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二 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残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材料三 自1963年至1969年,日本贸促团体在中团举办了三次工业展览会。……中国贸促会先后在东京和大阪、名古屋和北九州,举办了两次综合性的经济建设成就展览会。……互办展览会对于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起了巨大的作用。……这么多人的互相参观,实际上是一个友好大交流,而且是遍布在各阶层的群众性交流。

——摘自林连德《当代中日贸易关系史》

材料四 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则”的立场上,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这一见解。中国方面对此表示欢迎。……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布结束。

——摘自《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一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驳斥材料二中日本对美英两国宣战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四的“不正常状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依据材料三、四,概括促成中日两国结束“不正常状态”的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军事上: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共同抗击日军。

(2)日本发动战争是为了争夺霸权,日本的对外战争给包括日本在内的东亚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3)主要原因:中国人民的全民族抗战。次要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苏、美、英等国对日作战),美国对日本投放原子弹。

(4)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新中国成立后,日本追随美国、敌视新中国。中日两国政府致力于发展两国友好关系,中日民间交流活动的推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美国《时代》周刊从1923年创刊开始,每期的封面都会选择个主题,以人物为主,它们代表着当时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49年2月7日,毛泽东首次出现在美国《时代》周刊杂志封面上(见图一),圈中毛泽东意气风发、踌躇满志。

材料二:图二是1972年2月6日的期刊,标题:Nixon‘s China Odyssey。画面表现了尼克松与毛泽东、周恩来的见面,参观长城以及观看歌舞表演。其中,Odyssey(旅行)在英文中有苦难、艰辛之旅的意思。

材料三:图三是1979年1月1日的期刊,邓小平被评为本年度的风云人物。标题写着: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时代》周刊选择毛泽东为封面人物的原因,用史实说明图中的“民主统一”,井指出“民主的美国”对这个“民主统一”国家的政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时代周刊》将尼克松中国之行称为艰辛之旅。指出该事件对中国的深远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邓小平被评为本年度风云人物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原因: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即将崩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说明:民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制定《共同纲领》,建立人民民主主义的新中国;统一:扫除国民党残余势力,完成大陆的解放。政策:美国对华奉行全面遏制(或敌对)政策,或政治孤立、军事包围、经济封锁。

(2)结束了中美两国长达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使我国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联系加强,关系得到改善,为以后的改革开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3)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做出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950年2月)

材料二:参加26届联大的中国代表毛泽东会见尼克松毛泽东会见田中角荣

材料三:第一条缔约双方……长期全面地发展两国睦邻、友好、合作、和平等信任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第七条……缔约双方根据有关协定进行的军事和军技合作不针对第三国。

——《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2001年7月)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中国外交的基本方针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并结合所学,指出当时国际形势的突出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外交史上哪些重大成就?对中国外交产生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与材材一相比,我国对俄罗斯(苏联)外交政策有什么新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坚持的外交方针是什么?你有何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方针:“一边倒”。目的:保障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国家独立与主权;促进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打破帝国主义的孤立封锁;巩固中苏两国人民团结友谊。

特点: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之间的对立和斗争。

(2)成就: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关系正常化。

影响: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打破了外交僵局;开创了外交新局面。

(3)新变化:结成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针对第三国。

(4)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认识:国家利益是外交的核心;外交政策应根据当时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而不断调整。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于1937年9月参加了日中战争。日本宣扬这是为“建设王道乐土”、“东洋和平”的战争。当时,我不认为是侵略战争。

在战场上人类爱和战士的使命感使我产生了疑惑,为此,我写了日记。……我含着眼泪在日记中记下了黄河大堤被炸后的悲惨情景……我在为日本军侵略的牺牲品而落泪,然而,自己又是侵略者中的一分子。我是忠于天皇敕谕”军人天职乃临战当敌,片刻不可忘记‘武勇’二字“的盲从兵……

(战后)所谓战争,就是包括了一切非人道的罪恶无比的巨大的恶魔口袋,它茶毒生灵,……毁灭文化,使人间变成地狱。……因为我们错了,所以必须反省,……我为了洗刷自己的罪过一直在与军国主义斗争。

——摘自《东史郎日记序》

材料二:幻想世上并没有天堂,这很容易,只要你试试看,在我们下面没有地狱,在我们上面只有天空。想像所有的人,都为今天而活,想像这世上没有国家,试试看,这并不难。没有杀戮或牺牲,也没有宗教,想像全人类,都生活在和平之中。想像世上没有占有,我想你可能做不到,不再贪婪,没有饥饿,四海皆兄弟。想像全人类共同分享这世界,你可以说我在作梦,但我不是唯一的一个,但愿有一天,你能加入我们,世界就能合而为一。

——美国著名歌星约翰·列侬的《给和平一次机会》(1969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东史郎思想的变化。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日本宣扬的“建设王道乐土”、“东洋和平”思想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概括约翰·列侬的主要和平思想。这首歌曲创作的背景是什么战争?这场战争对世界格局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思想变化:1937年刚参加战争时不认为是侵略战争,是建设王道乐土和维护和平;战争的残暴是东史郎对侵华战争产生了怀疑,内心的良知和罪恶激烈斗争;战后反思忏悔战争的罪恶,同军国主义斗争,还历史真相。

评析:日本政府宣扬的”建设王道乐土“和”东洋和平“思想是日本帝国主义美化侵略战争和为侵略战争寻找借口。侵略战争永远不可能建设起王道乐土和和平,只能给邻邦和自身发展带来痛苦和灾难,只有放弃军国主义传统,才能真正实现东亚和平和繁荣进步。

(2)思想主张:世界上没有国家,没有战争杀戮,人类永远和平;消灭贪婪和饥饿,人类平等;世界真正合而为一,人类共同分享幸福。

战争:越南战争。

影响:美国实行战略收缩,谋求“缓和与“对化话”,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中美关系走向正常。美苏争霸呈现出苏攻美守的态势。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是在使国民党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胜利。

——《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二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残害所及,实难逆料。……此朕所以饬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材料三:自1963年至1969年,日本贸促团体在中国举办了三次工业展览会。……中国贸促会先后在东京和大阪、名古屋和北九州,举办了两次综合性的经济建设成就展览会。……互办展览会对于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起了巨大的作用。……这么多人的互相参观,实际上是一个友好大

交流,而且是遍布在各阶层的群众性交流。

——林连德《当代中日贸易关系史》

材料四: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则”的立场上,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这一见解。中国方面对此表示欢迎。……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布结束。

——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

(1)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一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驳斥材料二中日本对美英两国宣战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四的“不正常状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依据材料三、四,概括促成中日两国结束“不正常状态”的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军事上: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共同抗击日军。

(2)日本发动战争是为了争夺霸权,日本的对外战争给包括日本在内的东亚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3)主要原因:中国人民的全民族抗战。次要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苏、美、英等国对日作战),美国对日本投放原子弹。

(4)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新中国成立后,日本追随美国、敌视新中国。中日两国政府致力于发展两国友好关系,中日民间交流活动的推动。

下一知识点 : 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中美邦交正常化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