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胞工程
- 共5750题
开学初,小源到建设银行营业网点兑换了此前在网上预约的中国高铁纪念币。这枚纪念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10元,每人限兑20枚,且需要提前预约。小源打算与班上同学分享自己的喜悦。他可以向大家这样介绍
①纪念币面额和实际购买力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
②纪念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
③纪念币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④纪念币不能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必须在规定时间地点使用
正确答案
解析
①错误,国家无权规定纪念币的实际购买力;④错误,纪念币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使用;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币属于法定货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因其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故②③正确。
知识点
如图为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示意图.
(1)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要用到______和______技术.
(2)细胞融合是随机的过程,在HAT培养基中培养,目的是______.在细胞培养过程中,培养液中需要添加无机盐,但要注意无机盐的______,以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3)为选育出能产生高特异性抗体的细胞,要将从HAT培养基上筛选出的细胞稀释到7~10个细胞/mL,每孔滴入0.1mL细胞稀释液,其目的是______
(4)若用15N标记的氨基酸培养能产生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放射性物质在细胞结构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是______.
(5)最终筛选获得的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单克隆抗体利用了细胞融合技术将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然后再利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对细胞进行培养和筛选.
(2)细胞融合是随机的过程,在HAT培养基中培养,目的是筛选杂交瘤细胞.在细胞培养过程中,培养液中需要添加无机盐,但要注意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浓度),以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3)从HAT培养基上筛选出的细胞稀释到7~10个细胞/mL,每孔滴入0.1 mL细胞稀释液,其目的是将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筛选出来,使得到的抗体纯度更高.
(4)单克隆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分泌经过了核糖体(合成场所)、内质网(加工和运输)、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和分泌)和细胞膜(通过细胞膜的胞吐运出细胞).
(5)最终筛选获得的杂交瘤细胞结合了两个细胞的优点,即能无限增殖并分泌特异性抗体.
故答案为:
(1)动物细胞培养 动物细胞融合
(2)筛选杂交瘤细胞 种类和数量(浓度)
(3)使每个孔内不多于一个细胞,达到单克隆培养的目的(或单一细胞培养以保证抗体的纯度)
(4)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5)能无限增殖并分泌特异性抗体
科学家用灭活的病毒把骨髓瘤细胞与浆细胞融合,得到杂交瘤细胞.使用灭活病毒的作用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灭活的病毒已失去感染活性,对各种动物细胞不造成破坏,但它所保留的融合活性,可使不同动物细胞进行融合,故在骨髓瘤细胞与效应B细胞融合过程中,灭活病毒起了诱导细胞融合的作用.
故选:C.
如图为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示意图 请据图分析.
(1)图中过程①表示______,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是______.
(2)促进图中两种细胞融合最常用的方法是______,过程②只考虑细胞的两两融合,则可能会出现______种细胞,图中用HAT培养基培养的目的是筛选出______.
(3)为选育出能产生高特异性抗体的细胞,要将从HAT培养基上筛选出的细胞稀释到7-10分细胞/mL,在每个培养孔滴入0.1mL细胞稀释液,其目的是______.
(4)通过⑤可获得大量的单克隆抗体,在培养瓶要控制一定的CO2浓度,原因是______,此外还可以通过[④]______法获得单克隆抗体.
(5)若用15N标记的氨基酸培养能产生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放射性物质在细胞器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图中过程①表示注射特定抗原,获得免疫的B淋巴细胞.杂交瘤细胞具有骨髓瘤细胞和效应B细胞的特点,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2)促进图中两种动物细胞融合最常用的方法是灭活的病毒,过程②只考虑细胞的两两融合,则可能会出现3种细胞:骨髓瘤细胞自身融合的细胞、效应B细胞自身融合的细胞、杂交瘤细胞,图中用HAT培养基培养的目的是筛选出杂交瘤细胞.
(3)为选育出能产生高特异性抗体的细胞,要将从HAT培养基上筛选出的细胞稀释到7~10个细胞/ml,每孔滴入0.1ml细胞稀释液,其目的是使每个孔内不多于一个细胞,达到单克隆培养的目的(或单一细胞培养以保证抗体的纯度).
(4)通过⑤培养液中培养可获得大量的单克隆抗体,在培养瓶要控制一定的CO2浓度,原因是CO2能维持培养液的pH,此外还可以通过④小鼠腹腔内培养获得单克隆抗体.
(5)若用15N标记的氨基酸培养能产生单克隆抗体的细胞,单克隆抗体是分泌蛋白质,首先在核糖体中合成,在内质网上初步加工,之后内质网边缘以“出芽”形式冒出囊泡,囊泡离开内质网,转移到高尔基体上,与高尔基体膜融合,囊泡中的物质也进入到高尔基体中,在高尔基体中进一步加工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膜也突起形成小泡,小泡离开高尔基体,转移到细胞膜上,小泡中物质释放到细胞膜外.因此放射性物质在细胞器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故答案为:
(1)注射特定抗原 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2)灭活的病毒 3 杂交瘤细胞
(3)使每个孔内不多于一个细胞,达到单克隆培养的目的(或单一细胞培养以保证抗体的纯度)
(4)维持培养液的pH 小鼠腹腔内培养
(5)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科学家从某些能无限增殖的细胞质中分离出无限增殖的调控基因(prC),该基因能激发许多动物细胞分裂,这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前景.请回答以下问题.
(1)利用细胞融合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促进动物细胞融合常用的诱导因素是______.
(2)利用细胞融合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时有两次筛选,第1次筛选的目的是______,第2次筛选的目的是______.
(3)有人提出,可以直接通过基因工程导入该调控基因来制备单克隆抗体,其思路如图1示.请回答:
①酶A是指______,酶B是指______.
②对已导入重组质粒的Ⅱ进行“检测”的目的是______;题目中Ⅱ所指的细胞是______,Ⅲ所指的细胞具有的特点是______.
③若将目的基因转入胚胎干细胞中,胚胎干细胞也能够发育成转基因动物,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______.胚胎干细胞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可以增殖而不发生______,但通过体外定向诱导,能培育出人造______.
(4)也有人提出用细胞核移植技术构建重组细胞来生产单克隆抗体,试用相关的图2及文字表示该过程: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利用细胞融合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促进动物细胞融合常用的诱导因素是灭活的病毒.
(2)利用细胞融合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时有两次筛选,第1次筛选的目的是筛选出杂交瘤细胞,第2次筛选的目的是筛选出能产生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3)①在基因工程中,获取目的基因和质粒需要使用限制酶,然后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形成重组质粒.
②基因工程中,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还需要目的基因的检测和鉴定,其目的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在受体细胞中成功表达.题目中Ⅱ所指的细胞是浆细胞,Ⅲ细胞为杂交瘤细胞,该细胞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定抗体.
③若将目的基因转入胚胎干细胞中,胚胎干细胞也能够发育成转基因动物,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胚胎干细胞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可以增殖而不发生分化,但通过体外定向诱导,能培育出人造器官和组织.
(4)由于调控细胞无限增殖的prG基因位于细胞质中,因此若要采用细胞核移植获得单克隆抗体时,只能讲浆细胞的细胞核移入到含有prG基因的细胞质中,获得重组细胞,最终获得单克隆抗体.
故答案为:
(1)灭活的病毒
(2)筛选出杂交瘤细胞 筛选出能产生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3)①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DNA连接酶
②检测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是否进行了表达(或检测受体细胞是否显示出目的基因控制的性状) 浆细胞
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定抗体
③细胞的全能性 分化 器官和组织
(4)如图
下列有关现代生物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愈伤组织经再分化形成植株的过程离不开植物激素的调节,A错误;
B、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至少需经过两次筛选才能获得产生单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第一次是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第二次是采用抗体阳性检测的方法筛选出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B正确;
C、通常选用桑椹胚或囊胚进行胚胎移植,C错误;
D、聚乙二醇既可诱导原生质体融合,也可诱导动物细胞融合,D正确.
故选:BD.
如图为某同学根据杂交瘤技术的方法,设计的生产破伤风杆菌抗体的实验方案.请据图回答:
(1)该方案能达到预期效果吗?______.原因是______
(2)图中②为______过程,常用______作诱导剂.该细胞继承了______.
(3)图中③进行细胞培养,目的是______.
(4)图中④细胞培养,能获得______细胞,便于大规模培养.
(5)破伤风杆菌的抗体最终可从______和______中提取.
(6)该方案的目的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要制备单克隆抗体,首先将抗原注入到小鼠体内,从小鼠脾脏中获得能够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因此图中实验不能成功.
(2)B淋巴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在灭活的仙台病毒或聚乙二醇的诱导下融合,再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该细胞继承双亲细胞的遗传物质,既能分泌特异性抗体,又能在体外大量增殖.
(3)图中③进行细胞培养,目的是挑选出能产生所需抗体的细胞群.
(4)图中④细胞培养,能获得足够数量细胞,便于大规模培养.
(5)破伤风杆菌的抗体最终可从培养液和小鼠腹水中提取.
(6)该方案的目的是制备破伤风杆菌的单克隆抗体.
故答案为:
(1)不能 没有将抗原注射到小鼠体内,无法得到产生此抗体的效应B细胞
(2)细胞融合 灭活的仙台病毒 双方细胞的遗传物质,能产生特异性抗体,体外培养条件下能大量增殖
(3)挑选出能产生所需抗体的细胞群
(4)足够数量
(5)培养液 小鼠腹水
(6)制备单克隆抗体
如图是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阶段示意图.
(1)单克隆抗体技术是______技术的重要应用.
(2)B淋巴细胞是由动物体______中的______细胞增殖、分化、发育而来.
(3)动物细胞融合除了采用植物细胞原生质体融合常用诱导剂外,还可以采用______.
(4)单克隆抗体技术的两次筛选过程,分别筛选出______.
(5)单克隆抗体与常规的血清抗体相比,最大的优越性体现在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单克隆抗体技术是(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重要应用.
(2)B淋巴细胞是由动物体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发育而来.
(3)动物细胞融合除了采用植物细胞原生质体融合常用诱导剂外,还可以采用灭活的病毒.
(4)单克隆抗体技术的两次筛选过程,分别筛选出杂交瘤细胞和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5)单克隆抗体与常规的血清抗体相比,最大的优越性体现在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
故答案为:
(1)(动物)细胞融合
(2)骨髓 造血干细胞
(3)灭活的病毒
(4)杂交瘤细胞和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顺序颠倒不给分)
(5)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
某实验室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研究,下列与实验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外源基因的导入过程属于基因重组,A错误;
B、丙细胞能产生单克隆抗体,说明丙细胞具有连续分裂且能分泌单一抗体的能力,B正确;
C、②表示细胞分化过程,C错误;
D、③是诱导细胞融合的过程,所用的培养基含有聚乙二醇,而④过程不用聚乙二醇,D错误.
故选:B.
(2015春•烟台期中)回答下列有关细胞工程的问题.
图甲表示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快速繁殖,生产药物及培育无病毒的植物等;图乙是利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治疗遗传性糖尿病的过程图解.
(1)图甲中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能够被培养成新的植物体的原因是______.
(2)用植物组织培养方法诱导离体的植物组织形成具有生根发芽能力的胚状体结构,若包裹上人造种皮,制成人工种子,可以解决有些作物品种繁殖能力差、结子困难或发芽率低等问题.胚状体的形成过程中要经过的生理变化大体上是图甲中[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过程.在此过程中被培养的细胞始终受______的调节([]填序号)
(3)图乙中③、④所示的生物技术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
(4)图乙中过程③通常用去核的卵母细胞作为受体细胞的原因除了它体积大、易操作、营养物质丰富外,还因为它______.过程④通常用②作为受体细胞的原因是______.
(5)图乙方法与一般的异体核移植相比最大的优点是______,这种基因治疗所属类型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图甲中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能够被培养成新的植物体的过程为植物组织培养,原因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2)胚状体的形成过程中要经过的生理变化大体上是图甲中①脱分化和②再分化过程.在此过程中被培养的细胞始终受植物激素的调节
(3)图乙中③、④所示的生物技术名称分别是核移植技术、转基因技术.
(4)图乙中过程③通常用去核的卵母细胞作为受体细胞的原因除了它体积大、易操作、营养物质丰富外,还因为它含有促使细胞核全能性表达的物质.过程④通常用②作为受体细胞的原因是这些细胞分化程度极低,具有全能性,可以定向诱导分化为各类细胞.
(5)图乙方法与一般的异体核移植相比最大的优点是没有免疫排斥反应,这种基因治疗所属类型为体外具有治疗.
故答案为:
(1)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2)①脱分化 ②再分化 植物激素
(3)核移植技术 转基因技术
(4)含有促使细胞核全能性表达的物质 这些细胞分化程度极低,具有全能性,可以定向诱导分化为各类细胞
(5)没有免疫排斥反应 体外具有治疗
开学初,小源到建设银行营业网点兑换了此前在网上预约的中国高铁纪念币。这枚纪念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10元,每人限兑20枚,且需要提前预约。小源打算与班上同学分享自己的喜悦。他可以向大家这样介绍
①纪念币面额和实际购买力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
②纪念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
③纪念币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④纪念币不能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必须在规定时间地点使用
正确答案
解析
①错误,国家无权规定纪念币的实际购买力;④错误,纪念币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使用;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币属于法定货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因其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故②③正确。
知识点
下列是生物学技术制备抗体的两个途径模式简图.
(1)在获取抗体之前,需要向健康人体注射特定抗原(如乙肝疫苗),并且每隔一周重复注射一次.免疫学细胞A在人体主要介导______(参与)免疫.
(2)过程①至②抗体的获取称为______,其中①是______过程.
(3)④过程需要______酶,⑤过程则需要特定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
(4)抗体1与抗体2相同之处是______,不同之处在______.
(5)如果想用棉花产生该种抗体,则⑥过程的受体细胞通常选用______,经过筛选后再侵染棉花体细胞,转化成功后通过______技术获得能产抗体的转基因棉花植株.
正确答案
体液
单克隆抗体
细胞融合
逆转录
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空间结构
土壤农杆菌
植物组织培养
解析
解:(1)向健康人体注射特定抗原,提取出A浆细胞(效应B淋巴细胞),在人体参与体液免疫.
(2)过程①至②抗体的获取称为单克隆抗体,其中①是细胞融合过程,Y细胞称为杂交瘤细胞.
(3)④逆转录过程需要逆转录酶,⑤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则需要特定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
(4)抗体1与抗体2相同之处是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不同之处在空间结构.
(5)如果想用棉花产生该种抗体,则⑥导入受体细胞过程的受体细胞通常选用土壤农杆菌,经过筛选后再侵染棉花体细胞,转化成功后通过技术获得能产抗体的转基因棉花植株.
故答案为:
(1)体液
(2)单克隆抗体 细胞融合
(3)逆转录
(4)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空间结构
(5)土壤农杆菌 植物组织培养
如图为利用人成纤维细胞(具分裂能力、能在HAT培养基上存活)和小鼠骨髓瘤细胞(具分裂能力、不能在HAT培养基上存活)进行人类基因定位的操作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图示方法是______技术的应用,该技术的基础是______技术.
(2)操作所用的成纤维细胞应传代______代以内,诱导融合时需要加入的促融剂是______.
(3)人、鼠细胞先经过细胞膜融合形成,再经过一次______,形成单核细胞.
(4)HAT培养基起______培养作用,培养时温度应为______℃,操作中加入乌本苷的目的是______.
(5)下表所示为杂交细胞A、B、C、D中存在的人类染色体及人类特有的4种酶(+表示存在,-表示不存在),这4种酶均为单基因编码产生,据表推断,编码酶Ⅰ的基因位于______染色体上,编码酶______的基因位于染色体2上.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由图分析,该过程为动物细胞融合,其基础是动物细胞培养.
(2)目前使用的正常细胞通常为10代以内的,因为10代以内的细胞可以保持细胞正常的二倍体核型.诱导两个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物理(离心、振动、电刺激)、化学(PEG)、生物诱导(灭活的病毒).
(3)人、鼠细胞先经过细胞膜融合形成多核细胞,经过一次有丝分裂,形成单核细胞.
(4)据题干信息,人成纤维细胞能在HAT培养基上存活,而小鼠骨髓瘤细胞不能在HAT培养基上存活,则HAT培养基起选择培养作用,筛选出人成纤维细胞和成纤维细胞融合的杂交细胞;动物细胞培养的适宜温度为36.5±0.5℃;由图可知,操作中加人鸟本苷的目的是除去成纤维细胞,筛选出杂交细胞.
(5)杂交细胞B只存在1号染色体,其表达出酶Ⅰ、Ⅲ,说明编码酶Ⅰ的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上;杂交细胞A中只存在2号染色体,但表达出酶Ⅱ、Ⅲ、Ⅳ,而杂交细胞B只存在1号染色体,也能表达出酶Ⅲ,说明编码酶Ⅱ和Ⅳ的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
故答案为:
(1)动物细胞融合动物细胞培养
(2)10 PEG(或灭活病毒)
(3)多(双)核细胞有丝分裂
(4)选择 36.5±0.5 除去成纤维细胞
(5)1Ⅱ和Ⅳ
【生物--选修模块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如图是某实验室做的通过动物纤维母细胞等获得单抗的实验研究.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X、Y、Z细胞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2)①过程类似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中的______过程.与纤维母细胞相比,诱导干细胞的全能性较______.②过程的实质是______.
(3)③过程中需用到的生物诱导剂是______.
(4)④处需要筛选,其目的是______.
(5)若用含放射性32P标记的核苷酸的培养基培养Z细胞,能检测到放射性32P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图中的X细胞表示骨髓瘤细胞,在体外能无限增殖;Y细胞表示受抗原刺激过的(效应)B细胞,能够产生特异性抗体;Z细胞表示骨髓瘤细胞和(效应)B细胞融合形成的杂交瘤细胞.
(2)①过程将已经分化的细胞培养成分化程度低的细胞过程,类似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中脱分化.与纤维母细胞相比,诱导干细胞的分化程度较低,全能性较高.②过程是细胞分化的过程,其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3)③过程表示动物细胞融合,常用灭活的病毒作为诱导剂诱导动物细胞融合.
(4)④处需要进行筛选,目的是筛选出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5)放射性32P标记的核苷酸是合成DNA或RNA的原料,Z细胞中含有DNA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含有RNA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和核糖体.所以能测到放射性32P的细胞器有核糖体、线粒体.
故答案为:
(1)骨髓瘤细胞 抗原刺激过的B淋巴细胞 杂交瘤细胞
(2)脱分化 高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3)灭活的病毒
(4)筛选出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5)核糖体 线粒体
下列是生物学技术制备抗体的两个途径模式简图.
(1)在获取抗体之前,需要向健康人体注射特定抗原(如乙肝疫苗),并且每隔一周重复注射一次.免疫学细胞A在人体主要介导______(参与)免疫.
(2)过程①至②抗体的获取称为______,其中①是______过程.
(3)④过程需要______酶,⑤过程则需要特定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
(4)抗体1与抗体2相同之处是______,不同之处在______.
(5)如果想用棉花产生该种抗体,则⑥过程的受体细胞通常选用______,经过筛选后再侵染棉花体细胞,转化成功后通过______技术获得能产抗体的转基因棉花植株.
正确答案
体液
单克隆抗体
细胞融合
逆转录
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空间结构
土壤农杆菌
植物组织培养
解析
解:(1)向健康人体注射特定抗原,提取出A浆细胞(效应B淋巴细胞),在人体参与体液免疫.
(2)过程①至②抗体的获取称为单克隆抗体,其中①是细胞融合过程,Y细胞称为杂交瘤细胞.
(3)④逆转录过程需要逆转录酶,⑤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则需要特定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
(4)抗体1与抗体2相同之处是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不同之处在空间结构.
(5)如果想用棉花产生该种抗体,则⑥导入受体细胞过程的受体细胞通常选用土壤农杆菌,经过筛选后再侵染棉花体细胞,转化成功后通过技术获得能产抗体的转基因棉花植株.
故答案为:
(1)体液
(2)单克隆抗体 细胞融合
(3)逆转录
(4)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空间结构
(5)土壤农杆菌 植物组织培养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