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甲向乙借款20万元做生意,由丙提供价值15万元的房屋抵押,并订立了抵押合同。甲因办理登记手续费过高,经乙同意未办理登记手续。甲又将自己的一辆价值6万元的“夏利”车质押给乙,双方订立了质押合同。乙认为将车放在自家附近不安全,决定仍放在甲处。一年后,甲因亏损无力还债,乙诉至法院要求行使抵押权、质权。本案中抵押和质押的效力为( )。

A.抵押、质押均有效
B.抵押、质押均无效
C.抵押有效、质押无效
D.质押有效、抵押无效

正确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抵押、质押的生效要件。依据我国《担保法》的规定,房屋抵押须经登记,动产质押合同须自质物移转质权人占有时方能生效,甲既未办理房产抵押登记,又未将汽车交由乙保管,抵押、质押均未生效,所以选B。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甲因业务需要,以其坐落在市中心的一处公寓(价值210万元)作抵押,分别从乙银行和丙银行各贷款100万元。甲与乙银行于6月5日签订了抵押合同,6月10日办理了抵押登记;甲与丙银行于6月8日签订了抵押合同,同日办理了抵押登记。后因甲无力还款,乙银行、丙银行行使抵押权,对甲的公寓依法拍卖,只得价款150万元,对拍卖款应( )。

A.乙75万元、丙75万元
B.乙100万元、丙50万元
C.丙100万元、乙50万元
D.丙80万元、乙70万元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 本题考查同一物上有多个抵押权时抵押权的清偿顺序问题。房屋抵押以登记为生效要件,《担保法》第54条第1款规定:“抵押合同以登记生效的,按照抵押物登记的先后顺序清偿;顺序相同的,按照债权比例清偿。”本案中丙银行办理抵押登记在先,应先就150万元进行清偿,所以选C。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某甲同某乙订立借款合同时约定,到下个月发了工资就还钱,这一约定是( )。

A.附延缓条件
B.附期限
C.附解除条件
D.还款期

正确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对象是附条件法律行为的要件。附条件的法律行为是法律行为的特别生效要件,题目中约定的期限与合同的效力无关,它只是一个履行行为的期限。故选D。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关于物权法公示公信原则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公示是公信的补充
B.公信是让社会知晓物权变动的事实
C.公示产生公信力
D.公示方式构成合同的生效要件

正确答案

C

解析

[评析] 考查要点是物权法的公示公信原则。物权法的基本原则有三:物权法定原则、一物一枚原则、公示公信原则。所谓公示,是指以一定的方式使公众知晓物权变动的事实,所谓公信,又称为公信力,是指物权变动符合法定公示方式的就具有可信赖的法律效力。可见,B项将公示与公信混淆了,因此,B项表述错误。物权变动一经公示,就会产生公信力,即就会产生让社会知晓物权变动的事实,并使得社会信赖该变动,以维护交易安全。因此,C项是正确答案。由于公示能够产生公信力,因此,公信补充了公示,而不是公示补充了公信。可见,A项表述错误。公示方式属于物权行为,而不是债权行为。在我国,由于采取登记对抗主义,而不是登记要件主义,因此,一项交易是否进行所有权转移的公示,并不影响合同的效力。例如,房屋买卖合同,出卖人和买受人是否办理过户登记,并不影响买卖合同的效力,因为登记是公示方式,而不是合同的生效要件。综上分析,D项表述错误。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当事人约定将登记作为合同生效的必备条件,则物权变动的公示就成为合同生效的必备条件,这是当事人意思自治的体现。

1
题型:简答题
|
多选题

甲公司对乙公司享有200万元债权,乙公司对甲公司享有200万元到期债权,现甲公司将其对乙公司的债权让与丙公司,并通知乙公司。经查,在债权让与前,甲公司对乙公司的债权已过诉讼时效。对此,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有:

A.甲、丙间的债权让与协议,自通知乙时生效
B.甲、丙间的债权让与协议,自通知乙时对乙发生效力
C.乙得以其对甲的债权向丙主张债的抵销
D.乙得对丙主张被让与债权已过诉讼时效的抗辩权

正确答案

B,C,D

解析

[考点] 债权让与 [解析] 根据《合同法》第80条第1款规定:“债权人转让权利的,应当通知债务人。未经通知,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本题中,甲、丙间的债权让与协议,自通知乙时对乙发生效力,B选项正确。然而就债权让与协议本身的效力,则不以通知债务人为其生效要件,而是自协议成立时即生效,故A选项错误。根据《合同法》第83条规定:“债务人接到债权转让通知时,债务人对让与人享有债权,并且债务人的债权先于转让的债权到期或者同时到期的,债务人可以向受让人主张抵销。”本题中,债务人乙对甲亦享有到期债权,故乙可对受让人丙主张债的抵销,C选项正确。根据《合同法》第82条规定:“债务人接到债权转让通知后,债务人对让与人的抗辩,可以向受让人主张。”本题中,甲对乙的债权已过诉讼时效,乙对甲享有抗辩权,现甲对乙的债权转让给丙,故乙得对丙主张该抗辩权,D选项正确。本题答案为BCD。

1
题型:简答题
|
多选题

许某和樊某在2006年10月5日借款合同是否成立,樊某是否应向乙交付27元( )

A.合同未成立,樊某不必向许某交付2万元
B.合同已成立,但尚未生效,樊某不必向许某交付2万元
C.合同未成立,因为个人借款合同以借款的交付为成立要件
D.合同已成立,且已生效,樊某应向许某交付2万元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根据《保险法》的规定,保险合同成立的时间是( )

A.受要约人承诺生效之时
B.书面保险合同签订之时
C.保险单签发之时
D.保险费缴纳之时

正确答案

A

解析

[考点] 保险合同的成立时间[解析] 《保险法》第13条规定:“投保人提出保险要求,经保险人同意承保,并就合同的条款达成协议,保险合同成立。保险人应当及时向投保人签发保险单或者其他保险凭证,并在保险单或者其他保险凭证中载明当事人双方约定的合同内容。经投保人和保险人协商同意,也可以采取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书面协议形式订立保险合同。”第14条规定:“保险合同成立后,投保人按照约定交付保险费;保险人按照约定的时间开始承担保险责任。” 保险合同的成立时间学界虽然仍有争论,但是通说认为保险合同是不要式合同,不需要签订书面合同,同时保险合同是诺成性合同,即受要约人承诺生效之时即为合同成立之时,保险单的签发和保险费的缴纳都不是合同成立的要件,所以A选项正确。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周某以公司债券出质,债券上未进行任何记载。周某按约定将债券交付给质权人。下列说法哪项是正确的?

A.质押合同成立但不生效
B.质押合同不成立
C.质押合同生效,但不具有对抗效力
D.质押合同生效且具有对抗效力

正确答案

C

解析

[考点] 质押合同的生效要件[解析] 根据《担保法》第76条规定:“以汇票、支票、本票、债券、存款单、仓单、提单出质的,应当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将权利凭证交付质权人。质押合同自权利凭证交付之日起生效。”《担保法解释》第99条规定:“以公司债券出质的,出质人与出质权人没有背书记载‘质押’字样,以债券出质对抗公司和第三人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故C项正确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张某与某期货公司营业部A签定了一份期货经纪合同,经该营业部从业人员孙某的介绍,投资钢铁期货,结果由于市场行情大跌,给张某造成了很大损失,经调查,张某发现该营业部还未取得营业执照,根本不具有从事期货经纪业务的资格,签订合同时所展示的资格证书全部是伪造的,于是张某向人民法院提起了诉讼。
根据以上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张某与A营业部签订的合同()。

A.效力待定,须经期货公司的追认才能生效
B.无效
C.可撤销,因为A营业部欺诈张某
D.有效,因为该合同符合生效要件

正确答案

B

解析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十三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期货经纪合同无效:(一)没有从事期货经纪业务的主体资格而从事期货经纪业务的;(二)不具备从事期货交易主体资格的客户从事期货交易的;(三)违反法律、法规禁止性规定的。本题A营业部不具有从事期货经纪业务资格,因此合同无效。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试论缔约过失原则。

正确答案

(1)缔约过失责任的概念:缔约过失责任是指在合同成立前订立的过程中,一方故意或者过失违反了基于诚实信用原则而产生的照顾、保密、告知、通知等前契约义务而致另一方信赖利益损失时,应当对对方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
(2)要件:
第一,缔约过失责任发生在合同成立前合同订立的过程中;
第二,一方当事人违反了基于诚实信用原则而产生的照顾、保密、告知、通知等前契约义务;
第三,给对方当事人造成了损害;
第四,行为人有过错。
(3)缔约过失的主要类型:
第一,恶意磋商,即非出于订立合同之目的而假订立合同之名与他人磋商,然后突然中断缔约;
第二,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主要包括如下情形:
①隐瞒当事人的有关情况,如当事人的资质、财产状况等等;
②隐瞒标的物的真实情况,包括标的物的瑕疵、性能、权利状态等等。
若违反此项义务(隐瞒或虚告),即构成欺诈。
第三,恶意中断缔约;
第四,未尽保护、照顾等附随义务;
第五,泄漏在缔约过程中掌握的对方的商业秘密等。
(4)缔约过失责任的赔偿范围:构成缔约过失责任的,应当赔偿给对方造成的损失,该损失主要是因信赖合同有效成立而支出的费用和实际遭受的损失。承担缔约过失责任不包括对预期利益的赔偿。
第一,在合同不成立,或虽已成立但被宣告为无效或被撤销的情况下,构成缔约过失的一方应赔偿对方的直接损失,通常包括订立合同的费用(如差旅费、通讯费)、准备履行合同所支出的费用(如仓库预租费)以及上述费用的利息等。
第二,由于一方当事人在订立合同的过程中未尽照顾、保护、通知或者说明义务而使对方遭受人身或财产损害时,致害方应赔偿因此产生的实际财产损失。

解析

暂无解析

下一知识点 : 合同的订立、履行和终止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