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2.下图为大豆叶片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CO2的固定实质上是将ATP中的化学能转变为C3中的化学能

BCO2可直接被[H]还原,再经过一系列的变化行程糖类

C被还原的C3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可想成C5

D光照强度由强变弱时,短时间内C3含量会升高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2 分

回答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问题。(12分)

50.研究发现植物能对温度的变化做出适应性改变。将15℃生长的绣线菊A和绣线菊B置于10℃下低温处理一周,分别测定两种植物低温处理前后最大光合速率(图22)、光补偿点(图23)以及叶肉细胞叶绿体内蛋白质表达量的变化(表1)。

H经过类囊体上酶①的方向是_________(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从低浓度到高浓度/双向);蛋白质③位于__________;酶④位于__________。

51.结合表1数据,概括绣线菊A在低温处理前最大光合速率高于绣线菊B的原因:_______________。

52.运用已有知识,结合表1数据分析低温处理后两种绣线菊最大光合速率下降(图22)的共同原因是:(1)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

53.光补偿点指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CO2等于呼吸作用释放的CO2时所对应的光强。据图23分析,更适于在北方低温弱光环境下生存的是_____,这是因为低温处理后__________。

A.绣线菊A光补偿点下降,说明其在低温下利用弱光的能力更强

B.绣线菊A光补偿点降幅显著大于绣线菊B的降幅,说明其低温诱导的效率更高

C.绣线菊B光补偿点显著低于绣线菊A,说明其在低温下利用弱光的能力更强

D.绣线菊B光补偿点降幅小,说明低温对其的诱导效率更高

54.综合本题的图、表数据,表明植物适应低温的原理是_____(多选)。

A.增加细胞呼吸速率

B.降低最大光合速率

C.增加光合作用相关酶的种类

D.改变光合作用相关蛋白的表达量

正确答案

50.从高浓度到低浓度       类囊体膜              叶绿体基质

51. 绣线菊A 与光合作用光反应和暗反应有关蛋白质的表达量 均高于绣线菊B

52.低温降低了酶的活性

低温降低了电子传递蛋白的表达量/低温降低了电子传递效率

53. 绣线菊B              C

54.CD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8 分

下图表示某植物在红光照射下,叶肉细胞中发生的一系列生化反应(图中的SSU、LSU和LHCP表示三种不同的蛋白质)。

请分析回答:

(1)完成图中的过程①时,需遵循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              ,此过程既需要         作为原料,还需要与基因启动部位结合的          酶进行催化。由图分析,过程②发生在位于             的核糖体上。

(2)若图中的LHCP中有一段氨基酸序列为“---丝氨酸---谷氨酸---”,携带丝氨酸和谷氨酸的tRNA上的反密码子分别为AGA、CUU,则基因b中供转录用的模板链碱基序列为            。从图中分析,LHCP合成后转移至       上发挥作用,影响与之相关的光合作用过程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至少答两点)。

(3)图中的SSU和LSU组装成Rubisco酶,说明Rubisco酶的合成受        控制。从其分布位置推断,Rubisco酶与光合作用的        阶段有关。

正确答案

见解析。

解析

(1)A—U、G—C、T—A   核糖核苷酸    RNA聚合     细胞质基质和叶绿体基质

(2)—AGACTT—     类囊体    光照强度、温度

(3)细胞核基因和叶绿体基因的共同   暗反应

知识点

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DNA分子的复制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6 分

31.研究者用仪器检测拟南芥叶片在光-暗转换条件下CO2吸收量的变化,每2s记录一个实验数据并在图中以点的形式呈现。

(1)在开始检测后的200s内,拟南芥叶肉细胞利用光能分解(    ),同化CO2。而在实验的整个过程中,叶片可通过(    )将储藏在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转化为(    )和热能。

(2)图中显示,拟南芥叶片在照光条件下,CO2吸收量在(    )μmol.m-2s-1范围内,在300s时CO2(    )达到2.2μmol.m-2s-1。由此得出,叶片的总(真实)光合速率大约是(    )μmol CO2.m-2s-1。(本小题所填数值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3)从图中还可看出,在转入黑暗条件下100s以后,叶片的CO2释放(    ),并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这提示在光下叶片可能存在一个与在黑暗中不同的呼吸过程。

(4)为证明叶片在光下呼吸产生的CO2中的碳元素一部分来自叶绿体中的五碳化合物,可利用(    )技术进行探究。

正确答案

(1)水   细胞呼吸    ATP中的化学能  

(2)0.2~0.6   释放量   2.4~2.8

(3)逐渐减少

(4)14C同位素示踪

解析

以看到“点”的重心逐渐上升,也就是说明叶片释放的CO2量在逐步减少。

(4)探究化学元素的去向,往往采用的是14C同位素示踪技术。

知识点

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2.下图为大豆叶片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CO2的固定实质上是将ATP中的化学能转化为C5的化学能

BCO2可直接被[H]还原,再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形成糖类

C被还原的C3在有关酶的作用下,可再形成C5

D光照强度由强变弱时,短时间内C5含量会升高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下一知识点 :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