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能
- 共2155题
质量为m=1kg的小物块轻轻放在水平匀速运动的传送带上的P点,随传送带运动到A点后水平抛出,小物块恰好无碰撞的沿圆弧切线从B点进入竖直光滑圆弧轨道并下滑.B、C为圆弧的两端点、其连线水平.已知圆弧半径R=1.0m,圆弧对应圆心角为θ=106°,轨道最低点为O,A点距水平面的高度h=0.8m.小物块离开C点后恰能无碰撞的沿固定斜面向上运动,小物块与斜面间的滑动摩擦因数为μ=0.33
(g=10m/s2,sin37°=0.6,cos37°=0.8).试求:
(1)小物块离开A点的水平初速度移v1;
(2)小物块经过O点时对轨道的压力;
(3)小物块在斜面上上滑的最大距离.
正确答案
解:(1)对小物块,由A到B在竖起方向,有:
vy2=2gh
解得,vy==
m/s=4(m/s)
在B点,有 tan=
所以初速度v1==
m/s=3m/s.
(2)对小物块,由B到O由动能定理可得:
mgR(1-sin37°)=-
其中vB==
=5m/s
在O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N-mg=m
所以解得,N=43N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对轨道的压力为N′=43N
(2)小物块在斜面上上滑过程,由动能定理得:-mgsin•S-μmgcos
•S=0-
又vC=vB=5m/s
解得,S=1.25m
答:
(1)小物块离开A点的水平初速度移v1是3m/s.
(2)小物块经过O点时对轨道的压力是43N;
(3)小物块在斜面上上滑的最大距离是1.25m.
解析
解:(1)对小物块,由A到B在竖起方向,有:
vy2=2gh
解得,vy==
m/s=4(m/s)
在B点,有 tan=
所以初速度v1==
m/s=3m/s.
(2)对小物块,由B到O由动能定理可得:
mgR(1-sin37°)=-
其中vB==
=5m/s
在O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N-mg=m
所以解得,N=43N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对轨道的压力为N′=43N
(2)小物块在斜面上上滑过程,由动能定理得:-mgsin•S-μmgcos
•S=0-
又vC=vB=5m/s
解得,S=1.25m
答:
(1)小物块离开A点的水平初速度移v1是3m/s.
(2)小物块经过O点时对轨道的压力是43N;
(3)小物块在斜面上上滑的最大距离是1.25m.
如图所示为某小区儿童娱乐的滑滑梯示意图,其中AB为斜面滑槽,与水平方向夹角为37°,BC为水平滑槽,与半径为0.2m的四分之一圆弧CD相切,ED为地面,已知通常儿童在滑槽上滑动时动摩擦系数为0.5,A点离地面高度H=2m,(已知B处的能量损失不计,sin37°=0.6,取g=10m/s2),试求:
(1)儿童由A处静止起滑到B处时的速度大小?
(2)为了儿童在娱乐时不会从C处脱离圆弧水平飞出,水平滑槽BC长至少为多少?
正确答案
解:(1)儿童从A到B运动由动能定理可知:
(mgsin37°-μmgcos37°)LAB=mvB2-0
又 =
m=3m
联立解得 vB=2m/s
(2)若儿童恰好不会从C处脱离圆弧水平飞出时,儿童在C处时不受地面的弹力作用.则有
mg=m
得:vC==
m/s
儿童从B到C处,由动能定理可得:
-μmgLBC=mvC2-
mvB2
解得:LBC=1m
所以水平滑槽BC长至少为1m
答:
(1)儿童由A处静止起滑到B处时的速度大小为2m/s.
(2)水平滑槽BC长至少为1m.
解析
解:(1)儿童从A到B运动由动能定理可知:
(mgsin37°-μmgcos37°)LAB=mvB2-0
又 =
m=3m
联立解得 vB=2m/s
(2)若儿童恰好不会从C处脱离圆弧水平飞出时,儿童在C处时不受地面的弹力作用.则有
mg=m
得:vC==
m/s
儿童从B到C处,由动能定理可得:
-μmgLBC=mvC2-
mvB2
解得:LBC=1m
所以水平滑槽BC长至少为1m
答:
(1)儿童由A处静止起滑到B处时的速度大小为2m/s.
(2)水平滑槽BC长至少为1m.
改变汽车的速度和所装货物质量,都能使汽车及货物的动能发生变化.在下面几种情况中(汽车与货物保持相对静止),汽车及货物的动能是原来2倍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由EK=mV2可知,当速度的大小比为2倍时,动能的大小将变为原来的4倍,所以A错误.
B、由EK=mV2可知,当汽车与货物的质量和速度都变为原来的2倍时,动能的大小将变为原来的8倍,所以B错误.
C、由EK=mV2可知,当汽车与货物的质量减半,速度变为原来的2倍时,汽车及货物的动能是原来2倍,所以C正确.
D、由EK=mV2可知,当汽车与货物的质量变为原来2倍,速度减半时,动能的大小将变为原来的
,所以D错误.
故选C.
如图所示,倾角θ=37°的斜面底端B平滑连接着半径r=0.40m的竖直光滑圆轨道.质量m=0.50kg的小物块,从距地面h=2.7m处沿斜面由静止开始下滑,小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求:(sin37°=0.6,cos37°=0.8,g=10m/s2)
(1)物块滑到斜面底端B时的速度大小;
(2)物块沿圆轨道运动到最高点A后在空中做平抛运动落在OB水平面上,已知平抛运动水平位移为1.8m,求物体运动至A点时对圆轨道的压力大小.
正确答案
解:(1)由题意由几何知道知,斜面长度L=,所以物体沿斜面下滑时只有重力和摩擦力做功,根据动能定理有:
得物体滑到B点时的速度为:
=
=6m/s;
(2)根据平抛知识可知,从A点水平抛出有:
射程s=可得物体在A点的速度
所以物体在A点时合外力提供圆周运动向心力有:
N+mg=
可得轨道对物体的作用力为:N=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物体对圆轨道的压力为20.3N
答:(1)物块滑到斜面底端B时的速度大小为6m/s;
(2)物块沿圆轨道运动到最高点A后在空中做平抛运动落在OB水平面上,已知平抛运动水平位移为1.8m,物体运动至A点时对圆轨道的压力大小为20.3N.
解析
解:(1)由题意由几何知道知,斜面长度L=,所以物体沿斜面下滑时只有重力和摩擦力做功,根据动能定理有:
得物体滑到B点时的速度为:
=
=6m/s;
(2)根据平抛知识可知,从A点水平抛出有:
射程s=可得物体在A点的速度
所以物体在A点时合外力提供圆周运动向心力有:
N+mg=
可得轨道对物体的作用力为:N=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物体对圆轨道的压力为20.3N
答:(1)物块滑到斜面底端B时的速度大小为6m/s;
(2)物块沿圆轨道运动到最高点A后在空中做平抛运动落在OB水平面上,已知平抛运动水平位移为1.8m,物体运动至A点时对圆轨道的压力大小为20.3N.
在某次兴趣活动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轨道,AB是光滑的倾斜轨道,底端有一小段将其转接为水平的弧形轨道,BC是一个光滑的水平凹槽,凹槽内放置一个质量为m2=0.5kg的小车,小车上表面与凹槽的两端点BC等高,CDE是光滑的半径为R=6.4cm的竖直半圆形轨道,E是圆轨道的最高点.将一个质量为m1=0.5kg的小滑块,从AB轨道上离B点高h=0.8m处由静止开始释放,滑块下滑后从B点滑上小车,在到达C点之前,滑块与小车达到共同速度,小车与凹槽碰撞后立即停止,此后滑块继续运动,且恰好能经过圆轨道的最高点E,滑块与小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g=10m/s2.试求:
(1)小滑块m1经过圆轨道的最高点E时的速度;
(2)小车获得的最大速度和小车的长度L.
正确答案
解:(1)设m1经过内轨道的最高点E时的速度为v,则
解得:m/s
(2)①小滑块在斜面上下滑过程,
m/s,
小滑块冲上小车的过程m1v1=(m1+m2)v2
解得:v1=2m/s
②根据动能定理得:
解出:l1=1m
小滑块冲上半圆轨道的过程,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解出m/s
小滑块在车上减速过程由动能定理
解出 l2=0.1m
小车的长度为L=l1+l2=1.1m
答:(1)小滑块m1经过圆轨道的最高点E时的速度为0.8m/s;
(2)小车获得的最大速度为2m/s,小车的长度L为1.1m.
解析
解:(1)设m1经过内轨道的最高点E时的速度为v,则
解得:m/s
(2)①小滑块在斜面上下滑过程,
m/s,
小滑块冲上小车的过程m1v1=(m1+m2)v2
解得:v1=2m/s
②根据动能定理得:
解出:l1=1m
小滑块冲上半圆轨道的过程,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解出m/s
小滑块在车上减速过程由动能定理
解出 l2=0.1m
小车的长度为L=l1+l2=1.1m
答:(1)小滑块m1经过圆轨道的最高点E时的速度为0.8m/s;
(2)小车获得的最大速度为2m/s,小车的长度L为1.1m.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