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为细胞融合的简略表示,请据此回答:

(1)若A、B是植物细胞,在进行过程C之前去掉某一结构最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此过程中除了用化学法诱导融合的手段外,还利用了细胞膜的__________。

(2)由A、B至F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手段有______________。

(3)假若A、B至D是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A为小鼠的B淋巴细胞,那么A、B形成的D细胞应该是_________,从中筛选出它的方法是在____________中培养。如何从培养液中分离出杂种细胞呢?请阅读材料后回答:

  已知细胞合成DNA有D和S两条途径,其中D途径能被氨基嘌呤阻断。淋巴细胞中有这两种DNA合成途径,但一般不分裂增殖。鼠骨髓瘤细胞中尽管没有S途径,但能不断分裂增殖。将这两种细胞在试管中混合,加聚乙二醇促融,获得杂种细胞。请回答:

①.试管中除融合的杂种细胞处,还有_____种细胞。

②.设计一方法(不考虑机械方法),从培养液中分离出杂种细胞,并说明原理。

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若A为人的B淋巴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产生某种物质,并发挥重要的生理作用,与该物质的合成、加工、运输有关的生物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两项)

正确答案

(1)酶解法     聚乙二醇(PEG)流动性

(2)植物体细胞杂交,植物组织培养

(3)杂交瘤细胞   特定的选择性培养基    ①.4

②.方法:培养基中加入氨基嘌呤,收集增殖的细胞     原理:加入氨基嘌呤后,使D合成途径阻断,仅有D合成途径的骨髓瘤细胞及其彼此融合的细胞就不能增殖,但鼠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的杂种细胞中可以利用淋巴细胞中的S途径合成DNA而增殖

(4)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线粒体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可表示细胞融合技术的一些过程,请据图回答:

(1)若A、B细胞为动物细胞,从A、B细胞到C细胞的过程中,常用灭活的病毒作为诱导剂来诱导细胞融合。A、B融合为C的过程说明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特性。

(2)若A、B细胞为植物细胞,那么这样的细胞已经用酶解法脱掉了____________。这种酶可能是____________酶,由此生成的A和B细胞统称为________________。

(3)若A细胞为骨髓瘤细胞,B细胞为效应B淋巴细胞,那么D细胞称为_______细胞。这种细胞既能______________,又能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流动性

(2).细胞壁 纤维素 原生质体

(3).杂交瘤细胞 无限繁殖 单克隆抗体(特异性抗体)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所示:

(1)淋巴细胞能与骨髓瘤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两种细胞膜也能“融合”在一起,说明细胞膜___________。此过程,常用_________作为诱导剂,该细胞的特点是___________。

(2)已知细胞合成DNA有D和S两条途径,其中D途径能被氨基嘌呤阻断。人淋巴细胞中有这两种DNA的合成途径,但一般不分裂增殖。鼠骨髓瘤细胞中尽管没有S途径,但能不断分裂增殖,将这两种细胞在试管中混合,加聚乙二醇促融,获得杂种细胞。请设计一种方法(不考虑机械方法),从培养液中分离出杂交瘤细胞。方法:在培养液中加入___________,收集__________的细胞。

(3)杂交瘤细胞繁殖进行的是_________分裂,其遗传性状________。

(4)杂交瘤细胞的体外培养与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相比不同之处主要是前者是用________培养基,且其中含有___________。

(5)在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还应用了细胞工程中的________和_____两大技术。

正确答案

(1)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聚乙二醇或灭活病毒;具有无限增殖能力,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2)氨基嘌呤;增殖

(3)有丝;保持不变(稳定)

(4)液体;动物血清

(5)动物细胞融合;动物细胞培养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表示用生物工程制备人抗A抗体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的红细胞膜表面有被称为凝集原的特异糖蛋白,从免疫学角度看,这种凝集原是_______。

(2)图中细胞1是小鼠体内注入人A型血红细胞后而获得的________细胞,这种细胞具有产生_________的特点,但难以在体外培养。甲培养皿中培养的细胞2,是从患骨髓瘤的小鼠体内获取的骨髓瘤细胞,这种细胞在体外培养时能_____________,但不能产生抗体。

(3)为了能充分发挥上述两种细胞各自的特点,经特殊处理,在促细胞融合因子的作用下,使两种细胞发生融合,形成图中的细胞3,把它在乙培养皿(含选择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则能产生大量的细胞,这种细胞称为_____________。

(4)过程①的主要目的___________。通过过程②或③的培养方法能产生大量___________抗体。

正确答案

(1)抗原

(2)免疫B淋巴      单一的抗A抗体(或单一的特异性抗体)       快速大量增殖

(3)杂交瘤细胞

(4)筛选出能产生单一抗A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抗A单克隆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附加题)请分析回答下列与现代生物科技有关的问题:

(1) 糖尿病在现代社会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主要是因为患者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对此,某同学根据所学知识提出了用转基因动物生产胰岛素的治疗方法。

基本程序:①获取目的基因→②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④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其中①和②的操作中需要相同的工具酶是______________,该酶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的过程中,目的基因受热形成单链并与引物结合,在________酶的作用下延伸形成DNA。

(2) 蛋白质工程的基本途径是:预期蛋白质功能→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相对应的________序列。

(3) 科学家采用体细胞杂交方法获得“番茄—马铃薯”超级杂种植株,该过程中可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试剂是_________,获得的杂种细胞还需经________技术培养获得杂种植株。但是该植株并没有像人们想像的那样——地上结番茄,地下结马铃薯。为什么?________。

(4)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骨髓瘤细胞和产生免疫反应的动物的脾脏细胞中的B淋巴细胞融合。由于可能产生多种融合细胞,因此还需对融合细胞进行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或限制酶)       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     DNA聚合

(2)脱氧核苷酸

(3)聚乙二醇(PEG)     植物组织培养     基因的表达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是相互调控相互影响的(杂种植株中两种生物的基因不能像杂交前一样有序表达)

(4)筛选和检测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科学家用植物细胞杂交方法,将番茄的原生质体和马铃薯的原生质体融合,成功地培育出了“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如图所示,其中①~⑤表示过程,英文字母表示细胞、组织或植株。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实现过程②的技术是________,在此之前使用________酶处理细胞以除去细胞壁。如果将已除去壁的植物细胞放入等渗溶液中,细胞是何形状?_________。过程②如放在神舟六号飞船上则更易进行,这是因为________。与过程③密切相关的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为________。

(2)在利用杂种细胞培育成为杂种植株的过程中,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其中过程④相当于_______过程,⑤涉及的分裂方式为_________。

(3)若番茄细胞内有m条染色体,马铃薯细胞含n条染色体,则“番茄-马铃薯”细胞内含________条染色体;若杂种细胞培育成为“番茄-马铃薯”植株为四倍体,则此杂种植株的花粉经离体培育得到的植株属于________倍体植株。

(4)如果形成c细胞的a、b细胞都是番茄细胞,那么更简单的得到番茄植株f的处理方法是________。

(5)若将该方案用在SARS的研究和治疗上,则从理论上讲c细胞的制备可采用______细胞和______的融合。如果分析出了所产生抗体的氨基酸序列,则可采用______方法,以_______为原料合成出该SARS抗体的基因。

正确答案

(1)原生质体融合    纤维素酶和果胶    呈圆球形    飞船上无重力干扰更易进行细胞的融合    高尔基体

(2)细胞的全能性    脱分化    有丝分裂

(3)m+n    单

(4)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5)小鼠的骨髓瘤    SARS患者或康复者的B淋巴细胞    化学合成    脱氧核苷酸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表示用生物工程制备人抗A抗体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的红细胞膜表面有被称为凝集原的特异________;从免疫学角度看,这种凝集原是________。

(2)图中细胞1是小鼠体内注入人A型红细胞后而获得的________细胞,这种细胞具有产生________的特点,但难以在体外培养。甲培养皿中培养的细胞2,是从患骨髓瘤的小鼠体内获取的骨髓瘤细胞,这种细胞在体外培养时能________,但不会产生抗体。

(3)为了能充分发挥上述两种细胞各自的特点,经特殊处理,在促细胞融合因子的作用下,使两种细胞发生融合,形成图中的细胞3,这种细胞称为________。把它在乙培养皿中进行培养,则能产生大量的细胞群,这种方法称为________。

(4)过程①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通过过程②或③的培养方法能产生大量________抗体。

正确答案

(1)糖蛋白    抗原

(2)B   淋巴    单一的抗A抗体(或单一的特异性抗体)快速大量增殖

(3)杂交瘤细胞    单克隆

(4)筛选出能产生单一抗A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抗A单克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表示用生物工程制备人抗A抗体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的红细胞膜表面有被称为凝集原的特异__________;从免疫学角度看,这种凝集原是________。

(2)图中细胞中1 是小鼠体内注入人A 型血红细胞后而获得的________细胞,这种细胞具有产生__________的特点,但难以在体外培养。甲培养皿中培养的细胞2 ,是从患骨髓瘤的小鼠体内获取的骨髓瘤细胞,这种细胞在体外培养时能____________,但不会产生抗体。

(3)为了能充分发挥上述两种细胞各自的特点,经特殊处理,在促细胞融合因子的作用下,使两种细胞发生融合,形成图中的细胞3 ,这种细胞称为__________。把它在乙培养皿中进行培养,则能产生大量的细胞群,这种方法称为____________。

(4)过程①的主要目的____________。通过此养方法能产生大量_________抗体。

正确答案

(1)糖蛋白      抗原

(2)免疫B淋巴      单一的抗A抗体(或单一的特异性抗体)       快速大量增殖  

(3)杂交瘤细胞      单克隆  

(4)筛选出能产生单一抗A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抗A单克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科学家对鼠源杂交瘤抗体进行改造,生产出效果更好的鼠―人嵌合抗体,用于癌症治疗。下图表示形成鼠―人嵌合抗体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1)鼠源杂交瘤抗体就是从免疫的小鼠脾脏细胞中获取B淋巴细胞,在诱导剂的作用下与__________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并通过体内培养或体外培养生产的单克隆抗体。这种抗体与普通血清抗体相比较,具有_____________的特点。

(2)生产单克隆抗体一般不直接培养浆细胞,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3)改造鼠源杂交瘤抗体,生产鼠―人嵌合抗体,属于___________(生物工程)的范畴。图示过程是根据预期的__________,设计_________,最终必须对__________进行操作。

正确答案

(1)骨髓瘤细胞       特异性强、灵敏度高

(2)浆细胞不能无限增殖

(3)基因工程      蛋白质的功能       蛋白质的结构      基因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975年Kohler和Milstein的单克隆抗体技术在生产和使用抗体方面开创了新纪元,图10示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阶段示意简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技术是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和______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图10中细胞A体外培养不具有分裂能力,但能分泌__________,细胞B体外培养能够___________。

(3)动物细胞融合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

(4)细胞融合是随机的过程,在HAT培养基中培养,要筛选出________细胞。在细胞培养过程中,为了促进细胞摄取葡萄糖,常向培养液中加入_________(激素)。

(5)培养2周后,即测定培养细胞的特征,筛选出_________的细胞置于不同孔内(如图所示)培养。此操作前要将培养细胞稀释到7~10个细胞/ml,每孔滴入0.1ml细胞稀释液,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6)要获得大量的单克隆抗体,可对获得的杂交瘤细胞进行_______培养。

正确答案

(1)动物细胞融合

(2)分泌特异性抗体     无限增殖

(3)PEG(灭活的病毒、电刺激)

(4)杂交瘤     分胰岛素

(5)特异性分泌抗X蛋白抗体的     保证每个孔内不多于一个细胞,达到单克隆培养的目的(单一细胞培养以保证抗体的纯度)

(6)体外或体内(体外和体内、体外、体内)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975年Kohler和Milstein的单克隆抗体技术在生产和使用抗体方面开创了新纪元,图10示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阶段示意简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技术是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和______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图10中细胞A体外培养不具有分裂能力,但能分泌__________,细胞B体外培养能够___________。

(3)动物细胞融合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

(4)细胞融合是随机的过程,在HAT培养基中培养,要筛选出________细胞。在细胞培养过程中,为了促进细胞摄取葡萄糖,常向培养液中加入_________(激素)。

(5)培养2周后,即测定培养细胞的特征,筛选出_________的细胞置于不同孔内(如图所示)培养。此操作前要将培养细胞稀释到7~10个细胞/ml,每孔滴入0.1ml细胞稀释液,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6)要获得大量的单克隆抗体,可对获得的杂交瘤细胞进行_______培养。

正确答案

(1)动物细胞融合

(2)分泌特异性抗体     无限增殖

(3)PEG(灭活的病毒、电刺激)

(4)杂交瘤     分胰岛素

(5)特异性分泌抗X蛋白抗体的     保证每个孔内不多于一个细胞,达到单克隆培养的目的(单一细胞培养以保证抗体的纯度)

(6)体外或体内(体外和体内、体外、体内)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有性生殖的生物产生后代需经过受精作用,植物体细胞杂交要进行原生质体融合,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需进行动物细胞融合,可见细胞融合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为细胞融合的简略过程,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若a、b表示两种植物体细胞,则由d细胞形成杂种植株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这种育种方法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

(2)若a、b分别为骨髓瘤细胞和浆细胞,则d细胞特点是____________。由d细胞产生的抗体与普通血清抗体相比较,具有_______________的特点。生产上,一般不能通过直接培养浆细胞来生产单克隆抗体,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各图表示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的各阶段图解,请用箭头把代表各图解的字母按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的顺序连接起来。顺序是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2)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定的抗体  特异性强、灵敏度高  浆细胞不能无限增殖

(3)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禽流感疫情有逐渐蔓延的趋势,有些国家还出现了人感染的病例。现在,科学家们已陆续从病死的家禽和候鸟体内分离到了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一种RNA病毒)。若生产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禽流感的抗体,请根据下面的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若A细胞是小鼠骨髓瘤细胞,则B细胞是取自________体内的_________细胞,促进d过程的常用诱导剂是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2)假设仅考虑某两个细胞的融合,则可形成__________种类型的C细胞,因此需用____________培养基筛选出___________(填特点)的D细胞用于培养。D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

(3)目前注射禽流感疫苗是预防禽流感的一种措施。我们已经知道,决定禽流感病毒在人体细胞中增殖变化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而其抗原特异性存在于___________。据此分析制备禽流感疫苗的主要思路:___________。

(4)理论上,以上措施并不能使人类彻底摆脱禽流感,试分析原因: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感染病毒的动物或人      效应B       聚乙二醇( PEG)      灭活的病毒

(2)3      选择      既能无线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杂交瘤细胞

(3)病毒的RNA      病毒的衣壳上      禽流感病毒灭活或减毒后注入鸟类或哺乳动物体内,从这些动物血清中提取出相应的抗体(或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禽流感病毒的衣壳蛋白,合理即可)

(4)禽流感的遗传物质为单链RNA,容易变异,使原来的抗体失去作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科学家通过对鼠和人控制抗体产生的基因进行拼接,实现了对鼠源杂交瘤抗体的改造,生产出对人体的不良反应减少、效果更好的鼠—人嵌合抗体,用于癌症治疗。下图表示形成鼠—人嵌合抗体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1)鼠源杂交瘤抗体就是从免疫小鼠的脾脏细胞中获取B淋巴细胞,在诱导剂的作用下与________融合,形成________细胞,并通过体内培养或体外培养生产单克隆抗体。这种抗体与普通血清抗体相比较,最主要的优点在于________,可大量制备。

(2)与植物原生质体的融合相比,动物细胞融合在诱导融合方法方面的主要区别是还常用_________诱导融合。

(3)生产单克隆抗体一般不直接培养浆细胞,主要原因是________。

(4)科学家通过基因拼接,将鼠源抗体基因改造成鼠—人嵌合抗体基因,然后导入到鼠淋巴细胞中,改造抗体属于________工程的范畴。

正确答案

(1)骨髓瘤细胞;杂交瘤;特异性强、灵敏度高

(2)灭活的病毒

(3)浆细胞不能无限增殖

(4)蛋白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表示用生物工程制备人抗A抗体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的红细胞膜表面有被称为凝集原的特异_______;从免疫学角度看,这种凝集原是_______。

(2)图中细胞1是小鼠体内注入人A型血红细胞后而获得的_______细胞,这种细胞具有产生_______的特点,但难以在体外培养。甲培养皿中培养的细胞2,是从患骨髓瘤的小鼠体内获取的骨髓瘤细胞,这种细胞在体外培养时能_______,但不会产生抗体。

(3)为了能充分发挥上述两种细胞各自的特点,经特殊处理,在促细胞融合因子的作用下,使两种细胞发生融合,形成图中的细胞3,这种细胞称为______。把它在乙培养皿中进行培养,则能产生大量的细胞群,这种方法称为______。

(4)过程①的主要目的_________。通过过程②或③的培养方法能产生大量的_______抗体。

正确答案

(1)糖蛋白     抗原

(2)B淋巴      单一的抗A抗体(或单一的特异性抗体)      快速大量增殖

(3)杂交瘤细胞       单克隆

(4)筛选出能产生单一抗A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抗A单克隆

下一知识点 :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细胞工程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