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 共393题
29.下表是植物Ⅰ和植物Ⅱ在一天中气孔导度的变化。请分析回答:
(注:气孔导度能反映气孔张开的程度,其单位是mmol CO2·m-2·s-1,表示单位时间内进入叶片表面单位面积的CO2的量)
(1)请在坐标图中画出植物Ⅰ和植物Ⅱ一天中气孔导度的变化曲线。
(2)据表分析可知,一天中植物Ⅰ和植物Ⅱ吸收CO2的主要差异是 ( );沙漠植物的气孔导度变化更接近于植物( ),此特性的形成是长期( )的结果。
(3)影响植物Ⅱ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环境因素除了水和CO2 浓度之外,还有 ( ) 等(指出两种)。
(4)下图表示植物叶肉细胞中发生的物质代谢过程(图中C3代表含有3个碳原子的有机化合物)。过程①的能量变化是( )。
③的完成需要酶、( )等物质;凌晨3:00时,①②③④四种生理过程中,植物Ⅰ和植物Ⅱ都能完成的有(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29.在某适宜温度条件下,A、B两种植物CO2的吸收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变化曲线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光照强度为a时,比较A、B植物,呼吸作用较强的是( )植物。A植物光合作用消耗CO2的速率是( )mg/(m2·h),消耗的CO2用于光合作用的( )阶段。
(2)当光照强度为b时,限制B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 );此时叶绿体中ADP的运动方向是 ( );如果突然停止光照,短期内叶绿体中C3的含量将会( )。
(3)当光照强度为c时,A植物照光X小时,然后黑暗12小时,能够使叶片干物质的量和处理前一样,则X=( )。
(4)A和B两种植物,适宜在弱光条件下生长的是( )植物,若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大量生产该植物,其原理利用的是植物细胞的(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3.菰是水稻的一种,其茎基部膨大可作蔬菜食用,称茭白。科学家对菰的光合作用特性进行研究,将菰的倒数第三片功能叶片在不同温度和光照强度下进行离体培养,利用红外CO2分析仪分析CO2的变化,所得结果如左图所示:
根据图1回答问题(1)~(3):
(1)在温度为( )℃时,菰叶片的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相同。
(2)若光照和黑暗时间各占一半,且光照时的光照强度一直和图1中的光照强度一样,则菰在15℃时生长状况为( )。
A、干重将减轻 B、干重将增加 C、干重不变 D、无法判断
(3)用消耗来表示,35℃时菰叶片的真实光合速率约为( )
。
科学家进一步制作出了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与温度的对应关系图如图2、图3所示,根据图1、图2、图3,回答问题(4)(5):
(4)图2的曲线是在温度为( )℃时作出来的。
(5)种植菰的最适条件是温度( )℃,光照强度( )()
正确答案
(1)3.5
(2)B
(3)24.5
(4)30
(5)30;25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2.完成下列I、Ⅱ小题。
I.下图是自然界中氮循环以及有机物在生物体内代谢的部分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微生物在氮循环中有重要作用,生活在大豆根部的根瘤菌能参与上图中的( )过程(填序号)。
(2)与根瘤菌相比较,大豆细胞基因结构的主要特点是( )。
(3)参与②③过程的微生物,因为能完成( )作用,故其同化类型为( ) 。
Ⅱ.科学家发现生长在高温、强光照和干旱环境中的植物气孔会关闭,这时,植物能利用叶片内细胞间隙中含量很低的
进行光合作用而生长状态良好,而
植物在类似条件下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不能正常生长。
取自热带不同生长环境下的甲、乙两种长势良好、状态相似的草本植物。已知甲是植物,乙不知其类型。请利用一个密闭大玻璃钟罩,完善初步判别乙植物是
植物还是
植物的探究实验。
(1)原理:在高温、强光照和干旱环境中,植物能利用叶片内细胞间隙中含量很低的
进行光合作用,而
植物则不能。
(2)方法步骤:
① ( );
②给予( )条件下培养;
③连续若干天观察并记录它们的生长情况。
(3)预期结果:
①如果( ),则乙植物是植物;
②如果( ),则乙植物是植物。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1.20世纪50年代,卡尔文及其同事发现了卡尔文偱环,他因此获得了1961年诺贝尔化学奖。卡尔文将小球藻装在一个密闭容器中,通过通气管向密闭容器中通入CO2,通气管上有一个开关,可以控制CO2的供应,密闭容器周围有光源,通过控制电源开关可以控制光照的有无。
(1)卡尔文向密闭容器中通入14CO2,发现反应进行到5s时,14C出现在(CH2O)中。将反应时间缩短到0.5 s时,14C出现在一种三碳化合物(C3)中,这说明CO2中C的转移路径是( )。上述实验中卡尔文是通过控制( )来探究CO2中碳原子的转移路径。
(2)卡尔文通过改变实验条件来探究卡尔文偱环中固定CO2的化合物,这时他发现C5的含量快速升高,其改变的实验条件是( ),由此得出固定CO2的物质是C5。
(3)为了保持小球藻中的化合物停留在某一状态,卡尔文将不同反应条件下的小球藻放入70℃的水浴中处理,其目的是使( ),导致化学反应停止,然后利用不同化合物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通过( )法,分离出各种化合物。
(4)科研人员对水稻进行了产量与播种量关系的研究,结果如下表:
①根据表格数据分析,要获得最高的水稻产量,在播种时应该做到 ( ) 。
②从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外界因素分析,播种量大于120 kg·hm2时水稻产量下降的原因有 ( )。(写出其中两点)
正确答案
(4)①合理密植 ②光照不足、CO2供应不足、矿质离子供应不足等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