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材料一:东汉哲学家王符说:“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能不称其位,其殃必大。”北宋史学家司马光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材料二:但丁说:“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也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塞缪尔·约翰逊说:“有知识而不正直是可怕的。”爱因斯坦说:“科学虽然伟大,但它只能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至于应当确立怎样的价值目标,却在它的视野和职能的范围之外。”

(1)上述名言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2分)

(2)请你运用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的有关知识,说明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8分)

正确答案

(1)上述名言反映的共同主题是知识与道德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必须坚持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的统一。

  (2)①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②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提高思想道德认识水平,陶冶思想道德情操,坚定理想信念,有助于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科学文化修养水平。③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才能积极运用所掌握的知识为社会造福;不注重思想道德修养,即使掌握了丰富的知识,也难以避免人格上的缺失,甚至会危害社会。

试题分析:本题第(1)问注意审读材料不难看出上述名言反映的共同主题是必须坚持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的统一。第(2)问以名人的话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首先审读设问,限制知识范围是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题目是说明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运用课本知识从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最后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才能积极运用所掌握的知识为社会造福;不注重思想道德修养,即使掌握了丰富的知识,也难以避免人格上的缺失,甚至会危害社会。这样的思路组织答案。

点评:本题是收敛性试题,这类试题的主要特点是:设问中的知识范围要求很具体,或者具体到某一个知识点,或者具体到一个知识模块。但也有个别试题,会涉及知识的迁移和借用,这就需要学活、用活知识,做到融会贯通。此类试题的解题思路:读取设问时要把握三点:知识范围(注意答案有时看似超出范围要求,这里有个知识的渗透和借用问题)、待分析的事件、答题角度。以所要求的知识范围为依据,到材料中寻找相关信息,并有理有据地组织答案;如果所要求的原理用完后仍有重要信息没有分析,就要考虑知识的迁移和借用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重视良好家风建设。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国人一向重视家风的建设,关于家风的名言警句更是汗牛充栋。从孔子对儿子的庭训,到颜之推的家训,到诸葛亮的家训,到曾国藩的家训,到傅雷的家训,不一而足。良好的家风应秉承爱国爱家、与人的情怀,体现礼智信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精髓;应发挥“家庭主一心骨”作用,勇于承担家庭责任和义务,正确处理好父女、亲戚朋友以及邻里间的各种关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融入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公民道德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1)运用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的知识,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我们怎样建设好家风。(10分)

(2)有人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大力加强传统家风的教育。请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12分)

(3)历史上有许多良好家风的范例,传承这些,就能形成正能量,而这些正能量聚集起来,就能形成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动力,请你就如何传承发扬良好的家风家规提出两点可行性建议,并说明这样做的理由。(4分)

正确答案

(1)①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建设良好家风需要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以及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秀革命道德,这是我们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3分)    ②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家庭主心骨”应勇于承担家庭责任和义务,正确处理好家庭以及邻里间的各种关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发挥社会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3分)  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内核,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树立中国特色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3分) ④每个公民应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脚踏实地,不尚空谈,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1分)

(2)①任何事物都包含矛盾,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传统家风既有精华,也有糟粕。(4分) 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传统家风是一定时代的产物,但也包含一些对当今时代家风建设仍有价值的普遍性道德准则。(4分)  ③对传统家风应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原则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适应时代要求,对传统家风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合理发掘其现实价值,积极改造其不合时宜的内容。(4分)

(3)例如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进行宣传活动。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将一些家风家规进行汇集整理并出版发行。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在校园中开展良好家风家规活动,引导青少年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因素,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说明:答案不惟一,只要言之有理,符合题意,可酌情给分)(4分)

试题分析:

(1)考生回答本题时,首先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是“运用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的知识”即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知识,设问的指向是说明我们怎样建设好家风,属于措施类的解答题。考生可以运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知识,分别从挖掘道德资源,发挥榜样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即可。

(2)本题属于评析类试题,所需要评析的观点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大力加强传统家风的教育”,要求运用的知识是对立统一的观点即矛盾的观点。考生在回答时可以首先从一分为二的角度分析说明对待传统家风要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其次可以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角度分析说明传统家风形成与特定时期,但也有普世价值,应该做到二者有机的统一;再次可以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角度分析说明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最后可以从两点伦和重点论统一的角度分析说明要区分主流和支流,并把握主流。

(3)本问以家风中的正能量能形成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动力为由,要求考生就如何传承发扬良好的家风家规提出两点可行性建议。提建议容易,关键是要说明这样做的理由。考生可以从文化传播的的角度说明要通过大众传媒广为宣传,理由是大众传媒的优点;考生也可以从文化传播的途径的角度提出通过教育进行继承,理由是教育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新闻报道:在香港迪士尼乐园首日入场的1.6万名游客中,1/3来自内地,包括一团1600多人的广州旅行团。他们给首日开张的乐园带来人气的同时,也带来一幕幕的“文化冲击”:有广州小男孩在浪漫的睡公主城堡前,光着屁股撒了一泡尿;有大叔在非吸烟区吞云吐雾;有人脱鞋横躺在长椅上,或累极蹲在地上……种种“文化冲击”,留下与欢乐不和谐的音符。而迪士尼的员工对内地游客的粗俗习性似乎“见怪不怪”了,他们宁愿自己多流点汗,也不愿作无谓的劝阻努力。    

(1)为上述新闻报道添加一个合适的、有“文化”气息的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上述现象,并提出改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言之有理,符合题意,即可给分。如《别让道德在不经意间蒙羞》、《社会公德和文明素养的拷问》、《时下国人的道德危机》、《汗颜的礼仪之国、文明之邦》等。

(2)分析:①经济决定文化,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文化消费呈现出多样化、丰富化。②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经济富裕不意味着文明素质的同步提高,一部分先富者的思想道德较低。这是造成材料中不文明现象的主要原因。建议:①公民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作出理性的行为选择。②国家应该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为贳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结合安徽实际,2011年2月,《安徽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出台。国家及安徽省《纲要》出台,引起了同学们的广泛关注。某校高三(1)班学生以“学习纲要内容,关注教育发展”为主题开展了探究活动,让我们共同参与。

【共研讨】国务院制定的《纲要》指出: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积极开展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对此,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部分同学认为,积极参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必要的,但对于我们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文化创新能力没有意义。

请运用“文化生活”中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上述部分同学观点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①部分同学认为参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正确的。因为参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有利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②但认为参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对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文化创新能力没有意义则是错误的。因为:一方面,参加健康有益的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不仅提高了思想道德修养,也增加了学习的自觉性,有助于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另一方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提高文化创新能力,必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在有人感叹社会冷漠的时候,总有一些事情让我们温暖。

(1)请任选上述一位“最美的人”或另举实例(可以是其他“最美的人”或默默无闻的好人),说明为什么“Ta”最美。(8分)

(2)用文化生活中道德的有关知识,说明中学生不仅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最美”的眼睛,还应该有一颗追求“最美”的心。(10分)

正确答案

(1)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2)①在急剧变化的社会生活中,人们在告别传统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常常遭遇道德上的“两难选择”。如果中学生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可以观察到道德“最美”在社会生活中广泛的、真实的存在,为我们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追求更高道德目标,增添信心和力量。

②中学生还要做“最美”的践行者。我们应加强内省自悟,追求心灵之“最美”,提升道德修养境界,在建设和谐文化的实践中,多行善举,传播感动。

该题第(1)问以生活中的最美瞬间和最美人物为背景,说明为什么最美。回答该题只要立场正确,观点合理即可。第(2)问从两个方面对中学生提出要求,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美在生活中是广泛真实存在的;要有一颗追求美的心,要在行动中践行美,传播美。

百度题库 > 高考 > 政治 > 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