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对四个曲线图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图可以表示反应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B

图可以表示酶促反应中,有机物分解总量与温度的关系

C

图表示ATP生成量与氧气供给量之间的关系

D

图表示运动员在进行100米跑时,细胞中ATP的数量变化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在一定的范围内,反应物浓度增大,酶促反应速度增大;达到一定的值后,酶促反应速度保持不变,A正确;

B、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增强,酶促反应速度增大,有机物分解增多,达到最适温度时,酶促反应速度最大,有机物分解最多,B正确;

C、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大,有氧呼吸增强,当氧气达到一定浓度以后,有氧呼吸不再增强,因而生成的ATP也不再增多,C错误;

D、运动员在进行100米跑时,要消耗ATP,但细胞内存在着ATP和ADP的快速转化,所以ATP仍保持一定的水平,D正确.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有关实验探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温度和pH值是自变量

B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的作用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并与DNA结合促进DNA水解

C将重铬酸钾溶解在体积分数为95%的浓硫酸溶液中,配制成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来鉴定呼吸作用中产生的CO2

D盐酸在“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和“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的作用相同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温度是自变量,pH是无关变量,A错误;

B、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用盐酸水解口腔上皮细胞,有利于染色剂进入细胞,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开,并与DNA结合,B错误;

C、将重铬酸钾溶解在体积分数为95%的浓硫酸溶液中,配制成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来鉴定呼吸作用中产生的酒精,C错误;

D、盐酸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和“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中的作用都是使组织细胞分散开,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如图是人体细胞内酶的催化效率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B点表示在37℃时,酶的催化效率最高

B在A、C两点,酶的催化效率很低,是因为酶的分子结构发生了不可逆的变化

C曲线的AB段表示在O~37℃范围内,随温度上升,酶的催化效率增强

D曲线的BC段表示超过37℃后,随温度上升,酶的催化效率迅速下降

正确答案

A,C,D

解析

解:A、由曲线图可以看出,B点时,酶的催化效率是最高的,此时的温度是酶的最适温度,A正确;

B、在A、C两点,酶的催化效率很低,但是A点酶的分子结构没有发生变化,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会逐渐的恢复,C点高温使酶的结构发生不可逆的变化,酶永久性的失活,B错误;

C、在最适温度,酶的催化效率最大,低于最适温度时,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催化效率逐渐增强,C正确;

D、在最适温度,酶的催化效率最大,高于最适温度时,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催化效率逐渐下降,D正确;

故选:AC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小麦的穗发芽影响其产量和品质.某地引种的红粒小麦的穗发芽率明显低于当地白粒小麦.为探究红粒和白粒小麦淀粉酶活性与穗发芽率的关系,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思路:

①取穗发芽时间相同、质量相等的红、白粒小麦种子,分别加蒸馏水研磨、制成提取液A和B(去淀粉),

②取3支试管,编号甲、乙、丙.甲试管加入0.5mL提取液A,乙试管加入0.5mL提取液B,丙试管加入______

③三支试管各加入1mLpH缓冲液,再各加1mL______

④37℃保温适当时间,终止酶促反应,冷却至常温,加适量碘液显色.

请回答:

(1)请填写实验思路中空格.

(2)实验中加缓冲液的目的是______

(3)实验结果如表:

注:“+”数目越多表示蓝色越深

结果表明:淀粉酶活性较低的品种是______;据此推测:淀粉酶活性越低,穗发芽率越______

(4)若实验中的淀粉溶液浓度适当减小,为保持显色结果不变,则保温时间应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可知实验的单一变量是小麦籽粒,则“加样”属于无关变量,应该保持相同,所以步骤①中加入的C是0.5mL蒸馏水作为对照;三支试管各加入1mLpH缓冲液,再各加1mL淀粉溶液.

(2)加入缓冲液的目的是调节PH.

(3)实验结果如表:

注:“+”数目越多表示蓝色越深

结果表明:甲和乙比较,甲中蓝色最深,说明淀粉分解最少,因此淀粉酶活性较低的品种是红粒小麦;据此推测:淀粉酶活性越低,穗发芽率越低.

(4)若步骤③中的淀粉溶液浓度适当减小,为保持显色结果不变,则保湿时间应缩短.

故答案为:

(1)0.5 ml蒸馏水     淀粉溶液     

(2)控制pH

(3)红粒小麦     低      

(4)缩短

解析

解:(1)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可知实验的单一变量是小麦籽粒,则“加样”属于无关变量,应该保持相同,所以步骤①中加入的C是0.5mL蒸馏水作为对照;三支试管各加入1mLpH缓冲液,再各加1mL淀粉溶液.

(2)加入缓冲液的目的是调节PH.

(3)实验结果如表:

注:“+”数目越多表示蓝色越深

结果表明:甲和乙比较,甲中蓝色最深,说明淀粉分解最少,因此淀粉酶活性较低的品种是红粒小麦;据此推测:淀粉酶活性越低,穗发芽率越低.

(4)若步骤③中的淀粉溶液浓度适当减小,为保持显色结果不变,则保湿时间应缩短.

故答案为:

(1)0.5 ml蒸馏水     淀粉溶液     

(2)控制pH

(3)红粒小麦     低      

(4)缩短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秋•赣州期中)如图中a、b、c曲线表示某种酶在不同处理条件下,催化某反应过程中生成物的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解读此图可获得的信息是(  )

Ab曲线的处理条件是此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条件

B三条曲线的差异不可能是由于pH不同造成的

C三条曲线的差异可能是反应底物的量不同造成的

D三条曲线的差异可能是处理温度的不同造成的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b条件下的反应速率明显低于c条件下,说明b曲线的处理条件不是此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条件,A错误;

B、pH能影响酶促反应速率,所以三条曲线的差异可能是由于pH不同造成的,B错误;

C、反应底物的量不同时,化学反应的平衡点不同,而图中三条曲线的平衡点相同,说明三条曲线的差异不是反应底物的量不同造成的,C错误;

D、温度能影响酶促反应速率,所以三条曲线的差异可能是由于温度不同造成的,D正确.

故选:D.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