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创新的途径
- 共405题
徐悲鸿是中国现代美术的奠基者,他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中国画中,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尤其他画的奔马,驰誉世界,几乎成了现代中国画的象征和标志。
辨题:借鉴和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就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优秀文化作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①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是实现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优秀文化作品,必须充分借鉴和吸收人类的有益成果,博采众长。因此,题中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②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也是实现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优秀文化作品,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既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又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优秀文化作品,必须立足于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生活中汲取营养。因此,题中观点是片面的。④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优秀文化作品,要牢牢把握发展先进文化的方向,反对“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守旧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第三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于2011年5月29日开幕,6月11日闭幕。围绕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突出生产性保护,汇聚国内外上千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举办各类展示、展演、展销和交流活动200多项。
国际非遗节是国际上首个以推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主题的大型文化节会,是文化部主办的具有鲜明特色和国际影响力的文化节之一。本届国际非遗节是落户四川后的首次举办,又适逢国家颁布《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并于6月1日起正式实施,5·12汶川大地震三周年和第六个全国文化遗产日,因此,具有更加深刻的意义。
第三届国际非遗节将继续秉承尊重人类文化多样性,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宗旨,以“弘扬人类文明,共建精神家园”为主题,积极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和原则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在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中如何实现文化创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②承认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2)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②实现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借鉴各国有益文化,进一步丰富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③在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的过程中,要克服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某县由于农技推广不足,农业仍靠天吃饭。为扭转这一局面,该县把农业科技定位于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种粮补贴资金直接用于农业技术投入,重点引进农业重大关键技术,引进优质作物和生态科学的种植方法,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面向市场需求,与中粮集团合作,凭借中粮集团的强大品牌优势,使农民种粮收益超过了外出务工收益,推动了当地农业发展。
(1)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中的有关知识,分析该县在农业发展中所遵循的思想方法。(12分)
材料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华,又汲取了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既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要求,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规定,又满足了中国人民长期实践经验和实现中国梦的发展需求;它贴近民情,顺乎民意,能够产生广泛的感召力、强大的凝聚力和持久的引导力。
(2)请你运用《文化生活》中“文化创新”的知识,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过程。(10分)
正确答案
39.(1)该县为扭转靠天吃饭的局面,采取措施推动当地农业生产,做到了承认矛盾、分析揭露矛盾、积极采取措施解决矛盾,而不是回避矛盾。(4分)该县根据农技推广不足,依靠农业科技促进农业发展;面向市场需求,凭借中粮集团的强大品牌优势,做到了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分)该县把农业科技推广作为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重点农业重大关键技术的同时,加强与大公司合作,凭借其品牌和质量优势打开市场,做到了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善于抓重点。(4分)
(2)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泉和根本途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既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要求,又结合了中国人民长期实践经验和实现中国梦的发展需要(3分)。②文化创新要坚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又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华,又汲取了人类文明优秀成果(4分)。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创新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贴近民情,顺乎民意,能够产生广泛的感召力、强大的凝聚力和持久的引导力(3分)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知识指向明确,即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即矛盾分析法。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和从材料中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考生首先调动知识,矛盾分析法包括对立统一原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等知识点。结合材料,该县采取措施推动当地农业生产,是积极采取措施解决矛盾的表现;该县面向市场需求,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表现;该县把农业科技推广作为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做到了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善于抓重点。
(2)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知识指向明确,即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文化创新的知识包括文化创新的必要性和措施。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措施。材料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既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要求,又结合了中国人民长期实践经验和实现中国梦的发展需要体现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泉和根本途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华,体现了文化创新要坚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又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贴近民情体现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2010年10月31日,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圆满落幕,但是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主题是世博会的灵魂,一个好的主题,总是在筹办世博会中经过多次酝酿而产生。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既延续了关注自然这个主题,又鲜明的表现了生活更美好这个新的创意。下面是近几届世博会的主题:
下图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志愿者标志,其主体既是汉字“心”、也是英文字母“V”、又是嘴衔橄榄枝飞翔的和平鸽构成。与世博会会徽“世”异曲同工,在呈现中国文化个性的同时,表达了志愿者的用“心”和热“心”。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说明历届世博会主题和上海世博会志愿者标志的确立是如何体现文化创新的。(12分)
正确答案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础。历届世博会主题和上海世博会志愿者标志,都是在举办世博会的活动中确立并不断发展。②文化创新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过程。历届世博会主题,既延续了关注自然这一主题,又不断注入新的内涵。③文化创新的过程也是一个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的过程,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历届世博会主题和上海世博会志愿者标志的确立,就是体现不同民族文化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试题分析:本题知识限定明确,文化创新,题目类型体现类,问题指向历届世博会主题和上海世博会志愿者的确立。体现类题目如何进行文化创新,提取材料信息,基本理论点包括一个根本途径和两个基本途径,回扣设问和材料,对应文化创新的相应理论,组织语言,具体即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础。历届世博会主题和上海世博会志愿者标志,都是在举办世博会的活动中确立并不断发展;文化创新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过程。历届世博会主题,既延续了关注自然这一主题,又不断注入新的内涵;文化创新的过程也是一个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的过程,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历届世博会主题和上海世博会志愿者标志的确立,就是体现不同民族文化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近年来,“永和豆浆”作为中式快餐的金字招牌,在中国大陆异常红火。它的创始人以“发扬中华传统美食”为己任,顺应现代人对早餐健康、清淡、可口、新鲜的要求,将中华传统小吃发扬光大。而且借鉴西方快餐店的经营模式,探索出中式小吃新的经营模式。这样,人们告别了街头巷尾买豆浆油条的不便,在舒适的餐厅里品尝早餐,实现了消费习惯的“革命性”转变。
请回答:永和豆浆的成功对我们文化创新中吸收借鉴优秀文化成果有何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文化创新要立足实践。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源泉。永和豆浆吸收借鉴优秀文化成果的过程中也注重满足现代人的实际需求。(2)面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成果,要做到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正确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克服“守旧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3)面对世界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要做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吸收、借鉴和融合有益成果,但又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正确把握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克服“封闭主义”与“民族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