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预防医学
- 共244题
为了研究45岁以上的男性中体重指数(BMI)≧25者是否糖尿病患病率高,某医生共调查了9550人,其中BMI≧25者有2110人(n1),糖尿病患病人数为226人(X1),BMI<25者7440人(n2)、其中糖尿病患病人数为310人(X2),问BMI≧25者糖尿症患病率是否高于BMI<25者。若进行检验,公式为
正确答案
解析
考査两个大样本的二项分布总体率的比较。两个二项分布总体率的比较,样本率用p表示,即A和外,统计学检验的检验假设为Ho:p1=p2,备择假设为:H1:p1¹p2,故此题A为正确的选项。两个二项分布总体率的比较的近似m检査,其公式为m=|p1-p2|/Sp1-p2。经m=2.95>m0.01=2.58,即认为两个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2,故选E。
为了研究45岁以上的男性中体重指数(BMI)≧25者是否糖尿病患病率高,某医生共调查了9550人,其中BMI≧25者有2110人(n1),糖尿病患病人数为226人(X1),BMI<25者7440人(n2)、其中糖尿病患病人数为310人(X2),问BMI≧25者糖尿症患病率是否高于BMI<25者。经检验,项值等于2.95,则最接近的概率P应是
正确答案
解析
考査两个大样本的二项分布总体率的比较。两个二项分布总体率的比较,样本率用p表示,即A和外,统计学检验的检验假设为Ho:p1=p2,备择假设为:H1:p1¹p2,故此题A为正确的选项。两个二项分布总体率的比较的近似m检査,其公式为m=|p1-p2|/Sp1-p2。经m=2.95>m0.01=2.58,即认为两个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3,故选E。
某地区在1个月内对居民进行了是否有糖尿病的普查,可计算当地居民糖尿病的
正确答案
解析
患病率(Prevalence rate)也称现患率或流行率,是指某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比例。通常患病率时点在理论上是无长度的,但实际调查或检查时一般不超过一个月。本题应注意患病率与发病率的区别,某种疾病可反复罹患,所以发病率可超过百分之百, 而患病率只考查目标人群是否罹患过某病,故选D。
比较身高和体重两组数据变异度的大小宜用
正确答案
解析
标准差与平均数的比值称为变异系数。常用在连个总体均值不等的离散程度的比较。
均数为0,标准差为1的分布属于
正确答案
解析
标准正态分布,均数是0,标准差为1。
某医生观察某新药对预防流感的效果如下:未服药组:观察人数180人,未发病人数130人,发病率27.78%;服药组:观察人数230人,未发病人数190人,发病率17.39%,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评价临床试验的效果时,首先将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发病率进行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后再评价其临床意义。
某医师为评价某新药对流感的治疗效果,共收治了 100例流感病人,一周后治愈的有90例,由此认为该新药对流感疗效显著。针对此实验,正确的观点是
正确答案
解析
根据题意,此结果不可信,因为未设置对照组。
一个测验工具中对于对象可以测量到的真实程度,是指该工具的
正确答案
解析
信度即可靠性,是指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 重复进行某项试验时获得相同结果的稳定程度。效度即真实性,是指测定值与真实值的符合程度,即正确区分患者和正常人的能力。
不属于变异指标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中位数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不是变异指标。
两组呈正态分布的数值变量资料,但均数相差悬殊,若比较离散趋势,最好选用的指标
正确答案
解析
两组呈正态分布的数值变量资料,描述离散趋势的指标最好选用标准差,均数相差悬殊时,若比较离散趋势,最好选用的指标是变异系数。
正态分布中反映离散程度最好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记忆型题。正态分布中反映离散程度最好的是标准差。
已知某病患者8人的潜伏期(天)分别是6,8,8,10, 12,15,16,>17,平均潜伏天数
正确答案
解析
此资料为一段不确定数据资料,表示集中趋势时应计算中位数,此中位数的平均数应该是10和12的平均数11。
某单位一周内发生伤害病人30例,死患率15%, 该病例属于
正确答案
解析
暴发指在小居民区内短时间某病的病人数突然大量增多的现象。某单位一周内发生伤害病人30例,死患率15%, 该病例属于暴发。
四个样本率比较进行x2检验,其自由度为
正确答案
解析
自由度=(行-1)列-1,题中行,列均为2。
某医院抽样调查得100名健康人血清,求得平均数为4.800,标准差为0.7920,求其标准误为
正确答案
解析
统计学简单计算题,标准误,即样本均数的标准差,是描述均数抽样分布的离散程度及衡量均数抽样误差大小的尺度,反映的是样本均数之间的变异。计算公式:标准误=(标准差)/(样本数量的平方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