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起来,更精彩!”,这一口号是对所有希望参与亚运、服务亚运的志愿者的号召,而广州亚运会志愿者标志是志愿者口号的形象展现。标志将乐于奉献的“爱”与不畏艰苦的“行动”结为一体,把传统的“心、脚”进行了融合与创新。红色的心,是志愿者的纯朴的微笑与真诚的服务的象征,而心灵下方的那一双脚,代表了切实的行动。

材料二: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提出走出体育场办亚运会开幕式,广州市根据“以珠江为舞台,以城市为背景”的理念选择确定了开幕式场地为海心沙岛。开幕式充分利用了海心沙得天独厚的城市中轴线和珠江东西交汇点的地理位置,以珠江为舞台,以城市为背景,把江水、两岸、城市地标,包括西塔、广州塔等建筑物尽收其中,充分利用激光、喷泉、船、帆、塔六大实物和光影元素,融天、地、水、桥于一体,打造出全新的舞台概念。艺术表演以“水”为主题,又全面综合运用多种元素,尽情展现水的魅力。

(1) 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广州亚运会志愿者标志的设计体现了“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哪些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阐述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标志的设计,把传统的心脚进行融合与创新,体现了文化的继承与发展。②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标志设计把传统的心脚进行了融合与创新,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精神。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标志的设计,批判地继承了传统文化,推陈出新,使我们能成为志愿者文化的传承者和享用者。④立足于社会实践基础上的文化创新,能适应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促进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标志一双脚代表了切实的行动,展示了志愿者的形象。

(2)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开幕式展示了江水、两岸、城市地标,包括西塔、广州塔等不同元素,又融天、地、水、桥于一体,体现了对立统一的关系。②矛盾具有普遍性与特殊性。开幕式以海心沙岛的特殊地理位置为依托,结合建筑、水、光等普遍性元素,打造全新的舞台,体现了共性和个性的统一。③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占支配地位,起决定性作用。开幕式紧扣“水”的主题,充分展示水的魅力,体现了集中主要力量抓主要矛盾。④复杂事物存在主次矛盾。开幕式以“水”为主题,又全面综合多种元素,体现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11年6月1日,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两会”记者会上提及的《富春山居图》在台北故宫合璧展出的同时两岸书画家又创作了《新富春山居图》。《新富春山居图》和元代画家黄公望660年前于乱世忧郁之间画的《富春山居图》相比,以丰富的色彩描绘了杭州富春江沿岸的秀丽风光和人文景观,呈现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巨大变化。《新富春山居图》的作者在传统绘画基础上大胆引进了水粉水彩的画法,这种中西结合的画法使古老的中国画焕发了新姿。《新富春山居图》得到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以及富春江沿岸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在观察体验现场实景时动用了各种交通工具(包括直升机),使这次创作活动具有国家任务的性质,画家们完成的是新时期赋予的历史使命。两岸画家3次前往富春江写生采风,多次来往台湾和北京之间商讨创作事宜。

结合材料,说明《新富春山居图》的创作过程体现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①《新富春山居图》以丰富的色彩描绘了杭州富春江沿岸的秀丽风光和人文景观,呈现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巨大变化。体现了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和政治所决定的,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②《新富春山居图》的作者在传统绘画基础上大胆引进了水粉水彩的画法,这种中西结合的画法使古老的中国画焕发了新姿。体现了文化在继承中不断发展、创新,文化创新既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又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新富春山居图》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具有国家任务的性质,并在观察体验现场实景时动用了各种交通工具(包括直升机)。体现了社会制度的更替,科学技术的进步,都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④两岸画家3次前往富春江写生采风,观察体验现场实景。体现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献礼剧或者主旋律电视剧是中国特色,长期面临叫好不叫座的窘境。2011年央视大戏《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以纪实手法把黑白纪录片和现实生活剪辑在一起,表现“两弹一星、文革风云”。那个“带劲年代”的科学家白天挨斗、晚上科研,在逆境中奋斗、“饿肚子搞原子弹”的愈挫愈勇的精神强烈震撼了80后、90后的年轻人,使这部电视剧获得了不俗的收视率,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材料二:因为涉及“两弹一星”的研制过程,以及中美苏台三国四方的冷战格局,电视剧《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被列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范畴。与以往不同的是,献礼剧第一次以“自下而上”的路线由民营公司制作完成。民营公司拍主旋律献礼剧既要看准“政府采购”的需要,又要控制成本。为了叫好又赚钱,三年来主创人员查阅了3000万字资料,九易其稿,写成了120万字的剧本,36集剧由政府采购,每集60万,第一轮就收回了2000多万的全部投资。

(1)透视这部为建党90周年和钱学森100周年诞辰而制做的献礼剧的成功,有人认为“收视率是检验文化创新成功与否的标尺”。请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评析这一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政府采购”主旋律文化产品包含的经济学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民营公司要投资主旋律献礼剧,应主要考虑哪些因素?(至少列举三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收视率”可以从侧面反映文化产品满足了市场需求,但是,由于市场调节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可能会出现通过迎合低级趣味的炒作和不负责任的传播不良文化信息来制造收视率的行为,这是不能放任自流的。文化创新应立足于社会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精华,在内容、形式、传播手段上不断创新,努力铸就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2)“政府采购”主旋律文化产品是政府运用经济手段加强宏观调控的表现。它有利于发挥财政的作用,降低文化生产企业的生产经营风险,引导社会资源向文化产业流动,促进以文化产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的健康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还可以刺激文化生产企业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产品,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质量,提升社会成员的素质。

(3)示例:企业生产成本;国家的产业政策和税收或者信贷优惠补贴力度;市场需求方向以及是否饱和;与同行业竞争是否具备优势;企业的现有人员、技术、设备是否能够应对挑战;社会文化价值观和消费习惯、消费理念等等。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材料一中国传统道德十分重视荣辱观念,有不少思想家都有过关于荣辱观的论述。如强调“好荣恶辱……乃君子、小人所不同也”,“不知荣辱乃不成人”,“宁可毁人,不可毁誉”,认为荣辱问题事关人格问题。古代荣辱观强调以“仁”“义”为界限,“仁则荣,不仁则辱”,“由义为荣,背义为辱”。

材料二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实践的需要,2006年3月4日,胡锦涛同志提出了“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国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它成为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阅读以上两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社会主义荣辱观与中国古代荣辱观是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体现了文化创新的哪些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中国古代荣辱观的继承与发展。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二者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②社会主义荣辱观既继承和发扬了中华传统荣辱观的优秀成分,又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使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了鲜明的时代特征。   

(2)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也是文化创新的动力。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产生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荣辱观也将不断得到丰富与发展。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必然过程,文化创新既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又要体现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国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体现了这一点。③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必然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实践的发展。同时它也发展了中华传统文化,使中华民族文化更加丰富和繁荣。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材料一: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改革开放时代,是呼唤创新的时代。文化创新是当前特别重视的一种创新,是实践“三个代表”,建设先进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材料二: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两个过程。因此,实现中华文化的创新要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材料三:近年来,江苏省积极进行文化创新,努力创建文化大省。连续三年都有两台剧目入围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苏州的儿童戏《一二三,起步走》、无锡的舞剧《红河谷》正式入选国家十大精品剧目,在全国居领先地位。十运会开闭幕式大型文艺表演、南京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江苏省文物节、世界遗产大会等大型文化活动的成功举办,充分展示了江苏的文化底蕴、综合实力和文化创新能力。

假如你是研究组其中一员请参与研究:

(1)我国现阶段为什么要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化创新中如何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对江苏省打造文化大省提几条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②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③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④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2)①“古为今用”:就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②“洋为中用”:就是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要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③要克服“守旧主义”、“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保证文化创新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

(3)①面对市场竞争,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文化创新,充分体现地方传统特色。②着眼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吸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同时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赋予其和谐发展、科学发展等新的时代内容。③要博采众长,学习借鉴国外发展文化的有益经验,促进本民族文化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

百度题库 > 高考 > 政治 > 文化创新的途径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