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69年7月2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阐述了他的亚洲政策:美国将恪守对亚洲盟国的条约义务,同时希望由亚洲国家自己来承担国内安全和军事防务责任,除非存在某个核大国的威胁。这一政策后来被称为“尼克松主义”,其要点是美国准备从亚太地区收缩力量。

材料二:2010年3月发表的《2009年美国的人权纪录》认为,美国打着“互联网自由”的旗号推行霸权主义。美国利用其对互联网资源的垄断地位,通过各种形式干涉别国内政。美国建有专门的黑客部队,并在全球范围内招募黑客精英为其服务。2009年夏天,伊朗发生总统选举骚乱,选举失利的伊朗改革派阵营及其支持者利用“推特”等网络工具发送大量信息。美国国务院要求“推特”运营商推迟系统升级计划,以帮助反对派制造舆论声势。当年5月,某网络公司也曾按照美国政府的授意,切断了古巴等五国的MSN即时通信服务端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尼克松主义”出台的背景是什么?他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标榜“互联网自由”的目的,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材料反映的美国对外政策对中美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背景:美国实力削弱;苏联实力增强;西欧、日本经济实力增强,与美国三足鼎立。目的:继续维持美国的霸权地位。

(2)目的:推行霸权主义,干涉他国内政。原因:苏联解体,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科技发达,拥有对互联网资源的垄断地位。

(3)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关系从敌对走向缓和,逐步建立了外交关系;20世纪末21世纪初,由于美国的霸权政策,中美两国在合作的同时也存在摩擦。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结合新中国的外交历程回答下列问题:

1)、自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取得了重大外交成就,请写出其中的三例。(3分)

2)、中国哪一年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分)1972年,中国又同亚洲和美洲的哪两个发达国家改善关系?(2分)写出这两国来华访问的领导人。(2分)

3)、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外交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的关键因素是什么?(1分)

4)、新中国在外交上一贯奉行的外交方针是什么?(1分)

正确答案

(1)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参加万隆会议;(3分)

(2)1971年;(1分)日本和美国;(2分)田中角荣和尼克松(2分)

(3)中美关系的缓和;(1分)

(4)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1分)

试题分析:(1)结合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可以直接回答;(2)1971年,第26届联大中国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国分别和美国和日本实现了关系的正常化,尼克松和田中角荣成功访问中国;(3)中美关系的缓和是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外交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的关键因素,此后中国出现了与其他国家建交的热潮;(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在外交方面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点评:建国初的重大外交活动的考查是高考中的热频考点,具体涉及到以下三次重要行动,①1953年接见印度代表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②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③1955年参加第一次“亚非国际会议”即万隆会议。这三次会议是中国建国初的成功外交,对中国外交事业有深远的影响。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材料一:2004年9月15日晚,台湾当局领导人陈水扁与“联合国记者协会”以“视讯会”方式进行“对话”,在所谓的“致词”中,陈水扁攻击祖国大陆和联合国,说:“德国统一之前,东、西德都是联合国的会员国,因此,一味阻挠台湾人民参与国际社会,只会让台湾与中国越走越远,伤害两岸人民的情感,无助两岸关系的正常化。”

材料二:根据雅尔塔会议及《签订德国失败和接管最高权力的声明》等的有关规定,苏美英法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相继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分裂为两个国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结合史实,说明台湾问题和两德问题的不同。(提示:可从形成的原因,在国际法上的地位,双方各自对国家分裂的认识等方面考虑)(8分)

(2)对于“台独”的嚣张气焰,我国政府采取的态度是什么?(2分)

正确答案

(1)①形成原因:德国问题是由外部因素造成的,二战中德国战败,苏美英法对德分区占领,冷战开始后,德国分裂为两个国家。台湾是中国内战遗留的同题,属于中国内政。(3分)

②国际法上的地位:德国的分裂是一系列国际条约所规定的,而台湾问题,《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国际条约明确规定属于中国领土,应由中国收回。一个中国原则也被国际社会所普遍接受。(3分)

③各自对国家分裂状态的认识程度:德国分裂后,被迫相互承认和在国际社会中并存;而中国政府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台湾的李登辉上台初期也承认一个中国,反对两个中国。(3分)

(2)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尽最大可能争取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但决不承诺放弃武力。(2分)

(1)问分析的关键所在,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两德问题是冷战所造成的。原因不同,在国际法上的地位就不会相同,双方对国家分裂的认识因为原因和背景的不同而有不同。(2)我国政府的态度是在一国两制前提下的和平统一,但一定要强调出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维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                                                                       

材料二  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因此,我走完舷梯时决心一边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在回忆录    

材料三 第三,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我们应谈尊重各圆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相互借鉴……推动各国根据本国图情实现振兴和发展;应谊加强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流,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使人类更加和睦。

──摘自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    

(1)上述材料反映出新中国我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2分) 

(2)结合国际背景指出我国20世纪50年代外交政策的主要表现。(3分)  

(3)“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反映了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当时国际形势和国际局势分别产生什么影响?(3分)    

(4)请列举二个实例,说明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加强与世界各国更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分)

正确答案

(1)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维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的之间的友好合作。(2分)

(2)50年代,当时世界出现两极格局,新中国提出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以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分)

(3)中美关系由冷战对峙开始走向正常化。有利于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3分)

(4)中国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各项活动,并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十分重视发展与东盟的关系,1997年为缓解东盟经济危机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2001年中国领导创立“上海合作组织”。(2分)(任意写到两例即可)

试题分析:(1)本问考查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实施的目的,关键信息: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维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依据关键信息分析归纳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即可。

(2)关键信息:我走完舷梯时决心一边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材料二反映的是中美关系由对敌对到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变化。结合时间信息,50年代中国实行了“一边倒”政策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结合所学知识,“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应是指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影响须按照问题的要求从国际形势和国际局势两个方面回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国际形势紧张、全面冷战局势下,故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应从世界和平与多极化趋势两个角度阐述。

(4)本问考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联合国和区域性国际组织的重要外交活动。结合所学知识,符合题时间界定,史实正确即可,如中国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各项活动,并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十分重视发展与东盟的关系,1997年为缓解东盟经济危机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2001年中国领导创立“上海合作组织”。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2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与现代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息息相关。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中国对联合国事务的全面参与

1971年

1978年

1980年

1981年

1984年

1988年

中国在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中的席位得到恢复。

中国成为联合国粮农组织成员国。

中国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参加联合国裁军工作会议;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代表权得到恢复,同时恢复在世界银行的合法代表权。

中国在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上当选为人权委员会成员。

中国成为国际原子能机构正式成员国。

中国成为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特别委员会成员,并与次年首次派员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材料三 美国学者哈斯虽然提出了“多极合作时代”这一新概念,但是却对这样的时代

能否到来充满怀疑。……我认为“多极合作时代”将是21世纪上半叶世界格局的基本

特征,处理好“多极时代”的大国关系将是“多极合作时代”能够成为现实的前提条件。

请回答:

(1) 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面临的国际形势。据此,新中国采取了怎么样的外交策略?(5分)

(2) 材料二反映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的要作用。中国能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3分)

(3) 据材料三,“多极合作时代”的提出反映了当今世界哪一发展趋势?(1分)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多极合作时代”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目前是否具备?为什么?(3分)

正确答案

(1)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2分) 以美国以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孤立政策。(2分)

“一边倒”(或倒向社会主义苏联一边)。(1分)

(2)综合国力增长,国际地位的提高;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维护安理会的权威;积极开展多边外交,促进国际合作。(3分,答出其中三个层次即可)

(3)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1分)

答案一:具备。理由:世界主要国家在处理重大国际问题中以合作、谈判、协商为主。 

答案二:不具备。理由:美国极力构建单极世界;有些国家以战争解决一些地区矛盾。3分)

下一知识点 : 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中美邦交正常化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