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 共4430题
(2015春•昆明校级期中)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甲中形成铜锌原电池,锌作负极,失电子,铜作正极,H+在铜极上得电子,生成H2,所以甲中铜片表面有气泡产生,故A错误;
B.乙中不构成原电池,铜片不是电极,故B错误;
C.甲中铜片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乙中锌和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所以两烧杯的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均减小,溶液的pH值都增大,故C正确;
D.甲能形成原电池,乙不能构成原电池,所以产生气泡的速度甲比乙快,故D错误;
故选C.
用铜片、银片、Cu(NO3)2溶液、AgNO3溶液、导线和盐桥(装有琼脂-KNO3的U型管)构成一个原电池.以下有关该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在外电路中,电流由铜电极流向银电极
②正极反应为:Ag++e-=Ag
③实验过程中取出盐桥,原电池仍继续工作
④将铜片浸入AgNO3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与该原电池反应相同.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铜作负极,负极上金属铜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较不活泼的金属银作正极,正极上银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外电路上,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
①在外电路中,电流由银电极流向铜电极,故错误;
②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所以反应为:Ag++e-=Ag,故正确;
③实验过程中取出盐桥,不能构成闭合回路,所以原电池不能继续工作,故错误;
④将铜片浸入AgNO3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与该原电池反应相同,故正确.
故选C.
右图为阳离子交换膜法电解饱和食盐水原理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根据钠离子移动方向知,左边装置是阳极区、右边装置是阴极区,阳极上氯离子放电,所以A应该是精制食盐水,B是含有少量NaOH的水溶液,阳极区部分氯离子放电生成氯气,则C是稀得NaCl溶液,F是氯气,阴极区电极上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同时阴极区域生成氢氧根离子,钠离子从阳极通过离子交换膜到达阴极区域,所以D是浓的NaOH溶液,E是氢气,
A.通过以上分析知,从E口逸出的气体是H2,故A正确;
B.离子浓度越大,溶液导电能力越大,所以从B口加入含少量NaOH的水溶液以增强导电性,故B正确;
C.电池反应式为2NaCl+2H2O2NaOH+Cl2↑+H2↑,根据氯气和转移电子之间的关系式得,标准状况下每生成22.4 LCl2,生成NaOH的物质的量=
=2 mol,故C正确;
D.阳极上析出氯气、阴极上析出氢气,根据“析出什么加入什么”原则知,要使溶液恢复原状需要加入HCl,故D错误;
故选D.
废电池必须集中处理的首要原因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废旧电池一般不能继续充电使用,石墨电极和金属材料回收的价值不大,但废旧电池中含有重金属离子,如随意丢弃会污染土壤和水源,必须进行集中处理.
故选C.
某原电池总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Fe3++Fe═3Fe2+能实现该反应的原电池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铁的活泼性大于铜,铁作负极,铜作正极,电解质溶液为氯化铁,所以是能实现该反应的原电池,故A正确;
B、铁的活泼性大于铜,铁作负极,铜作正极,电解质溶液为硝酸铁,所以是能实现该反应的原电池,故B正确;
C、锌的活泼性大于铁,锌作负极,铁作正极,电解质溶液为硫酸铁,所以是不能实现该反应的原电池,故C错误;
D、铁的活泼性大于银,铁作负极,银作正极,电解质溶液为硫酸铜,所以是不能实现该反应的原电池,故D错误;
故选AB.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