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创新的途径
- 共405题
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授予莫言世界文学最高奖的颁奖词是:“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有评论家评论说,《红高粱》时期,莫言受拉美文学的影响,明显地得益于福克纳和马尔克斯的“魔幻”启迪,不久之后他就意识到要“逃离这两座高炉”,要创造具有充分的本土性的文学作品。莫言的小说是接地气的,他所在的胶东半岛,是古代齐文化的蕴藉之所在,神奇、浪漫,富有无穷无尽的想象力。越到后来,他对艺术民族化的自觉和探索的力度越加强烈,几乎每一部重要作品都有鲜明的创新性。
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莫言的成功对我们进行文化创新有何启示?(20分)
正确答案
(1)莫言的小说是接地气的,启示我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这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4分)
(2)莫言小说的成功得益于古齐文化的丰厚底蕴,这启示我们要处理好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做到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这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4分)
(3)莫言的作品得益于福克纳和马尔克斯的"魔幻"启迪,这启示我们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这是文化创新的另一个基本途径。(4分)
(4)莫言的作品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启示我们必须立足时代要求,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推动内容形式等创新,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4分)
(5)进行文化创新,既要反对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也要反对拒绝一切外来文化的“封闭主义”。 (4分)
试题分析:作答时注意本题的答题范围为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范围较广,需认真研读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答题的落脚点是如何进行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途径主要包括,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另一个基本途径;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分别结合材料分析即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为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某网站开设的“学习论坛”引起了网友的广泛关注。论坛中的一些话题引发了同学们的热议。请你参与探究。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人民提供广阔的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结合材料,从文化创新角度说明应如何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13分)
正确答案
①立足社会实践,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的主体作用,为人民提供广阔的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
③推动文化交流与传播,博采众长,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④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从文化创新的角度分析说明应如何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本题的切口不大,直接考查学生对文化创新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解答本题需要学生认真分析材料及设问,以从中获取答题的思路。解答本题学生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对文化自身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因此,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学生可从文化创新的途径,即立足社会实践、继承传统与推陈出新、博采众长以及克服错误的倾向等方面去分析说明。
近年来,“永和豆浆”作为中式快餐的金字招牌,在中国大陆异常红火。它的创始人以“发扬中华传统美食”为己任,不仅立志将中华民族的传统小吃发扬光大,而且借鉴西方快餐店的经营模式,成功探索出永和豆浆崭新经营模式。自此,人们可以在环境舒适的餐厅品尝中华传统美食,告别街头巷尾买油条、喝豆浆的不便和无奈,实现了豆浆和油条消费习惯的“革命性”转变。
(1)从文化创新角度谈谈,永和豆浆是如何实现发展壮大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永和豆浆的成功对我们文化创新中如何吸收借鉴其他优秀文化成果有何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立足实践。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源泉,永和豆浆的创始人充分借鉴西方快餐店的经营模式,成功探索出永和豆浆崭新的经营模式。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他以“发扬中华传统美食”为己任,将中华民族的传统小吃发扬光大。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吸收、借鉴和融合国外文化的有益成果,成功借鉴西方经营快餐店的经验,实现永和豆浆的大力发展。
(2)①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②遵循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③要正确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克服“守旧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④正确把握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海纳百川、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克服“封闭主义”与“民族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26分)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了2013年10月11日至25日在山东省举办,充分展示了近年来我国文化艺术事业的最新成果。让我们走进“十艺节”,领略文化的魅力。
材料一 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标志((祥和))(下图),以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知意为载体,即融合了山东古文化、儒家文化的精髓,又凸显了和谐祥瑞的时代风尚。CHINA首字“C”字形状,寓意中国艺术节面向世界、海纳百川的胸怀和熔铸百家的气魄。
(1)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结合 “十艺节”标志的创作思路说明如何实现我国文化的创新。(12分)
材料二 2013年10月29日,淄博被命名为“山东省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市”。该市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打造文化发展新优势:重点实施“文艺精品工程”,精神文化产品成果丰硕;以“创意淄博”建设为主,组织举办淄博市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交易会、文化创意大赛暨创意周等大型活动;深化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力争文化产业产值每年以超过20%的速度增长,发展成为淄博市的支柱产业。
(2)结合材料分析,淄博市打造文化发展新优势的做法主要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方法论原则。(14分)
正确答案
(1)①《祥和》既融合了山东古文化、儒家文化的精髓,又凸显了和谐祥瑞的时代风尚。实现我国的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4分) ② "C”字形状寓意面向世界、海纳百川的胸怀和熔铸百家的气魄,进行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4分)加强其他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以我为主,为我所用。(4分)
(2)①重点实施“文艺精品工程,体现了做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把握关键,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4分).②以“创意淄博”建设为主题组织系列创意活动,体现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树立创新意识。(4分)③深化文化与经济的融合,体现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3分)④力争文化产业产值每年以超过20%的速度增长,发展成为淄博市的支柱产业。体现了做好量的积累,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3分)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既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建构,又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审题,我们要回忆和呈现知识库,调用如何实现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途径)这一知识体系;其次我们要分层阅读材料,提取材料关键词,依据材料关键词检索知识库,选择和调用知识,与课本原理对接。材料中“以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知意为载体,即融合了山东古文化、儒家文化的精髓,又凸显了和谐祥瑞的时代风尚”体现了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材料中“中国艺术节面向世界、海纳百川的胸怀和熔铸百家的气魄”体现了文化创新要注重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2)考查学生阅读和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对哲学原理的理解能力。第一步:审题,哲学题注意知识范围的限定和答题侧重点。审设问知识范围“唯物辩证法的知识”即哲学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联系、发展、矛盾、创新),且侧重答方法论原则。第二步:阅读材料,找准关键词,对接原理,调动和运用知识。材料中“重点实施文艺精品工程”体现了抓主要矛盾;材料中“以创意淄博建设为主,组织举办淄博市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交易会”体现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树立创新意识;材料中“深化文化与经济的融合”体现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材料中“力争文化产业产值每年以超过20%的速度增长”体现了做好量的积累,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第三步:组织答案,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其中的层次性和逻辑体系。
(10分)某校高二(1)班的同学围绕我国的文化发展问题开展了研究性学习,下面是同学们收集的资料和探讨的问题,请你参与其中。
其中一小组同学对近段时间比较火的《我是歌手》、《妈妈咪呀》、《中国星跳跃》等综艺节目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 2013年我国新开播的综艺节目都是引进国外版权,同时还有许多电视台准备加入引进的队伍。同学们在讨论中形成了两种观点。
观点一:综艺节目在中国起步较晚,“拿来主义”是一个必经之路;
观点二:盲目跟风引进国外节目,不利于中国电视行业的发展。
选择一种你赞成的观点,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简要说明理由.(10分)
正确答案
赞成第一种观点:①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坚持“拿来主义”,能够学习和吸收国外综艺节目的成功经验,促进我国电视节目创新。(4分)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坚持“拿来主义”,做到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有利于中外电视行业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我们对自身的认同和对别人的理解。(4分)③只要在引进国外版权时,坚持科学分析的态度,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就不仅不会丧失我们自身的特色,而且能促进中国电视原创节目的发展。(2分)
赞成第二种观点:①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盲目跟风引进国外节目,可能会忽略对我国自身电视节目优点的继承和发扬,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4分)②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电视节目的创新必须要立足我国的国情,引进的国外节目可能不符合我国观众的审美情趣。(4分)③盲目跟风引进国外节目,有民族虚无主义的倾向,会导致中国电视原创节目缺乏,不利于我国电视行业的长远发展。(2分)
试题分析:本题可以任选一种观点进行评析,关键要有理有据,“自圆其说”,在组织答案的过程要注意立场,不能进行相反方向的论证,如果赞成第一种观点,可以从文化创新需要向面世界,博采众长入手,结合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分析,注意我们在引进外来文化时应该“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如果赞成第二种观点,可以从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的角度,联系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去组织答案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