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 共998题
探究pH对绿豆幼苗株高的影响挑选籽粒饱满、大小一致的绿豆种子1000粒,随机均分10组,置于10种不同的pH环境中,在2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1周后测定绿豆幼苗的株高,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pH对绿豆幼苗株高的影响
据表1完成下列填空:
(1)该探究实验中的自变量是______,因变量是______.
(2)本实验说明绿豆幼苗生长的最适pH范围是______.
(3)酸雨是指pH≤5.6的降雨.根据本探究实验的结果可以推测,酸雨对绿豆幼苗的生长具有______作用.(写抑制或促进)
(4)pH对绿豆幼苗株高的影响可能是通过影响细胞内______的活性而实现的,这类物质的化学本质大多数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分析表格数据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pH的变化,因变量是绿豆幼苗株高.
(2)分析表格数据可知,第4、5组株高增大最多,说明绿豆幼苗生长的最适pH范围是6.0~7.0.
(3)酸雨是指pH≤5.6的降雨.与表格数据对比可以推测酸雨对绿豆幼苗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4)pH对绿豆幼苗株高的影响可能是通过影响细胞内酶的活性而实现的,酶的化学本质大多数是蛋白质,也有少量RNA.
故答案为:
(1)pH的变化 绿豆幼苗株高 一致并适宜
(2)6.0~7.0
(3)抑制
(4)酶 蛋白质
解析
解:(1)分析表格数据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pH的变化,因变量是绿豆幼苗株高.
(2)分析表格数据可知,第4、5组株高增大最多,说明绿豆幼苗生长的最适pH范围是6.0~7.0.
(3)酸雨是指pH≤5.6的降雨.与表格数据对比可以推测酸雨对绿豆幼苗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4)pH对绿豆幼苗株高的影响可能是通过影响细胞内酶的活性而实现的,酶的化学本质大多数是蛋白质,也有少量RNA.
故答案为:
(1)pH的变化 绿豆幼苗株高 一致并适宜
(2)6.0~7.0
(3)抑制
(4)酶 蛋白质
实验法是研究生物学问题常用的方法,包括:①结论、②推论、③观察、④设计方案及实施、⑤问题、⑥假设、⑦分析与讨论等研究过程,一般的研究步骤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实验法的一般步骤:通过③观察发现⑤问题,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作出⑥假设,经过②推论、④设计方案及实施,⑦分析与讨论得出①结论.
故选:A.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在学习了课本实验“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后,想进一步探究在一个小区间内的两个温度t1、t2(t1<Tm<t2)条件下的酶的活性,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取4支试管,编号A、B、C、D,向A、B两试管中各加5mL 5%的淀粉溶液,向C、D两试管中各加入2mL淀粉酶溶液,将试管A、C和试管B、D分别置于温度为t1、t2的恒温水浴中保温10min,然后将C、D两试管中的溶液分别加到A、B两试管中,摇匀后继续在各自的恒温水浴中保温10min.请分析回答:
(1)图1中Tm为酶的______.
(2)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主要有______(写出两种即可).
(3)利用提供的U形管(已知溶液中的淀粉及其分解产物不能通过U形管底部的半透膜)继续完成探究实验(如图2).
实验步骤:
①从试管A、B中取______的溶液,分别倒入U形管的A、B两侧并标记液面高度;
②一段时间后观察______的变化.
实验结果预测和结论:
①如果______,则温度为t1时淀粉酶的活性强;
②如果______,则温度为t2时淀粉酶的活性强;
③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分析图示可知:图示1中Tm为酶的最适温度.
(2)实验的自变量是根据实验目的:“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来设定的,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主要有淀粉溶液的浓度和量、酶的量、PH值等.
(3)①此渗透装置可以看出U形管的A、B两侧哪边摩尔浓度大,从试管A、B中取等量的溶液,分别倒入U形管的A、B两侧并标记液面高度.
②一段时间后观察U形管的A、B两侧液面的变化.
(4)实验结果预测和结论:
①如果A侧液面高于B侧,则温度为t2时淀粉酶的活性强;
②如果A侧液面低于于B侧,则温度为t2时淀粉酶的活性强;
③如果A侧液面高度等于B侧,则温度为t2、t1时淀粉酶的活性一样强.
故答案为:
(1)最适温度
(2)温度 淀粉溶液的浓度和量、酶的量、PH值
(3)①等量
②U形管的A、B两侧液面
(4)①A侧液面高于B侧
②A侧液面低于B侧
③如果A侧液面高度等于B侧,则温度为t2、t1时淀粉酶的活性一样强
解析
解:(1)分析图示可知:图示1中Tm为酶的最适温度.
(2)实验的自变量是根据实验目的:“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来设定的,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主要有淀粉溶液的浓度和量、酶的量、PH值等.
(3)①此渗透装置可以看出U形管的A、B两侧哪边摩尔浓度大,从试管A、B中取等量的溶液,分别倒入U形管的A、B两侧并标记液面高度.
②一段时间后观察U形管的A、B两侧液面的变化.
(4)实验结果预测和结论:
①如果A侧液面高于B侧,则温度为t2时淀粉酶的活性强;
②如果A侧液面低于于B侧,则温度为t2时淀粉酶的活性强;
③如果A侧液面高度等于B侧,则温度为t2、t1时淀粉酶的活性一样强.
故答案为:
(1)最适温度
(2)温度 淀粉溶液的浓度和量、酶的量、PH值
(3)①等量
②U形管的A、B两侧液面
(4)①A侧液面高于B侧
②A侧液面低于B侧
③如果A侧液面高度等于B侧,则温度为t2、t1时淀粉酶的活性一样强
为了探究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下列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过氧化氢受热会加快分解,不宜用于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一般用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A错误;
B、淀粉遇碘变蓝,如果淀粉全部分解,则遇碘不会发生颜色变化,B正确;
C、酶具有专一性,淀粉在蔗糖酶的作用下不会分解,C错误;
D、淀粉不但在淀粉酶的作用下发生水解,在酸的作用下同样发生水解,碘与氢氧化钠也能发生化学反应,故研究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不能选用淀粉作为底物,也不宜选用斐林试剂来检测,因此一般用过氧化氢酶探究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D错误.
故选:B
下面是探究pH对粉酶活性影响的实验:
【实验原理】将浸在不同pH淀粉酶溶液中的圆滤纸片放在淀粉琼脂培养基上,圆纸片上的酶会催化它周围的淀粉分解,放置30min后将碘液倒在培养基上,如果pH合适,圆纸块四周便会出现一圈不产生蓝黑色的范围(清晰区),表示该处的淀粉已被完全分解为麦芽糖.酶活性越高,被分解的淀粉便越多,而所观察到的清晰区就越大,越清晰.本实验用的淀粉酶从绿豆中提取.
【实验步骤】
(一)将10颗豆浸在水中约2d后,置于研钵中除去种皮,加入2mL蒸馏水将绿豆研成匀浆,过滤后获得 ①提取液;
(二)取1块点样瓷板,选取其中6个凹穴分别编号为C1~C6,按下表所列,向相应编号的凹穴中滴加相应溶液(见图1);
(三)用打孔器打出6块滤纸小圆片,分别编号为C1~C6,将滤纸浸在相应凹穴的溶液中,用镊子将浸润的小圆片放在淀粉琼脂培养基上,37℃放置30min(见图2);
(四)将碘液倒入培养皿内,旋转约l min后,用自来水缓缓地冲去淀粉琼脂培养基上多余的碘液;
(五)观察培养基表面并度量和比较各清晰区的直径,记录各区的清晰度.
【实验结果】C1观察不到清晰区;C2、C3观察 ④;含纯酶提取液C4和处于酸性介质的酶提取液C5观察到所产生的清晰区的直径小;含处于碱性介质的酶提取液的滤纸片C6观察到清晰区直径最大.
请完成实验设计,并回答相关问题:
(1)补全实验步骤: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
(2)补全实验结果:④______.
(3)本实验中设置的对照组是:______(填编号),目的是______.
(4)分析实验结果,结论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题中提出“本实验用的淀粉酶从绿豆中提取”,因此绿豆研成匀浆,过滤后获得淀粉酶溶液;盐酸是酸性的,碳酸钠是碱性的,因此蒸馏水就是中性的,并且其中没有加酶;根据表格中其他设置,③为酶提取液十稀碳酸钠溶液.
(2)由于C2、C3和C1一样,均不含淀粉酶,因此它们也不产生清晰区.
(3)本实验中设置的C1、C2、C3均为对照组,目的是说明酸、碱和蒸馏水不能分解淀粉,从而排除无酶介质对实验的干扰.
(4)分析实验结果,含纯酶提取液C4和处于酸性介质的酶提取液C5观察到所产生的清晰区的直径小;含处于碱性介质的酶提取液的滤纸片C6观察到清晰区直径最大,说明淀粉酶在碱性介质中活性较高,而在酸性或中性介质中则活性较低.
故答案为:
(1)①淀粉酶 ②无酶的中性介质 ③酶提取液十稀碳酸钠溶液
(2)④不产生清晰区
(3)C1、C2、C3、说明酸、碱和蒸馏水不能分解淀粉,从而排除无酶介质对实验的干扰
(4)淀粉酶在碱性介质中活性较高,而在酸性或中性介质中则活性较低
解析
解:(1)题中提出“本实验用的淀粉酶从绿豆中提取”,因此绿豆研成匀浆,过滤后获得淀粉酶溶液;盐酸是酸性的,碳酸钠是碱性的,因此蒸馏水就是中性的,并且其中没有加酶;根据表格中其他设置,③为酶提取液十稀碳酸钠溶液.
(2)由于C2、C3和C1一样,均不含淀粉酶,因此它们也不产生清晰区.
(3)本实验中设置的C1、C2、C3均为对照组,目的是说明酸、碱和蒸馏水不能分解淀粉,从而排除无酶介质对实验的干扰.
(4)分析实验结果,含纯酶提取液C4和处于酸性介质的酶提取液C5观察到所产生的清晰区的直径小;含处于碱性介质的酶提取液的滤纸片C6观察到清晰区直径最大,说明淀粉酶在碱性介质中活性较高,而在酸性或中性介质中则活性较低.
故答案为:
(1)①淀粉酶 ②无酶的中性介质 ③酶提取液十稀碳酸钠溶液
(2)④不产生清晰区
(3)C1、C2、C3、说明酸、碱和蒸馏水不能分解淀粉,从而排除无酶介质对实验的干扰
(4)淀粉酶在碱性介质中活性较高,而在酸性或中性介质中则活性较低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