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军机处的设立
- 共1049题
(26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乾隆皇帝颁布上谕,宣称:“各处藩封到天朝进贡观光者,不特陪臣俱行三跪九叩之礼,即国王亲至,亦同此礼;今尔国王遣尔(指马戛尔尼)前来祝嘏(福),自应遵天朝法度,免失尔国王祝厘纳贡之诚。”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钦差大臣耆英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于1844年11月奏称:“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形。固在格之以诚,尤须驭之以术,……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外交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截至2008年底,中国与171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共参加了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缔结了近20000项双边条约,参加了300多个多边条约,参加了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官兵11063人次。
——摘编自中国外交部编《中国外交》(2009年版)、2009年10月《世界知识画报》
问题:(1)依据材料一指出当时清朝统治者的对外态度及其在对外关系方面的影响。(8分)
(2)材料二反映出这时某些清朝官员的对外态度有了怎样的变化?为何会发生这种变化?(8分)
(3)概括材料一、二、三所反映的不同时期中国外交的基本特点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10分)
正确答案
(1)以天朝上国自居、不愿与他国平等交往。限制中外交往堵塞与世界沟通的渠道使中国继续处于封闭状态。
(2)畏惧西方列强对外态度软弱不敢为维护民族利益而抗争。 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战败在外交上处于不利地位某些清朝官员已感到中国的实力不如西方国家不惜放弃民族利益以维护清王朝统治。
(3)朝贡外交、屈辱外交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中国曾长期在世界文明中居于领先地位封建统治者养成了盲目自大心理中国不断遭受列强侵略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获得独立民族自信心增强综合国力不断上升。
试题分析:本题以外交为切入点,时间跨度比较大,古代,近代,现代不同时期的对外关系,本题的材料在解题过程中有重要作用。(1)要求依据材料回答两个问题,清政府的对外态度和对外关系的影响,注意分析归纳概括材料,可从材料“今尔国王遣尔(指马戛尔尼)前来祝嘏(福),自应遵天朝法度,免失尔国王祝厘纳贡之诚”等信息进行分析。(2)有两小问,从材料“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形”分析变化;清朝官员态度的变化以及原因,结合材料“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和所学知识分析。(3)结合三则材料,分别指出不同时期的外交特点以及形成原因,两个小问,可以分解为,以上三则材料分别反映的对外关系特点以及成因是是什么。因此在解答大题的时候要学会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将难懂问题通俗化,进而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观察下列两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6分):
明朝内阁旧址 英国内阁会议厅
请回答:
(1)从所处的社会性质来看,18世纪英国的内阁制与同时期中国的内阁制相比最大的不同是什么?(4分)
(2)指出两机构首脑如何产生,且与君主的关系各是什么?(8分)
(3)从文明发展的角度来看,它们各自对其自身的社会进程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4分)
正确答案
略
阅读下列材料(20分)
材料一 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汉书·孔光传》
材料二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政体》
材料三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四 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丞相的主要作用。(4分)
(2)根据材料三,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3)当时也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为宰相,这种称呼是否有实质意义?为什么?(8分)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政治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4分)
正确答案
(1)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率领百官筹划全国政务(2分),减少皇帝的决策失误。(2分)
(2)明太祖认为秦朝以来宰相的擅专威福,往往危及君主的统治。
(3)内阁属于皇帝的顾问内侍机构,内阁首辅不是法定中央一级行政或决策机构的长官,其权限大小取决于皇帝(2分);军机处是皇帝谕旨的传达机构,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2分)。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不具有宰相的权力,不能对皇权形成制约(2分),所以不是实质意义上的宰相。 (2分)
(4)从宰相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到相权逐步削弱最终被废(2分);君权力越来越大,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发展到绝对的君主专制(2分)。
略
(24分)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必由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明北京城,为元大都改建而来,规模进一步扩大。其布局可见其整个建筑处于中轴线上,重点突出,主次分明,整齐严谨,端庄宏伟。《明宪宗实录》载:“成化四年初春,京师天气寒惨,风霾阴翳……近一二日来,黄雾蔽日,昼夜不见星日……”。宪宗于是遣百官“焚香祭天以驱风霾”。
(1)材料一中,京城的布局和宪宗的行为体现了哪些思想观念?(4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明北京城出现“黄雾蔽日”的原因。(2分)
材料二 伦敦自1813年开始就出现雾霾(大量悬浮微粒形成的混浊气象)天气,曾是著名的“雾都”。议会在1821年开始就出台了一系列环境卫生保护法,但基于种种原因,在长达100多年的时间里,这些立法并未得到认真落实,直至1952年12月的“伦敦烟雾事件”:伦敦市约10万人生病,死亡约4000人,英语中出现了一个新词组“Killer Fog”(杀人的雾)。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伦敦“雾霾”长期未能有效治理的政治因素。(8分)
材料三 “伦敦烟雾事件”对英国人震动很大。1954年到1968年,伦敦先后出台《伦敦城法案(多项赋权)》、《清洁空气法》、《空气污染控制法》等,并严格执行与普及推广,产生了良好效果。80年代,英国政府出台系列严格限制小汽车尾气排放政策,推广新能源汽车、公共交通和自行车。1995年出台治污全国战略《环境法》,并责成工业、交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强制落实。2001年出台《空气质量战略草案》,加强PM2.5的监控,进一步消除大气污染对公众健康和生活的影响。……此外,为缓解交通拥堵,政府2003年开始征收“交通拥堵费”,用于改善伦敦公交系统;鼓励市民乘坐公交或骑自行车,开辟更多的绿化带,以及推广使用清洁能源等等。经过不懈努力,虽然“雾霾”并未最终远离伦敦,但已难再现当年情景。2013年10月,随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森访问北京的伦敦发展促进署CEO戈登·伊恩斯在谈到北京的“雾霾”天气时说道:“污染问题是所有大城市都需要面临的问题,……北京可以向伦敦学习。”
(3)综观上述材料和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评戈登·伊恩斯“北京可以向伦敦学习”的观点。(10分)
正确答案
(1)思想观念:皇权至上,中央集权,礼制思想,天人感应,风水思想,阴阳五行等。(任2点,4分)
原因:城市规模扩大导致生产生活烟尘增加;北京所在的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的影响。(任1点,2分)
(2)政治原因:英国的代议制民主制尚需完善;两党制导致政策不能持续落实;内阁议会斗争影响环境治理效率;强势利益集团影响环保法律的执行;竞选制导致忽视弱势群体的需求;国内外政治局势变动影响环境治理;资产阶级政权性质的制约;资本主义制度弊端的影响等。(任4点,8分)
(3)评分标准(10分)
一等(8~10分,抽象拓展结构的回答)
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科学明确; ②归纳材料史实完整,进行多角度评论; 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7~5分,关联结构的回答、多点结构的回答)
①结合评论对象,观点明确,但不够科学;②归纳材料史实较完整,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O分,前结构的回答、单点结构的回答)
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不科学;②归纳材料史实不完整;
③论证空洞,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参考答案:①戈登•伊恩斯的观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1分)②两市同为工业化国际大都市,环境污染问题具有一定的相似度;(2分)③伦敦建立环保法律体系,各级政府全面统筹,提高环保监测标准,严格环保处罚措施,完善环保配套措施等都可以借鉴。(5分)④但两市所处具体国情和自然环境不同,环境治理不可照抄照搬别国模式;北京可充分发挥自身的政治经济优势,以更快的速度解决好本市的环境问题。(2分)】
试题分析:(1)第一小问“其布局可见其整个建筑处于中轴线上”,体现中央集权思想,“黄雾蔽日,昼夜不见星日”体现的是风水和阴阳五行,从 “焚香祭天以驱风霾”。说明天人感应思想;第二小问从地理环境和城市化建设角度组织答案。
(2)“立法并未得到认真落实“说明利益集团影响环保法律的执行,结合所学从代议制民主制缺陷、两党制政策的弊端、内阁执行力度、国内外政局变动等角度思考答案。
(3)评述观点题,要先说出观点是否合理,然后用史实进行论证,论证可以从北京和伦敦环境污染相似度、北京如何学习伦敦的治理污染措施以及北京如何发挥自身经济政治优势的角度去思考作答,注意要表述成文。
(12分)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说:“我们塑造了建筑,而建筑反过来也影响着我们”。下列是一组具有政治意义的建筑图片。
请阅读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故宫建于北京城中央,以南北为中轴线,座北朝南,充分体现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封建统治思想。在宫城外又有北京城,城城包围,显示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材料二 依泰晤士河而建的英国议会大厦是英国的政治中心。它不仅外表雄伟壮观、内部装饰华丽,而且其建筑结构和内部设计也能充分体现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立宪政体。
材料三 美国国会大厦俯瞰着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对历任美国总统来说都是一个需要小心应付的地方。在美国历史上虽然只有三位总统面临过弹劾,而且除尼克松辞职外,无一人被罢免,但国会山上的这座白色建筑让每一位总统的心头都悬着“达摩克利斯之剑”。
材料四 人民大会堂位于天安门广场的西侧,建于1958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国事会议的地方。
(1)据材料一,归纳中国明清政治制度的特点。(2分)从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初期该制度受到了怎样的冲击挑战?(2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现代政治制度的特点。(2分)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总统与国会之间的关系。(2分)
(4)据材料四4及所学知识说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什么?(2分)
除此之外,中国共产党根据国情还实行了哪些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2分)
正确答案
(1)特点:皇权至上、中央集权、等级森严。(2分)冲击挑战:19世纪末,维新派倡导变法,提出实行君主立宪制的主张,20世纪初,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2分)
(2)特点:实行君主立宪制,议会掌权,国王“统而不治”;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对议会负责。(2分)
(3)关系:相互制约与平衡;相对独立,总统不对国会负责。(2分)
(4)原则:民主集中制。(2分)民主政治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分)
略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