速率的因素可能有非气孔因素的存在。

正确答案

(1)不添加Cu2+的基质

(2)无水乙醇(有机溶剂)

(3)①光能   酶   升高      叶绿素b       叶绿素a

        ②气孔导度 ; 胞间CO2浓度略有上升(合理即可)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28 分

回答下列(1)、(2)题

(1).机体的免疫系统对核辐射损伤很敏感,主要表现在核辐射会诱导免疫细胞凋亡。人白细胞介素18(IL-18)能促进免疫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某科研小组开展了“IL-18对核辐射诱导小鼠脾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的研究,方法如下:

选取若干实验小鼠,随机分成三组:①组无辐射损伤;②组辐射损伤(60Co照射,下同);③组先辐射损伤,1天后注射IL-18。14天后分别取各组小鼠脾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在培养了Oh、12h、24h、48h后,进行细胞凋亡检测,得到的细胞凋亡相对值如下表:

1)选择脾细胞作为本实验材料,是因为脾脏是机体重要的_______器官。已知IL-18是一种淋巴因子,淋巴因子与______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2)细胞凋亡是由遗传机制决定的______死亡。从表中数据可知,细胞凋亡相对值越小,说明发生凋亡的脾细胞数目越______;从_______(组别)两组数据可知,IL-18能够抑制脾细胞凋亡。

3)科研小组还设置了第④组实验,方法是先注射IL-18,3天后进行辐射损伤,14天后的实验操作同前三组。与第③组相比,设置第④组的目的是______。

4)在作物育种中,可用60Co放出的γ射线使作物发生基因突变,从中筛选出优良的变异类型,这种育种方法叫做______育种,其特点是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2)使用染色剂染色是生物学实验常用的方法,某同学对有关实验做了如下归纳:

1)上述实验结果的归纳,正确的有_______(实验序号)。

2)实验②和实验④在染色之前,都使用了一定浓度的盐酸处理。其中,实验②用盐酸可改变______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实验④用盐酸与酒精混合,对材料进行解离。在两个实验操作中,都要注意盐酸浓度,处理材料时的温度和______。

3)健那绿使线粒体着色与线粒体内膜的酶系统有关。线粒体内膜上的酶主要催化有氧呼吸的第______阶段反应,该反应变化是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1)免疫 抗体(溶菌酶)2)编程性(程序性) 少 ②③ 3)比较核辐射前后注射IL-18对抑制脾细胞凋亡的影响 4)诱变(辐射)提高变异频率,加速育种进程;变异不定向,盲目性大;优良变异类型少

(2)1)①③ 2)细胞膜  时间 3)三  [H]与氧结合形成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解析

(1)1)题干这样描述:机体的免疫系统对核辐射损伤很敏感,主要表现在核辐射会诱导免疫细胞凋亡。选择脾细胞作为本实验材料,是因为脾脏是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免疫活性物质除淋巴因子外,还有抗体、溶菌酶等。2)细胞凋亡是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死亡。从表中数据可知,细胞凋亡相对值越小,说明发生凋亡的脾细胞数目越少;从②③两组数据可知,IL-18能够抑制脾细胞凋亡。3)与第③组实验相比,第④组实验是先注射IL-18,后进行辐射损伤,因此可以比较核辐射前后注射IL-18对抑制脾细胞凋亡的影响。4)在作物育种中,用60Co放出的γ射线使作物发生基因突变,从中筛选出优良的变异类型,这种育种方法叫做诱变育种,其特点是“可以提高突变率,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但盲目性大。

(2)1)实验②的结果应该与题中所述相反。因为吡罗红使细胞质中RNA着红色,而甲基绿使DNA着绿色,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细胞质的面积比细胞核大。实验④结果:细胞是否着色,要看染色剂能否进入细胞。经过成功解离后,细胞膜对染色剂透性加大,允许透过,因此间期细胞也着色,只是染色质呈细丝态,不易观察计数。2) 实验②用盐酸可改变细胞膜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为了防止实验②中DNA被盐酸破坏影响染色效果,和实验④中细胞被过度解离等,两个实验操作中都要注意盐酸浓度,处理材料时的温度和时间。3)线粒体内膜上的酶主要催化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反应,该反应变化是[H]与O2结合成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

知识点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只有在保持细胞活性的条件下,才能显示细胞中某物质或结构的实验是

A苏丹Ⅲ染色体观察花生种子子叶细胞中的脂肪

B龙胆紫染色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

C健那绿(詹纳斯绿B)染色观察动物细胞的线粒体

D甲基绿、派洛宁(呲罗红)染色观察动物细胞中的DNA和RNA

正确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课本实验的过程相关知识,综合性较强。苏丹Ⅲ染色观察花生种子子叶细胞中的脂肪,龙胆紫染色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甲基绿、派洛宁(呲罗红)染色观察动物细胞,细胞都已经被杀死;健那绿(詹纳斯绿B)染色观察动物细胞的线粒体,健那绿是活体染色剂,所以细胞是活的。

知识点

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2.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和绿叶中含量最多的色素分别是

A叶绿素a ;胡萝卜素

B叶绿素b ;胡萝卜素

C胡萝卜素;叶绿素b

D胡萝卜素;叶绿素a

正确答案

D

解析

由于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胡萝卜素的溶解度最大,扩散速度最快;叶绿素a最宽,含量最多。

考查方向

考查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解题思路

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

易错点

注意色素提取与分离中的碳酸钙与二氧化硅的作用不要混淆。

教师点评

掌握叶绿体的色素提取与分离实验原理、过程是解题关键,难度适中。

知识点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下表中根据实验目的,所选用的试剂与预期的实验结果正确的是

A实验目的: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试剂:醋酸洋红;预期的实验结果:染色体被染成紫红色

   

B实验目的:检测植物组织中的脂肪;试剂:双缩脲试剂;预期的实验结果:脂肪颗粒被染成红色

C实验目的:检测植物组织中的葡萄糖;试剂:甲基绿;预期的实验结果:葡萄糖与甲基绿作用,生成绿色沉淀

D实验目的: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试剂:斐林试剂吡罗红;预期的实验结果:斐林试剂将DNA染成绿色,吡罗红将RNA染成红色

正确答案

A

解析

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色,所以被称为染色体,一般所用的染料为醋酸洋红或者龙胆紫,所以A正确。脂肪用苏丹Ⅲ鉴定显橘黄色,与苏丹Ⅳ反应显红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显色反应显紫色,所以B错误。葡萄糖属于还原性糖,与斐林试剂反应呈砖红色沉淀,C错。DNA与二苯胺发生显色反应显蓝色,与甲基绿发生显色反应显绿色。RNA与吡罗红发生显色反应显红色,D错。

知识点

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生物实验中常用盐酸处理实验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盐酸解离根尖的同时也为龙胆紫染色创造酸性环境

B盐酸处理染色质能促进DNA与派洛宁(吡罗红)结合

C盐酸浓度过高会破坏过氧化氢酶的空间结构导致其失活

D盐酸处理细胞有利于健那绿(詹纳斯绿)对线粒体染色

正确答案

C

解析

在解离时是为了溶解细胞间质以利于细胞相互分离开来,并杀死细胞,染色前必须漂洗以洗去盐酸后才能染色;与DNA结合的是甲基绿而非吡罗红;健那绿对线粒体染色时必须保证细胞是活的,使用盐酸 后细胞会死亡的,导致不能染色。故选C。

知识点

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以下操作和结论正确的是

A剪取5cm根尖,用酒精好吡罗红混合液解离染色

B右图是高倍显微镜下调解细准焦螺旋看到的视野

C持续观察,视野中的K细胞将分裂成两个子细胞

D视野中,N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M细胞的一半

正确答案

B

解析


知识点

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A解离和压片都有利于根尖分生区细胞分散

B先用低倍镜找到分生区细胞,再换用高倍镜观察

C显微镜下绝大多数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

D探究有丝分裂日周期性可为实验取材时机提供依据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离是用盐酸和酒精混合液(1:1)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压片使细胞分散开,A正确;低倍镜视野宽,便于找到分生区,而高倍镜更容易看清染色体,B正确;由于细胞分裂间期时间长,观察到的细胞大多为间期,这时观察到的是细长丝状的染色质,C错误;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主要是观察分裂期,由于分裂期时间短,了解有丝分裂日周期性便于在分裂期观察,D正确。

知识点

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5 分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描述,正确的是

A鉴定待测样液中的蛋白质时,先加NaOH溶液,振荡后再加CUS04溶液

B制作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时,洋葱根尖解离后直接用龙胆紫溶液染色

C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将大蒜根尖制成装片后再进行低温处理

D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将酶与底物溶液在室温下混合后于不同温度下保温

正确答案

A

解析


知识点

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下列为减少实验误差而采取的措施,错误的是

A

B

C

D

正确答案

B

解析

对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进行计数时,多次计数取平均值,而且次数越多越接近真实值,可以减少实验误差,A 正确;探索2,4-D 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应该是找到浓度范围后,再细分浓度梯度,反复实验,找到最适合浓度,B 错误;调查人群中某病的发生率,确实应该调查足够大的群体,随机取样并统计,C 正确;比较有丝分裂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时间长短,确应观察多个装片、多个视野的细胞并统计,而且样本数量越大越准确,D正确。

知识点

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实验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