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 共1631题
欲用98%的浓硫酸(p=1.84g•cm-3)配制成浓度为0.5mol•L-1的稀硫酸500ml.
(1)选用的主要仪器有:
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⑤______.
(2)请将下列各操作,按正确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A.用量筒量取浓H2SO4
B.反复颠倒摇匀
C.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D.洗净所用仪器
E.稀释浓H2SO4
F.将溶液转入容量瓶
其操作正确的顺序依次为______.
(3)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①所需浓硫酸的体积为______mL.
②如果实验室有15mL、20mL、50mL的量筒应选用______mL的量筒最好.
(4)转移、洗涤.在转移时应使用______引流,需要洗涤烧杯2~3次是为了______.
(5)在配制过程中,①某学生观察定容时仰视液面,所配溶液的浓度会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下同).②未经冷却趁热将溶液注入容量瓶中,______.③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______.④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操作步骤有计算、量取、稀释、洗涤、定容、摇匀等操作,一般用量筒量取浓硫酸,在烧杯中稀释(可用量筒量取水加入烧杯),并用玻璃棒搅拌.冷却后转移到500mL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洗涤烧杯、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移入容量瓶中,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最后定容颠倒摇匀.所以所需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故答案为:量筒、烧杯、玻璃棒、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2)根据配制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可知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EFCBD,故答案为:AEFCBD;
(3)①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
=18.4mol/L,设需要的浓硫酸的体积为Vml,根据溶液稀释定律C浓V浓=C稀V稀可知:18.4mol/L×VmL=0.5mol/L×500mL,
解得V=13.6mL,故答案为:13.6;
②需要量取的浓硫酸的体积为13.6mL,根据量筒的选择是“大而近”的原则,故选用15mL的量筒,
故答案为:15;
(4)在转移时应使用玻璃棒进行引流,需要洗涤烧杯2~3次是为了保证溶质完全转移;故答案为:玻璃棒;保证溶质完全转移;
(5)①某学生观察定容时仰视液面,所配溶液体积增大,所配溶液的浓度会偏低;
②未经冷却趁热将溶液注入容量瓶中,冷却后所配溶液体积减小,所配溶液的浓度会偏高;
③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所配溶液体积增大,所配溶液的浓度会偏低;
④定容时,需要加入大量的蒸馏水,故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对所配溶液无影响;
故答案为:偏低;偏高;偏低;不影响.
解析
解:(1)操作步骤有计算、量取、稀释、洗涤、定容、摇匀等操作,一般用量筒量取浓硫酸,在烧杯中稀释(可用量筒量取水加入烧杯),并用玻璃棒搅拌.冷却后转移到500mL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洗涤烧杯、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移入容量瓶中,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最后定容颠倒摇匀.所以所需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故答案为:量筒、烧杯、玻璃棒、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2)根据配制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可知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EFCBD,故答案为:AEFCBD;
(3)①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
=18.4mol/L,设需要的浓硫酸的体积为Vml,根据溶液稀释定律C浓V浓=C稀V稀可知:18.4mol/L×VmL=0.5mol/L×500mL,
解得V=13.6mL,故答案为:13.6;
②需要量取的浓硫酸的体积为13.6mL,根据量筒的选择是“大而近”的原则,故选用15mL的量筒,
故答案为:15;
(4)在转移时应使用玻璃棒进行引流,需要洗涤烧杯2~3次是为了保证溶质完全转移;故答案为:玻璃棒;保证溶质完全转移;
(5)①某学生观察定容时仰视液面,所配溶液体积增大,所配溶液的浓度会偏低;
②未经冷却趁热将溶液注入容量瓶中,冷却后所配溶液体积减小,所配溶液的浓度会偏高;
③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所配溶液体积增大,所配溶液的浓度会偏低;
④定容时,需要加入大量的蒸馏水,故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对所配溶液无影响;
故答案为:偏低;偏高;偏低;不影响.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容量瓶不能存放溶液,只能用来配制溶液,故A错误;
B.容量瓶刻度线下没有刻度,所以容量瓶只能配制与其规格相同体积的溶液,不能配制其规格下任意体积的溶液,故B错误;
C.容量瓶不能用来溶解或稀释药品,只能用来配制溶液,故C错误;
D.容量瓶不能加热,但锥形瓶能加热,加热锥形瓶时需要垫石棉网,故D正确;
故选D.
某同学用12mol•L-1的浓盐酸配制100mL 1.0mol•L-1的稀盐酸,并进行有关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需要量取浓盐酸______mL.
(2)配制过程中,不需要的仪器(填写代号)______.
A.药匙 B.胶头滴管 C.玻璃棒 D.烧杯 E.天平
除上述仪器外,完成实验还缺少的仪器是______.
(3)若实验遇下列情况,溶液的浓度偏高的是______
A、加水定容时越过刻度线 B、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C、容量瓶内壁附有水珠而未干燥处理 D、溶解后没有冷却直接转移并定容
(4)取所配制的稀盐酸50mL,与一定质量的镁充分反应,镁全部溶解后,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0.448L,则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为______g,设反应后溶液的体积仍为50mL,则反应后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mol•L-1.
正确答案
解:(1)设浓盐酸的体积为V,则12mol×V=1mol/L×0.1L,V=0.0083L=8.3mL,故答案为:8.3;
(2)配制100mL 1.0mol•L-1的稀盐酸的步骤为:计算、量取、稀释、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等,需要使用的仪器有:10mL量筒、烧杯、玻璃棒、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所以不需要的仪器为药匙和天平,还缺少的仪器为:100mL容量瓶、量筒,
故答案为:AE;100mL容量瓶、10mL量筒;
(3)A、加水定容时越过刻度线,导致配制的溶液体积偏大,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故A错误;
B、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导致加入的蒸馏水体积偏小,配制的溶液体积偏小,溶液的浓度偏高,故B正确;
C、容量瓶内壁附有水珠而未干燥处理,对溶质的物质的量及最终溶液体积都没影响影响,所以不影响配制结果,故C错误;
D、溶解后没有冷却直接转移并定容,热的溶液体积偏大,冷却后溶液体积变小,导致配制的溶液体积偏小,溶液的浓度偏高,故D正确;
故答案为:BD;
(4)盐酸和镁反应的方程式为:Mg+2HCl=MgCl2+H2↑,设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为x,
Mg+2HCl=MgCl2+H2↑,
24g 22.4L
x 0.448L
x==0.48g,
由于反应过程中氯离子不参加反应,所以氯离子浓度不变,c(Cl-)=c(HCl)=1.0mol/L,
故答案为:0.48;1.0.
解析
解:(1)设浓盐酸的体积为V,则12mol×V=1mol/L×0.1L,V=0.0083L=8.3mL,故答案为:8.3;
(2)配制100mL 1.0mol•L-1的稀盐酸的步骤为:计算、量取、稀释、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等,需要使用的仪器有:10mL量筒、烧杯、玻璃棒、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所以不需要的仪器为药匙和天平,还缺少的仪器为:100mL容量瓶、量筒,
故答案为:AE;100mL容量瓶、10mL量筒;
(3)A、加水定容时越过刻度线,导致配制的溶液体积偏大,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故A错误;
B、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导致加入的蒸馏水体积偏小,配制的溶液体积偏小,溶液的浓度偏高,故B正确;
C、容量瓶内壁附有水珠而未干燥处理,对溶质的物质的量及最终溶液体积都没影响影响,所以不影响配制结果,故C错误;
D、溶解后没有冷却直接转移并定容,热的溶液体积偏大,冷却后溶液体积变小,导致配制的溶液体积偏小,溶液的浓度偏高,故D正确;
故答案为:BD;
(4)盐酸和镁反应的方程式为:Mg+2HCl=MgCl2+H2↑,设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为x,
Mg+2HCl=MgCl2+H2↑,
24g 22.4L
x 0.448L
x==0.48g,
由于反应过程中氯离子不参加反应,所以氯离子浓度不变,c(Cl-)=c(HCl)=1.0mol/L,
故答案为:0.48;1.0.
实验室用固体烧碱配制500mL 0.10mol•L-1的NaOH溶液.
(1)需称量______g烧碱,由于烧碱具有腐蚀性,同时易潮解,应放于______(填仪器名称)中在托盘天平上称量.
(2)整个实验过程中,不需要的仪器(填写字母)______
A.药匙 B.胶头滴管 C.玻璃棒 D.漏斗 E.烧杯 F.托盘天平
(3)根据实验需要和(1)(2)所列仪器判断,完成实验还缺少的仪器是______
(4)配制时,该实验两次用到玻璃棒,其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
(5)配制NaOH溶液时,下列操作情况会使结果偏高的是______(填写字母)
A.转移溶液前,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未倒出
B.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观察液面
C.定容后,倒置容量瓶摇匀后平放静置,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定容
(6)配制过程有以下操作:
A.转移 B.称量 C.洗涤 D.定容 E.溶解 F.摇匀
其正确的操作顺序应是______(填写字母)
正确答案
解:(1)需氢氧化钠的质量为m=0.5L×0.10mol•L-1×40g/mol=2.0g,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易潮解,并在烧杯中溶解,需放在烧杯中称量,
故答案为:2.0;烧杯;
(2)溶液配制中不需要用漏斗,故答案为:D;
(3)配制500mL 0.10mol•L-1的NaOH溶液,所以还需要500ml容量瓶,故答案为:500ml容量瓶;
(4)溶解时需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移液需用玻璃棒引流,故答案为:搅拌;引流;
(5)A、最后需要定容,转移溶液前,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未倒出,对溶液浓度无影响.故A错误;
B、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使溶液的体积偏低,所以溶液浓度偏高,故B正确;
C、定容后,倒置容量瓶摇匀后平放静置,液面低于刻度线,一部分溶液留在瓶塞与瓶口之间,加水定容,导致溶液体积偏大,所以溶液浓度偏低,故C错误;
故答案为:B;
(6)根据溶液配制原理,所以固体配制溶液的一般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移液,洗涤移液,定容,摇匀,故答案为:B→E→A→C→A→D→F.
解析
解:(1)需氢氧化钠的质量为m=0.5L×0.10mol•L-1×40g/mol=2.0g,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易潮解,并在烧杯中溶解,需放在烧杯中称量,
故答案为:2.0;烧杯;
(2)溶液配制中不需要用漏斗,故答案为:D;
(3)配制500mL 0.10mol•L-1的NaOH溶液,所以还需要500ml容量瓶,故答案为:500ml容量瓶;
(4)溶解时需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移液需用玻璃棒引流,故答案为:搅拌;引流;
(5)A、最后需要定容,转移溶液前,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未倒出,对溶液浓度无影响.故A错误;
B、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使溶液的体积偏低,所以溶液浓度偏高,故B正确;
C、定容后,倒置容量瓶摇匀后平放静置,液面低于刻度线,一部分溶液留在瓶塞与瓶口之间,加水定容,导致溶液体积偏大,所以溶液浓度偏低,故C错误;
故答案为:B;
(6)根据溶液配制原理,所以固体配制溶液的一般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移液,洗涤移液,定容,摇匀,故答案为:B→E→A→C→A→D→F.
实验室要配制100mL 0.100mol•L-1的NaCl溶液,试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仪器中,不会用到的是______
A.锥形瓶 B.250mL 容量瓶 C.胶头滴管 D.100mL容量瓶 E.天平
(2)若要实施配制,除上述仪器外,尚缺的玻璃仪器或用品是______.
(3)人们常将配制过程简述为以下各步骤:
A.冷却 B.称量 C.洗涤 D.定容 E.溶解 F.摇匀 G.移液
其正确的操作顺序应是______(填各步骤序号).
(4)配制完毕后,教师指出有四位同学各进行了下列某一项错误操作,你认为这四项错误操作会导致所得溶液浓度偏高的是______
A.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
B.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
C.将溶解冷却的溶液转入容量瓶后就直接转入定容操作
D.定容后,把容量瓶倒置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便补充几滴水至刻度处.
正确答案
A B
烧杯、玻璃棒
B E A G C D F
B
解析
解:(1)配制步骤有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等操作,一般用托盘天平称量,用药匙取用药品,在烧杯中溶解(可用量筒量取水),冷却后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当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所以需要的仪器为: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筒量、玻璃棒、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故选:AB.
(2)根据(1)的分析知,尚缺的玻璃仪器或用品是烧杯和玻璃棒,故答案为:烧杯、玻璃棒;
(3)配制步骤有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等操作,故答案为:B E A G C D F;
(4)A.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导致溶液的体积偏大,所以所得溶液浓度偏低,故A错误;
B.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导致溶液的体积偏小,所以所得溶液的浓度偏高,故B正确;
C.将溶解冷却的溶液转入容量瓶后就直接转入定容操作,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导致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所以所得溶液浓度偏低,故C错误;
D.定容后,把容量瓶倒置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便补充几滴水至刻度处,导致溶液的体积偏大,所以所得溶液浓度偏低,故D错误;
故选B.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