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根据下面给出的药品和实验装置,设计一个实验,粗略测定由铜和锌两种金属组成的合金--黄铜中锌的质量分数(黄铜已加工成粉末)。

药品:稀硫酸、浓硫酸、氧化铜,

实验装置:另有托盘天平可用,

根据你设计的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你选用的药品是____。

(2)你选用的实验装置有___(填装置编号)。若需要组装,则连接的顺序是____(用装置接口处的编号表示。若不需要组装,则不填)。

(3)称取ag黄铜粉样品进行实验,实验中测定的 其他有效数据是___。

A.标准状况下,生成H2的体积bL

B.反应前仪器和药品的质量cg

C.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dg

D.反应后仪器和药品的质量eg

(4)计算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____ 。

正确答案

(1)稀硫酸

(2)方案一:A、E、F;     方案二:A;     方案三:A、G ①⑧⑨⑦

(3)方案一:A;     方案二:B、D;     方案三:C

(4)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学习小组用下图装置测定铝美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和铝的相对原子质量

(1)A中试剂为__________

(2)实验前,先将铝镁合金在稀酸中浸泡片刻,其目的是__________

(3)检查气密性,将药品和水装入各仪器中,连接好装置后,需进行的操作还有:

①记录C的液面位置;

②将B中剩余固体过滤,洗涤,干燥,称重;

③待B中不再有气体产生并恢复至室温后,记录C的液面位置;

④由A向B中滴加足量试剂;

⑤检查气密性,上述操作的顺序是__________;(填序号)记录C的液面位置时,除视线平视外,还应

__________________。

(4)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实验用铝镁合金的质量为a g,测得氢气体积为b mL(已换算为标准状况),B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cg,则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

(6)实验过程中,若未洗涤过滤所得的不溶物,则测得铝的质量分数将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不受影响”)

正确答案

(1)NaOH溶液.

(2)除去铝镁合金表面的氧化膜.

(3)⑤①④③②;使D和C的液面相平

(4)2Al+2NaOH+2H2O=2NaAlO2+3H2↑或2Al+2OH-+2H2O=2AlO2-+3H2

(5)

(6)偏小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食盐中含有一定量的镁、铁等杂质,加碘盐中碘的损失主要是由于杂质、水分、空气中的氧气以及光照、受热而引起的。已知:氧化性:>Fe3+>I2;还原性:>I- 3I2+6OH-==+5I-+3H2O;KI+I2KI3

(1)某学习小组对加碘盐进行如下实验:取一定量某加碘盐(可能含有KIO3、KI、Mg2+、 Fe3+),用适量蒸馏水溶解,并加稀盐酸酸化,将所得溶液分为3份。

第一份试液中滴加 KSCN溶液后显红色;

第二份试液中加足量KI固体,溶液显淡黄色,用CCl4萃取,下层溶液显紫红色;

第三份试液中加入适量KIO3固体后,滴加淀粉试剂,溶液不变色。

①加KSCN溶液显红色,该红色物质是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CCl4中显紫红色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电子式表示)。

②第二份试液中加入足量KI固体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KI作为加碘剂的食盐在保存过程中,由于空气中氧气的作用,容易引起碘的损失。写出潮湿环境下KI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I2溶于KI溶液,在低温条件下,可制得KI3·H2O。该物质作为食盐加碘剂是否合适?______(填“是”或“否”),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提高加碘盐(添加KI)的稳定性,可加稳定剂减少碘的损失。下列物质中有可能作为稳定剂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A.Na2S2O3 B.AlCl3 C.Na2CO3 D.NaNO2(4)对含Fe2+较多的食盐(假设不含Fe3+),可选用KI作为加碘剂。请设计实验方案,检验该加碘盐中的

Fe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Fe(SCN)3;②+5I-+6H+==3I2+3H2O;2Fe3++2I-==2Fe2++I2(2)4KI+O2+2H2O==2I2+4KOH;否;KI3受热(或潮湿)条件下产生KI和I2,KI氧气氧化,I2易升华

(3)AC

(4)取足量该加碘盐溶于蒸馏水中,用盐酸酸化,滴加适量氧化剂(如:氯水、过氧化氢等),再滴加KSCN溶液,若显血红色,则该加碘盐中存在Fe2+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课外活动中,对某溶液进行了多次检测,其中三次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

查阅资料:Ag2SO4、CaSO4 微溶于水

(1)三次检测中,检测结果肯定不正确的是______

(2)仅取一次试剂检验出SO42-、CO32-和 Cl-的检测顺序是______

(3)在上述检测中:①检测 SO42-时,所用试剂是______②检测Cl- 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正确答案

(1)因BaCl2+Na2SO4=BaSO4↓+2NaCl;BaCl2+K2CO3=BaCO3↓+2KCl,所以氯化钡与硫酸钠在同一溶液中不共存,碳酸钾和氯化钡在同一溶液中不共存,三次检测中,第2次检测结果肯定不正确,故答案为:第2次;

(2)用三种试剂将三种离子检验出来,每加一种试剂能够检验出一种离子,此时要注意每加入一种试剂只能与一种离子结合,检验氯离子可以使用银离子,检验硫酸根离子可以使用钡离子,检验碳酸根离子可以使用氢离子,而银离子和钡离子都可以与碳酸根离子结合成沉淀,所以需先检验碳酸根离子,此时可以加入稀硝酸,检验氯离子所用的银离子可以与硫酸根离子结合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银,是一种沉淀干扰检验,所以其次检验硫酸根离子,此时加过量的硝酸钡溶液,检验并除去硫酸根离子,最后检验银离子,可以加入硝酸银,

故答案为:CO32-、SO42-、Cl-

(3)①检验硫酸根离子可以使用钡离子,但不能用氯化钡,否则会同时得到氯化银的沉淀,所以只能用硝酸钡,故答案为:Ba(NO32

②因氯离子和银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的沉淀,所以检验氯离子可以使用银离子,离子反应的方程式为Ag++Cl-=AgCl↓,故答案为:Ag++Cl-=AgCl↓.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通常用燃烧的方法测定有机物的分子式,可在燃烧室内将有机物样品与纯氧在电炉加热下充分燃烧,根据产品的的质量确定有机物的组成。下图所示的是用燃烧法确定有机物物分子式的常用装置。

现准确称取0.44 g样品(只含C、H 、O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经燃烧后A管增重0.88 g,B管增重0.36g。请回答:

(1)按上述所给的测量信息,装置的连接顺序应是 D→ _____→F→______→_______;

(2)A、B管内均盛有有固态试剂,A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3)E中应盛装什么试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把CuO网去掉,A管重量将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5)请改进这套装置的一个不足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该有机物的实验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7)要确定该有机物的分子式,还必须知道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_。(填编号)

① 消耗液体E的质量   ②样品的摩尔质量    ③CuO固体减少的质量  

④ C装置增加的质量    ⑤燃烧消耗O2的物质的量

正确答案

(1)C、B、A

(2)吸收反应生成的CO2(3)双氧水

(4)减小

(5)在A后接一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

(6)CH2O

(7)②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混合物中各组分的质量比,实验过程中所加试剂和操作步骤如下表所示(各步操作中,反应均完全)。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I中D的成分是___________,称量后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通过计算得到A中各组分的质量比。

(2)实验Ⅱ填写的内容中明显错误的是__________ ,其原因是__________ 。

(3)对实验Ⅲ进行设计,并将相应内容填人Ⅲ中对应的空格内,最终能得出A中各组分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用含字母的表达式表示)。

正确答案

(1) BaCl2和NaCl  ;不能

(2)D  ;D中不仅含有NaCl,还有Na2CO3

(3)过量NaOH溶液 ;Mg(OH)2 ;Na2SO4和NaOH ;A、C ;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课外小组利用H2还原黄色的WO3粉末测定W的相对原子质量,下图是测定装置的示意图,A中的试剂是盐酸。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烧瓶中装入的试剂是锌粒,其中将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2)试剂C是水,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3)试剂D是__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干燥氢气。

(4)连接好装置后的实验操作依次是_____________(填操作序号)。

①检验氢气纯度

②加热E

③检验装置气密性

④点燃G管溢出的气体

⑤从A瓶逐滴滴加液体

(5)从实验中测得了下列数据:

①空E管的质量a;

②E管和WO3的总质量b;

③反应后E管和W粉的总质量c(冷却到室温称量);

④反应前F管及内盛物的总质量d;

⑤反应后F管及内盛物的总质量e。

由以上数据可以列出计算W的相对原子质量的两个不同计算式(除W外,其他涉及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均为已知):计算式1:Ar(W)=_____________;计算式2:Ar(W)=_____________ 。

正确答案

(1)Zn+2H+=Zn2+ +H2

(2)吸收氢气中的HCl气体

(3)浓硫酸

(4)③⑤①④②

(5)[另一种答案为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实验室用燃烧法测定某种氨基酸(CxHyOzNp)的分子组成。取Wg该种氨基酸放在纯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CO2、H2O和N2。现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铁架台、铁夹、酒精灯等未画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开始时,首先打开止水夹a,关闭止水夹b,通一段时间的纯氧气,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避免对实验造成干扰。

(2)以上装置中需要加热的有_______(填装置字母)和D。

(3)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E、F两装置的目的是测量_______(填化学式)的体积。

正确答案

(1)排除装置内空气

(2)A

(3)

(4)吸收未反应的氧气

(5)N2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以下是某同学测定硫酸钠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实验方案。

实验用品:硫酸钠晶体试样、研钵、干燥器、坩埚、三脚架、泥三角、玻璃棒、药匙、托盘天平实验步骤:

①准确称量一个干净、干燥的坩埚;

②在坩埚中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钠晶体试样,称重,将称量过的试样放入研钵中研细,再放回到坩埚中;

③将盛有试样的坩埚加热,待晶体变成白色粉末时,停止加热;

④将步骤③中的坩埚放入干燥器,冷却至室温后,称重;

⑤将步骤④中的坩埚再加热一定时间,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量。重复本操作,直至两次称量结果不变;

⑥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硫酸钠晶体试样中结晶水的质量分数。

分析该方案并回答下面问题:

(1)完成本实验还需要的实验用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实验步骤中存在的错误并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硫酸钠不能放置在空气中冷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的情况有可能造成测试结果偏高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A)试样中含有加热不挥发的杂质

(B)试样中含有加热易挥发的杂质

(C)测试前试样已有部分脱水

(D)实验前坩埚未完全干燥

(E)晶体加热脱水不完全

(F)加热时晶体溅出

正确答案

(1)坩埚坩、酒精灯(可以不答“火柴”)

(2)步骤②有错误,应先将试样研细,后放入坩埚称重。

(3)因硫酸钠放置在空气中冷却时,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

(4)保证试样脱水完全

(5)BDF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氯化苄(C6H5CH2Cl)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医药、染料、助香料等有机化工产品的制备。氯化苄为无色液体,具有强烈的催泪作用,沸点为179.4℃,不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工业上采用甲苯与干燥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反应合成氯化苄。为探索不同光强条件对合成产率的影响,需要对不同光强条件下的粗产品进行纯度检测。每一组检测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①称取0. 255 g样品。

②将样品与25 mL 4 mol/L NaOH水溶液在100 mL圆底烧瓶中混合,水浴加热1小时后停止加热(在如图所示装置中进行反应,发生的反应为C6H5CH2Cl+NaOH→C6H5CH2OH+NaCl)。

③在烧瓶中加入50 mL 20% HNO3,混合均匀。

④将烧瓶中溶液全部转移到100 mL容量瓶中,加水定容。

⑤从容量瓶中取出25. 00 mL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6.25 mL 0.100 mol/L AgNO3溶液,振荡混合均匀。

⑥在锥形瓶中滴入几滴NH4Fe(SO4)2溶液作为指示剂,用0.0250 mol/L NH4SCN溶液滴定剩余的AgNO3

⑦重复⑤⑥步骤三次,消耗0. 025 0 mol/L NH4SCN溶液的平均值为6.75 mL。

(已知:NH4SCN+AgNO3=AgSCN↓+NH4NO3)

根据以上实验信息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上图中烧瓶上的冷凝管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2)步骤③所加硝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

(3)在步骤⑤操作中,可用_________(填仪器名称)取6.25 mL 0.100 0 mol/L 的AgNO3溶液。

(4)在步骤⑥操作中,判断达到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冷凝、同流

(2)中和NaOH并使溶液呈酸性,排除OH-对下一步测定的干扰

(3)酸式滴定管或移液管

(4)溶液从无色变红色,并在30s内不褪色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物质含量的测定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