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
- 共106题
随着文明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联系日益紧密,彼此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连线。
正确答案
三权分立制度——法国启蒙思想
龙门石窟——印度佛教
法国民法典——罗马法
飞机——工业革命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立法权委托给由人民自由选出的……国民议会。
行政权委托给国王。
司法权委托给人民按时选出的审判官行驶之。
每年缴纳直接税达三天工资以上者,被编入居住地国民自卫军的男子,享有选举权,即“积极公民”;而处于奴仆地位的、被提起公诉的、破产和不能清偿债务的以及其他不具备积极公民条件的人,则属于消极公民,无选举权。
——摘编自法国《1791年宪法》
材料二 凡出生于法国并在法国有住所的男子而年满二十一岁者,……均有行驶法国公民权利的资格。
立法权由普选产生的国民议会掌握。
行政权由24人组成的执行会议行驶。
大理院为最高审判机关。
(1)在国家政治体制的设置上,材料一二体现了什么共同原则?该原则源于法国启蒙思想家的那部著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两则材料在国家政体与公民权利规定上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材料二的相关规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原则:三权分立。著作:《论法的精神》。
(2)差异:材料一实行君主立宪制,材料二实行共和制;材料一将公民积极公民和消极公民,以纳税额和社会地位限制公民选举权利在扩大,有利于调动人民积极性,推动大革命的深入发展,具有反专制的进步意义;没有给妇女公民权,有其局限性。
去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不少学者注重从世界历史的宏观角度来研究中国史上的这一重大事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88年11月,威廉率1万多军队在英国登陆。詹姆斯二世召集大批军队,但当威廉的军队登陆后却未去指挥。众叛亲离之际,他在12月10日逃往法国。
——摘编自吴于廑等《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1688年革命)真正“光荣”的地方:它是不流血的,它无须乎内战、屠杀、放逐或报复……往日国王及国会间糜费精神的竞争今改为两者之合作,而国会则占着上风。
——屈勒味林《英国史》
材料三
——据《辞海》等整理
(1)中华民国建立时,除西班牙、葡萄牙殖民地外,世界上的共和国制国家寥寥无几。写出当时西方两个共和制大国国名的全称并简要评价其宪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辛亥革命中没有流太多的血,这令人想起世界近代史上的“光荣革命”。请根据材料一、二,并综合所学知识,概述“光荣革命”的历史事实,并思考该事件为何被称为“光荣革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充分利用本题提供的所有线索,结合所学知识,论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美利坚合众国。其宪法是近代世界第一部成为宪法,确立了联邦制和三权分立制,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其宪法是保皇派和共和派妥协的产物,总统和参议院权力很大,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
(2)斯图亚特复辟王朝倒行逆施。议会邀请荷兰执政威廉率军来英国,并成为国王。詹姆士二世逃亡。没有流血而政治制度发生变革(由君主专制向君主立宪制转变)。
(3)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中华民国是继美、法之后的共和制大国,也是亚洲最早的共和制大国。革命中没有流很多血,避免了人民的巨大牺牲。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明清以来,书籍翻译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
材料一 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与徐光启等合作开展翻译活动,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同时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陆续设立培养翻译人才的学校和译书机构。90年代中国,梁启超收集部分已译西书目录,按西学、西政等类别编成《西学书目表》,并指出:“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
材料三 17——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德意志的莱布尼茨盛赞儒家道德及其影响下的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法国的伏尔泰认为,儒学不是宗教;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
图1
图2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当时翻译的内容和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图1并结合材料一、二,说明19世纪中后期翻译活动出现的新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二、图2及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译书活动产生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依据材料一、三,指出17——18世纪欧洲出现“中国热”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依据材料三并结合德、法历史,分别说明莱布尼茨和伏尔泰为何推崇中国文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内容:欧洲的自然科学,中国的儒家经典;作用: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
(2)数量增加,自然科学书籍增长显著,内容广泛;由伴随传教传授文化到学习西方救亡图存;由双方交流、平等互动到单向主动引入,由民间行为到政府参与。
(3)萌发学习西方思潮,开始工业化进程,发生政治变革,传播民主科学观念。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共产党诞生,选择社会主义道路。
(4)中国文化典籍翻译到欧洲并引起反响;欧洲思想家借用中国文化表达其主张。
(5)德意志分裂割据;莱布尼茨赞赏儒家大一统思想,向往德意志统一。法国教会势力强大,封建等级森严;伏尔泰借儒学和科举制抨击天主教会和等级制度。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
——《汉书·艺文志》
材料二:1688年2月7日,法王路易十四特派五名耶稣会士到达北京,中法文化交流开始进入一个长达30年的黄金阶段。……伏尔泰就是一个“全盘华化论者”,竟将耶稣画像改易为孔子像,晨夕礼拜。伏尔泰反对基督教,主张“没有迷信、没有荒诞传说、没有亵渎理性和自然的教条”。
——整理有关资料
材料三:至于三纲五常,为中国之大教,足下谓西夷无之矣,然考之则不然。东西律例,以法为宗。今按法国律例,民律第三百七十一条云:“凡一切子女,无论其人何等年岁,须于其父母有恭敬孝顺之心……”第二百一十三条云:“凡为妇者,应为其夫者所管属。”
——康有为《与朱一新论学书》
材料四:窃以无论何种学派,均不能定为一尊,以阻碍思想文化之自由发展。况儒术孔道,非无优点,而缺点正多。尤与近世文明社会绝不相容者,其一贯伦理政治之纲常阶级说也。此不攻破,吾国之政治、法律、社会道德,俱无由出黑暗而入光明。
——陈独秀在1917年1月1日写的《答吴又陵(孔教)》
请回答:
(1)找出以上材料中不属于原始材料的一项(写出标号),并依据材料一概括出儒学的要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要探究材料二中伏尔泰主张“全盘华化”的原因,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维新派对于儒家思想的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材料四中陈独秀的观点,你持何看法?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材料二。要义:重教化,重仁义。
(2)儒家思想的内涵和当时中国的国情;伏尔泰所处的时代以及个人立场与愿望;耶稣会士传播环节及其影响。
(3)维新派认为儒家思想所提倡的“三纲五常”与西方的法律精神是一致的。说明维新派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
(4)赞成:陈独秀反对独尊儒学,因为儒学被利用给中国带来了黑暗。他是站在反对北洋军阀尊孔复古、维护封建专制的立场上,是站在倡导思想文化自由、宣传民主科学的立场上看问题,这是近代中国进步的声音。反对:陈独秀把近代中国的黑暗归结为尊儒学有失偏颇,把儒学与近代文明对立起来值得斟酌。这种割裂传统的观点不利于文明的传承与创新,这种倡导思想文化自由的主张也容易导致政治和社会的混乱。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