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 共1631题
现有下列物质:①NaCO3•10H2O晶体 ②铜 ③氯化氢 ④CO2⑤NaHSO4 固体 ⑥Ba(OH)2固体 ⑦红褐色的氢氧化铁胶体 ⑧氨水 ⑨稀硝酸 ⑩Al2(SO4)3
(1)按物质的分类方法填写表格的空白处:(填编号)
电解质有______,这种分类方法的名称是______
(2)上述物质中有物质之间可发生离子反应:H++OH-═H2O,写出一个该离子反应对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17.1g⑩溶于水配成250mL溶液,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
(4)将⑨滴加到⑦中至过量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5)反应:KMnO4+HCl--KCl+MnCl2+Cl2↑+H2O (未配平)标况下生成3.36LCl2,转移电子的个数为______,起酸的作用的盐酸物质的量为______.
(6)将⑥的溶液滴加到⑤的溶液中至恰好沉淀为止时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7)用①配制450mL 0.1mol/L Na2CO3溶液,实验中下列情况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的是______
A.加水时超过刻度线 B.洗涤液未移入容量瓶
C.容量瓶内壁附有水珠而未干燥 D.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正确答案
(1)电解质是在熔融状态或水溶液中能导电的化合物,题中为电解质①③⑤⑥⑩,电解质只有在熔融状态或水溶液中导电,固体不导电,题中为交叉分类法,
故答案为:①③⑤⑥⑩;交叉分类;
(2)发生离子反应:H++OH-=H2O,应为可溶性强酸和强碱的中和反应,
对应的方程式可为Ba(OH)2+2HNO3=Ba(NO3)2+2H2O或Ba(OH)2+2HCl=BaCl2+2H2O,
故答案为:Ba(OH)2+2HNO3=Ba(NO3)2+2H2O或Ba(OH)2+2HCl=BaCl2+2H2O;
(3)n(Al2(SO4)3)==0.05mol,n(SO42-)=0.05mol×3=0.15mol,
则c(SO42-)==0.6mol/L,
故答案为:0.6mol/L;
(4)胶体加入电解质溶液发生聚沉,硝酸过量发生酸碱中和中和反应,则先产生红褐色沉淀,后沉淀溶解,
故答案为:先产生红褐色沉淀,后沉淀溶解;
(5)n(Cl2)==0.15mol,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15mol×2=0.3mol,
则注意电子的数目为0.3NA=1.806×1023,
配平后的方程式为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16molHCl参加反应,有6mol起到酸的作用,则生成0.3mol氯气,有1.8mol盐酸起到酸的作用,
故答案为:1.806×1023;1.8mol;
(6)将⑥的溶液滴加到⑤的溶液中至恰好沉淀为止时,n(NaHSO4):n(Ba(OH)2)=1:1,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Ba2++OH-+H++SO42-═BaSO4↓+H2O,
故答案为:Ba2++OH-+H++SO42-═BaSO4↓+H2O;
(7)A.加水时超过刻度线,溶液体积偏大,浓度偏小,故A正确;
B.洗涤液未移入容量瓶,导致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溶液浓度偏低,故B正确;
C.容量瓶内壁附有水珠而未干燥对实验没有影响,故C错误;
D.定容时俯视刻度线,会导致溶液体积偏小,浓度偏大,故D错误,
故答案为:AB.
实验室常用的浓盐酸物质的量浓度约为12.0mol•L-1.
(1)实验室欲用上述浓盐酸配制480mL 0.20mol•L-1 的稀盐酸溶液,则需要取上述浓盐酸______mL.
(2)配制过程中,不需要的仪器(填写代号)______.
A.药匙 B.胶头滴管 C.玻璃棒 D.烧杯
完成实验还缺少的仪器是______.
(3)取用任意体积的所配0.20mol•L-1 HCl溶液时,下列物理量中不随所取体积的多少而变化的是______(填字母)
A.溶液中HCl的物质的量 B.溶液的浓度
C.溶液中Cl-的数目 D.溶液的密度
(4)用15.8g KMnO4氧化足量的上述浓盐酸.反应方程式如下:
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
则:①有多少摩尔HCl被氧化?
②产生的Cl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多少?
正确答案
(1)没有480mL容量瓶,所以选择500mL容量瓶,设需要浓盐酸的体积为V,0.2mol/L×0.5L=12mol/L×V,V=0.083L=8.3mL,故答案为:8.3;
(2)操作步骤有计算、量取、溶解、移液、洗涤移液、定容、摇匀等操作,一般用10mL量筒浓盐酸,在烧杯中溶解(可用量筒量取水加入烧杯),并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冷却后转移到500mL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洗涤烧杯、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移入容量瓶中,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最后定容颠倒摇匀,所以所需仪器有10mL量筒、烧杯、玻璃棒、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故答案为:A;10mL量筒、500mL容量瓶;
(3)溶液为均一稳定化合物,取用任意体积的该盐酸溶液时,溶液的浓度和密度不变,而体积不同,则溶液的质量和物质的量不同,故答案为:BD;
(4)n(KMnO4)==0.1mol,
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 被氧化的HCl
2mol 5mol 10mol
0.1mol n(Cl2) n(HCl)被氧化
则n(HCl)被氧化=0.5mol,n(Cl2)=0.25mol,
所以Cl2的体积V=nVm=0.25mol×22.4L/mol=5.6L,
答:①有0.5molHCl被氧化;②产生的Cl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5.6L.
在花瓶中加入“鲜花保鲜剂”,能延长鲜花的寿命.下表是500mL“鲜花保鲜剂”中含有的成分,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鲜花保鲜剂”的成分中,属于电解质且是常见的强氧化剂的是______(填序号)
A.硝酸银 B.高锰酸钾 C.硫酸钾 D.蔗糖
(2)“鲜花保鲜剂”中K+(阿司匹林中不含K+)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mol•L-1.
(3)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①称量②计算 ③溶解④摇匀 ⑤转移 ⑥洗涤 ⑦定容 ⑧冷却.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
(4)配制上述500mL“鲜花保鲜剂”所需的仪器有: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药匙、______、______.(在横线上填写所缺仪器的名称).
(5)在溶液配制过程中,下列操作造成K+的物质的量浓度偏高的是______.
A.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B.容量瓶在使用前未干燥,里面有少量蒸馏水
C.容量瓶在使用前刚刚配制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KCl溶液而未洗净
D.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容量瓶的刻度线,但未做任何处理.
正确答案
(1)硝酸银、硫酸钾属于盐是电解质,但无强氧化性.蔗糖是非电解质. 高锰酸钾是电解质,有强氧化性.
故选:B.
(2)高锰酸钾的物质的量为n(KMnO4)==
=0.0015mol.
硫酸钾的物质的量为n(K2SO4)==0.0025mol,
n(K+)=n(KMnO4)+2n(K2SO4)=0.0015mol+2×0.0025mol=0.0065mol,
所以c(K+)==0.013mol/L.
故答案为:0.013mol/L.
(3)操作步骤有计算、称量、溶解、移液、洗涤移液、定容、摇匀等操作,一般用托盘天平称量,用药匙取用药品,在烧杯中溶解(可用量筒量取水加入烧杯),并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冷却后转移到500mL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洗涤烧杯、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移入容量瓶中,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最后定容颠倒摇匀.所以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②①③⑧⑤⑥⑤⑦④.
故答案为:②①③⑧⑤⑥⑤⑦④.
(4)由(3)中操作可知,因配制500mL溶液,则需选用500mL容量瓶,最后需胶头滴管定容,所以所需仪器除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药匙外还需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故答案为: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4)A.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小,所配溶液浓度偏高;
B.最后需要定容,容量瓶不干燥,含有少量蒸馏水,对溶液浓度无影响;
C.容量瓶在使用前刚刚配制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KCl溶液而未洗净,容量瓶沾有氯化钾,氯化钾的实际质量偏大,所配溶液浓度偏高;
D.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容量瓶的刻度线,一部分溶液留在瓶塞与瓶口之间,未做任何处理,对所配溶液浓度无影响.
故选:AC.
纳米TiO2在涂料、光催化、化妆品等领域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制备纳米TiO2的方法之一是TiCl4水解生成TiO2•x H2O,经过滤、水洗除去其中的Cl-,再烘干、焙烧除去水分得到粉体TiO2.用现代分析仪器测定TiO2粒子的大小.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TiO2的质量分数:一定条件下,将TiO2溶解并还原为Ti3+,再以KSCN溶液作指示剂,用NH4Fe(SO4)2标准溶液滴定Ti3+至全部生成Ti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TiCl4水解生成TiO2•x H2O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检验TiO2•x H2O中Cl-是否被除净的方法是______.
(3)下列可用于测定TiO2粒子大小的方法是______(填字母代号).
a.核磁共振法 b.红外光谱法 c.质谱法 d.透射电子显微镜法
(4)配制NH4Fe(SO4)2标准溶液时,加入一定量H2SO4的原因是______;使用的仪器除天平、药匙、玻璃棒、烧杯、量简外,还需要图中的______(填字母代号).
(5)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
(6)滴定分析时,称取TiO2(摩尔质量为M g•mol-1)试样w g,消耗c mol•L-1 NH4Fe(SO4)2标准溶液V mL,则TiO2质量分数表达式为______.
(7)判断下列操作对TiO2质量分数测定结果的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①若在配制标准溶液过程中,烧杯中的NH4Fe(SO4)2溶液有少量溅出,使测定结果______.
②若在滴定终点读取滴定管刻度时,俯视标准液液面,使测定结果______.
正确答案
(1)设TiCl4的系数为1,根据元素守恒,TiO2•xH2O的系数为1,HCl的系数为4;再根据O元素守恒,可知H2O的系数为(2+x),
故答案为:TiCl4+(x+2)H2O
TiO2•xH2O↓+4HCl;
(2)沉淀吸附溶液中的Cl-,根据F反应:Cl-+Ag+═AgCl↓,取少量洗涤液,检验溶液中溶解的离子是否还存在,
故答案为:取少量水洗液,滴加AgNO3溶液,不产生白色沉淀,说明Cl-已除净;
(3)核磁共振谱用于测有机物中含有多少种氢原子;红外光谱分析有机物含有何种化学键和官能团;质谱法常用于测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透射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微粒的大小,
故答案为:d;
(4)NH4Fe(SO4)2易水解,故需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抑制水解;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还需要容量瓶和胶头滴管,故答案为:抑制NH4Fe(SO4)2水解;a、c;
(5)Fe3+与Ti3+反应,被还原为Fe2+,加入KSCN不显红色,当达到滴定终点时,再加入NH4Fe(SO4)2,溶液中Fe3+过量,会变成红色,故答案为:溶液变为红色;
(6)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有:1Ti3+~1Fe3+,故n(Fe3+)=n(Ti3+)=n(TiO2)=cV×10-3mol,其质量分数为为:(或
%),故答案为:
(或
%);
(7)NH4Fe(SO4)2溶液溅出,其物质的量浓度减小,消耗的体积增大,百分含量偏大;若终点俯视滴定管,读取的体积比实际消耗的体积偏小,质量分数偏小,
故答案为:偏高;偏低.
某氯化铁样品含有少量FeCl2杂质.现要测定其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实验按以下步骤进行:
请根据上面流程,回答以下问题:
(1)操作 I 所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量筒外,还必须有______(填自选仪器名称),操作 II 必须用到的仪器是______ (从以下选项中选择,填编号).
A.50mL烧杯 B.50mL量筒 C.25mL碱式滴定管 D.25mL酸式滴定管
(2)加入试剂①和②后发生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3)将沉淀物加热,并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用天平称量其质量为b1g,再次加热并冷却至室温称量其质量为b2g,若b1-b2=0.3g,则接下来还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4)若坩埚质量是W1g,坩埚与加热后固体总质量是W2g,则样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
(5)有同学认为:上述流程中若不加入氯水,其它步骤不变,仍可达到目的.他的理由是:
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正确答案
(1)由图可知,操作I是将加入盐酸反应的溶液稀释成250.00mL溶液,故需要250mL容量瓶、胶头滴管;操作II是准确量取25.00mL的稀释后的溶液,故应需要滴定管,
故答案为:250mL容量瓶、胶头滴管;D;
(2)加氯水就是让+2价铁变为+3价,发生反应为2Fe 2++Cl2=2Fe 3++2Cl-;加氨水就是使+3价铁充分转化为Fe(OH)3沉淀,发生反应为Fe3++3NH3H2O=Fe(OH)3↓+3NH4+;
故答案为:2Fe 2++Cl2=2Fe 3++2Cl-、Fe3++3NH3•H2O=Fe(OH)3↓+3NH4+;
(3)两次连续称量的质量相差不能超过0.1g才能说明分解完全,故应继续加热并称量;
故答案为:继续加热,冷却至室温时,称量,直至两次连续称量质量差不超过0.1g;
(4)250mL溶液可以得到Fe2O3质量为10(W2-W1)g,铁元素的质量为10(W2-W1)g×=7(W2-W1)g,所以原氧化铁样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
故答案为:×100%;
(5)样品溶于水,不加氯水,生成的氢氧化亚铁在蒸干加热时氢氧化亚铁会迅速被氧气氧化为氢氧化铁,加热最终转化为Fe2O3,不影响铁元素质量分数的测定,故该方案可行,
故答案为:4Fe(OH)2+2H2O+O2=4Fe(OH)3;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