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胞工程
- 共5750题
回答有关生物技术的问题.
Ⅰ、抗体的制备经历了细胞学层面和分子学层面两种合成途径的研究.如图是生物学技术制备抗体的两个途径模式简图1.
(1)在获取抗体之前,需要向健康人体注射特定抗原(如乙肝疫苗),并且每隔一周重复注射一次.免疫学细胞A在人体主要介导______免疫.
(2)过程①至②抗体的获取称为______,其中①是______过程.
Ⅱ、图1中,结构甲的建构可用图2和3表示.图2表示含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长度(bp即碱基对)和部分碱基序列,图3表示一种质粒的结构和部分碱基序列.现有4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它们识别的碱基序列和酶切位点分别为下表所示.
(3)若用限制酶SmaⅠ完全切割图1中DNA片段,其产物长度为______.
(4)若图2中虚线方框内的碱基对被T-A碱基对替换,那么基因D就突变为基因d.从杂合子中分离出图1及对应的DNA片段,用限制酶SmaⅠ完全切割,产物中共有______种不同长度的DNA片段.
(5)若将图3中质粒和目的基因D通过同种限制酶处理后进行拼接,形成重组质粒,那么应选用的限制酶是______.在导入重组质粒后,为了筛选出含有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一般需要添加______的______(固体/液体)培养基进行培养.在培养前,培养基必须先经过灭菌,所用的方法是______;采用______的方法接种以获得单菌落后继续筛选.
正确答案
解:(1)向健康人体注射特定抗原,提取出A浆细胞(效应B淋巴细胞),在人体参与体液免疫.
(2)过程①至②抗体的获取称为单克隆抗体,其中①是细胞融合过程,Y细胞称为杂交瘤细胞.
(3)SmaⅠ识别的序列为GGGCCC,切割会产生平末端;图1中DNA片段含有两个SmaⅠ识别位点,第一个识别位点在左端534 bp序列向右三个碱基对的位置;第二个识别位点在右端658bp序列向左三个碱基的位置,从而两个位点切割后产生的DNA片段的长度分布为534+3,796-3-3,658+3,即得到的DNA片段长度为537、790、661.
(4)在杂合子体内含有基因D和基因d,基因D的序列中含有两个识别位点,经过SmaI完全切割会产生537bp、790bp和661bp三种不同长度的片段,基因d的序列中含有一个识别位点,经过切割后会产生1327bp和661bp两种长度的片段,综上,杂合子中分离到该基因的DNA片段经过切割后会产生4种不同长度的片段.
(5)能够获取目的基因并切开质粒的限制酶有识别序列为GGATCC的BamH I和识别序列为GATC的MboI,若使用Mbo I会同时破坏质粒中的抗生素A抗性基因和抗生素B抗性基因,所以要用BamH I来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切割后保留了完整的抗生素B抗性基因,便于筛选出含有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因为目的基因和运载体是用同种限制酶切割的,目的基因两端的末端和质粒切割后的两个末端都能进行互补,可能出现目的基因反向连接在运载体上的情况,导致基因D不能正确表达.在培养前,培养基常用高压蒸汽灭菌;采用划线(或涂布)的方法接种以获得单菌落后继续筛选.
故答案为:
(1)体液
(2)单克隆抗体 细胞融合
(3)537、790、661
(4)4
(5)BamHⅠ抗生素B 固体 高压蒸汽灭菌 平板划线(或涂布)
解析
解:(1)向健康人体注射特定抗原,提取出A浆细胞(效应B淋巴细胞),在人体参与体液免疫.
(2)过程①至②抗体的获取称为单克隆抗体,其中①是细胞融合过程,Y细胞称为杂交瘤细胞.
(3)SmaⅠ识别的序列为GGGCCC,切割会产生平末端;图1中DNA片段含有两个SmaⅠ识别位点,第一个识别位点在左端534 bp序列向右三个碱基对的位置;第二个识别位点在右端658bp序列向左三个碱基的位置,从而两个位点切割后产生的DNA片段的长度分布为534+3,796-3-3,658+3,即得到的DNA片段长度为537、790、661.
(4)在杂合子体内含有基因D和基因d,基因D的序列中含有两个识别位点,经过SmaI完全切割会产生537bp、790bp和661bp三种不同长度的片段,基因d的序列中含有一个识别位点,经过切割后会产生1327bp和661bp两种长度的片段,综上,杂合子中分离到该基因的DNA片段经过切割后会产生4种不同长度的片段.
(5)能够获取目的基因并切开质粒的限制酶有识别序列为GGATCC的BamH I和识别序列为GATC的MboI,若使用Mbo I会同时破坏质粒中的抗生素A抗性基因和抗生素B抗性基因,所以要用BamH I来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切割后保留了完整的抗生素B抗性基因,便于筛选出含有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因为目的基因和运载体是用同种限制酶切割的,目的基因两端的末端和质粒切割后的两个末端都能进行互补,可能出现目的基因反向连接在运载体上的情况,导致基因D不能正确表达.在培养前,培养基常用高压蒸汽灭菌;采用划线(或涂布)的方法接种以获得单菌落后继续筛选.
故答案为:
(1)体液
(2)单克隆抗体 细胞融合
(3)537、790、661
(4)4
(5)BamHⅠ抗生素B 固体 高压蒸汽灭菌 平板划线(或涂布)
如图为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示意图 请据图分析.
(1)图中过程①表示______,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是______.
(2)促进图中两种细胞融合最常用的方法是______,过程②只考虑细胞的两两融合,则可能会出现______种细胞,图中用HAT培养基培养的目的是筛选出______.
(3)为选育出能产生高特异性抗体的细胞,要将从HAT培养基上筛选出的细胞稀释到7-10分细胞/mL,在每个培养孔滴入0.1mL细胞稀释液,其目的是______.
(4)通过⑤可获得大量的单克隆抗体,在培养瓶要控制一定的CO2浓度,原因是______,此外还可以通过[④]______法获得单克隆抗体.
(5)若用15N标记的氨基酸培养能产生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放射性物质在细胞器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图中过程①表示注射特定抗原,获得免疫的B淋巴细胞.杂交瘤细胞具有骨髓瘤细胞和效应B细胞的特点,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2)促进图中两种动物细胞融合最常用的方法是灭活的病毒,过程②只考虑细胞的两两融合,则可能会出现3种细胞:骨髓瘤细胞自身融合的细胞、效应B细胞自身融合的细胞、杂交瘤细胞,图中用HAT培养基培养的目的是筛选出杂交瘤细胞.
(3)为选育出能产生高特异性抗体的细胞,要将从HAT培养基上筛选出的细胞稀释到7~10个细胞/ml,每孔滴入0.1ml细胞稀释液,其目的是使每个孔内不多于一个细胞,达到单克隆培养的目的(或单一细胞培养以保证抗体的纯度).
(4)通过⑤培养液中培养可获得大量的单克隆抗体,在培养瓶要控制一定的CO2浓度,原因是CO2能维持培养液的pH,此外还可以通过④小鼠腹腔内培养获得单克隆抗体.
(5)若用15N标记的氨基酸培养能产生单克隆抗体的细胞,单克隆抗体是分泌蛋白质,首先在核糖体中合成,在内质网上初步加工,之后内质网边缘以“出芽”形式冒出囊泡,囊泡离开内质网,转移到高尔基体上,与高尔基体膜融合,囊泡中的物质也进入到高尔基体中,在高尔基体中进一步加工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膜也突起形成小泡,小泡离开高尔基体,转移到细胞膜上,小泡中物质释放到细胞膜外.因此放射性物质在细胞器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故答案为:
(1)注射特定抗原 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2)灭活的病毒 3 杂交瘤细胞
(3)使每个孔内不多于一个细胞,达到单克隆培养的目的(或单一细胞培养以保证抗体的纯度)
(4)维持培养液的pH 小鼠腹腔内培养
(5)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解析
解:(1)图中过程①表示注射特定抗原,获得免疫的B淋巴细胞.杂交瘤细胞具有骨髓瘤细胞和效应B细胞的特点,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2)促进图中两种动物细胞融合最常用的方法是灭活的病毒,过程②只考虑细胞的两两融合,则可能会出现3种细胞:骨髓瘤细胞自身融合的细胞、效应B细胞自身融合的细胞、杂交瘤细胞,图中用HAT培养基培养的目的是筛选出杂交瘤细胞.
(3)为选育出能产生高特异性抗体的细胞,要将从HAT培养基上筛选出的细胞稀释到7~10个细胞/ml,每孔滴入0.1ml细胞稀释液,其目的是使每个孔内不多于一个细胞,达到单克隆培养的目的(或单一细胞培养以保证抗体的纯度).
(4)通过⑤培养液中培养可获得大量的单克隆抗体,在培养瓶要控制一定的CO2浓度,原因是CO2能维持培养液的pH,此外还可以通过④小鼠腹腔内培养获得单克隆抗体.
(5)若用15N标记的氨基酸培养能产生单克隆抗体的细胞,单克隆抗体是分泌蛋白质,首先在核糖体中合成,在内质网上初步加工,之后内质网边缘以“出芽”形式冒出囊泡,囊泡离开内质网,转移到高尔基体上,与高尔基体膜融合,囊泡中的物质也进入到高尔基体中,在高尔基体中进一步加工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膜也突起形成小泡,小泡离开高尔基体,转移到细胞膜上,小泡中物质释放到细胞膜外.因此放射性物质在细胞器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故答案为:
(1)注射特定抗原 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2)灭活的病毒 3 杂交瘤细胞
(3)使每个孔内不多于一个细胞,达到单克隆培养的目的(或单一细胞培养以保证抗体的纯度)
(4)维持培养液的pH 小鼠腹腔内培养
(5)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如图为利用人成纤维细胞(具分裂能力、能在HAT培养基上存活)和小鼠骨髓瘤细胞(具分裂能力、不能在HAT培养基上存活)进行人类基因定位的操作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图示方法是______技术的应用,该技术的基础是______技术.
(2)操作所用的成纤维细胞应传代______代以内,诱导融合时需要加入的促融剂是______.
(3)人、鼠细胞先经过细胞膜融合形成,再经过一次______,形成单核细胞.
(4)HAT培养基起______培养作用,培养时温度应为______℃,操作中加入乌本苷的目的是______.
(5)下表所示为杂交细胞A、B、C、D中存在的人类染色体及人类特有的4种酶(+表示存在,-表示不存在),这4种酶均为单基因编码产生,据表推断,编码酶Ⅰ的基因位于______染色体上,编码酶______的基因位于染色体2上.
正确答案
解:(1)由图分析,该过程为动物细胞融合,其基础是动物细胞培养.
(2)目前使用的正常细胞通常为10代以内的,因为10代以内的细胞可以保持细胞正常的二倍体核型.诱导两个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物理(离心、振动、电刺激)、化学(PEG)、生物诱导(灭活的病毒).
(3)人、鼠细胞先经过细胞膜融合形成多核细胞,经过一次有丝分裂,形成单核细胞.
(4)据题干信息,人成纤维细胞能在HAT培养基上存活,而小鼠骨髓瘤细胞不能在HAT培养基上存活,则HAT培养基起选择培养作用,筛选出人成纤维细胞和成纤维细胞融合的杂交细胞;动物细胞培养的适宜温度为36.5±0.5℃;由图可知,操作中加人鸟本苷的目的是除去成纤维细胞,筛选出杂交细胞.
(5)杂交细胞B只存在1号染色体,其表达出酶Ⅰ、Ⅲ,说明编码酶Ⅰ的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上;杂交细胞A中只存在2号染色体,但表达出酶Ⅱ、Ⅲ、Ⅳ,而杂交细胞B只存在1号染色体,也能表达出酶Ⅲ,说明编码酶Ⅱ和Ⅳ的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
故答案为:
(1)动物细胞融合动物细胞培养
(2)10 PEG(或灭活病毒)
(3)多(双)核细胞有丝分裂
(4)选择 36.5±0.5 除去成纤维细胞
(5)1Ⅱ和Ⅳ
解析
解:(1)由图分析,该过程为动物细胞融合,其基础是动物细胞培养.
(2)目前使用的正常细胞通常为10代以内的,因为10代以内的细胞可以保持细胞正常的二倍体核型.诱导两个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物理(离心、振动、电刺激)、化学(PEG)、生物诱导(灭活的病毒).
(3)人、鼠细胞先经过细胞膜融合形成多核细胞,经过一次有丝分裂,形成单核细胞.
(4)据题干信息,人成纤维细胞能在HAT培养基上存活,而小鼠骨髓瘤细胞不能在HAT培养基上存活,则HAT培养基起选择培养作用,筛选出人成纤维细胞和成纤维细胞融合的杂交细胞;动物细胞培养的适宜温度为36.5±0.5℃;由图可知,操作中加人鸟本苷的目的是除去成纤维细胞,筛选出杂交细胞.
(5)杂交细胞B只存在1号染色体,其表达出酶Ⅰ、Ⅲ,说明编码酶Ⅰ的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上;杂交细胞A中只存在2号染色体,但表达出酶Ⅱ、Ⅲ、Ⅳ,而杂交细胞B只存在1号染色体,也能表达出酶Ⅲ,说明编码酶Ⅱ和Ⅳ的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
故答案为:
(1)动物细胞融合动物细胞培养
(2)10 PEG(或灭活病毒)
(3)多(双)核细胞有丝分裂
(4)选择 36.5±0.5 除去成纤维细胞
(5)1Ⅱ和Ⅳ
【生物--选修模块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如图是某实验室做的通过动物纤维母细胞等获得单抗的实验研究.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X、Y、Z细胞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2)①过程类似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中的______过程.与纤维母细胞相比,诱导干细胞的全能性较______.②过程的实质是______.
(3)③过程中需用到的生物诱导剂是______.
(4)④处需要筛选,其目的是______.
(5)若用含放射性32P标记的核苷酸的培养基培养Z细胞,能检测到放射性32P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图中的X细胞表示骨髓瘤细胞,在体外能无限增殖;Y细胞表示受抗原刺激过的(效应)B细胞,能够产生特异性抗体;Z细胞表示骨髓瘤细胞和(效应)B细胞融合形成的杂交瘤细胞.
(2)①过程将已经分化的细胞培养成分化程度低的细胞过程,类似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中脱分化.与纤维母细胞相比,诱导干细胞的分化程度较低,全能性较高.②过程是细胞分化的过程,其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3)③过程表示动物细胞融合,常用灭活的病毒作为诱导剂诱导动物细胞融合.
(4)④处需要进行筛选,目的是筛选出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5)放射性32P标记的核苷酸是合成DNA或RNA的原料,Z细胞中含有DNA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含有RNA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和核糖体.所以能测到放射性32P的细胞器有核糖体、线粒体.
故答案为:
(1)骨髓瘤细胞 抗原刺激过的B淋巴细胞 杂交瘤细胞
(2)脱分化 高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3)灭活的病毒
(4)筛选出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5)核糖体 线粒体
解析
解:(1)图中的X细胞表示骨髓瘤细胞,在体外能无限增殖;Y细胞表示受抗原刺激过的(效应)B细胞,能够产生特异性抗体;Z细胞表示骨髓瘤细胞和(效应)B细胞融合形成的杂交瘤细胞.
(2)①过程将已经分化的细胞培养成分化程度低的细胞过程,类似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中脱分化.与纤维母细胞相比,诱导干细胞的分化程度较低,全能性较高.②过程是细胞分化的过程,其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3)③过程表示动物细胞融合,常用灭活的病毒作为诱导剂诱导动物细胞融合.
(4)④处需要进行筛选,目的是筛选出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5)放射性32P标记的核苷酸是合成DNA或RNA的原料,Z细胞中含有DNA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含有RNA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和核糖体.所以能测到放射性32P的细胞器有核糖体、线粒体.
故答案为:
(1)骨髓瘤细胞 抗原刺激过的B淋巴细胞 杂交瘤细胞
(2)脱分化 高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3)灭活的病毒
(4)筛选出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5)核糖体 线粒体
如图为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示意图.
(1)______技术是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基础.
(2)细胞融合是随机的过程,在HAT培养基中培养的目的是______.在培养过程中为防止杂菌感染,应向培养液中添加______;其体外培养需用CO2培养箱,其中CO2的主要作用是______.
(3)动物细胞融合除了采用植物细胞原生质体融合常用诱导剂外,还可以采用______.
(4)杂交瘤细胞从培养基中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的主要方式是______.
(5)单克隆抗体与传统抗体相比,其优点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单克隆抗体制备的技术涉及动物细胞融合和动物细胞培养,基础是动物细胞培养.
(2)据图分析,骨髓瘤细胞在HAT培养基上无法生长,所以骨髓瘤细胞之间形成的融合细胞也不能在该培养基上存活;淋巴细胞和淋巴细胞自身融合的细胞能在HAT培养基上正常生活,但不能增殖,所以经过培养后,HAT培养基上没有淋巴细胞和淋巴细胞自身融合的细胞;骨髓瘤细胞与淋巴细胞之间形成的杂交瘤细胞能在HAT培养基上正常生活,并无限增殖.在培养过程中为防止杂菌感染,应向培养液中添加抗生素;其体外培养需用CO2培养箱,其中CO2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PH.
(3)植物细胞原生质体融合常用物理法和化学法诱导剂,动物细胞融合还可以采用灭活的病毒.
(4)杂交瘤细胞从培养基中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的主要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
(5)单克隆抗体的优点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
故答案为:
(1)动物细胞培养
(2)筛选出杂交瘤细胞 抗生素 维持培养液PH
(3)灭活的病毒
(4)主动运输
(5)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
解析
解:(1)单克隆抗体制备的技术涉及动物细胞融合和动物细胞培养,基础是动物细胞培养.
(2)据图分析,骨髓瘤细胞在HAT培养基上无法生长,所以骨髓瘤细胞之间形成的融合细胞也不能在该培养基上存活;淋巴细胞和淋巴细胞自身融合的细胞能在HAT培养基上正常生活,但不能增殖,所以经过培养后,HAT培养基上没有淋巴细胞和淋巴细胞自身融合的细胞;骨髓瘤细胞与淋巴细胞之间形成的杂交瘤细胞能在HAT培养基上正常生活,并无限增殖.在培养过程中为防止杂菌感染,应向培养液中添加抗生素;其体外培养需用CO2培养箱,其中CO2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PH.
(3)植物细胞原生质体融合常用物理法和化学法诱导剂,动物细胞融合还可以采用灭活的病毒.
(4)杂交瘤细胞从培养基中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的主要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
(5)单克隆抗体的优点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
故答案为:
(1)动物细胞培养
(2)筛选出杂交瘤细胞 抗生素 维持培养液PH
(3)灭活的病毒
(4)主动运输
(5)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
科学家从病死的家禽和候鸟体内分离到的H5N1禽流感病毒,用于生产可以预防和治疗禽流感的抗体,下图为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示意图,图中A~G分别表示生物技术或细胞名称,请回答有关问题.
(1)若A是小鼠骨髓瘤细胞,则B是取自感染H5N1病毒的动物或人的______细胞,
C过程不同于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常用诱导方法是______.
(2)假设仅考虑某两个细胞的融合,则可能形成______种类型的D细胞,因此需用______培养基筛选出______(填特点)的E细胞用于培养.
(3)在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随着分裂次数的增多,细胞就会停止分裂增殖,这种现象称为细胞的______,需要用胰蛋白酶等处理使细胞从瓶壁上分离下来.
(4)如果将单克隆抗体基因导入奶牛的______中,再通过早期胚胎培养和______,可获得多头奶牛,从而从乳汁中提取更多的抗体.
正确答案
解:(1)单克隆抗体制备是将效应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若A细胞是小鼠骨髓瘤细胞,则B细胞是取自感染H5N1病毒的动物或人的效应B细胞.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灭活的病毒),而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有物理法和化学法,因此C过程不同于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常用诱导方法是灭活的病毒.
(2)假设仅考虑某两个细胞的融合,则可能形成杂交瘤细胞、骨髓瘤细胞自身融合细胞、效应B细胞自身融合细胞3种类型的D细胞,因此需用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出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用于培养.
(3)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多,就会停止分裂增殖,这种现象称为细胞的接触抑制,需要用胰蛋白酶等处理使细胞从瓶壁上分离下来.
(4)培育转基因动物时,需要将目的基因导入受精卵;来自同一个胚胎的后代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因此通过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分割移植,可获得多头奶牛.
故答案为:
(1)效应B淋巴(浆) 灭活的病毒
(2)3 选择性 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3)接触抑制
(4)受精卵 胚胎分割移植
解析
解:(1)单克隆抗体制备是将效应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若A细胞是小鼠骨髓瘤细胞,则B细胞是取自感染H5N1病毒的动物或人的效应B细胞.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灭活的病毒),而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有物理法和化学法,因此C过程不同于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常用诱导方法是灭活的病毒.
(2)假设仅考虑某两个细胞的融合,则可能形成杂交瘤细胞、骨髓瘤细胞自身融合细胞、效应B细胞自身融合细胞3种类型的D细胞,因此需用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出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用于培养.
(3)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多,就会停止分裂增殖,这种现象称为细胞的接触抑制,需要用胰蛋白酶等处理使细胞从瓶壁上分离下来.
(4)培育转基因动物时,需要将目的基因导入受精卵;来自同一个胚胎的后代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因此通过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分割移植,可获得多头奶牛.
故答案为:
(1)效应B淋巴(浆) 灭活的病毒
(2)3 选择性 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3)接触抑制
(4)受精卵 胚胎分割移植
科学家通过杂交瘤细胞培养生产单克隆抗体的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
(1)生产单克隆抗体一般不直接培养B淋巴细胞,主要原因是______.
(2)图①中将______注入小鼠体内,而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得B淋巴细胞.
(3)在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之所以选用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是因为它们融合后的杂交瘤细胞具有______的特性.
(4)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运用了______和______两项动物细胞工程技术手段.
(5)细胞培养过程中,培养液需添加一定量的______,以防止杂菌污染;在含5%CO2的培养箱中进行培养时CO2的主要作用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B淋巴细胞不能无限增殖,因此需要将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生成杂交瘤细胞,使其具有在体外大量繁殖并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特性.
(2)一个B淋巴细胞只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图中将抗原注入小鼠体内,而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得能产生特定抗体的B淋巴细胞.
(3)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既能大量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4)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运用了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和杂交瘤细胞在特定培养基上筛选以及体外或体内培养涉及了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5)细胞培养过程中,培养液需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以防止杂菌污染;在含5%CO2的培养箱中进行培养时CO2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
故答案为:
(1)B淋巴细胞不能无限增殖
(2)抗原
(3)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4)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
(5)抗生素维持培养液的pH
解析
解:(1)B淋巴细胞不能无限增殖,因此需要将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生成杂交瘤细胞,使其具有在体外大量繁殖并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特性.
(2)一个B淋巴细胞只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图中将抗原注入小鼠体内,而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得能产生特定抗体的B淋巴细胞.
(3)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既能大量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4)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运用了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和杂交瘤细胞在特定培养基上筛选以及体外或体内培养涉及了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5)细胞培养过程中,培养液需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以防止杂菌污染;在含5%CO2的培养箱中进行培养时CO2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
故答案为:
(1)B淋巴细胞不能无限增殖
(2)抗原
(3)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4)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
(5)抗生素维持培养液的pH
2003年5月以来,美国中西部有三个州接连爆发神秘疾病,19名病人突然出现发烧咳嗽和皮疹等症状.美国当局初步判定是一种西半球罕贝病毒--“猴痘“作怪.为此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生产猴天花抗体的实验方案(如下图,①为先将抗原注入小鼠体内,获取产生单一抗体的B淋巴细胞的过程).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②为______ 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常用______ 作诱导剂,所形成的杂交瘤细胞继承了双亲细胞的遗传物质能表现出______ 的特征.
(2)猴天花抗体最终可从______ 和______ 中提取.
(3)得到的单克隆抗体的特点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图中②为细胞融合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常用灭活的病毒(或聚乙二醇)作诱导剂.所形成的杂交瘤细胞继承了双亲细胞的遗传物质,能表现出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特性.
(2)猴天花抗体最终可从细胞培养液和小鼠腹水中提取.
(3)得到的单克隆抗体的特点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大量制备.
故答案为:
(1)动物细胞融合 灭活的病毒 既能产生抗体,又能无限增殖
(2)细胞培养液 小鼠腹水
(3)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大量制备
解析
解:(1)图中②为细胞融合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常用灭活的病毒(或聚乙二醇)作诱导剂.所形成的杂交瘤细胞继承了双亲细胞的遗传物质,能表现出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特性.
(2)猴天花抗体最终可从细胞培养液和小鼠腹水中提取.
(3)得到的单克隆抗体的特点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大量制备.
故答案为:
(1)动物细胞融合 灭活的病毒 既能产生抗体,又能无限增殖
(2)细胞培养液 小鼠腹水
(3)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大量制备
如图为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示意图.
(1)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要用到______和______技术.
(2)细胞融合是随机的过程,在HAT培养基中培养,目的是______.在细胞培养过程中,培养液中需要添加无机盐,但要注意无机盐的______,以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3)为选育出能产生高特异性抗体的细胞,要将从HAT培养基上筛选出的细胞稀释到7~10个细胞/mL,每孔滴入0.1mL细胞稀释液,其目的是______
(4)若用15N标记的氨基酸培养能产生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放射性物质在细胞结构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是______.
(5)最终筛选获得的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单克隆抗体利用了细胞融合技术将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然后再利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对细胞进行培养和筛选.
(2)细胞融合是随机的过程,在HAT培养基中培养,目的是筛选杂交瘤细胞.在细胞培养过程中,培养液中需要添加无机盐,但要注意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浓度),以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3)从HAT培养基上筛选出的细胞稀释到7~10个细胞/mL,每孔滴入0.1 mL细胞稀释液,其目的是将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筛选出来,使得到的抗体纯度更高.
(4)单克隆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分泌经过了核糖体(合成场所)、内质网(加工和运输)、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和分泌)和细胞膜(通过细胞膜的胞吐运出细胞).
(5)最终筛选获得的杂交瘤细胞结合了两个细胞的优点,即能无限增殖并分泌特异性抗体.
故答案为:
(1)动物细胞培养 动物细胞融合
(2)筛选杂交瘤细胞 种类和数量(浓度)
(3)使每个孔内不多于一个细胞,达到单克隆培养的目的(或单一细胞培养以保证抗体的纯度)
(4)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5)能无限增殖并分泌特异性抗体
解析
解:(1)单克隆抗体利用了细胞融合技术将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然后再利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对细胞进行培养和筛选.
(2)细胞融合是随机的过程,在HAT培养基中培养,目的是筛选杂交瘤细胞.在细胞培养过程中,培养液中需要添加无机盐,但要注意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浓度),以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3)从HAT培养基上筛选出的细胞稀释到7~10个细胞/mL,每孔滴入0.1 mL细胞稀释液,其目的是将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筛选出来,使得到的抗体纯度更高.
(4)单克隆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分泌经过了核糖体(合成场所)、内质网(加工和运输)、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和分泌)和细胞膜(通过细胞膜的胞吐运出细胞).
(5)最终筛选获得的杂交瘤细胞结合了两个细胞的优点,即能无限增殖并分泌特异性抗体.
故答案为:
(1)动物细胞培养 动物细胞融合
(2)筛选杂交瘤细胞 种类和数量(浓度)
(3)使每个孔内不多于一个细胞,达到单克隆培养的目的(或单一细胞培养以保证抗体的纯度)
(4)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5)能无限增殖并分泌特异性抗体
(1)在进行单克隆抗体的生产过程中,要把两种细胞进行融合,一种是在体外能够大量增殖的骨髓瘤细胞,另外一种是______;体外培养的过程中,贴壁生长的细胞会出现______现象.
(2)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在把植物细胞杂交之前,必须用______去除细胞壁,培育出诸如“番茄-马铃薯”这样的杂种植株.
(3)对于基因工程来说,其核心步骤是______,若要培育能从乳汁中分泌人的干扰素的转基因牛,需要选择的受体细胞是______(受精卵、乳腺细胞),导入该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______.为了让转入的干扰素基因高效表达,需要把来自cDNA文库的干扰素基因片段正确插入表达载体的______和______之间.
(4)在“试管牛”的培育过程中,要使精子和卵母细胞在体外成功结合,需要对精子进行处理,使其______;为使雌性个体一次排出多枚卵母细胞,常采用______激素进行处理,所形成的胚胎需要培养到______才可以进行胚胎移植.
(5)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__.
A.通过增加生态农业中食物链和营养级,可以使能量传递效率得到提高
B.生态农业设计的指导原则是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
C.生态农业比传统农业的抵抗力稳定性更高
D.生态农业可以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正确答案
解:(1)在进行单克隆抗体的生产过程中,要把两种细胞进行融合,一种是在体外能够大量增殖的骨髓瘤细胞,另外一种是B淋巴细胞;体外培养的过程中,贴壁生长的细胞会出现接触抑制现象.
(2)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在把植物细胞杂交之前,必须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培育出诸如“番茄-马铃薯”这样的杂种植株.
(3)对于基因工程来说,其核心步骤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若要培育能从乳汁中分泌人的干扰素的转基因牛,需要选择的受体细胞是受精卵,导入该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为了让转入的干扰素基因高效表达,需要把来自cDNA文库的干扰素基因片段正确插入表达载体的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
(4)在“试管牛”的培育过程中,要使精子和卵母细胞在体外成功结合,需要对精子进行处理,使其获能;为使雌性个体一次排出多枚卵母细胞,常采用促性腺激素进行处理,所形成的胚胎需要培养到桑椹胚或囊胚才可以进行胚胎移植.
(5)A.通过增加生态农业中食物链和营养级,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A错误;B.生态农业设计的指导原则是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B正确;C.生态农业比传统农业的抵抗力稳定性更高,C正确;D.生态农业可以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D正确.故选:A.
故答案为:
(1)B淋巴细胞 接触抑制
(2)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3)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受精卵 显微注射法 启动子 终止子
(4)获能 促性腺 桑椹胚或囊胚
(5)A
解析
解:(1)在进行单克隆抗体的生产过程中,要把两种细胞进行融合,一种是在体外能够大量增殖的骨髓瘤细胞,另外一种是B淋巴细胞;体外培养的过程中,贴壁生长的细胞会出现接触抑制现象.
(2)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在把植物细胞杂交之前,必须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培育出诸如“番茄-马铃薯”这样的杂种植株.
(3)对于基因工程来说,其核心步骤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若要培育能从乳汁中分泌人的干扰素的转基因牛,需要选择的受体细胞是受精卵,导入该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为了让转入的干扰素基因高效表达,需要把来自cDNA文库的干扰素基因片段正确插入表达载体的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
(4)在“试管牛”的培育过程中,要使精子和卵母细胞在体外成功结合,需要对精子进行处理,使其获能;为使雌性个体一次排出多枚卵母细胞,常采用促性腺激素进行处理,所形成的胚胎需要培养到桑椹胚或囊胚才可以进行胚胎移植.
(5)A.通过增加生态农业中食物链和营养级,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A错误;B.生态农业设计的指导原则是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B正确;C.生态农业比传统农业的抵抗力稳定性更高,C正确;D.生态农业可以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D正确.故选:A.
故答案为:
(1)B淋巴细胞 接触抑制
(2)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3)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受精卵 显微注射法 启动子 终止子
(4)获能 促性腺 桑椹胚或囊胚
(5)A
科学家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方法,将番茄的原生质体和马铃薯的原生质体融合,成功地培育出了“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如图所示),其中①~⑤表示过程,英文字母表示细胞、组织或植株.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现过程②的技术之前使用______酶处理细胞以除去细胞壁.
(2)在将杂种细胞培育成为杂种植株的过程中,依据的原理是______,其中过程④相当于______过程,过程⑤涉及的分裂方式为______.
(3)若番茄细胞内有m条染色体,马铃薯细胞含n条染色体,则“番茄-马铃薯”细胞内含______条染色体;若杂种细胞培育成的“番茄-马铃薯”植株为四倍体,则此杂种植株的花粉经离体培育得到的植株属于______倍体植株.
(4)若将该方案用在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请用箭头把下列各图解的字母按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的顺序连接起来: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在诱导原生质体融合前先要采用酶解法去除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由于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因此根据酶的专一性原理,可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细胞以除去细胞壁.
(2)将杂种细胞培育成为杂种植株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其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图中过程④相当于脱分化过程;过程⑤相当于再分化过程,该过程中细胞通过有丝分裂方式增殖.
(3)若番茄细胞内有m条染色体,马铃薯细胞含n条染色体,则“番茄-马铃薯”细胞内含m+n条染色体;花粉经离体培育得到的植株属于单倍体植株.
(4)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先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之发生免疫反应,之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取已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诱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进行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即用培养基培养和注入小鼠腹腔中培养;最后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获取单克隆抗体.因此,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如图:
故答案为:
(1)纤维素酶和果胶
(2)细胞的全能性 脱分化 有丝分裂
(3)m+n 单
(4)
解析
解:(1)在诱导原生质体融合前先要采用酶解法去除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由于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因此根据酶的专一性原理,可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细胞以除去细胞壁.
(2)将杂种细胞培育成为杂种植株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其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图中过程④相当于脱分化过程;过程⑤相当于再分化过程,该过程中细胞通过有丝分裂方式增殖.
(3)若番茄细胞内有m条染色体,马铃薯细胞含n条染色体,则“番茄-马铃薯”细胞内含m+n条染色体;花粉经离体培育得到的植株属于单倍体植株.
(4)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先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之发生免疫反应,之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取已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诱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进行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即用培养基培养和注入小鼠腹腔中培养;最后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获取单克隆抗体.因此,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如图:
故答案为:
(1)纤维素酶和果胶
(2)细胞的全能性 脱分化 有丝分裂
(3)m+n 单
(4)
如图是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阶段示意图.
(1)______技术是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基础.
(2)在图中HAT培养上,未有融合的______和融合的______都会死亡,只有融合的杂种细胞才能生长.
(3)单克隆抗体与常规的血清抗体相比,最主要的优点是______.
(4)选出的杂交瘤细胞既具备骨髓瘤细胞的迅速______特点,又具备淋巴细胞的______特点,经过选择性培养的杂交瘤细胞,还需进行______和______,经多次筛选,就可获得足够数量的能分泌所需抗体的细胞.最后将杂交瘤细胞在体外条件下做大规模培养,或小鼠腹腔内增殖,从______或______中,就可以提取出大量的单克隆抗体了.
(5)淋巴细胞是由动物体______中的______细胞分化、发育而来.
正确答案
解:(1 )细胞培养技术是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基础.
(2)据图分析,骨髓瘤细胞在HAT培养基上无法生长,所以骨髓瘤细胞之间形成的融合细胞也不能在该培养基上存活;淋巴细胞和淋巴细胞自身融合的细胞能在HAT培养基上正常生活,但不能增殖,所以经过培养后,HAT培养基上没有淋巴细胞和淋巴细胞自身融合的细胞;骨髓瘤细胞与淋巴细胞之间形成的杂交瘤细胞能在HAT培养基上正常生活,并无限增殖.
(3)单克隆抗体最主要的优点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能大量制备.
(4)选出的杂交瘤细胞既具备骨髓瘤细胞的迅速大量增殖特点,又具备淋巴细胞的分泌专一抗体特点,经过选择性培养的杂交瘤细胞,还需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经多次筛选,就可获得足够数量的能分泌所需抗体的细胞.最后获得的杂交瘤细胞在体外条件下大规模培养或在小鼠腹腔内增殖,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就可以提取出大量的单克隆抗体.
(5)淋巴细胞是由动物体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而来的.
故答案为:
(1)动物细胞培养
(2)亲本细胞 具有同种核的细胞
(3)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能大量制备
(4)大量增殖 分泌专一抗体 克隆化培养 抗体检测 细胞培养液 小鼠腹水
(5)骨髓 造血干
解析
解:(1 )细胞培养技术是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基础.
(2)据图分析,骨髓瘤细胞在HAT培养基上无法生长,所以骨髓瘤细胞之间形成的融合细胞也不能在该培养基上存活;淋巴细胞和淋巴细胞自身融合的细胞能在HAT培养基上正常生活,但不能增殖,所以经过培养后,HAT培养基上没有淋巴细胞和淋巴细胞自身融合的细胞;骨髓瘤细胞与淋巴细胞之间形成的杂交瘤细胞能在HAT培养基上正常生活,并无限增殖.
(3)单克隆抗体最主要的优点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能大量制备.
(4)选出的杂交瘤细胞既具备骨髓瘤细胞的迅速大量增殖特点,又具备淋巴细胞的分泌专一抗体特点,经过选择性培养的杂交瘤细胞,还需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经多次筛选,就可获得足够数量的能分泌所需抗体的细胞.最后获得的杂交瘤细胞在体外条件下大规模培养或在小鼠腹腔内增殖,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就可以提取出大量的单克隆抗体.
(5)淋巴细胞是由动物体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而来的.
故答案为:
(1)动物细胞培养
(2)亲本细胞 具有同种核的细胞
(3)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能大量制备
(4)大量增殖 分泌专一抗体 克隆化培养 抗体检测 细胞培养液 小鼠腹水
(5)骨髓 造血干
如图表示用生物工程制备抗体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制备抗体过程的技术基础是______.
(2)图中细胞1是小鼠体内注入抗原后而获得的______细胞,这种细胞具有产生单一的特异性抗体的特点,但难以在体外培养.甲培养皿中培养的细胞2是______细胞,这种细胞在体外培养时能快速大量增殖,但不会产生抗体.
(3)为了能充分发挥上述两种细胞各自的特点,用______诱导,使两种细胞发生融合,形成图中的细胞3,这种细胞称为______.
(4)过程①的主要目的是筛选出______的杂交瘤细胞.通过过程②或③的培养方法能产生大量______抗体,与一般的抗血清抗体相比,该抗体的特点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图示抗体是单克隆抗体,其制备的技术基础是动物细胞培养和动物细胞融合.
(2)细胞1是小鼠体内注入抗原后产生的效应B细胞,该细胞能够产生单一的特异性抗体,但不能无限增殖;细胞2是骨髓瘤细胞,能够无限增殖,但不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3)细胞3是效应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的杂交瘤细胞,诱导细胞融合的方法有化学法(聚乙二醇)、灭活的病毒(如仙台病毒、灭活病毒)、和物理方法(电激、振动和离心).
(4)过程①是筛选杂交瘤细胞的过程,主要是筛选出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通过体外培养或体内培养,能产生大量单克隆抗体,其特点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
故答案为:
(1)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
(2)B淋巴 骨髓瘤
(3)聚乙二醇(或仙台病毒、灭活病毒、电击等) 杂交瘤细胞
(4)既能迅速大量敏殖,又能产生专一抗体 单克隆 特异性强(或专一性强)
解析
解:(1)图示抗体是单克隆抗体,其制备的技术基础是动物细胞培养和动物细胞融合.
(2)细胞1是小鼠体内注入抗原后产生的效应B细胞,该细胞能够产生单一的特异性抗体,但不能无限增殖;细胞2是骨髓瘤细胞,能够无限增殖,但不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3)细胞3是效应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的杂交瘤细胞,诱导细胞融合的方法有化学法(聚乙二醇)、灭活的病毒(如仙台病毒、灭活病毒)、和物理方法(电激、振动和离心).
(4)过程①是筛选杂交瘤细胞的过程,主要是筛选出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通过体外培养或体内培养,能产生大量单克隆抗体,其特点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
故答案为:
(1)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
(2)B淋巴 骨髓瘤
(3)聚乙二醇(或仙台病毒、灭活病毒、电击等) 杂交瘤细胞
(4)既能迅速大量敏殖,又能产生专一抗体 单克隆 特异性强(或专一性强)
回答有关生物工程的问题.
小鼠是实验室常用的实验动物,如:利用小鼠制备抗X病毒单克隆抗体、利用小鼠进行DNA重组研究中导致了“基因敲除”技术的出现.
用小鼠制备抗X病毒单克隆抗体.
(1)将小鼠等分为两组,甲组定期间隔注射适量的含X病毒的溶液,其目的是______;乙组注射______(作对照).
(2)为了保存有价值的杂交瘤细胞系,通常用超低温将其冻存,请分析其原因_______.
用小鼠进行DNA重组研究中形成的“基因敲除”技术,能“敲除”DNA分子上的特定基因.该技术的主要过程如下:
第一步:分离小鼠胚胎干细胞,这些细胞中含有需要改造的基因,称“靶基因”.
第二步:获取与“靶基因”同源的DNA片断,利用特定技术在该DNA片段上插入neoR基因(新霉素抗性基因)成为突变DNA(如图),使该片段上的靶基因失活.
第三步:将插入neoR基因(新霉素抗性基因)的靶基因转移入胚胎干细胞,再通过同源互换,用失活靶基因取代两个正常靶基因中的一个,完成对胚胎干细胞的基因改造.
第四步:将第三步处理后的胚胎干细胞,转移到特定培养基中筛选培养.
其基本原理如下图所示:
(3)第二步中neoR基因插入靶基因使用的工具酶是______.neoR基因不仅能使靶基因失活,还可作为______;“靶基因失活”的根本原因是______.
(4)从研究者成功获得如上图所示的“敲除”一个靶基因的胚胎干细胞,到将该细胞培育成“基因敲除”小鼠,运用到的生物技术有______、______等.
正确答案
解:(1)实验目的是用小鼠制备抗X病毒单克隆抗体,将小鼠等分为两组,甲组定期间隔注射适量的含X病毒的溶液,获得能产生抗X病毒抗体的B淋巴细胞(浆细胞);乙组注射 等量不含X病毒的溶液(作对照).
(2)超低温抑制酶活性,利于保存其特性,因此用超低温冻存杂交瘤细胞.
(3)将neoR基因插入靶基因需要限制酶处理获得相同的黏性末端,再加入DNA连接酶进行连接,故使用的工具酶是基因工程中限制酶、DNA连接酶;neoR基因可作为标记基因;“靶基因失活”是因为在该DNA片段上插入neoR基因,使得靶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数量序列发生改变,不能正常表达.
(4)获得如上图所示的“敲除”一个靶基因的胚胎干细胞到该细胞培育成“基因敲除”小鼠需转基因技术、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等.
故答案为:
(1)获得能产生抗X病毒抗体的B淋巴细胞(浆细胞)
等量不含X病毒的溶液
(2)超低温抑制酶活性,利于保存其特性
(3)限制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 标记基因
靶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数量序列发生改变,不能正常表达
(4)克隆技术 转基因技术(合理给分)
解析
解:(1)实验目的是用小鼠制备抗X病毒单克隆抗体,将小鼠等分为两组,甲组定期间隔注射适量的含X病毒的溶液,获得能产生抗X病毒抗体的B淋巴细胞(浆细胞);乙组注射 等量不含X病毒的溶液(作对照).
(2)超低温抑制酶活性,利于保存其特性,因此用超低温冻存杂交瘤细胞.
(3)将neoR基因插入靶基因需要限制酶处理获得相同的黏性末端,再加入DNA连接酶进行连接,故使用的工具酶是基因工程中限制酶、DNA连接酶;neoR基因可作为标记基因;“靶基因失活”是因为在该DNA片段上插入neoR基因,使得靶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数量序列发生改变,不能正常表达.
(4)获得如上图所示的“敲除”一个靶基因的胚胎干细胞到该细胞培育成“基因敲除”小鼠需转基因技术、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等.
故答案为:
(1)获得能产生抗X病毒抗体的B淋巴细胞(浆细胞)
等量不含X病毒的溶液
(2)超低温抑制酶活性,利于保存其特性
(3)限制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 标记基因
靶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数量序列发生改变,不能正常表达
(4)克隆技术 转基因技术(合理给分)
如图是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阶段示意图.
(1)______技术是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基础.
(2)在图中HAT培养上,未有融合的______和融合的______都会死亡,只有融合的杂种细胞才能生长.
(3)单克隆抗体与常规的血清抗体相比,最主要的优点是______.
(4)选出的杂交瘤细胞既具备骨髓瘤细胞的迅速______特点,又具备淋巴细胞______的特点.最后将杂交瘤细胞在体外条件下做大规模培养,或小鼠腹腔内增殖,从______或______中,就可以提取出大量的单克隆抗体了.
正确答案
解:(1)制备单克隆抗体是用到了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和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其中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是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基础.
(2)据图分析,骨髓瘤细胞在HAT培养基上无法生长,所以骨髓瘤细胞之间形成的融合细胞也不能在该培养基上存活;淋巴细胞和淋巴细胞自身融合的细胞能在HAT培养基上正常生活,但不能增殖.所以,经过培养后,未有融合的亲本细胞和融合的具有同种核的细胞都会死亡,只有融合的杂种细胞才能生长.
(3)单克隆抗体与常规的血清抗体相比,最主要的优点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大量制备.
(4)选出的杂交瘤细胞既具备骨髓瘤细胞的迅速在体外大量增殖特点,又具备淋巴细胞的分泌专一抗体特点,经过选择性培养的杂交瘤细胞,还需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经多次筛选,就可获得足够数量的能分泌所需抗体的细胞.最后将杂交瘤细胞在体外条件下做大规模培养,或小鼠腹腔内增殖,从细胞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就可以提取出大量的单克隆抗体了.
故答案为:
(1)动物细胞培养
(2)亲本细胞 具有同种核的细胞
(3)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能大量制备
(4)大量增殖 分泌专一抗体 细胞培养液 小鼠腹水
解析
解:(1)制备单克隆抗体是用到了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和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其中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是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基础.
(2)据图分析,骨髓瘤细胞在HAT培养基上无法生长,所以骨髓瘤细胞之间形成的融合细胞也不能在该培养基上存活;淋巴细胞和淋巴细胞自身融合的细胞能在HAT培养基上正常生活,但不能增殖.所以,经过培养后,未有融合的亲本细胞和融合的具有同种核的细胞都会死亡,只有融合的杂种细胞才能生长.
(3)单克隆抗体与常规的血清抗体相比,最主要的优点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大量制备.
(4)选出的杂交瘤细胞既具备骨髓瘤细胞的迅速在体外大量增殖特点,又具备淋巴细胞的分泌专一抗体特点,经过选择性培养的杂交瘤细胞,还需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经多次筛选,就可获得足够数量的能分泌所需抗体的细胞.最后将杂交瘤细胞在体外条件下做大规模培养,或小鼠腹腔内增殖,从细胞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就可以提取出大量的单克隆抗体了.
故答案为:
(1)动物细胞培养
(2)亲本细胞 具有同种核的细胞
(3)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能大量制备
(4)大量增殖 分泌专一抗体 细胞培养液 小鼠腹水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