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能
- 共2155题
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0.6Kg的小球以某一初速度从P点水平抛出,恰好从光滑圆弧AB的A点的切线方向进入圆弧(不计空气阻力,进入圆弧时无机械能损失),并从最低点B通过一段光滑小圆弧滑上另一粗糙斜面CD.已知圆弧AB的半径R=0.9m,θ=600,B在O点正下方,斜面足够长,动摩擦因数u=0.5,斜面倾角为370,小球到达A点时的速度为4m/s.(g取10m/s2,cos37°=0.8,sin37°=0.6)问:
(1)P点与A点的水平距离和竖直高度
(2)小球在斜面上滑行的总路程.
正确答案
解:(1)在A点,v0=vAcos60°=2m/s,
vy=vAsin60°=2m/s,
小球做平抛运动,
竖直方向:h==0.6m,
vy=gt,运动时间t==0.2
s,
水平位移x=v0t=0.4m.
(2)设小球沿斜面向上运动的距离为s,
由动能定理得:mg(R-Rcos60°)-mgssin37°-μmgscos37°=0-mvA2,
解得:s=1.25m,设物体下滑时越过A点,
由动能定理得:mgssin37°-μmgscos37°-mg(R-Rcos60°)=mv2-0,
解得:mv2=-1.2J<0,
故小球不能过A点,只能在AB与斜面上往复运动,最后停在B点,
由能量守恒定律:mg(R-Rcos60°)+mvA2=μmgcos37°•s总,
解得:s总=3.125m;
答:(1)P点与A点的水平距离为0.4m,竖直高度为0.6m;
(2)小球在斜面上滑行的总路程为3.125m.
解析
解:(1)在A点,v0=vAcos60°=2m/s,
vy=vAsin60°=2m/s,
小球做平抛运动,
竖直方向:h==0.6m,
vy=gt,运动时间t==0.2
s,
水平位移x=v0t=0.4m.
(2)设小球沿斜面向上运动的距离为s,
由动能定理得:mg(R-Rcos60°)-mgssin37°-μmgscos37°=0-mvA2,
解得:s=1.25m,设物体下滑时越过A点,
由动能定理得:mgssin37°-μmgscos37°-mg(R-Rcos60°)=mv2-0,
解得:mv2=-1.2J<0,
故小球不能过A点,只能在AB与斜面上往复运动,最后停在B点,
由能量守恒定律:mg(R-Rcos60°)+mvA2=μmgcos37°•s总,
解得:s总=3.125m;
答:(1)P点与A点的水平距离为0.4m,竖直高度为0.6m;
(2)小球在斜面上滑行的总路程为3.125m.
(2013春•登封市校级月考)如图所示,物体从高为h的斜面体的顶端A由静止开始滑下,滑到水平面上的B点静止,A到B的水平距离为S,求:物体与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已知:斜面体和水平面都由同种材料制成,θ未知)
正确答案
解:设动摩擦因数为μ
根据数学关系斜面AC的长度:L=,AC间水平距离:
,
物体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S2=S-S1,
从A到B的过程中只有重力和摩擦力做功,根据动能定理有
mgh+[(-μmgcosθL)+(-μmgS2)]+(-μmgS2)]=0-0
带入L和S2得:μ=
答:物体与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解析
解:设动摩擦因数为μ
根据数学关系斜面AC的长度:L=,AC间水平距离:
,
物体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S2=S-S1,
从A到B的过程中只有重力和摩擦力做功,根据动能定理有
mgh+[(-μmgcosθL)+(-μmgS2)]+(-μmgS2)]=0-0
带入L和S2得:μ=
答:物体与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如图,一半径为R,粗糙程度处处相同的半圆形轨道竖直固定放置,直径POQ水平,一质量为m的质点自P点上方高度R处由静止开始下落,恰好从P点进入轨道,质点滑到轨道最低点N时,对轨道的压力为4mg,g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用W表示质点从P点运动到N点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则(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在N点,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解得
,
对质点从下落到N点的过程运用动能定理得,,解得W=
.
由于PN段速度大于NQ段速度,所以NQ段的支持力小于PN段的支持力,则在NQ段克服摩擦力做功小于在PN段克服摩擦力做功,
对NQ段运用动能定理得,,
因为,可知vQ>0,所以质点到达Q点后,继续上升一段距离.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为进一步测试舰载机与航母匹配能力,般载机在航母上的安全起降是舰载航空兵实现战斗力的保证.某舰载机降落到静止的航母上,图1为航母甲板上拦阻索阻拦舰载机过程的俯视示意图,图2为舰载机尾钩钩住拦阻索正中位置、随即关闭发动机后加速度a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已知舰载机质量2.0×104kg.尾钩刚钩住拦阻索时的初速度为75m/s,0.3s时拦阻索与尾钩刚钩住拦阻索时的初始位置夹角θ=30°,此时舰载机所受空气阻力与甲板摩擦阻力大小之和为2.0×105N,舰载机钩住拦阻索至停止的全过程中,克服空气阻力与甲板摩擦阻力做的总功为2.0×107J.求:
(1)0.3s时刻拦阻索的拉力大小;
(2)舰载机钩住拦阻索至停止的全过程中,克服拦阻索拉力做的功;
(3)0.3s至2.5s内通过的位移大小.
正确答案
解:(1)由图象可知0.3s时加速度大小为:a=30m/s2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2FTsinθ+f=Ma
由①②式解得 FT=4×105N
(2)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可知:
解得:W=J=-3.6×107J
(3)t1=0.3s时刻舰载机的速度为:v1=v-m/s=75-4.5m/s=70.5m/s
t1=0.3s至t2=2.5s内飞机做匀减速运动,通过的位移为:
=
答:(1)t1=0.3s时刻拦阻索的拉力大小为4×105N;
(2)舰载机钩住拦阻索至停止的全过程中,克服拦阻索拉力做的功W为3.6×107J
(3)t1=0.3s时刻舰载机的速度大小v1为70.5m/s,t1=0.3s至t2=2.5s内通过的位移大小为82.5m
解析
解:(1)由图象可知0.3s时加速度大小为:a=30m/s2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2FTsinθ+f=Ma
由①②式解得 FT=4×105N
(2)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可知:
解得:W=J=-3.6×107J
(3)t1=0.3s时刻舰载机的速度为:v1=v-m/s=75-4.5m/s=70.5m/s
t1=0.3s至t2=2.5s内飞机做匀减速运动,通过的位移为:
=
答:(1)t1=0.3s时刻拦阻索的拉力大小为4×105N;
(2)舰载机钩住拦阻索至停止的全过程中,克服拦阻索拉力做的功W为3.6×107J
(3)t1=0.3s时刻舰载机的速度大小v1为70.5m/s,t1=0.3s至t2=2.5s内通过的位移大小为82.5m
一高炮竖直将一质量为M的炮弹以速度V射出,炮弹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则炮弹上升的过程中克服空气阻力所做的功为______,发射时火药对炮弹做功为______.(忽略炮筒的长度,重力加速度g)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在上升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可得
解得
在发射过程中,有动能动理可得W=
故答案为:,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