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定时期内在一定价格水平上,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产者愿意向市场提供的产品总量被称为( )。

A.总需求
B.国民生产总值
C.国内生产总值
D.总供给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 总供给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定时期内在一定价格水平上,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产者愿意向市场提供的产品总量,所以本题选D。

1
题型:简答题
|
多选题

“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有( )。

A.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
B.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10%左右
C.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增加到9年
D.耕地保有量保持1.2亿公顷
E.森林覆盖率达到20%

正确答案

A,C,D,E

解析

暂无解析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通常把一国当年国债还本付息额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称之为( )。

A.国债依存度
B.财政偿债率
C.国民经济偿债率
D.国债负担率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 国债依存度是当年国债发行总额占当年财政支出总额的比率;财政偿债率是当年国债还本付息额占当年财政收入总额的比率;国债负担率是国债余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题干所述的概念即为国民经济偿债率。故本题答案为C。

1
题型:简答题
|
多选题

一般来说,衡量通货膨胀的常用指标有( )。

A.消费者物价指数
B.生产者物价指数
C.国内生产总值
D.国内生产总值物价平减指数
E.居民生活消费指数

正确答案

A,B,D

解析

[解析] 常用的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有三种:消费者物价指数、生产者物价指数、国内生产总值物价平减指数。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广东省的出口总值居第一位
B.上海市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其他任何两个省市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之和
C.除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天津市的其他经济指标都是最低的
D.浙江省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第四位

正确答案

C

解析

通过分析比较可知A、B、D三项都正确;C项则不正确,天津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列第四位,其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名列第二位,故选C。

1
题型:简答题
|
多选题

下列关于通货膨胀衡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对于通货膨胀的衡量可以通过对一般物价水平上涨幅度的衡量来进行
B.消费者物价指数、生产者物价指数和国内生产总值物价平减指数可以衡量通货膨胀
C.在同一国家的同一时期,各种指数所反映的通货膨胀程度是相同的
D.在衡量通货膨胀时,消费者物价指数使用得最多、最普遍
E.生产者物价指数是指一组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价格的变化幅度

正确答案

A,B,D

解析

[解析] C在同一国家的同一时期,各种指数所反映的通货膨胀程度是不同的;E消费者物价指数是指一组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价格的变化幅度;生产者物价指数是指一组出厂产品批发价格的变化幅度。

1
题型:简答题
|
多选题

宏观经济发展的目标及其衡量指标一般包括( )。

A.经济增长―国内生产总值
B.通货膨胀―货币供应量
C.充分就业―失业率
D.物价稳定―通货膨胀率
E.国际收支平衡―汇率

正确答案

A,B,C,D

解析

[解析] 衡量国际收支平衡的指标是国际收支。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我国“十一五”期间社会经济发展基本资料如下:

根据上述所给资料,请回答:2006年~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累计增长量为()。

A.9.94万亿元
B.12.56万亿元
C.18.74万亿元
D.40.32万亿元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 本题目所考核的知识点为“累计增长量的定义”,《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 (2012 版)》的第93 页对此知识点有详细阐述。累计增长量是报告期水平与某 一固定时期水平(通常为最初水平)之差。用公式表示如下: 累计增长量= ai- a1 根据题意,2006 年~2010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累计增长量为:40. 32- 21. 58=18. 74(万亿元)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材料1] 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45亿元增长到2495万亿元,平均实际增长9.8%,是同期世界经济平均增长率的3倍多,我国经济总量上升为世界第四。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从206亿美元提高到31737万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三位。外汇储备从长期没有到达10亿美元,提高到2007年的15万亿美元左右,成为世界上拥有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从1978年到2007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元增加到13786元,实际增长6.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则由134元增加到4140元,实际增长6.3倍;农村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1400多万。
――摘自胡锦涛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2]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的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摘自中共十七大报告
请回答: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体制下进行了哪些改革创新才带来了上述变化

正确答案

中国经济体制转轨是伴随着对旧体制的改革而展开的。因此,中国经济体制的转轨道路实际上与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道路是一致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是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将为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证,其重大突破和创新将对今后一系列改革的推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①提出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②提出建立现代产权制度。这是对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的重大创新和突破。
③提出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这种对非公有资本非禁即入的提法,写在党的文件里面还是第一次。这一政策的实施,将使很多行业加快对非公有制企业的开放,通过吸收民间资金和非公企业进入,对加快我国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的建设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④提出大力发展资本和其他要素市场。从提出建立统一的市场体系到提出建立现代市场体系,这是经济改革深化的必然结果。
⑤提出要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市场经济既是法治经济,又是信用经济,在严格法律制度的制约下,市场主体必须讲信用,这样才能做到公平竞争,等价交换,那些低成本、高质量的产品才能有市场,企业才能有高效益。

解析

暂无解析

1
题型:简答题
|
多选题

德国社会政策学派代表人瓦格纳提出的“政府活动扩张法则”认为,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有()。

A.工业化引起的市场扩张,使市场当事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产生的冲突和矛盾增加,进而产生商业法律和契约的需要
B.在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财政支出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
C.为了纠正市场失灵问题对资源配置的负面影响,需要政府参与资源配置
D.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文化、教育、福利等财政支出增长率将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
E.财政支出水平随着税收收入的增长而逐渐上升

正确答案

A, C, D

解析

瓦格纳提出的“政府活动扩张法则”:他对英法美德日五国实证分析,得出结论: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客观规律。 公共支出之所以会不断增长,是因为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对政府活动的需求。为维护社会和经济正常秩序;纠正外部效应等市场失灵;文化、教育、福利等公共支出项目的增长都需要政府增加公共支出。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根据中国政府的“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信息产业总收入将从2005年的人民币4.4万亿元提高到10万亿元,其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将由7.2%提高到10%以上。从网络普及率看,尽管中国网民数量已超越美国,但互联网普及率仅为25.5%,大大低于美国的70%。中国若追平70%的互联网普及率,则还将增加3亿至4亿的互联网用户。
本段文字主要表明( )。

A.互联网企业已成为中国高科技产业的重要支柱
B.中国互联网的普及率有待提高
C.中国信息产业增长空间巨大
D.中国信息产业竞争优势明显

正确答案

C

解析

主旨概括题。本段文字共三句话,两层含义。第一句表达了信息产业增加值将大幅度提高;第二句和第三句指出尽管中国网民数量已经很高,但互联网普及率较低,如果普及率追平美国则互联网用户将大大增加。两个话题共同表达了中国信息产业市场在未来存在巨大增长空间。故本题正确答案选择C项。B项曲解了文意,A项、D项无从推出。

1
题型:简答题
|
多选题

在债务管理中,衡量国债负担与限度的指标一般有( )。

A.国债负担率
B.国债总额
C.国债依存度
D.国债偿债率
E.国内生产总值

正确答案

A,C,D

解析

在债务管理中,衡量国债负担与限度的指标一般有以下几个:①国债负担率;②国债依存度;③国债偿债率。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2003年一季度,我国国民经济运行相对平稳,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为19895亿元,同比增长8.1%,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0972亿元,同比增长9.5%,工业企业利润大幅度增大,1至2月盈亏相抵后利润总额高达483亿元,同比增长45.8%,国有及国有控股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18.6%,减亏幅度加大16.6个百分点,一季度国内财政收入完成3682亿元,同比增长27.9%。2003年1季度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多大()

A.55.1%
B.60.1%
C.47.8%
D.51.6%

正确答案

A

解析

[*]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衡量通货膨胀水平的指标不包括()。

A.消费者物价指数
B.生产者物价指数
C.国内生产总值物价平减指数
D.国民生产总值物价平减指数

正确答案

D

解析

答案为D。对通货膨胀的衡量可以通过对一般物价水平上涨幅度的衡量来进行,一般说来,常用的指标有三种:消费者物价指数、生产者物价指数、国内生产总值物价平减指数。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三、根据下列资料,回答126―130题。 2010年,我国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以下简称R&D)经费7062.6亿元,比上年增长21.7%;R&D经费投入强度(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1.76%,比上年的1.70%有所提高。 分活动类型看,全国用于基础研究的经费投入为324.5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应用研究经费893.8亿元,增长22.3%;试验发展经费5844.3亿元,增长21.7%。 分执行部门看,各类企业投入R&D经费5185.5亿元,比上年增长22.1%,政府属研究机构投入1186.4亿元,增长19.1%;高等学校 投入597.3亿元,增长27.6%,企业、政府属研究机构、高等学校经费所占比重分别为73.4%、16.8%和8.5%。 分产业部门看,R&D经费投入强度(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最高的行业是专用设备制造业,为2.04%;投入强度在1.5%―2%的有4个行业,分 别是医药制造业(1.82%)、通用设备制造业(1.59%)、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59%)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1.50%)。 分地区看,R&D经费超过300亿元的有江苏、北京、广东、山东、浙江和上海6个省(市),共投入经费4136.5亿元,占全国经费投入总量的 58.6%。R&D经费投入强度(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达到或超过全国水平的有北京、上海、天津、陕西、江苏、浙江和广东7个省(市)。分地区看,2010年R&D经费超过300亿元且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或超过全国水平的省(市)有()。

A.6个
B.5个
C.4个
D.3个

正确答案

B

解析

2010年R&D经费超过300亿元且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或超过全国水平的省(市)有江苏、北京、广东、浙江、上海,共5个。故本题选B。

下一知识点 : 企业与管理基本知识
百度题库 > 企业法律顾问 > 企业管理知识 > 宏观经济基础知识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