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0 分

开学初,小源到建设银行营业网点兑换了此前在网上预约的中国高铁纪念币。这枚纪念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10元,每人限兑20枚,且需要提前预约。小源打算与班上同学分享自己的喜悦。他可以向大家这样介绍

①纪念币面额和实际购买力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

②纪念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

③纪念币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④纪念币不能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必须在规定时间地点使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正确答案

C

解析

①错误,国家无权规定纪念币的实际购买力;④错误,纪念币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使用;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币属于法定货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因其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故②③正确。

知识点

生产决定消费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10年,社会公平和谐成为两会的热点词。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这句话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追求公平公正、致力社会和谐始终是人类不懈追求的重要目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什么?据我的看法,中国文化的精髓就是“和谐”。自古以来,中国就主张“和谐”……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                              

——《季羡林说和谐人生》   

材料二  经济的迅速增长,使英国进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富裕社会。可由于社会忽视了公平分配的问题,多数人没有分得应得的成果。在整个工业革命时期,有1/3左右的工人家庭始终处于贫困……在19世纪上半叶的曼彻斯特,社会下层……成员平均寿命只有17岁……根据内务部每年公布的犯罪统计,仅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所发生的刑事犯罪数字为:1805年4605起,1842年达到31309起。工人意识到不公平的分配使得他们受苦,因而滋生出对社会的反叛情绪,并汇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     

——摘自钱乘旦,刘金源主编《环球透视:现代化的迷途》  

材料三  中国人民在50年中实现了人权发展的伟大的历史性飞跃。尽管在维护和促进人权的过程中遇到过曲折,但是,一个不容争辨的基本事实是:经过半个世纪的不懈努力,一个积弱积贫、备受屈辱的旧中国已经变成了一个独立自主、初步繁荣昌盛的新中国,12.5亿中国人民主宰了自己的命运,过上了丰衣足食、文明健康的美好生活,享受着前所未有的民主自由。                         

——《中国人权发展50年》白皮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诸子百家思想为例说明传统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有哪些合理成分和值得借鉴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工业革命后英国出现的社会问题。 结合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相关史实说明资本主义社会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史实,说明新中国在维护和促进人权过程中的曲折与发展。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构建和谐社会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举例:儒家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助于和谐人际关系;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有助于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道家老子,天道自然,有助于人与自然及内心的和谐。

(2)问题:社会财富分配不均;下层公民平均寿命短;犯罪率增加;社会矛盾激化。措施: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实行福利国家政策。

(3)曲折:文化大革命践踏人权;发展:建国初建立三大民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时期恢复并完善人大、政协制度,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认识:继承与发展;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趋势,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完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雅典国家的各级官职向一切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的方式产生。当然,抽签也要依据职位轻重而略有区别。执政官这类最高官职尚须各选区按比例提出一定数量的候选人,然后再从候选人中抽签决定,但候选资格已尽量放宽,无任何财产、等级、资历的限制。其他各级官职和五百人会议成员则在各选区从合格公民中直接抽签产生。

——摘自人教版高中新课标教科书

材料二 洪武十五年(1382年)仿宋制,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又置文华殿大学士,以辅导太子。秩皆正五品。……大学士特侍左右,备顾而已。

——《明史》

材料三 英国“光荣革命”以后,内阁逐渐取代了枢密院,成了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构。18世纪初,形成了国王不参加内阁会议,下院多数党领袖任首相,主持内阁会议的惯例。1742年,沃波尔内阁的政策遭到议会反对,沃波尔辞职,创下了首相遭到议会反对时,应辞职向议会谢罪的惯例。1783——1784年,小皮特内阁遭到下院反对,内阁决定解散下院,提前进行议会选举,由新成立的下院决定内阁的去留,这一惯例进一步完善了责任内阁制。

——《世界史资料》

材料四 “凡居住陕甘宁边区区域的人民,在选举之日,年满16岁的,无男女、宗教、民族、财产、文化的区别,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犯下列各条之一的人,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1.有卖国行为经法庭判决者。2.经法庭判决有罪剥夺公权期限未满着。……

——《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

——摘自《庆阳县两年来三三制执行情况》(1944年)

材料五 自1953年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对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均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

——根据1953——2009年我国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材料六 第十六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名额,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各省、各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

——摘自2010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民主的特点,并指出其局限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说出明朝内阁制的特点及实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说出英国内阁制的特点及实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材料四分析抗日根据地参议员的组成有何特点?中共在抗日根据地推行民主政治有何积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比材料五和材料六,指出我国农村地区在全国大代人表中所占比例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促使这种变化产生的时代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特点:抽签选举;依据职位轻重有区别;间接与直接相结合;面向一切公民。局限:忽视了参与政治者的能力与品德,易造成权力的滥用。

(2)特点:明朝内阁只备顾问而没有决策权。实质: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3)特点:英国内阁拥有行政大权,权力相互制衡。实质: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4)民主性、广泛性;农民积极参与。积极影响:推动了抗日根据地民主化进程,调动了边区社会各界,尤其是农民的积极性,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5)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增加。背景: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民主政治不断向前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社会发生巨大变化。

(6)实现民主,要有公平、合理的选举方式和广泛的选举权;民主是社会进步的基石;民主有阶级性。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让一个人优先于他人担任公职,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等级的成员,而是由于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1)依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英人于世界民族中,诚不愧为先觉,彼既认明王权不当绝对,即创为根本大法,使国中贤智,得所准据,以发抒其意气。

——章士钊《政本》

(2)材料中二的“根本大法”是指哪部法律?以此为依据英国逐渐确立了什么政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依法享有人身、财产、言论、出版、集会、信仰等自由;参议院由各地选派的参议员组成,行使立法权;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员行使行政权;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依据材料三,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 建国初期,中国民主同盟主席张澜在政协会议上讲话指出:“我们的新制度,当然放弃了旧民主主义中那一套陈腐的东西……根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一个集中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了哪些民主政治“新制度”。从西方和中国政治体制的变化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所有公民在法律上是平等的;都有权力和机会参与国家政治事务。(或:主权在民;任人唯贤)

(2)法律:《权利法案》。政体:君主立宪制。

(3)政治体制: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制。地位:它是中国近代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

(4)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启示:随着社会发展与进步,政治民主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民主的范围越来越广泛,民主化程度越来越高;人类各阶级、各阶段民主能相互吸收、借鉴。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美国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著述的《全球通史》中写道“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中国政治和社会结构。第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次大革命”指的是什么,就其“百代都行秦政制”而言,这次革命对后世产生了最为深远影响的又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推动“第二次大革命”到来之前,中国人民在探索救亡振兴之路上的主要实践有哪些?这次革命“揖美追欧,旧邦新造”,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次大革命”后,新中国为实现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创立了哪些基本的政治制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或建立中国历史第一个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推行郡县制(或推行县制)

(2)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推翻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倡导民主共和(或倡导三民主义),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或创建中华民国),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或实行责任内阁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前两点为必答,后四点任答两点即可)

(3)人民代表大会制,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趋势,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完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1953年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对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均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

——根据1953——2009年我国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材料二 第十六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

——摘自2010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

(1)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我国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促使这种变化产生的时代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综上,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民主政治不断完善的社会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增加。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民主政治不断向前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社会发生巨大变化。

(2)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民素质提高,民主意识增强等。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近代中国历史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社会性质。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的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走上了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道路。这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东西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

——苑书义《论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

材料二  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要去这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孙中山《在东京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

材料三  人民的国家是保护人民利益的政权形式,只有人民当家作主才能体现真正的民主。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材料四  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任务是什么?提出这一革命任务的根本依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孙中山和毛泽东对民主政治的不同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初期建设“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成就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任务:反帝反封建。依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2)不同主张:①孙中山:推翻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 ②毛泽东:实行人民当家作主,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3)建设成就:①颁布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②创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④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代议制民主的产生和完善,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重大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晚清一些官员注意探究西方的政治制度。早期维新派郑观应写道:“泰西各国都城设有上、下议政院。上院以国之宗室、勋戚及各大员当之,以其近于君也。下院以绅耆士商,才优望重者充之,以其迩于民也。凡有国事,先令下院议定,详达之上院,上院议定,奏闻国主。”

材料三 参与过百日维新的张荫桓说:“欧墨(美)各国均设议院而章程不同,美之议绅(议员)均由民举,不分上下也;英之下议绅由民举,而上议绅则由世爵,然权归于下议院,则政仍民主之也。”

材料四 (西方民主思潮)诞生之后,……对世界各国都造成了深刻地冲击。对中国冲击的结果是儒家文化逐渐失去了统治地位。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

——知原《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末清初时期,中国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晚清这些官员为什么要探索西方政治制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二、三的说法哪一种更准确的反映了西方的议会制度?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说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将这棵大树砍断”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人说,西方的代议制优于中国的政治制度,请谈谈你对中外政治制度的不同发展模式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原因: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小农经济(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薄弱等。

(2)原因:受到西方列强冲击,面临严重民族危机;向西方学习,探索强国御侮之道。(3)材料三张荫桓的说法正确。理由:郑观应认为君主掌握最高决策权;张荫桓认识到国家最高权力掌握在由民选产生的议会手中。

(4)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生产技术,没有涉及西方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5)认识: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不同,没有优劣之分;要尊重不同的政治文明;要从本国国情出发,选择合适的政体;要推行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等。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代议制民主的产生和完善,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重大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晚清一些官员注意探究西方的政治制度。早期维新派郑观应写道:“泰西各国都城设有上、下议政院。上院以国之宗室、勋戚及各大员当之,以其近于君也。下院以绅耆士商,才优望重者充之,以其迩于民也。凡有国事,先令下院议定,详达之上院,上院议定,奏闻国主。”

材料三 参与过百日维新的张荫桓说:“欧墨(美)各国均设议院而章程不同,美之议绅(议员)均由民举,不分上下也;英之下议绅由民举,而上议绅则由世爵,然权归于下议院,则政仍民主之也。”

材料四 (西方民主思潮)诞生之后,……对世界各国都造成了深刻地冲击。对中国冲击的结果是儒家文化逐渐失去了统治地位。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

——知原《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末清初时期,中国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晚清这些官员为什么要探索西方政治制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二、三的说法哪一种更准确的反映了西方的议会制度?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说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将这棵大树砍断”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人说,西方的代议制优于中国的政治制度,请谈谈你对中外政治制度的不同发展模式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原因: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小农经济(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薄弱等。

(2)原因:受到西方列强冲击,面临严重民族危机;向西方学习,探索强国御侮之道。(3)材料三张荫桓的说法正确。理由:郑观应认为君主掌握最高决策权;张荫桓认识到国家最高权力掌握在由民选产生的议会手中。

(4)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生产技术,没有涉及西方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5)认识: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不同,没有优劣之分;要尊重不同的政治文明;要从本国国情出发,选择合适的政体;要推行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等。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共十七大召开前,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追溯了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材料一 中国选择社会主义成为20世纪50年代最重要的事件之一,由此开始了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新中国不仅赢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已经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确立和坚持,而且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业化从无到有的问题,……一些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重要成就,显示了中国丰厚的智力资源。

——《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二 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1979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等一些农村开始试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同一年深圳、珠海等4个经济特区开始筹建,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中国在变,世界也在变,20世纪80年代全球经济展开了新一轮的竞争,……苏联依然陷于物质短缺的困顿,人们开始找寻改变现状的新途径。

——《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三 100年是漫长的也是短暂的,在人类告别风云变幻的20世纪时,中国告别了上个世纪曾经的苦难,经过100多年的求索与奋斗,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中国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世纪跨越,中国人跨越的绝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的节点,伴随着国家一起迈入21世纪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

——《复兴之路》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新中国在哪些方面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前提和基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奏响了农村改革序曲的是哪些省区?今年是深圳对外开放三十周年,深圳作为我国对我对外开放的起点,在当时有着怎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上说明在世纪跨越的关键时期,中国如何“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先后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选择上进行过哪两次成功的实践探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政治前提: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经济(或物质)基础: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科技(或技术)基础:尖端科学技术领域取得重要成就。

(2)安徽、四川。作用:①对特区:使深圳迅速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城市,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的排头兵。②对沿海: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③对全国: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3)经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4)完成三大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实行改革开放,走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下一知识点 :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