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0分)自然灾害

材料:据中央气象台网站消息,今年第23号强台风“菲特”已于2013年10月7日(阴历初三)01时15分在福建省福鼎市沙埕镇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为14级(42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55百帕。预计,“菲特”将以每小时20公里左右的速度继续向西偏北方向移动。浙江省余姚市虽距离“菲特”登陆中心200多公里,却成为台风的最大受害者,初步估计直接经济损失将超过200亿元。下图为‘菲特’的路径图和 ‘菲特’的卫星云图,登陆时北部云团明显大过南部。

(1)台风虽登陆福建省,最受伤的却是浙江省。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本次台风雨量浙江省大于福建省的原因。(4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余姚市洪灾的原因。(6分)

正确答案

(1)①从卫星云图上可以看出,北部云团明显大过南部;②浙江水汽更充足(或者②台风北侧为东北风,风海洋吹向陆地;③南侧为西南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每条2分共4分)

(2)①台风的影响,降雨量大;②此时正值天文大潮,高潮位顶托作用强;③地势低洼,排水不畅;④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大。(每点3分,共6分)

试题分析:

(1)根据台风不同部位的风向和浙江福建两省的相对位置来分析,“菲特”在福建省福鼎市沙埕镇沿海登陆时,浙江省位于台风的北部,为东北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带来大量水汽,从卫星云图上可以看出,北部云团明显大过南部;“菲特” 登陆时,福建省大部分位于台风南侧,为西南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水汽较少。所以“菲特”给浙江带来更多的降水,本次台风雨量浙江省大于福建省。

(2)余姚市之所以成为台风的最大受害者,主要是降水量特别大,形成内涝。灾害严重程度主要从自然异变和受灾体两方面来分析。从自然异变来看,受台风的影响,降雨量特别大;阴历初三,此时正值天文大潮,高潮位顶托作用强;地势低洼,排水不畅;从受灾体看,余姚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密集,资产密度大,所以灾情严重,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大。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1年6月18日,“到武汉去看海”的帖子在网上流传,一场大雨让武汉变成了一片汪洋。左图为“武汉中心城区主要湖泊变化图”,右图为“城市发展漫画图”。

(1)依据材料分析武汉市形成一片汪洋的原因。(6分)

(2)说明为防范上述灾害应采取的措施。(4分)

正确答案

(1)降雨强度大;(2分)湖泊面积缩小,蓄洪能力下降;(2分)城市地表硬化,雨水下渗量减少。(2分)

(2)工程措施:加强排水系统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或整治河道、改造地下管网、修建蓄水池、铺设透水路面、下凹式绿地等)(2分)

非工程措施:加强城市防洪减灾政策与法规建设(或加强监测及城市暴雨内涝风险评估、加强民众防灾减灾意识的培养、借鉴国外防治内涝经验等)(2分)

试题分析:

(1)降水强度大是很多地区发生洪灾的直接原因。从武汉中心城区主要湖泊面积变化图看到武汉中心城区的湖泊面积快速减少,湖泊面积减少,蓄纳洪水的能力降低,容易引起洪涝灾害;从武汉城市发展漫画图中看到城市化过程中武汉的建筑面积增加,硬化路面增加,城市绿化面积减少,导致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减少,河流汇水速度加快,容易引起洪涝灾害。因此本题武汉市形成一片汪洋的原因要从降水、湖泊面积的减少、城市化对水循环的影响等三个方面来分析。

(2)防范洪涝灾害的措施包括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工程措施就是通过水利工程建设增加城市排水能力和蓄纳洪水的能力;非工程措施就是通过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增加城市绿地覆盖率;建立统一的减灾防灾管理体制,将减灾防灾纳入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发展计划;建立统一的防洪抢险指挥管理系统,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加强灾前水利建设投入和减灾科研投入等减少洪涝灾害的损失。回答时注意防范城市洪涝灾害的措施与一般河流洪涝灾害防范措施的差异。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O分)【向然灾害与防治】下图示意我同重大滑坡、崩塌成灾频次年代变化,读图回答问题。

(1)从图中获取信息,总结地质灾害变化规律。(4分)

(2)分析我国重大滑坡、崩塌成灾频次增多的原因。(6分)

正确答案

(1)(1)成灾的频次逐渐增多,80年代频次最多(2分);降水诱发的频次比人为的频次多(2分)。

(2)植被破坏加剧(2分),山区不合理工程活动加剧(2分),暴雨频次增加(2分)。

试题分析:

(1)图中有三项信息:总成灾频次、人为诱发频次、降雨诱发频次,在总结变化规律时,要注意这三项信息各自的变化,分别进行描述,使答案全面。

(2)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上述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是人为诱发和降雨诱发,因此考虑答题时从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6分)2011年3月,一场巨大的沙尘暴袭击中国。大风甚至将内蒙古自治区干旱的土地上扬起的沙尘吹到数千公里外的中国东南部,最远甚至到达台湾和日本。扬沙使得能见度大大降低,北京的空气质量下降到危险水平。此次沙尘暴的肆虐的轨迹同掠过中国大陆的强大冷空气路径是相吻合的,冷空气造成地面大片区域的低气压。图为英国《卫报》近日刊发3月份精彩地球卫星照片中首幅为《肆虐中国沙尘暴》的图片,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沙尘暴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有哪些?(4分)

(2)引起沙尘暴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分别是什么?(7分)

(3)针对上述问题,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5分)

正确答案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我国自然灾害分布图,分析回答: 

(1)寒潮发生时,农作物受害最严重的是什么季节?哪两个地区几乎不受寒潮影响?

(2)暴雨洪涝主要发生在我国哪些地区,为什么?

(3)广东省的主要自然灾害有哪些,并简要分析其成因?

正确答案

(1)秋、春 青藏高原和滇南谷地

(2)东部季风区河流中下游平原

原因:①受夏季风进退规律反常影响,降水的年际变化大,季节变化大;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且多暴雨。②河流中下游常汇集多条支流,水量大。③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流速慢,多曲流,易淤塞,泄洪不畅。

(3)台风,夏秋季节的热带气旋。暴雨洪涝,夏季风进退规律反常影响,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大;台风带来的特大暴雨。风暴潮,台风引起。干旱,多春旱,春季气温回升,蒸发量大,且正遇春耕,农业需水量大,若夏季风尚未来临或势力较弱,降水少则会形成春旱。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及赣州古城图(另附赣州古城墙图), 回答下列问题。(6分)

材料一:史料记载,在宋朝之前赣州城常饱受水患。北宋刘彝任知州期间,修建了坚固的城墙,同时根据街道布局和城市地形的高差特点,采取分甚排水丛原则和自然流向的办法,建成了地下排水干道系统,使城市的雨水、污水自然排入江中。雨季,当江水上涨超过出水口,也会出现江水倒灌入城的情况,于是,刘彝又根据水力学原理,在出水口处“造水窗十二”,每当江水水位低于水窗时,即借下水道水力将水窗冲开排水,反之,当江水水位高于水窗时,则借江水水力将水窗自外紧闭,以防倒灌。赣州城内有数百口水塘,刘彝又差人将地下排水管道与城内的水塘连通起来。时至今日,这些措施仍能使赣州古城免受洪涝灾害危害。

(1)从自然条件说明,宋朝以前的赣州城为什么容易遭受洪涝灾害(2分)

(2)从地理角度说明,刘彝采用的几项措施使赣州城免受洪涝灾害危害上所起的作用。 (4分)

正确答案

(1)赣州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季节变化大,夏季多暴雨(1分);赣州城位于两江汇合处,几乎四面环水,汛期时极易遭受洪水侵袭(1分)

(2)①坚固的城墙如同防洪大堤,可以抵御(贡江、章水两江)洪水对城市的侵袭;

②依据地势修建的地下排水管道,能在暴雨初期将水排入河流中;

③当江面洪水水位高于排水口时,水窗能防止江水倒灌;

④城内的水塘与地下排水管道连接,具有调蓄作用,防止城市内涝(4分)。

试题分析:

⑴洪涝灾害原因分析:来水(流域的宽广、支流的众多、汛期的漫长、降雨强度大势必引起洪涝);调蓄能力(围湖造田,湖面萎缩影响蓄洪调洪);泄洪能力(河道弯曲、河道淤积影响排水状况)。从这几个角度分析,可归纳出“赣州位于季风区,降水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大,夏季多暴雨;赣州城位于两江汇合处,汇水聚水能力强,几乎四面环水,易受洪涝侵袭”。

⑵利用材料就可得出答案:“坚固城墙”——防洪大堤;“地下排水干道系统”——降水初期,及时排水;“在出水口处“造水窗十二”,每当江水水位低于水窗时,即借下水道水力将水窗冲开排水,反之,当江水水位高于水窗时,则借江水水力将水窗自外紧闭,以防倒灌。”——当江面洪水水位高于排水口时,水窗防止江水倒灌;“赣州城内有数百口水塘,刘彝又差人将地下排水管道与城内的水塘连通起来。”——城内水塘与排水管道连接,具有调蓄作用,防止城市内涝。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0分)该图为我国年寒潮路径及等次数线分布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图示区域寒潮出现次数的空间分布特点。 (4分)

(2)比较西安与成都遭受寒潮影响程度的差异,并说明原因。(6分)

正确答案

(1)从西北向东南递减(2分);自乌兰巴托至南昌一线向左右(东北与西南)两侧递减(2分)

(2)成都小于西安(2分);西安位于寒潮路径上,影响大,降温剧烈(2分);成都北部山地阻挡冬季风侵入,影响小,降温较小(2分)

试题分析:

(1)根据图中等值线分布特征判断:图示区域寒潮出现次数的空间分布特点从西北向东南递减;自乌兰巴托至南昌一线向左右两侧递减。

(2)根据图中数值,西安发生寒潮的次数为4-5次,成都发生寒潮次数小于0次,所以成都小于西安;原因是:西安位于寒潮路径上,影响大,降温剧烈;成都北部山地阻挡冬季风侵入,影响小,降温较小。

点评:等值线图的判读可以遵循一般的方法。引起寒潮的主要原因是冷锋天气。

冷、暖锋面与天气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在世界来说,天然灾害不可豁免的,海河流域频发的旱涝灾害,在流域西部、北部修建了大量水库,而且在东部还新开了多条入海河道。结合流域气候和地形特点,分析修建水库和新开入海河道的自然原因。

正确答案

流域内降水量偏少且集中夏季,季节和年际变化大。

中上游地区以山地、高原为主,平时地表径流量少,暴雨时洪峰流量大,修建水库蓄水调节,可缓解旱涝灾害。

下游地区以平原为主,排水不畅,支流集中汇集于海河,易发生洪涝,开挖人工河道,主要用于排水泄洪。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性的国家,读中国气象灾害图。分析回答。(11分)

(1)图中实线表示        天气入侵我国路径;虚线表示         侵袭我国的路径,从气流状况看,这是          ,其危害较大,但对缓解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     天气带来的干旱有利,我国受其影响最明显的既是出口农产品基地,又是商品粮基地的是       。(5分)

(2)A为暴雨洪涝多灾区,1981年形成于西太平洋上的         (填气压带)位置偏西、偏北,与北方来的冷空气相遇而成暴雨。受其影响,此地区还易形成         地质灾害。由此可以看出地理环境的         特点。(3分)

(3)B、C、D区都是我国受干旱威胁的地区,其中干旱的原因能部分地用唐诗“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解释的是       区,        地区的“春雨贵如油”,        区近年来还受酸雨的严重危害。(填字母)( 3分)

正确答案

(1)图中实线是从西比利亚(冷空气)南下,是寒潮天气。虚线表示的是从东南海洋上登陆,是台风天气。从气流状况上看是气旋(台风是热带气旋强雷发展的结果),带来强降水,对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带来有利影响。受其影响较大的是出口农产品基地、又是商品粮基地的是珠三角地区。

(2)A在长江上游地区,在北纬30°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偏西、偏北的影响,形成暴雨,这是是山区,因此容易形成泥石流、滑坡这样的地质灾害。一个要素发生变化会带动其他事物的变化,是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我国干旱地区在西北,深居大陆内部,水汽难以到达,“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解释的是B地区。C地区缺水严重,因此“春雨贵如油”。D是珠三角地区,工业发达,二氧化硫排放多,且降水丰富,受酸雨危害严重。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龙卷风是一种强烈的、小范围的空气涡旋,是在极不稳定天气下由空气强烈对流运动而产生的,是危害较大的气象灾害。读江苏省龙卷风发生次数(1951—2007年累计)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说出江苏省龙卷风灾害的时空分布特点并简要分析原因。(6分)

(2)简要分析龙卷风的主要危害及防御措施。(9分)

正确答案

(1)夏季最多,冬季最少(2分);沿海多,内陆少(东南多西北少;东多西少;大型水体多丘陵山地少)(2分);沿海地区(东南地区)地势平坦,河网密布,加之夏季的高温闷热天气,龙卷风多发。(2分)

(2)危害:强风使庄稼果木瞬间被毁,交通中断,房屋倒塌,人畜生命遭受损失(3分)。防御措施:加强对龙卷风的跟踪监测、预报;加固房屋等基础设施;大力加强宣传,积极参与防灾减灾工作等(6分)

(1)由龙卷风的概念和江苏省龙卷风发生次数(1951—2007年累计)分布图可以判断,江苏省龙卷风灾害的时空分布特点:夏季最多,冬季最少;沿海多,内陆少(东南多西北少;东多西少;大型水体多丘陵山地少)。原因:沿海地区(东南地区)地势平坦,河网密布,加之夏季的高温闷热天气,龙卷风多发。

(2)龙卷风的主要危害:强风使庄稼果木瞬间被毁,交通中断,房屋倒塌,人畜生命遭受损失。防御措施:加强对龙卷风的跟踪监测、预报;加固房屋等基础设施;大力加强宣传,积极参与防灾减灾工作等。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我国轮廓图,填写下列表格的各项要求。

正确答案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04年7月12日7时8分44秒在甲地(北纬30.5度,东经83.4度)发生6.7级地震;12月9日2时32分11.6秒在乙地(北纬42.9度,东经145.2度)发生7.1级地震;12月26日8时58分55.2秒在丙地(北纬3.9度,东经95.9度距海岸3Q公里)发生8.7级地震,地震将整个苏门答腊岛向西南方向推移了100英尺,地震引发海啸,波及印度、斯里兰卡、马尔代夫、泰国等国家,造成数十万人死亡、失踪,大批房屋损毁。

阅读上述材料和图,回答:

小题1:丙地地震释放的能量是甲地的__倍。

小题2:12月26日的印尼地震,中国地震台网测定震级为里氏8.7级,而美国地震监测网测定为9级。因此有人说一次地震有多个震级,请谈谈你的看法。

小题3:本次丙地地震将整个苏门答腊岛向西南方向推移了100英尺,这会对国家版图产生什么影响?

小题4:简述三次地震的成因,并分析甲、乙两地受灾程度比丙地轻的原因。

正确答案

小题1:900 

小题2:震级是要根据地震的最大震幅而确定的,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各地震台测得数据不同是因为测定仪器的精密程度不同而致。

小题3:使得印尼与马来西亚、新加坡之间的海域扩大,领海及专属经济区的范围发生变化。

小题4:三地均位于世界主要地震带上,地壳运动活跃,地震频繁。丙地地震受灾较重的原因有:震级较高,释放的能量大;位于人口密集区;发生在早晨,正是人们活动的高峰期且引起海啸、火灾及疾病,间接地成了灾害。

本组题从去年三次地震切入,考查地震的基本认识。

小题1:要知道震级增加1级,释放的能量要增加30倍;

小题2:分析同一地震中测得数据不同的原因,这当然要从技术角度分析;

小题3:根据材料信息分析原因,难度不大;

小题4:要从实际出发,分析影响烈度大小的原因有哪些,再比较各地地震的受灾程度。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我国部分地区气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锋面在图示地区较长时间徘徊,形成天气现象。

(2)该年夏季我国淮河流域遭受严重洪涝灾害,随后南方广大地区又出现持续高温和干旱天气,给当地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很大影响。请利用图中相关的信息,分析说明上述气象灾害产生的主要原因:

(3)试述南方广大地区的持续高温和干旱天气对电力供应的影响。

正确答案

(1)梅雨

(2)淮河流域洪涝灾害产生原因主要是:影响我国的锋面雨带在该地区停留时间较长(或受准静止锋的影响),导致降水量大.造成洪涝灾害的发生。

随后南方广大地区出现持续高温和干旱天气主要是因为:副热带高压(或反气旋)在南方地区长时间停留,在副热带高压下沉气流控制下,天气睛朗,降水稀少,形成炎热干燥的高温天气

(3)南方高温造成空调等致冷用电量大增。因降水少南方蓄水量减少.水力发电量不足,造成电力紧张。

图中锋面在图示地区较长时间徘徊,形成梅雨天气现象。

该年夏季我国淮河流域遭受严重洪涝灾害,随后南方广大地区又出现持续高温和干旱天气,给当地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很大影响。请利用图中相关的信息,上述气象灾害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淮河流域洪涝灾害产生原因主要是:影响我国的锋面雨带在该地区停留时间较长(或受准静止锋的影响),导致降水量大.造成洪涝灾害的发生,随后南方广大地区出现持续高温和干旱天气主要是因为:副热带高压(或反气旋)在南方地区长时间停留,在副热带高压下沉气流控制下,天气睛朗,降水稀少,形成炎热干燥的高温天气。

南方广大地区的持续高温和干旱天气对电力供应的影响是南方高温造成空调等致冷用电量大增。因降水少南方蓄水量减少.水力发电量不足,造成电力紧张。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自然灾害与防治】

(10分)2013年7月至8月上旬,我国江南、江淮、江汉及重庆等地出现大范围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覆盖范围广、强度大、影响重,部分地区高温持续的时间和强度都突破了历史纪录,造成严重的干旱。

简述造成该地区此次“高烧持续不退”的自然原因及旱灾造成的危害。

正确答案

原因:长江中下游梅雨期与历年相比较短,晴天增多;(2分)副热带高压强度明显强于历史同期,持续时间长,导致气温持续攀升;(2分)(大气环流异常,)北上并深入内陆的台风较往年偏少。(2分)

危害:造成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2分),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2分)(答案合理酌情评分)

试题分析:联系影响该地天气的因素分析气温高的原因。该年影响该地的梅雨天气持续时间短,晴天增多,太阳辐射强;副热带高压势力强,影响该地区时间长,使伏旱天气持续时间长,使气温上升幅度大;影响该地的台风较往年少,对缓解高温天气弱。干旱可以造成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用水缺乏,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年7月28日15时(北京时间),在菲律宾以东洋面上,一强热带风暴发展成台风,其中心位里在北纬12°、东经135°的A点,近中心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风力大于8级的范围半径为500km,该台风中心以每小时25km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简述强热带风暴与台风的主要区别。

小题2:在图中用箭头画出台风移动的路径。

小题3:对我国长江流域而言,台风可能带来的有益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预计台风中心约于___月___日___时登陆台湾,将在___月___日___时在我国______省与______省交界处登陆,此时位于台风中心北侧的宁波吹______风,南侧的厦门吹______风。

小题5:当上海为偏南风时,该台风中心位于上海的______方向,此时风力与7月28日相比将有所______,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小题1: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大小;最大风力在10~11级之间为强热带风暴,最大风力大于12级的为台风 

小题2:略 

小题3:台风带来的降水可以缓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所带来的干旱。

小题4:7月31日15时 8月1日3时 福建 浙江 东北 西南 

小题5:西部 减弱 受陆地表面摩擦力的影响

我国1989年起使用国际规定的热带气旋名称标准: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小于8级为热带低气压,风力在8~9级称热带风暴,风力10~11级为强热带风暴,12级以上为台风。

台风登陆时间需作以下简单计算:由A点画出至西北方向的箭头后,画出图中A点至台湾岛和我国大陆两登陆点的直线距离分别为3cm和3.5cm,再通过图中的比例尺算出它们的实际距离,依据台风中心移动速度便可得到登陆时间。

下一知识点 : 防灾与减灾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中国的自然灾害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