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宏观经济基础知识
- 共554题
(3)字数不多于1000字。
正确答案
参考例文
我国资源禀赋较差,虽然总量较大,但人均占有量少。目前我国人均淡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其中有10个省(区、市)低于500立方米严重缺水线。人均耕地只有1.43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均森林占有面积为1.9亩,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5,人均森林蓄积量为9.048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蓄积量的1/8。45种主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铜和铝土矿等重要矿产资源人均储量,分别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1%、4.5%、42%、 18%和7.3%。国内资源供给不足,重要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2004年约50%的铁矿石和氧化铝、60%的铜资源、34%的原油依赖进口。2005年1~8月,石油净进口量高达7600万吨,对外依存度上升到40%。与此同时,一些主要矿产资源的开采难度越来越大,开采成本增加,供给形势相当严峻。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能源消费翻一番支撑了GDP翻两番。到2020年,要再实现GDP翻两番,即便是按能源再翻一番考虑,要保障能源供给也有很大的困难。本世纪头20年,我国钢铁、有色金属、石油、石化、水泥等高耗能产品的需求量将继续增加,汽车和家用电器大量进入家庭。与此相适应,资源消费会进一步增长。能源问题解决不了,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将失去赖以存在的基础。
目前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原材料和水资源消耗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生产、建设、流通、消费领域浪费资源的现象相当严重。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综合能源利用效率约为33%,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外先进水平高40%。
以上这些相关数字从一个侧面说明,我国资源对于支撑“粗放型”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到了难以承受的地步。因此,要实现我国社会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变增长方式,降低资源消耗,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这是我们的必然选择。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中央明确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就是要在社会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兴衰。此外,缓解我国能源问题的另一个重要方法是开发新能源,而且目前我国的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新能源的生产能力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解析
暂无解析
2003年一季度,我国国民经济运行相对平稳,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为19895亿元,同比增长8.1%,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0972亿元,同比增长9.5%,工业企业利润大幅度增大,1至2月盈亏相抵后利润总额高达483亿元,同比增长45.8%,国有及国有控股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18.6%,减亏幅度加大16.6个百分点,一季度国内财政收入完成3682亿元,同比增长27.9%。2002年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多少亿元()
A.19894
B.18404
C.17593
D.18692
正确答案
B
解析
[*]
2005年12月6日,新华社报道,历时2年的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束。根据这次普查,我国GDP(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和结构均有新的变化:2004年经济总量在世界位次前移一位,上升至
A.第五
B.第六
C.第七
D.第八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了若干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其中有( )。
A.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
B.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
C.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费增加到3%
D.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20%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进口贸易依存度等于( )
A.进口值/同期国内生产总值
B.进口值/同期国民生产总值
C.进口值/同期国民收入
D.进口值/同期国民收入净值
正确答案
A
解析
口贸易依存度等于进(出)口值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之比,所以进口贸易依存度=进口值/同期国内生产总值。
国民经济核算是以整个( )为对象的宏观核算。
A.国内生产总值
B.国民收入
C.社会再生产
D.资金实物流量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 国民经济核算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或社会再生产为对象的宏观核算。国民经济核算中最核心的一个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C项正确。
2003年一季度,我国国民经济运行相对平稳,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为19895亿元,同比增长8.1%,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0972亿元,同比增长9.5%,工业企业利润大幅度增大,1至2月盈亏相抵后利润总额高达483亿元,同比增长45.8%,国有及国有控股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18.6%,减亏幅度加大16.6个百分点,一季度国内财政收入完成3682亿元,同比增长27.9%。2002年1至2月工业企业的利润是多少亿元()
A.331.3
B.312.7
C.359.6
D.332.1
正确答案
A
解析
[*]
关于宏观经济指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理解,以下表述中正确的有( )。
A.本国公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B.指在一国领土范围内,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所提供的产品和劳务总值
C.能够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总体规模、贫富状况和人民的平均生活水平
D.以不变价格表示的产品和劳务总值
E.是衡量通货膨胀的重要指标
正确答案
B,C
解析
[解析] 对GDP的理解,要把握两点:(1)区分国内生产和国外生产,区分的标准是“常住盾民”(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这里不适用“公民”这一概念,“常住居民”与是否具有该国国籍无关;(2)产品、劳务的计价采用市场价而不是不变价格。
Per capita GNP has grown at an average rate of 7.6% from 1980~1992.( )
A.从1980年至1992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为7.6%。
B.从1980年至1992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为7.6%。
C.从1980年至1992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为7.6%。
D.从1980年至1992年,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为7.6%。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 这一题的经济术语比较多,但并不难做出选择。注意一些常用的经济术语per capita, GNP, at an average rate意思分别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平均率。B选项中“国内生产总值”为GDP。
2013年11月6日《中国信息报》刊发《改革开放铸辉煌经济发展谱新高》,用数字和图形展示了自1978年改革开放35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文章数据显示,1978—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9.8%,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45亿元迅速跃升至2012年的 518942亿元,1978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有381元,2012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8420元,扣除价格因素,比1978年增长16.2倍,平均增长8.7%。 改革开放35年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A.二者均呈增长态势
B.前者不断减少,后者不断增加
C.前者不断增加,后者不断减少
D.二者均呈下降态势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 直接读数类,根据表格可以看出,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断的增加。 考点:直接查找型
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量的指标不包括( )。
A.国内生产总值
B.国民总收入
C.外汇储备
D.货币总量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 货币仅仅是经济的一个表现形式,货币总量不能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量的指标。故选D。
关于国债规模衡量指标的说法,正确的有( )。
A.国债依存度一般以不超过30%为宜
B.财政偿债率=当年国债还本付息额÷当年财政支出总额
C.国债负担率一般在10%左右,不超过15%
D.国债发行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一般应控制在5%~8%
E.国民经济偿债率=当年国债还本付息额÷当年国内生产总值
正确答案
C,D,E
解析
暂无解析
( )是指按照一个国家的全国人口计算的人均保费收入,它反映了一个国家保险的普及程度和保险业的发展水平。
A.保险密度
B.保险深度
C.保险高度
D.保险广度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 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保险市场潜力的常用指标有两个,即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保险密度是指按照一个国家的全国人口计算的人均保费收入,它反映了一个国家保险的普及程度和保险业的发展水平;保险深度是指保费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它是反映一个国家的保险业在其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的一个重要指标。
据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预计,2004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长 9.3%左右,与上年大体持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25%,比上年回落2.7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8%,比上年回落5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9%,比上年上升2.7个百分点。这段话推论正确的是:
A.2004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统计时没有扣除价格因素
B.2004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长9.3%左右
C.200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长23%
D.2003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7个百分点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起,原本以弄稻侍桑闻名天下的浙江开始突破中国计划经济体制,成为市场经济的启蒙者、拓荒者和先行者创造出令世人惊叹的经济奇迹。
从1978年到2003年,浙江省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达13.1%,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从331美元增加到了2440美元,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2002年首次超过广东名列各省区之首,而农民人均纯收入已经连续8年保持全国第一位。2004年更是突破万亿元大关,成为中国第四个GDP超万亿元的省份。
20余年后,浙江遭遇了“成长的烦恼”,尤其是近些年来,频频陷入痛苦之中。不久前浙江统计部门一份《浙江GDP增长过程中的代价分析》的报告显示,2002年浙江每亿美元GDP的能源消费量为7.11万吨标准煤当量,而2000年世界平均水平为4.48万吨标准煤当量,高收入国家只有2.9万吨标准煤当量。这份报告同时还指出,2003年浙江省每生产1亿元GDP排放28.8万吨废水,生产1亿元工业增加值排放2.38亿标立方米工业废气,产生0.45万吨工业固体废物。这几个指标分别比1990年增长84.8%、3倍和1.3倍。环境污染的加剧,不断加大治理污染的费用支出。近几年来,污染治理环境投资年增长率明显大于GDP年增长率,2003年浙江省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达231.68亿元,比上年增长33%,支出占当年GDP的2.5%。这份报告还透露,由于难以建立资源环境统计与估价制度,更多的资源耗减与环境污染所引起的生态环境恶化,目前还无法用价值量核算。
通过浙江省统计部门的《浙江GDP增长过程中的代价分析》报告,我们可知( )。
A.2003年浙江省每亿美元GDP的能源消费的标准煤当量是高收入国家的2.45倍
B.2002年浙江省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也占当年GDP的2.5%
C.目前,资源环境统计与估价制度已初步建立
D.资源耗减及环境污染导致的损失目前还无法准确估量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 根据材料,因条件不够,2003年浙江每亿美元GDP的能源消费的标准煤当量与高收入国家的煤当量无法比较,故A选项表述错误;通过阅读材料可知,2003年浙江省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额占2003年总GDP的2.5%,但并未提及2003年与2002年的关系,故B选项也不正确;材料中提到“难以建立资源环境统计与估价制度”,这与C选项表意相反。本题正确答案为D。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