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创新的途径
- 共405题
“十一五”时期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表
注:《文化软实力蓝皮书: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报告(2010)》指出,我国文化产业占世界文化市场不足4%,而美国则占了43%。当前,美国文化产业在其GDP中所占的比重已经达到25%。按照国际惯例,文化产业占一国GDP的比重必须达到5%或者5%以上,才算是支柱产业。
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关知识,谈谈应如何改变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落后于美国的现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加强文化交流,既要热情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化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②处理好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继承和和发展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不断推动文化发展和创新。③要立足于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打造民族文化品牌。④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大力发展教育,促进文化传播、继承和发展。⑤既要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又要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围绕文化强省这一目标,浙江省积极发展对外文化交流。鼓励文化企业积极主动实施走出去发展模式,不断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立足国内市场,瞄准国际市场;加快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竞争力的知名文化品牌,努力提高出口文化产品的国际知名度。
有人认为,“只要积极发展对外文化交流,就能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此观点有失偏颇。①文化具有多样性。通过中外文化交流,在外域文化不断传入中国的同时,也推动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题中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②但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还需要自身的不断努力。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传播优秀的中华文化;③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我们要立足于实践,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④总之,只有大力加强文化建设,不断提升我国文化的软实力,才能真正使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其他言之有理的酌情给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近年来,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出现了“名人故里”之争,甚至有炒作负面历史人物、制造假文物等现象。针对这些借文化之名,争经济利益之实的行为,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发文叫停。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中的相关知识,分析行政主管部门“发文叫停”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①不恰当的开发、利用会损害传统文化内在的功能和价值;有违“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正确态度,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继承和发展。②不恰当开发扭曲传统文化的内涵,不利于文化创新。不利于中华民族精神和感召力的发扬。③对传统文化的不恰当开发是市场经济自发性引发的社会现象,有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要求。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要继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提高国家文化的软实力。
材料二:现代社会,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浙江省各地纷纷上演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一幕:借传统的文化节庆活动,发展旅游业和招商引资,实现了从文化节庆到文化产业、文化消费的延伸与拓展。但与此同时各地也出现了文化节庆活动过多过滥的现象,随意的文化节庆活动大同小异,有人怨之劳民伤财。
(1)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应如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文化节庆定能促进经济发展,试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相关知识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努力培育和发展本民族文化。②尊重文化多样性,充分发挥教育、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加强中外文化交流,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热情欢迎外国优秀文化在中国的传播。③处理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并将优良传统与时代精神相结合。④立足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不断提升文化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文化产业,打造民族文化品牌。
(2)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以传统习俗为载体,结合本地实际,适当合理的开展文化节庆活动能促进文化产业、文化消费的发展,从而推动经济发展。②文化活动是有规律可循的。文化节庆只有遵循文化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和把握文化与经济的内在联系,才能行之有效,起到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如果文化节庆活动过多过滥、劳民伤财则不利于经济发展。
材料一: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的标志,也是一个民族的骄傲。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认为,如今我们处于一个继往开来的时代,一个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时代,一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因此,对待传统文化应当抱三种态度,即分析的态度、开放的态度和前瞻的态度。
材料二:河南省地处中原腹地,文化底蕴深厚,“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在文化发展战略上,河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靠改革创新这个生命线,选择文化资源各具特色、文化元素多样、发展基础较好的开封、登封等八个市县作为“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鼓励先行先试,促进产业集聚,以实现文化强省建设的新突破。为充分利用河南传统文化资源优势,不断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不断更新,创新,加快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新步伐。设立了文化产业发展基金,支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开展中原文化宝岛行、澳洲行、欧洲行等一系列重大文化交流活动,推动了文化大交流、经贸大合作。紧贴人民群众这个需求线,创造更多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迅速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1)请分析说明材料一中对待传统文化的“三个态度”的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说明河南省在加快实现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过程中体现了哪些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 所谓分析的态度,就是要分清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② 所谓开放的态度,就是要处理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不能把自己封闭起来。既要吸取世界上各民族优秀的文化成果,也要让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走向世界。③ 所谓前瞻的态度,就是要正确认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关系,立足优秀传统文化,面向未来。
(2)①经济是文化的基础。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突出,河南设立文化发展专项基金,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了文化软实力。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发展的根本途径。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立足本省实践,创新文化内容形式,创作人民群众喜爱的文化精品。设立“文化试验区”,进一步促进河南文化产业发展。③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更新创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河南充分利用本省的传统文化资源优势,促进文化繁荣。④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不断地交流、借鉴、融合。中原文化、澳洲行、欧洲行等一系列重大文化交流活动,推动了文化发展交流。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