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 共998题
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取得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方法及技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①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②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及碘液作检测剂验证酶的专一性;
③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
④孟德尔发现两大遗传定律时,运用了假说8演绎法;
⑤格里菲思利用肺炎双球菌研究遗传物质时,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⑥萨顿根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类比推理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①因为温度的改变直接就能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所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不能以过氧化氢为底物,①错误;
②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专一性作用中,碘液只能检测淀粉有没被水解,对蔗糖没有作用,故不可用碘液进行鉴定,②错误;
③沃森和克里克通过构建DNA结构的物理模型,得出DNA双螺旋结构,③正确;
④孟德尔采用假说--演绎法,最终提出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④正确;
⑤格里菲思利用肺炎双球菌研究遗传物质时,没有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赫尔希和蔡斯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⑤错误;
⑥萨顿根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类比推理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⑥正确.
所以,①②⑤错误.
故选:C.
某小组在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实验时,提出“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是否受pH影响”的问题,并设计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
①向甲、乙试管内各加入2mL新配制的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
②向甲试管内加入1mL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向乙试管内加入1mL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
③向甲、乙试管内各加入2滴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猪肝研磨液.
④观察试管中发生的变化.
请依据该小组设计的实验操作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过氧化氢分解速率是本实验的因变量,可观测的指标是______.
(2)作为对照实验,上述操作步骤中存在明显的缺陷,请写出改进方案:______.
(3)将制备好的猪肝研磨液分别进行高温和冷藏处理,经高温处理后,实验效果不明显,而冷藏处理不影响实验效果,原因是______.
(4)在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时,有同学建议进行定量实验,以不同pH下出现同一结果所需要的时间来表示酶的活性,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不同条件下酶活性的曲线图.该建议中,所需的时间越长,酶的活性越______.
正确答案
解:(1)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因变量是产生气体时试管中的气泡数量.
(2)缺少对照实验,需要增加丙试管,在第二步中加入1ml蒸馏水,其他步骤相同.
(3)酶的活性受到温度的影响,高温容易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永久性失活,低温可以降低酶的活性,但是不会使酶失活.
(4)酶的活性越低,反应所学时间越长.
故答案为:
(1)试管中的气泡数量
(2)增加丙试管,在第二步中加入1ml蒸馏水,其他步骤相同
(3)过氧化氢酶是蛋白质,在高温处理时蛋白质变性,而冷藏时蛋白质没有变性
(4)低
解析
解:(1)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因变量是产生气体时试管中的气泡数量.
(2)缺少对照实验,需要增加丙试管,在第二步中加入1ml蒸馏水,其他步骤相同.
(3)酶的活性受到温度的影响,高温容易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永久性失活,低温可以降低酶的活性,但是不会使酶失活.
(4)酶的活性越低,反应所学时间越长.
故答案为:
(1)试管中的气泡数量
(2)增加丙试管,在第二步中加入1ml蒸馏水,其他步骤相同
(3)过氧化氢酶是蛋白质,在高温处理时蛋白质变性,而冷藏时蛋白质没有变性
(4)低
下表是有关淀粉酶的探究实验,“+”表示加,“-”表示不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和酶的专一性,A正确;
B、本实验中淀粉在淀粉酶作用下分解了,遇碘不变蓝,而蔗糖在淀粉酶作用下不分解,遇碘也不变蓝,故不能用碘液代替斐林试剂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B正确;
C、本实验虽然60℃比40℃反应快,但是没有测其他温度,不能说明60℃一定是最适温度,C错误;
D、试管②和③的变量有两个:一个是底物不同,另一个是温度不同,不能说明酶的专一性,试管②和④的实验结果说明淀粉酶具有专一性,D错误.
故选:AB.
如图甲是H2O2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如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a时H2O2分解产生O2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若该酶促反应过程中改变某一初始条件,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pH=c时,酶变性失活,但H2O2在常温下也能缓慢分解,所以e点不变,d点右移,A错误;
B、乙图表示pH=a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pH=b时,酶的活性升高,酶促反应速率加快,但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所以e点不变,d点左移,B错误;
C、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温度降低时,酶的活性下降,酶促反应速率减慢,但化学反应的平衡点不变,所以e点不变,d点右移,C正确;
D、底物(H2O2量)增加时,化学反应的平衡点升高,到达化学反应平衡点所需的时间延长,即e点上移,d点右移,D错误.
故选:C.
如图实验装置用于研究温度对凝乳酶催化乳汁凝固的影响,先将酶和乳汁放入2个试管,然后将2个试管放入同一水浴(温度用T℃表示)环境中持续15min,再将酶和乳汁倒入同一试管中混合,保温并记录凝乳所需的时间.
通过实验记录在不同的温度下凝乳所需的时间,结果如表:
(1)比较并解释装置B和D的结果.______.
(2)解释以下两种处理时实验结果有无什么变化.
①将装置A内混合物加温至40℃______.
②将装置F内混合物冷却至40℃______.
(3)除了温度,再指出一种能影响酶活性的因素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凝乳所需的时间越短,说明凝乳酶的活性越高.装置B和D的结果说明温度在20℃~40℃时,酶的活性随温度升高而升高.
(2)装置A处于低温下,其中的凝乳酶活性非常低,如将装置A内混合物加温至40℃,会使凝乳酶活性升高,因此能凝乳.装置F中的凝乳酶在高温条件下已经变性失活,所以将装置F内混合物冷却至40℃时,凝乳酶的活性不能恢复,不能凝乳.
(3)影响酶活性的因素除了温度外还有pH等.
故答案为:
(1)20℃时候酶的活性低于40℃时的活性,说明在一定范围内(20℃~40℃)酶的活性随温度升高而升高
(2)能凝乳 不能凝乳
(3)PH
解析
解:(1)凝乳所需的时间越短,说明凝乳酶的活性越高.装置B和D的结果说明温度在20℃~40℃时,酶的活性随温度升高而升高.
(2)装置A处于低温下,其中的凝乳酶活性非常低,如将装置A内混合物加温至40℃,会使凝乳酶活性升高,因此能凝乳.装置F中的凝乳酶在高温条件下已经变性失活,所以将装置F内混合物冷却至40℃时,凝乳酶的活性不能恢复,不能凝乳.
(3)影响酶活性的因素除了温度外还有pH等.
故答案为:
(1)20℃时候酶的活性低于40℃时的活性,说明在一定范围内(20℃~40℃)酶的活性随温度升高而升高
(2)能凝乳 不能凝乳
(3)PH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