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2 分

自然界中,和花生相比,玉米更适合生长在高温、光照强烈和干旱的环境,其利用CO2的能力也远远高于花生。

某科研小组选取玉米和花生为实验材料做了有关光合作用的实验。甲图表示光合作用部分过程,乙图表示夏季白天两种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曲线, 丙图表示在适宜温度、水分和一定的光照强度下,两种植物的叶片在不同CO2浓度下CO2净吸收速度,请结合上述三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表示光合作用的    _______ 过程,此过程中三碳化合物被 _______ 还原,碳元素的转移途径是_____________    。

(2)乙图中d曲线表示  _________ (玉米/花生) 光合作用强度的曲线。8点到10点,植物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12点到14点光合作用强度下降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17点到18点光合作用强度下降的原因_______________。

(3)丙图中植物A是  _______-   (玉米/花生), 如缺乏Mg,植物A的CO2补偿点(曲线与横坐标的交点)应向______ 移动。如果把植株A和植株B种植在一个一直给以适宜光照的密封无色玻璃容器中,_______(植株A/植株B)先死亡。

(4)在CO2浓度约为350umol/mol时,持续2小时,植物B单位叶面积释放氧气量为__________      mg(2分)。

正确答案

(1)暗反应(或卡尔文循环)    NADPH      CO2→C3→(CH2O);

(2)花生     叶绿体、细胞质基质、线粒体(答全给分);

温度较高、气孔关闭,使光合作用强度降低     光照强度减弱,使光合作用强度降低

(3)玉米  右    植物B

(4)58.18

解析


知识点

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 10 分

1880年,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用水绵进行了光合作用的实验: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里,然后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好氧细菌向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集中;如果上述临时装片完全暴露在光下,好氧细菌则分布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的周围。如图(一)所示:

(1)恩格尔曼的实验所用材料中,水绵叶绿体中含有的4种色素分别为:              ,好氧细菌与酵母菌相比,在结构上主要的区别为                       ,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有:                                                                 。(至少答两点)

(2)科学家恩格尔曼后来又做了一个实验:他用透过三棱镜的光照射水绵临时装片,惊奇地发现好氧细菌大量聚集在如图(二)所示区域。本实验的自变量为:                                   ,

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正确答案

(1)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叶黄素;   没有由核膜包围而形成的细胞核; 氧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合作用需要光等。

(2)不同波长的光;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解析


知识点

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科学发现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下列关于高中教材涉及的生物技术的叙述不正确(   )

A绿叶中色素的提取方法:纸层析法

B将噬菌体和细菌分离出来的常用方法:离心法

C电子显微镜的发明,让科学家观察到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结构

D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技术,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正确答案

A

解析

知识点

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若图甲表示某地夏季一密闭大棚内一昼夜间二氧化碳的变化,而图乙表示棚内植株在b点时,消耗的二氧化碳总量与消耗的氧气总量之比(体积比),其中正确的是      (   )

A

B

C

D

正确答案

B

解析

知识点

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 12 分

下面是某研究小组以番茄为材料所做的相关实验及其结果,请回答相关问题。

(1)由甲图可推知,与M点相比,N点限制单株光合强度的外界因素有__________(写出两种),甲实验结果给我们的启示是,在栽培农作物时要注意_______________。

(2)测得该植物一昼夜的O2净释放量为300mg,图乙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O2释放量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300mg。假设该植物在24小时内呼吸速率不变,则该植物一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O2总量是       mg。若适当增加植物生长环境中CO2的浓度,图乙中的B点将向       (填“左”或“右”)移动。

(3)将对称叶片上侧遮光下侧曝光(如图丙),并采用适当的方法阻止两部分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转移。在适宜光照下照射12小时后,从两侧截取同等面积的叶片,烘干称重,分别记为a和b(单位:g),则有机物变化量(b-a)所代表的是12小时内下侧截取叶片的                 (填“总光合量”、“净光合量”或“呼吸量”)。

(4)1864年,德国科学家用图丙所示实验方法证明了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淀粉,此实验中        (填“A”或“B”)组为实验组。

正确答案

(1)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合理密植

(2)大于;   540 ;  右

(3)总量

(4)B

解析


知识点

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下一知识点 :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