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选做题)为扩大可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黄河三角洲等盐碱地的开发利用备受关注。我国科学家应用耐盐基因培育出了耐盐水稻新品系。

(1)获得耐盐基因后,构建重组DNA分子所用的限制性内切酶作用于图中的__________处,DNA连接酶作用于_______处。(填“a”或“b”)

(2)将重组DNA分子导入水稻受体细胞的常用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和__________法。

(3)由导入目的基因的水稻细胞培养成植株需要利用_________技术,该技术的核心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4)为了确定耐盐转基因水稻是否培育成功,既要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_________做探针进行分子杂交检测,又要用_____________方法从个体水平鉴定水稻植株的耐盐性。

正确答案

(1)a      a

(2)基因枪法(花粉管通道法)

(3)植物组织培养      脱分化      再分化

(4)耐盐基因(目的基因)      一定浓度的盐水浇灌(移植到盐碱地中)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为转基因抗病香蕉的培育过程流程图,其中质粒上的PstⅠ、SmaⅠ、EcoRⅠ、ApaⅠ等四种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见下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形成重组质粒A 时,应选用限制酶_________,对__________进行切割。

(2)一个质粒被限制酶EcoRⅠ、PstⅠ、SmaⅠ同时切割后可得到__________个DNA片段,_________个黏性末端。

(3)图中①②表示组织培养过程中香蕉组织细胞的__________。该技术表明,当植物细胞处于_________ 状态时,在一定的营养物质、___________和其他外界条件的作用下,可表现出全能性,发育成完整植株。

(4)图中①过程_____________(需要/ 不需要)光照。通过①过程产生的愈伤组织细胞与根韧皮部细胞形态结构不同,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转基因抗病香蕉培育过程中,受体细胞如果采用形成层组织细胞,与采用叶肉组织细胞相比较,其优点是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PstⅠ和EcoRⅠ(1)Pst I和EcoR    含抗病基因的DNA和质粒      

(2)3    4

(3)脱分化和再分化  离体   植物激素        

(4)不需要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5)全能性高   

     含抗病基因的DNA和质粒      

(2)3      4

(3)脱分化和再分化    离体     植物激素        

(4)不需要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5)全能性高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质粒上有SalⅠ、HindⅢ、BamHⅠ三种限制酶切割位点,同时还含有抗四环素基因和抗氨苄青霉素基因。利用此质粒获得转基因抗盐烟草的过程如图9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含有目的基因的DNA与质粒分别用SalⅠ酶切,酶切产物用______催化连接后,两个DNA片段的连接结果有________种。

(2)在构建重组质粒时,应选用______两种酶对_______进行切割,以保证重组DNA序列的唯一性。

(3)为筛选出导入了重组质粒的农杆菌,应在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4)将转入抗盐基因的烟草细胞培育成完整的植株需要用_________技术,愈伤组织经_________进而形成完整植株,此过程除营养物质外还必须向培养基中添加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DNA连接酶       3

(2)SalⅠ、HindⅢ       质粒和含抗盐基因的DNA

(3)氨苄青霉素       重组质粒中含抗氨苄青霉基因而抗四环素基因被破坏

(4)植物组织培养       细胞培殖和分化       植物激素(生长调节剂、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09年10月,我国自主研发的转基因抗虫水稻“华恢1号”获得农业部颁发的安全证书。下图表示该抗虫水稻主要培育流程,据图回答:

(1)④过程应用的主要生物技术是________。

(2)杀虫基因(crylA)是人们根据几种Bt毒蛋白的分子结构,设计并人工合成的,这属于_________工程技术范畴。

(3)组建理想的载体需要对天然的质粒进行改造。下图是天然土壤农杆菌Ti质粒结构示意图(示部分基因及部分限制酶作用位点),据图分析:

①人工改造时,要使抗虫基因表达,在上图所示基因表达载体中还应添加__________。

②人工改造时用限制酶Ⅱ处理,其目的是之一是破坏质粒上的______(填相应基因的简写字母),保证T-DNA进入水稻细胞后不会引起细胞的无限分裂和生长。若限制酶Ⅱ切割DNA分子后形成的粘性末端为 ,则该酶识别的核苷酸序列是________。

③若用限制酶Ⅰ分别切割改造过的理想质粒和带有抗虫基因的DNA分子,并构成重组Ti质粒。分别以含四环素和卡那霉素的培养基培养已成功导入抗虫基因的水稻细胞,观察到的细胞生长的现象是:在含卡那霉素的培养基________(能/不能)生长,在含四环素的培养基中_________(能/不能)生长。

正确答案

(1)植物组织培养

(2)蛋白质

(3)①启动子②tmr(和tms);GACGTC(或CTGCAG)③能;不能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已知番茄的红果(Y)对黄果(y)为显性,二室(M)对多室(m)为显性,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育种工作者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四组实验。请据图回答问题。

(1)Ⅰ过程培育植物体A主要应用了_________的原理。在植株上,番茄的韧皮部细胞通常无法分裂、分化形成完整植株,原因是___________。

(2)用红果多室(Yymm)番茄植株的花粉进行Ⅱ、Ⅲ有关实验,则Ⅱ过程中,从花粉形成幼苗B所进行的细胞分裂方式是__________分裂。培育植物体B的方法(Ⅱ)称为________。植物体C的基因型有_______。

(3)要将植物的器官、组织、细胞培养成完整植株,必需的条件是__________。在图中Ⅳ过程中,通常植物体D能表现出两个亲本的遗传性状,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

(4)植物花粉离体培养形成的植株一定高度不育吗?为什么?

正确答案

(1)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基因选择性表达

(2)有丝      单倍体育种      YYmm或Yymm或yymm

(3)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一定的营养条件、植物激素的刺激、无菌条件、适宜温度和一定光照         具有两个亲本的遗传物质

(4)不一定。若亲本是四倍体,则离体花粉培育出的植株具有同源染色体,可形成正常配子,是可育的。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植物甲、乙是两种濒危药用植物(二倍体)。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以植物甲、乙的茎尖和叶片为材料,通过组织培养获得了再生植株,解决了自然繁殖率低的问题,这表明植物细胞具有____。由叶片等材料形成的愈伤组织的形态结构特点是____。

(2)下图a和b分别是植物甲、乙的萌发花粉粒和未受精胚珠的示意图。

在分离珠被细胞的原生质体时,通常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破除细胞壁,其原理是利用酶的____性质。如果将图a中的1个精子与图b中的1个___细胞或2个____融合,可培育出三倍体植株。用适当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该三倍体植株的幼苗,可能获得药用成分较高的六倍体植株。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是____。

(3)植物乙自然结实率低,主要原因是花粉粒萌发后多数花粉管不能伸长。为探究生长素对植物乙花粉管伸长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课外实验,得到下表结果:

请结合表中数据对实验结果进行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全能性    排列疏松、高度液泡化的薄壁细胞

(2)专一   珠被    极核    抑制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丝的形成

(3)当生长素浓度为3.0mg/L时,花粉管平均长度最长,表明最适生长素浓度为3.0mg/L;当生长素浓度低于3.0mg/L(0~3.0mg/L)时,对花粉管的促伸长作用随其浓度增加逐渐增强;当生长素浓度高于3.0mg/L(3.0~5.0mg/L)时,对花粉管的促伸长作用随其浓度增加逐渐减弱;当生长素浓度等于或高于6.0mg/L时,对花粉管伸长起抑制作用。

结论:生长素对花粉管伸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促进或抑制作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转基因抗病香蕉的培育过程如图所示,质粒上有PstⅠ、SmaⅠ、EcoRⅠ、ApaⅠ等四种限制酶切割位点。请回答:

(1)构建含抗病基因的表达载体A时,应选用限制酶_______,对________进行切割。

(2)培养基中的卡那霉素会抑制香蕉愈伤组织细胞的生长,欲利用该培养基筛选已导入抗病基因的香蕉细胞,应使基因表达载体A中含有________,作为标记基因。

(3)香蕉组织细胞具有_________,因此,可以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将导入抗病基因的香蕉组织细胞培育成植株。图中①、②依次表示组织培养过程中香蕉组织细胞的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PstⅠ和EcoRⅠ     含抗病基因的DNA、质粒

(2)抗卡那霉素基因

(3)全能性    脱分化、再分化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转基因抗病香蕉的培育过程如图所示。质粒上有PstⅠ、SmaⅠ、EcoRⅠ、ApaⅠ等四种限制酶切割位点。请回答:

(1)构建含抗病基因的表达载体A时,应选用限制酶________,对________进行切割。

(2)培养板中的卡那霉素会抑制香蕉愈伤组织细胞的生长,欲利用该培养基筛选已导入抗病基因的香蕉细胞,应使基因表达载体A中含有________,作为标记基因。

(3)香蕉组织细胞具有________,因此,可以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将导入抗病基因的香蕉组织细胞培育成植株。图中①、②依次表示组织培养过程中香蕉组织细胞的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Pst Ⅰ、EcoR Ⅰ 含抗病基因的DNA、质粒

(2)抗卡那霉素基因   

(3)全能性  脱分化、再分化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列举了几种植物的育种方式,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甲育种方式称为______。

(2)通过丁种方式可以获得脱毒苗,培养过程中c常常取用茎尖的原因是_____。

(3)乙方式通常用射线处理植物的愈伤组织,能获得较好效果,原因是______。

(4)丙方式将外源目的基因导入受体植物细胞,最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在通过丙方式获得转基因植株的过程中,核心步骤是________。

(5)甲、丙两种育种方式与传统的杂交育种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

正确答案

(1)植物体细胞杂交

(2)茎尖不带病毒

(3)愈伤组织细胞处于不断分裂的状态,易受到培养条件和外界压力的影响而产生突变

(4)农杆菌转化法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5)能克服不同物种间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石刁柏(嫩茎俗称芦笋)是一种名贵蔬菜,为XY型性别决定的雌、雄异株植物。野生型石刁柏叶窄,产量低。在某野生种群中,发现生长着少数几株阔叶石刁柏(突变型),雌株、雄株均有,雄株的产量高于雌株。

(1)要大面积扩大种植突变型石刁柏,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大量繁殖。有人认为阔叶突变型株是具有杂种优势或具有多倍体特点的缘故。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来鉴定突变型的出现是基因突变还是染色体组加倍所致?_______________

(2)若已证实阔叶为基因突变所致,有两种可能:一是显性突变、二是隐性突变,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方案加以判定。____________________(要求写出杂交组合,杂交结果,得出结论)

(3)若已证实为阔叶显性突变所致,突变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还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方案加以判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求写出杂合组合,杂交结果,得出结论)

(4)同为突变型的阔叶石刁柏,其雄株的产量与质量都超过雌株,请你从提高经济效益的角度考虑提出两种合理的育种方案(用图解表示)。

(5)野生石刁柏种群历经百年,窄叶基因频率由98%变为10%,则石刁柏是否已发生了生物的进化,为什么?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植物组织培养    取根尖分生区制成装片,显微观察有丝分裂中期细胞内同源染色体数目。若观察到同源染色体增倍,则属染色体组加倍所致;否则为基因突变所致。

(2)选用多株阔叶突变型石刁柏雌、雄相交。若杂交后代出现了野生型,则为显性突变所致;若杂交后代仅出现突变型,则为隐性突变所致。

(3)选用多对野生型雌性植株与突变型雄性植株作为亲本杂交。若杂交后代野生型全为雄株,突变型全为雌株,则这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杂交后代,野生型和突变型雌、雄均有,则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

(4)方案一:可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进行组织培养(可用以下图解表示)。

方案二:可利用单倍体育种获得纯合的XX植株和YY植株,再让其杂交产生大量的雄株(可用以下图解表示)。

(5)已进化,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玫瑰花色绚丽多彩,素有“花中皇后”美誉。

(1)某品系玫瑰的花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共同控制(M/m和N/n)。若每一个M、N都为表现型贡献等量的红色,而m、n对红色无贡献,则深红色(MMNN)与白色(mmnn)亲本杂交,F2中最多能表现出_____种花色,其中表现型与F1相同的占_______。

(2)自然界中玫瑰没有生成蓝色素所需的R基因,科学家将蓝三叶草中的R基因导入玫瑰,成功培育出了名贵的蓝玫瑰,该技术的核心步骤是_______。在进行商品化生产之前,必须对蓝玫瑰进行_______评估。

(3)为了抑制蓝玫瑰中其他花色基因的表达,可向受体细胞中转入反义DNA,使其转录产物与其他花色基因产生的mRNA进行碱基互补配对,从而阻止基因表达的_______过程。

(4)为避免有性生殖后代出现_______分离,宜运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繁殖蓝玫瑰。在所用的培养基中需要添加_______,以诱导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接种3~4天后,发现少数外植体边缘局部污染,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

正确答案

(1)5;3/8

(2)R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安全性

(3)翻译

(4)性状;植物激素;外植体消毒不彻底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958年美国科学家将胡萝卜韧皮部的细胞培养产生完整植株,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1)科学家所用的胡萝卜韧皮部的细胞,在正常生物体内是否能够进行有丝分裂?说明原因。_________。

(2)韧皮部细胞通过_______和_______,形成许多植株的特点是________。

(3)此实验证明了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即具有________,高度分化的细胞具有此特性是由于________。

(4)下表为几种组织培养的培养基配方的部分成分及培养条件和特点。

根据上表分析说明,组织培养的条件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试简要说明组织培养技术的优点以及这一技术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举例)。

正确答案

(1)不能分裂,原因是植物韧皮部的细胞已经分化,在正常植物体内,这些细胞不再分裂

(2)细胞分裂   细胞分化   彼此性状极为相似

(3)全能性   这些细胞最终由同一细胞(受精卵)经有丝分裂形成,在进行有丝分裂时,遗传物质经过复制,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所以子细胞的细胞核中含有保持该物种遗传特性所需要的全套遗传物质

(4)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中一般都含有维持细胞正常生活的物质,如蔗糖、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等,不同功能的培养基中还含有不同的植物激素,同时因为培养的目的不同,培养的外界条件(光照和温度等)也不同

(5)植物组织培养不仅从植物体上取材少、培养周期短、繁殖率高,而且便于自动化管理。目前这项技术已经在花卉和果树的快速繁殖、培育无病毒植物、生产药物、食品添加剂、制造人工种子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材料一:微繁殖技术又称快速繁殖技术,就是将植物体的一部分组织小块进行培养,并诱导分化成大量的小植株,从而达到快速无性繁殖的目的。20m2的培养室内最多可容纳100万件试管苗。这一技术已有几十年的历史,现已基本成熟,并形成诸如工厂化生产兰花这样的产值巨大的工业生产体系。

材料二:植物的去病毒技术是微繁殖技术的一个分支,植物病毒严重地影响着农业生产,对于无性繁殖的植株来说,一旦感染上病毒就会代代相传,日趋严重。但在茎尖分生组织中,细胞繁殖十分迅速,病毒还来不及侵入,因此就成为植物体相对无病毒的特殊区域。

阅读上述材料,请回答:

(1)利用微繁殖技术繁殖植物的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_。

(2)利用微繁殖技术繁殖植物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

(3)若要进行兰花无病毒植株的培育,首先要选择外植体,选择对象为兰花的___________。

(4)对外植体进行消毒用_______、________消毒剂。消毒时间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以保证外植体的活性。若消毒时间太短则消毒不彻底;若消毒时间过长,则容易使外植体受损伤,因此克服外植体培养过程中的_________是实验成败的关键。

(5)探索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条件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实践表明在MS培养基上添加激素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都会影响实验结果。另外,不同的植物对各种环境条件的要求往往不同,除上述因素外,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也影响实验结果。

正确答案

(1)植物的组织培养

(2)繁殖速度快,周期短,不受季节、气候、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并可实现工厂化生产

(3)茎尖分生组织

(4)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    质量分数为0.1%的氯化汞      6s~7s      1min~2min      污染问题

(5)种类    浓度     使用的先后顺序     用量比例     pH      温度     光照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中加有激素。下表是培养基中两种激素在不同比例时的实验结果。请分析完成问题:

(1)6-BA属于________类激素,它的作用是________。

(2)IBA属于________类激素,它在本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

(3)在植物组织培养中,脱分化可用的激素组合是实验_______和实验_______中的激素浓度关系,再分化时可用的激素组合是实验_______和实验_______中的激素浓度关系。

(4)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中,除激素外,还必须含有_______,它的成分至少应该含有_____、____等。

(5)判断愈伤组织是否产生的依据是看是否产生了________________的细胞。

正确答案

(1)细胞分裂素     促进细胞的分裂

(2)生长素     促进生根

(3)1     3    2    4

(4)营养物质     有机物     矿质元素

(5)排列疏松、无定形、高度液泡化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植物甲、乙是两种濒危药用植物(二倍体)。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以植物甲、乙的茎尖和叶片为材料,通过组织培养获得了再生植株,解决了自然繁殖率低的问题。这表明植物细胞具有_________。由叶片等材料形成的愈伤组织的形态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

(2)图1和图2分别是植物甲、乙的萌发花粉粒和未受精胚珠的示意图。在分离球珠细胞的原生质体时,通常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破除细胞壁,其原理是利用了酶的_________性质。如果将图1中的1个精子与图2中的1个___________细胞或2个___________融合,可培育出三倍体植株。用适当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该三体植株的幼苗,可能获得药用成分较高的六倍体植株。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

(3)植物乙自然结实率低,主要原因是花粉粒萌发后多数花粉管不能伸长。为探究生长素对植物乙花粉管伸长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课外实验,得到了表结果。请结合表中数据对实验结果进行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全能性       排列疏松、高度液泡化、薄壁细胞

(2)专一性       珠被        极核       抑制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丝的形成

(3)结果简要分析:生长素浓度为3.0mg/L时,花粉管平均长度最长,表明最适生长素浓度为3.0mg/L;生长素浓度低于3.0mg/L(0-3.0mg/L)时,对花粉管的促伸长作用随浓度增加逐渐增强;生长素浓度高于3.0mg/L(0—5.0mg/L)时,对花粉管的促伸长作用随浓度增加逐渐减弱;生长素浓度等于或高于6.0mg/L时,对花粉管伸长起抑制作用

结论:生长素对花粉管伸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促进或抑制作用)

下一知识点 :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细胞工程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