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 共635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院、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国务总理及各总长,均称为国务员。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引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哪次革命运动的产物?依据材料分析《临时约法》规定的中华民国政体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圆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修改宪法; (二)制定法律;(三)监督宪法的实施;(四)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提名,决定国务院总理的人选,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决定国务院组成人员的人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2)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并说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拥有的主要权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种政体有何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辛亥革命。特点: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
(2)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权力:立法权、监督权、选举权、人事任免权。
(3)同:都实行民主共和制度;代议制;立法机关均为国家权力中心。异:材料一实行三权分立,材料二实行民主集中制。
政治民主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章 总纲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三章 参议院
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四章 临时大总统 副总统
第二十九条 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
第三十条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六章 法院
第四十八条 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
第五十一条 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二 某一年的《人民日报》头版头条
材料三
第一章 总纲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各民族团结的行为。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规定的政治体制体现了什么原则?这部约法的颁布有何历史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人民日报》报道的会议召开于哪一年?这次会议通过的宪法具有怎样的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新中国确立了哪三大政治制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通过宪法修正案,将什么内容写进宪法,从而使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达到新的高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三权分立原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具有进步意义。
(2)1954年,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阅读图下图,回答问题:
(1)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我国实行的哪些政治制度?它们正式确立的基本前提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上述图片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上述政治制度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具有的地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政治制度:图一反映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图二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图三反映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前提:新中国的成立及巩固;中国共产党和国家的统一领导。
(2)地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也是我国最根本、最重要的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60多年来,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和外交事业不但在理论上不断创新发展,而且在实践中不断开创新局面。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到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初期建设“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中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近代百年的屈辱外交,揭开了对外关系的新篇章。试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史实,说明“新”的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世纪70年代前期,党和人民战胜了前所未有的严重困难,取得了重大成就。试列举这一时期取得的开创外交新局面的重大成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中国同任何国家没有结盟的关系,完全采取独立自主的政策。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
——邓小平(1984年)
材料三 胡锦涛在国庆六十周年阅兵式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将坚定不移地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史政策,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继续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蒙的和谐世界。”
(4)材料三、四分别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新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政治: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建立了人民民主国家;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制定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外交:废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不平等条约;确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上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信誉;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不但保证了会议的成功,而且加强了同亚非国家的联系。
(3)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关系正常化;出现西方国家同中国建交的热潮,等等。
(4)推行不结盟政策;奉行多边和平外交(“无敌国外交”)。
阅读下列材料: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通过了《共同纲领》,规定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在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并把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正式载入宪法。
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1966——1976年,十年动乱。造反派夺权。人民代表大会停开,公检法陷入瘫痪,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
1979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1982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198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1986年,制定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1986年,全国人大先后通过了一系列法律,如《义务教育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环境保护法》,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
请回答:
(1)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民主政治建设三个阶段的基本内容、阶段特征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上问题的实质是什么?有何发展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基本内容和阶段特征: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基本内容是制定了《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创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阶段特征是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初创。第二阶段,“文革”时期。基本内容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遭到严重践踏。阶段特征是民主政治建设进程遇到严重挫折。第三阶段,改革开放以来。基本内容是完善了宪法,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明确提出依法治国。阶段特征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不断走向完善。
(2)实质: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发展趋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向“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方向迈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110年间……中华民族危难深重,外遭帝国主义的侵略,内受封建主义的压迫,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真正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新中国成立后又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实行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
材料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与时俱进,不断呈现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材料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上了经济高速发展的道路。时至今日,“中国模式”作为一种独特的发展道路,引起了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青年评论家俞可平说,中国是采取“增量民主”的办法,“增量民主”表现为渐进的积量变为部分的质变……2008年2月7日德国《新德意志报》上的文章说:“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理’,而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中国新闻网
(1)依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的主要原因。近代前期,我国民族资产阶级为建立民主政治进行了哪些斗争和探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49——1956年新中国建立了哪些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三、四,归纳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创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主要原因: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斗争和探索:维新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特点:民主政治不断完善和发展;民主政治建设与经济体制改革并举,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既借鉴吸取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又坚持独立自主道路。创新:颁布《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扩大基层民主。
(4)认识:新中国的成立是民主政治实现的必要前提;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民主政治建设必须符合本国国情;民主政治建设不是一帆风顺的,民主政治建设与经济建设必须相适应。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5年,黄炎培对毛泽东说:“我生六十余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见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毛泽东肃然相答:“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
材料二 2010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切实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民主权利,特别是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让民众更好地参与管理基层公共事务。他还表示,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行政。
请回答:
(1)新中国成立初期为“跳出这周期率”,避免“人亡政息”,我国是如何走民主“这条新路”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温总理的报告反映了我国民主政治的哪些特征?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逐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巩固新中国政权、推动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2)特征: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健全基层民主。目的:维护人民的利益。
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新中国成立后又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实行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
材料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做主的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与时俱进,不断呈现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以上均摘自《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上了经济高速发展的道路。时至今日,“中国模式”作为一种独特的发展道路,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青年评论家俞可平所说,中国是采取“增量民主”的办法,“增量民主”表现为渐进的积量变为部分的质变……2008年2月7日德国《新德意志报》文章说:“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不是抽象的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中国新闻网》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49~1956年期间,新中国建立了哪些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三归纳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有何重大创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特点:民主政治不断完善和发展;民主政治建设与经济体制改革并举;人民充分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既借鉴吸取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又坚持独立自主道路。创新:颁布《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扩大基层民主。
(3)认识:新中国成立是民主政治实现的必要前提;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民主政治建设必须符合本国国情;民主政治建设不是一帆风顺的;民主政治建设与经济建设必须相适应。
2009年迎来了新中国60华诞,民族的团结、祖国完全统一成为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阅读下列材料:“国家的安定,民族的团结,社会的和谐,是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可靠保证。……(我们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温家宝总理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为形成“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而进行的奋斗,分析这一新型民族关系的主要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奋斗:①1949年制定《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②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③1947年至今,共成立了五个自治区、100多个自治县(旗)。④国家采取西部大开发等措施,扶植少数民族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
主要作用:①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做主的愿望。②实现了民族平等。③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④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项事业的长足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近代中国历史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社会性质。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的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走上了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道路。这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东西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
——苑书义《论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
材料二 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要去这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孙中山《在东京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
材料三 人民的国家是保护人民利益的政权形式,只有人民当家作主才能体现真正的民主。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材料四 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任务是什么?提出这一革命任务的根本依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孙中山和毛泽东对民主政治的不同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初期建设“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成就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任务:反帝反封建。依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2)不同主张:①孙中山:推翻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 ②毛泽东:实行人民当家作主,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3)建设成就:①颁布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②创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④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