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 共998题
下列实验变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温度是自变量,pH是无关变量,A错误;
B、在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中,氧气是自变量,酒精是因变量,B错误;
C、在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作用的实验中,生长调节剂的浓度时自变量,插条生根数是因变量,C正确;
D、在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中,原生质层外侧溶液的浓度是自变量,D错误.
故选:ABD.
(2015秋•河南月考)某兴趣小组为了研究pH对胃蛋白酶活性的影响,分工合作:
同学甲:准备5块1cm3的正方体凝固蛋白质;
同学乙:准备5支盛有等量胃蛋白酶溶液且pH不同的10mL试管,并标号为l-5;
同学丙:向每支试管内加一块蛋白块,并将试管均置于25℃室温条件下;
同学丁:记录5支试管内蛋白块的消失时间,并绘制表格.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胃蛋白酶的最适宜pH为______左右.
(2)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如图的坐标图中画出pH与酶活性的关系曲线.
______
(3)能在更短时间内完成上述实验的改进方法有______.
①适当提高温度以增加酶的催化活性;
②提高酶的浓度;
③将蛋白块切得更小些,以增加胃蛋白酶和蛋白质的接触面积;
④将10mL试管换为50mL试管.
(4)有的同学认为该实验不能排除其他因素的作用,其提出应增加一支不含酶,加等量蒸馏水和一块
1cm3的正方体凝固蛋白块的对照组,你认为这样改进是否严谨?______,如不严谨请你加以改进:
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在PH为2时,蛋白块消失的时间最短,因此胃蛋白酶的最适宜PH在2左右.
(2)蛋白块消失的时间越短对应酶的活性越大.酶的活性除了受pH影响之外,还受温度的影响,也与酶和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大小有关.所以适当提高温度以增加酶的催化活性,提高酶的浓度,能够使实验能在更短时间内完成,故能在更短时间内完成上述实验的改进方法有①②③.
(3)根据表中数据,横轴为pH,纵轴为酶的活性,坐标图见下面.
(4)要确认上述实验中蛋白块的消失是由于酶的作用,而不是其他因素的作用,还应该补充设置每组实验的对照组,即另取若干不含酶,但pH各不相同的试管,每支试管中均加一块1cm3的正方体凝固的蛋白块.
故答案为:
(1)2
(2)
(3)①②③
(4)不严谨 另取5支不含酶,但pH各不相同的试管,每支试管中均加一块1cm3的正方体凝固的蛋白块,即给原来的每支试管都设计相应的对照实验
解析
解:(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在PH为2时,蛋白块消失的时间最短,因此胃蛋白酶的最适宜PH在2左右.
(2)蛋白块消失的时间越短对应酶的活性越大.酶的活性除了受pH影响之外,还受温度的影响,也与酶和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大小有关.所以适当提高温度以增加酶的催化活性,提高酶的浓度,能够使实验能在更短时间内完成,故能在更短时间内完成上述实验的改进方法有①②③.
(3)根据表中数据,横轴为pH,纵轴为酶的活性,坐标图见下面.
(4)要确认上述实验中蛋白块的消失是由于酶的作用,而不是其他因素的作用,还应该补充设置每组实验的对照组,即另取若干不含酶,但pH各不相同的试管,每支试管中均加一块1cm3的正方体凝固的蛋白块.
故答案为:
(1)2
(2)
(3)①②③
(4)不严谨 另取5支不含酶,但pH各不相同的试管,每支试管中均加一块1cm3的正方体凝固的蛋白块,即给原来的每支试管都设计相应的对照实验
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进行探究pH值对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速率影响的实验,小潘同学制订了下列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以下步骤依次进行):
①取5支试管,标上A、B、C、D、E.
②在A、B、C、D、E 5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mL质量分数2%的新鲜唾液淀粉酶溶液.
③向5支试管中分别加人10mL质量分数为3%的淀粉溶液.
④在A试管中加入2mL质量分数为2%的盐酸,B试管中加入2mL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C试管中加入2mL蒸馏水,D试管中加入2mL质量分数为2%的氢氧化钠溶液,E试管中加入2mL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摇匀.
⑤室温下进行实验5min后,从各试管中分别取3份样液以测定计算相应组别的淀粉含量.
(1)请指出上述实验方案中存在的两处错误,并加以改正.
1)______;2)______.
(2)小朱同学对上述实验方案修正后,重新进行了实验,记为实验一.同时还做了如下实验二:将加入5支试管中的淀粉酶溶液的量减半,重复上述实验.在相同时间内,分别测得两次实验中淀粉含量变化,实验结果如图.请分析回答:
1)实验一中的自变量是______,无关变量有______、______(写出两种).
2)曲线甲是______实验的结果,理由是______.
3)曲线甲和乙中,淀粉含量的最低点所对应的横坐标相同的原因是______;当pH值上升到一定值时两组实验的淀粉含量均为100%,请分析其原因______.
(3)小李同学对该探究活动存在一个疑问,他不肯定在没有唾液淀粉酶的情况下,淀粉在不同pH值的溶液中是否发生水解,若要解答这一疑问,应对实验方案进行怎样的修正?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在探究pH值对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速率影响的实验中,应该先创设一组不同的pH值的环境,所以1)实验中③④的顺序不对,应先进行④再进行③;唾液淀粉酶的适宜温度是37℃左右,所以2)温度设置不当,步骤⑤应改为在37℃的恒温水浴中进行实验.
(2)1)实验一中探究的是pH值对淀粉酶的影响,自变量是pH值,无关变量指的是对实验结果有影响,又不是探究的条件,在此实验中的无关变量是实验温度和唾液淀粉酶的量等.
2)曲线甲是实验二的结果,在实验二中,淀粉溶液的量减半,所以生成物的量也减半,所以结合曲线图,甲是实验二的结果.
3)曲线甲和乙中,淀粉含量的最低点所对应的横坐标相同的原因是同一种酶的最适pH值是一定的,不会随浓度的不同而改变,酶的作用需要适宜的pH值,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变性失活,不能催化淀粉的水解,当pH值上升到一定值时两组实验的淀粉含量均为100%.
(3)在实验的步骤①中添加5支试管,分成相应的A‘、B'、C'、D'、E'5组,在步骤②中不加入2%的新鲜唾液淀粉酶溶液,而是加入1mL蒸馏水,其余按原来实验步骤和条件进行实验来验证淀粉在不同的pH值的条件下会不会分解.
故答案为:
(1)1)实验中③④的顺序不对,应先进行④再进行③
2)温度设置不当,步骤⑤应改为在37℃的恒温水浴中进行实验
(2)1)pH值 实验温度 唾液淀粉酶溶液的量
2)二 pH值为7时,曲线甲对应淀粉分解量为曲线乙的一半
3)同一种酶的最适pH值是一定的,不会随浓度的不同而改变 高pH值使唾液淀粉酶变性失活,不能催化淀粉的水解
(3)在实验的步骤①中添加5支试管,分成相应的A'、B'、C'、D'、E'5组,在步骤②中不加入2%的新鲜唾液淀粉酶溶液,而是加入1mL蒸馏水,其余按原来实验步骤和条件进行实验.
解析
解:(1)在探究pH值对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速率影响的实验中,应该先创设一组不同的pH值的环境,所以1)实验中③④的顺序不对,应先进行④再进行③;唾液淀粉酶的适宜温度是37℃左右,所以2)温度设置不当,步骤⑤应改为在37℃的恒温水浴中进行实验.
(2)1)实验一中探究的是pH值对淀粉酶的影响,自变量是pH值,无关变量指的是对实验结果有影响,又不是探究的条件,在此实验中的无关变量是实验温度和唾液淀粉酶的量等.
2)曲线甲是实验二的结果,在实验二中,淀粉溶液的量减半,所以生成物的量也减半,所以结合曲线图,甲是实验二的结果.
3)曲线甲和乙中,淀粉含量的最低点所对应的横坐标相同的原因是同一种酶的最适pH值是一定的,不会随浓度的不同而改变,酶的作用需要适宜的pH值,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变性失活,不能催化淀粉的水解,当pH值上升到一定值时两组实验的淀粉含量均为100%.
(3)在实验的步骤①中添加5支试管,分成相应的A‘、B'、C'、D'、E'5组,在步骤②中不加入2%的新鲜唾液淀粉酶溶液,而是加入1mL蒸馏水,其余按原来实验步骤和条件进行实验来验证淀粉在不同的pH值的条件下会不会分解.
故答案为:
(1)1)实验中③④的顺序不对,应先进行④再进行③
2)温度设置不当,步骤⑤应改为在37℃的恒温水浴中进行实验
(2)1)pH值 实验温度 唾液淀粉酶溶液的量
2)二 pH值为7时,曲线甲对应淀粉分解量为曲线乙的一半
3)同一种酶的最适pH值是一定的,不会随浓度的不同而改变 高pH值使唾液淀粉酶变性失活,不能催化淀粉的水解
(3)在实验的步骤①中添加5支试管,分成相应的A'、B'、C'、D'、E'5组,在步骤②中不加入2%的新鲜唾液淀粉酶溶液,而是加入1mL蒸馏水,其余按原来实验步骤和条件进行实验.
每一项成果的取得,都需要实验加以解决,在进行实验设计时必须遵循(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探究实验要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实验只能存在一个变量;这样两组所出现不同的实验现象,才能说明是由这一环境因素引起的.控制单一变量是探究实验必须遵守的原则.在控制单一变量的过程中还要遵循等量原则.所以在设计实验时为了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需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等量原则和对照原则,
故选:D.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欲对酶A催化作用的最适pH进行探究,请你根据所供材料进行实验设计.
材料用具:试管、气体收集和测定装置、加热装置、温度计、新鲜酶A溶液、一定浓度的甲溶液(甲溶液能在酶A的催化下产生氧气),pH=l的盐酸溶液,pH=13的NaOH溶液,蒸馏水(答题时,对溶液的配制与加热方法和气体的收集与测定方法不作要求).
(1)第一步:用pH=l的盐酸溶液、pH=13的NaOH 溶液、蒸馏水配制pH分别为2、______、______、______、10的溶液,依次放入编号为1到5的洁净试管中.
(2)第二步:五支试管中分别注入的新鲜酶A溶液.
(3)第三步:分别向五支试管中注入______,振荡,将试管置于适宜且相同温度的加热装置中加热,连接好实验装置
(4)第四步:一定时间后分别测定1-5号试管中释放的氧气的体积.结果如下表所示:
(5)实验结论:酶A的最适pH在______与______之间.
(6)有同学还想模仿上述实验设计思路,进一步探究酶A的更精确的最适pH,请问该同学该如何设计实验(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即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根据实验梯度的设置pH分别为2、4、6、8、10五个.
(3)酶注入到试管后便要加入等量的反应物甲溶液.
(5)从表格中可以看出2号、3号试管放出氧气体积最多,故相对应的最适pH为6~8之间.
(6)为了精确具体的最适PH,可以再pH=6~8之间再设置一系列梯度PH实验.
故答案为:
(1)2 4 6 8
(3)等量的甲溶液
(5)6~8
(6)pH=6~8之间再设置一系列梯度pH实验
解析
解:(1)根据实验梯度的设置pH分别为2、4、6、8、10五个.
(3)酶注入到试管后便要加入等量的反应物甲溶液.
(5)从表格中可以看出2号、3号试管放出氧气体积最多,故相对应的最适pH为6~8之间.
(6)为了精确具体的最适PH,可以再pH=6~8之间再设置一系列梯度PH实验.
故答案为:
(1)2 4 6 8
(3)等量的甲溶液
(5)6~8
(6)pH=6~8之间再设置一系列梯度pH实验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