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要将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从土壤中分离出来,应将它们接种在(  )

A加入伊红-美蓝的鉴别培养基上

B含有蛋白胨的固体培养基上

C只含纤维素粉而无其他碳源的选择培养基上

D含四大营养要素的培养基上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分离纤维素分解菌应该使用选择培养基而不是鉴别培养基,A错误;

B、培养细菌的培养基都含有蛋白胨,它没有选择作用,B错误;

C、只有纤维素粉而无其他碳源的选择培养基上纤维素是唯一的碳源,只有纤维素分解菌能够生存,其他微生物不能生存,可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C正确;

D、含四大营养要素的培养基上是基本培养基,没有选择作用,D错误.

故选: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为利用农作物秸秆生产燃料乙醇的工艺流程,请回答:

秸秆→秸秆颗粒反应罐水解压榨出渣酒精发酵蒸馏

(1)过程①常加入能分解______的微生物,其作用是把秸秆颗粒分解,从而产生______

(2)从土壤中获取①所需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的______,所用选择培养基应以______为唯一碳源,并向培养基中加入______以筛选出所需菌种.

(3)酒精发酵常用的菌种是______,生产酒精阶段的必要条件是______.在酸性条件下,可用______来检测发酵产物中是否有酒精产生.

正确答案

解:(1)据图分析,过程①是利用了纤维素分解菌菌能够产生纤维素酶将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的原理.

(2)从土壤中获取①所需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的分离.筛选、分离目的微生物纤维素分解菌需要使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并加入刚果红进行鉴定.

(3)酒精发酵常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酒精发酵的条件是 无氧(或密闭、密封),酒精可以在酸性的条件下,用酸性的重铬酸钾进行检测.

故答案为:

(1)纤维素    葡萄糖

(2)分离(1分) 纤维素   刚果红

(3)酵母菌   无氧(或密闭、密封)  酸性的重铬酸钾

解析

解:(1)据图分析,过程①是利用了纤维素分解菌菌能够产生纤维素酶将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的原理.

(2)从土壤中获取①所需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的分离.筛选、分离目的微生物纤维素分解菌需要使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并加入刚果红进行鉴定.

(3)酒精发酵常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酒精发酵的条件是 无氧(或密闭、密封),酒精可以在酸性的条件下,用酸性的重铬酸钾进行检测.

故答案为:

(1)纤维素    葡萄糖

(2)分离(1分) 纤维素   刚果红

(3)酵母菌   无氧(或密闭、密封)  酸性的重铬酸钾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和石油危机出现,越来越多的国家使用乙醇作为代替燃料,生产中玉米和麦草的秸秆可以用来生产燃料乙醇,已知秸秆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回答下列问题:

(1)人们首先利用纤维素分解菌将纤维素分解,纤维素分解菌多分布在富含______的土壤中.

(2)从土壤中筛选纤维素分解菌需要配制______培养基,该培养基中需要加入纤维素粉作为唯一的______

(3)经过梯度稀释后,要将样品均匀涂布在用于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在该培养基中需要加入的特殊染料是______,当形成菌落以后可以根据菌落周围是否产生______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当利用涂布器涂布平板之后需要对涂布器进行______处理.

(4)产生葡萄糖后需要用到______(微生物)发酵产生酒精,还可以使用______检测产物是否为酒精,该试剂在酸性条件下可与酒精反应,溶液呈灰绿色.

正确答案

纤维素

选择

碳源

刚果红

透明圈

灭菌

酵母菌

重铬酸钾

解析

解:(1)富含纤维素的地方纤维素分解菌较多.

(2)选择培养基是根据某些微生物对某些物质的抗性而设计,用于从众多微生物中分离所需要的微生物.筛选纤维素分解菌需要使用一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

(3)刚果红和纤维素结合能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分解,红色消失,形成透明圈,为避免杂菌污染,在实验前要进行灭菌处理.

(4)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发酵可产生酒精,酒精与酸性重铬酸钾反应可呈灰绿色.

故答案为:

(1)纤维素

(2)选择,碳源

(3)刚果红,透明圈,灭菌

(4)酵母菌,重铬酸钾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要将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从土壤中分离出来,应将它们接种在(  )

A加入指示剂的鉴别培养基上

B含有蛋白胨的固体培养基上

C富含纤维素粉的选择培养基上

D含四大营养要素的培养基上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分离纤维素分解菌应该使用选择培养基而不是鉴别培养基,A错误;

B、培养细菌的培养基都含有蛋白胨,它没有选择作用,B错误;

C、只有纤维素粉而无其他碳源的选择培养基上纤维素是唯一的碳源,只有纤维素分解菌能够生存,其他微生物不能生存,可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C正确;

D、含四大营养要素的培养基上是基本培养基,没有选择作用,D错误.

故选: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在人类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每年会产生大量的废纸,废纸的主要成分是木质纤维,人类正努力将其转化为一种新的资源--乙醇.如图是工业上利用微生物由纤维素生产乙醇的基本工艺流程,请回答相关问题:

(1)自然界中①环节需要的微生物大多分布在______的环境中.将从土壤中获得的微生物培养在以______为唯一碳源、并加入______的培养基上,筛选周围有______的菌落

(2)根据目的,某同学设计了甲、乙两种培养基(成分见下表)

注:“+”表示有,“-”表示无.

据表判断,培养基甲______(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______;培养基乙______(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______

(3)如经过正确的筛选过程获得了三个菌落,对它们分别培养,并完成环节②,且三种等量酶液中酶的浓度相同,则你认为三种酶液的活性______(一定相同、不一定相同、一定不同),可以通过______进行定量测定.

(3)根据测定结果,①环节常选择木霉,则②中获得的酶是______酶,它包括__________________酶.

(4)生产中可以满足④环节的常见菌种是______,为了确保获得产物乙醇,⑤环节要注意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纤维素分解菌较多,筛选纤维素分解菌时用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中,纤维素分解菌能够很好地生长,其他微生物则不能生长.在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可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分解后,红色复合物不能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

(2)分析表格可知,培养基甲为液体培养基,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纤维素分解菌鉴别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培养基乙没有纤维素,因此也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

(3)三种酶液的活性不一定相同的原因是纤维素酶的活性不一定相同,需要对其活性进行鉴定.

(4)②中获得的酶是纤维素酶,该酶是一种复合酶,包括Cl酶、Cx酶、葡萄糖苷酶.

(5)满足④环节的常见菌种是酵母菌,⑤环节表示无氧发酵,即发酵装置密闭(或保证无氧条件等.

故答案为:

(1)富含纤维素 纤维素 刚果红 透明圈

(2)不能 该培养基是液体培养基 不能 该培养基中没有纤维

(3)不一定相同   对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后所产生的葡萄糖

(4)纤维素    C1酶  CX酶  葡萄糖苷酶

(5)酵母菌 发酵装置的密闭性(或保证无氧条件等)

解析

解:(1)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纤维素分解菌较多,筛选纤维素分解菌时用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中,纤维素分解菌能够很好地生长,其他微生物则不能生长.在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可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分解后,红色复合物不能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

(2)分析表格可知,培养基甲为液体培养基,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纤维素分解菌鉴别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培养基乙没有纤维素,因此也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

(3)三种酶液的活性不一定相同的原因是纤维素酶的活性不一定相同,需要对其活性进行鉴定.

(4)②中获得的酶是纤维素酶,该酶是一种复合酶,包括Cl酶、Cx酶、葡萄糖苷酶.

(5)满足④环节的常见菌种是酵母菌,⑤环节表示无氧发酵,即发酵装置密闭(或保证无氧条件等.

故答案为:

(1)富含纤维素 纤维素 刚果红 透明圈

(2)不能 该培养基是液体培养基 不能 该培养基中没有纤维

(3)不一定相同   对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后所产生的葡萄糖

(4)纤维素    C1酶  CX酶  葡萄糖苷酶

(5)酵母菌 发酵装置的密闭性(或保证无氧条件等)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2015•南昌三模)研究人员成功地从土壤中筛选到能产生纤维素酶的微生物请就如何从土壤中获得纤维素分解菌回答以下问题.

(1)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C1酶、CX酶和______酶.

(2)若获得纯净的菌株,常采用平板划线的方法进行接种,此过程所用的接种工具是______,操作时采用______灭菌的方法.

(3)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等多糖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与____________发生这种反应.常用的刚果红染色法有两种:第一种是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第二种是在______时就加入刚果红.______(第一种、第二种)方法会使菌落之间发生混杂.

(4)如果观察到产生______的菌落,说明可能获得了纤维素分解菌.为了确定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要进行______的实验.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一般是采用对纤维素酶分解滤纸等纤维素后所产生的______进行定量的测定.

正确答案

葡萄糖苷

接种环

灼烧

纤维二糖

葡萄糖

倒平板

第一种

透明圈

发酵产纤维素酶

葡萄糖

解析

解:(1)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包括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

(2)常用的接种工具是接种环,操作时采用灼烧的方法灭菌.

(3)刚果红不与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反应,第一种方法会使菌落之间发生混杂,第二种方法在倒平板时.

(4)刚果红与纤维素反应呈红色,纤维素分解菌产生的纤维素酶会将纤维素分解而不能与刚果红染液呈红色,在菌落周围会出现透明圈.为了确定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要进行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实验.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一般是对纤维素酶分解滤纸等纤维素后所产生的葡萄糖进行定量的测定.

故答案为:

(1)葡萄糖苷    

(2)接种环   灼烧     

(3)纤维二糖   葡萄糖   倒平板   第一种    

(4)透明圈   发酵产纤维素酶    葡萄糖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在对纤维素分解菌进行选择培养时用液体培养基的目的是(  )

A用液体培养基可获得大量菌体

B纤维素分解菌适宜在液体培养基上生长

C用液体培养基可以充分利用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

D用液体培养基可获得高纯度的纤维素分解菌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对纤维素分解菌进行选择培养时用液体培养基,其中的纤维素是唯一的碳源,只有纤维素分解菌可以很好地生存,其他微生物不能生存,同时振荡培养可以保证充分供氧,利于纤维素分解菌的生长,所以可以起到对纤维素分解菌的富集作用,获得大量的菌体.

故选:A.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从某地分离到能分泌纤维素酶的枯草杆菌,对此菌进行诱变,利用染色法筛选纤维素酶产量高的菌体.(染色法:染料和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发生颜色反应,当纤维素被菌体水解,培养基中会出现以菌落为中心的透明圈)

(1)实验材料:菌体悬液,紫外灯,添加______为碳源的选择培养基,培养皿等

(2)实验过程及结果预期:

a.将菌体悬液稀释至适当浓度,平均分成甲、乙两组.

b.甲组用______的紫外灯照射一定时间,乙组不做处理.

c.______接种至选择培养基上.

d.观察并测量______的直径与相应菌落直径

e.若甲组中出现了纤维素酶产量高的酶体,其形成的酶落表现为______比乙组相应值的平均值大.

(3)甲组中会出现纤维素酶产量不同的酶体,此现象是由于紫外线的照射改变了基因的______,即发生了______(变异类型),体现了此变异的______特点.

(4)枯草杆菌因没有______系统,其分泌纤维素酶与真核细胞蛋白质的分泌方式不同.

(5)若用液体培养上述细菌,研究其数量变化规律,绘制出该菌的生长速率曲线如图,据图描述此菌的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是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

(2)甲组属于实验组,用适当剂量的紫外线处理:唯一的变量就是否用紫外线处理,其他的都是无关变量,应该保持一致,比如两组中菌液的用量就应该相同;观察的标准就是看透明圈的大小,透明圈大说明纤维素酶的产量高.

(3)紫外线进行诱变的本质是使DNA分子结构发生改变,这种改变是不定向向,所以导致甲组中会出现纤维素酶产量不同的酶体.

(4)枯草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内质网、高尔基体,所以像真核生物复杂的膜系统.

(5)由于资源是有限的,所以菌的数量按“S”型增长曲线,但是当营养物质耗尽以后,菌的数量也会下降.

答案:(1)纤维素

(2)b.适当剂量(强度)          c.将等量甲乙两组菌液

d.透明圈                  e.透明圈的直径与相应菌落直径比值

(3)结构(或碱基排列顺序)        基因突变     不定向

(4)生物膜

(5)先S型增长后下降(首先平稳随后增加再平稳之后下降)

解析

解:(1)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是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

(2)甲组属于实验组,用适当剂量的紫外线处理:唯一的变量就是否用紫外线处理,其他的都是无关变量,应该保持一致,比如两组中菌液的用量就应该相同;观察的标准就是看透明圈的大小,透明圈大说明纤维素酶的产量高.

(3)紫外线进行诱变的本质是使DNA分子结构发生改变,这种改变是不定向向,所以导致甲组中会出现纤维素酶产量不同的酶体.

(4)枯草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内质网、高尔基体,所以像真核生物复杂的膜系统.

(5)由于资源是有限的,所以菌的数量按“S”型增长曲线,但是当营养物质耗尽以后,菌的数量也会下降.

答案:(1)纤维素

(2)b.适当剂量(强度)          c.将等量甲乙两组菌液

d.透明圈                  e.透明圈的直径与相应菌落直径比值

(3)结构(或碱基排列顺序)        基因突变     不定向

(4)生物膜

(5)先S型增长后下降(首先平稳随后增加再平稳之后下降)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从土壤中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设计,下列流程正确的是(  )

A土壤取样→梯度稀释→稀释涂布平板→挑选菌落

B土壤取样→选择培养→稀释涂布平板→挑选菌落

C土壤取样→梯度稀释→选择培养→挑选菌落

D土壤取样→梯度稀释→稀释涂布平板→选择培养→挑选菌落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从土壤中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一般步骤是: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涂布培养和筛选菌株.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筛选出纤维素分解菌后还需要用下列哪一实验来确定(  )

A发酵产纤维素

B发酵产纤维素酶

C纤维素酶分解滤纸

D纤维素分解产生葡萄糖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纤维素分解菌因能产生纤维素酶,所以具有分解纤维素能力.因此筛选出该菌后还需通过发酵产生纤维素酶来确定是否为所需要的.

故选:B.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