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 共881题
下图为2010年第11号台风“凡比亚”移动路径预报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制作“凡比亚”移动路径预报图时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我国,杭州湾以南的台风发生频次_______(高或低)于杭州湾以北地区。
(3)一种自然灾害的发生往往会引发其他自然灾害。在台风即将到来时,福建、浙江、广东等地的气象部门可能提醒居民注意的其他自然灾害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减轻台风灾害对沿海地区的影响,应采取哪些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
(2)高
(3)洪水,泥石流(滑坡),暴雨。(两点即可)
(4)加强对台风的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大力营造沿海防护林,特别是红树林;开展对沿海地区人们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两点即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当地时间2010年9月4日凌晨,新西兰南岛发生里氏7、2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约20千米。据悉,地震造成多人受伤,其中只有2人伤势较重,但没有造成人员死亡。新西兰总理约翰·基将此次"零死亡"大地震称为"奇迹"。
材料二:加勒比海岛国海地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下午4时53分发生里氏7、0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约8千米,震中离海地首都太子港只有15千米。海地总理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最终可能"超过10万人",造成严重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1)新西兰每年发生万余次地震,请说明新西兰地震多发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比分析新西兰南岛此次"零死亡"而海地地震造成如此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新西兰地处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2)新西兰震中距市区较远;地震持续的时间较短;震区人口密度低,地震发生在凌晨,受灾严重的市中心商业区少有人活动,客观上减小了人员伤亡的几率等;建筑物质量高,新西兰民众长期接受灾害知识教育,国家设立应急体制,建立行之有效的灾害防御体系,抗震能力强。海地震区人口分布集中;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和对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使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和成灾强度不断提高;人们防灾减灾意识差;海地经济落后,建筑物抗灾能力弱。(答出4点,言之有理即可)
读下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A国主要地形区是_________;该国水灾特别频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国近30年来,沿海海平面呈持续上升的趋势,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地震发生时北京时间为26日8时58分,A国首都的地方时约为__________时________分;此次海啸给印度洋沿岸国家带来巨大损失,试从自然原因方面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恒河三角洲;该国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5~10月,且多暴雨,河口三角洲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流上游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导致河床淤塞
(2)人类的生产、生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同时大面积砍伐森林,导致温室效应增强,气候变暖,海水膨胀,冰川融化,海平面持续上升。
(3)6;58;此次地震震级较大,引发了强烈的海啸,印度洋沿岸国家离震中较近,沿岸地区或岛屿地势低平,防御能力差。
阅读资料,完成下题(8分)
资料一:我国幅员广阔,但森林面积相对较少,仅占土地总面积的20%,其中天然林地面积更少。主要是大量单一的人工林替代了种类多样性丰富的原始森林,使森林对有害生物的自控能力降低,而森林病虫害时有发生,且危害严重,对区域生态环境安全造成威胁。
资料二:我国森林主要害虫——松毛虫,松毛虫发生频率的地区差异:常发区海拔低于400米、平均气温25℃以上的地区。偶发区海拔400~500米、气温在10~25℃的地区
(1)据资料说明森林病虫害的主要危害:
(2)据资料说明森林病虫害多发的原因:
(3)资料二表明导致森林虫害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正确答案
(1)导致林木生长量减少,森林枯死,不仅对我国森林工业造成极大损失,而且对森林生态功能造成严重破坏。
(2)大量单一的人工林替代了种类多样性丰富的原始森林,使森林对有害生物的自控
能力降低,而森林病虫害时有发生,
(3)气温和降水的变化
略
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些年,“干湖之省”湖北针对省情,夯实农业发展基础,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材料二 鉴于近些年铁矿石进口量和钢材出口量增加很快,武汉钢铁厂计划将部分生产能力转移广西沿海防城港市。
(1)描述图中两个I 区的区位特点,并分别分析其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图示区域洪涝灾害隐患,列举宜采取的主要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武汉钢铁厂部分生产能力转移对武汉、防城港两市发展可能带来的积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I区分别位于西北部山区和东部平原、湖区。西北部山区耕地快速减少,主要因为退耕还林;东部平原、湖区耕地快速减少,主要因为快速城市化和退田还湖。
(2)修建水库及分洪、蓄洪工程,加固大堤,治理河道等;山区:退耕还林,植树造林;湖区:退田还湖;城市:完善排水系统;农村: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以法治水,加强洪涝灾害监测、预警和应急体系建设,参加水灾保险等。
(3)(对武汉市的积极影响):减少能源、资源的消耗和土地占用,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改善城市环境;(对防城港的积极影响):扩大港口规模;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促进区域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飓风“托马斯”11月5日肆虐海地沿海地区,带来倾盆大雨,引发洪灾和泥石流,导致至少6人死亡。洪灾在海地西部一些小城镇切断通行道路。洪灾引发对霍乱疫情蔓延的隐忧。截至3日,霍乱死亡病例升至442例,确认感染6700余人。海地总统勒内?加西亚?普雷瓦尔说,海地遭受飓风与霍乱双重打击,将保持警戒。
材料二:
霍乱是一种急性腹泻疾病,是由霍乱弧茵引起的。这种病菌存在于水中,最常见的感染原因是食用被病人粪便污染过的水。
(1)下列关于海地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
A.海地是大西洋中的一个岛屿国家
B.海地属热带季风气候
C.海地附近有寒流经过
D.海地新兴工业发展迅速
(2)分析“托马斯”引发海地洪灾和泥石流的自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分析洪灾为何会引发对霍乱疫情蔓延的隐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A
(2)多山地,地势起伏大;汇水速度快,水量增长迅速;植被覆盖率低,水土保持能力弱;地质构造破碎,土质疏松;飓风带来暴雨,降水强度大,冲蚀能力强等。(注:任答四点即可)
(3)洪灾阻碍交通,医疗救援人员不能及时到达,加重灾区疫情;洪灾加剧水质恶化,难以保证清洁用水供应;洪灾使难民居无定所,扩大了霍乱病菌的传染范围。(注:任答二点,言之有理均可)
读南亚地区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 )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图中半岛的地势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 ,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图中H 所在国是亚洲重要的水稻生产国之一,试评价该国水稻生产的自然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根据年平均温度等温线的分布情况,说明该地冬季气温的特征,并说明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图中G 国经常受到洪涝灾害的袭击,分析该国易出现洪涝灾害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西北高,东南低,该地河流自西北向东南流
(2)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平原广阔,灌溉便利,但是水旱灾害频繁
(3)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地区偏高。原因是该地区北部有高大的喜马拉雅山阻挡了寒冷的冬季风
(4)西南季风不稳定性是造成该国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二是该地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三是喇叭口地形,易受风暴潮袭击
2010年冬至2011年春,我国北方地区降水偏少,山东、河南等省发生几十年不遇的严重旱灾,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各地降水季节分配表(占年总量的百分比)。
材料二 我国部分地区干旱灾害分布区域图。
材料三:近年来,我国已把风力发电作为新能源开发的重点,其中上海、福建和内蒙古等地是重点开发地区。下图示意我国风能资源分布情况:
(1)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A、B是我国两个干旱严重地区,分别说明干旱形成的季节及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减少我国干旱灾害应该采取的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分别分析我国将上海、福建等地作为风力发电重点开发地区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东南多西北少;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2)A 地主要为春旱。原因:春季降水少,多大风,加速水分蒸发,气温回升快造成蒸发量大、易形成春旱。 B 地主要为伏旱(7 、8 月份) 。原因:该地在7 、8 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气温高,易形成伏旱。
(3)措施: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发展节水农业和技术;防治水污染,加强水资源循环利用;加强宣传教育,树立节约用水的观念。
(4)上海、福建等地:地处沿海,风能资源丰富;风能为清洁能源,有利于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人口稠密,工业生产能耗大,需求量大;科技发达,经济水平高,利于开发风能资源。
当地时间2010年9月4日4时35分,新西兰南岛克赖斯特彻奇市发生7.2级地震。震中位于该市以西45千米处,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11年2月22日12时51分,克赖斯特彻奇再次发生6.3级地震,震中距离该市5千米,震源深度为4千米,如下图所示。震后,新西兰处于全国紧急状态,政府调集全国资源,展开灾后救援工作。此次地震已造成近200多人死亡,初步估算,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50亿美元。
简析新西兰地震频发的原因,并说明最近这次地震较上次地震损失严重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新西兰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地震频繁。损失严重的原因是震源较浅;前次地震使地质构造和建筑物受到损害;震中距该市较近。
如下图,加勒比海岛国海地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下午4点53分发生里氏7.3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约10千米,震中离海地首都太子港只有15千米。海地位于两大板块的消亡边界上,地震是由于板块相互挤压引起的。这次地震受灾人数达300万人,造成严重的人员和财产损失。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板块消亡边界多地震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此次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板块挤压,岩层变形破裂。
(2)震级高,震源浅,震中距离城市近(或人口密集,或抗灾能力差)。
读下列关于地震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0年以来世界上发生了一系列强烈地震,图中显示了其中六次大地震的时间、地点和震级。
材料二:
2010年2月27日智利地震,引发滑坡等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地震引发的海啸甚至波及日本,导致该国水产设施严重破坏,海水养殖遭受巨大经济损失。
材料三:
海地多年来政治经济不稳定,许多建筑物无法达到合格的抗震标准。而智利社会相对稳定,经济较为繁荣,政府颁布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将不合规范的房屋拆除。
材料四:
(1)读图判断图中地震发生地所属的火山地震带,填写下表。
(2)图中地震发生地①、③、⑤所处位置分别是太平洋板块与____________板块、____________板块、
____________板块的交界处。
(3)从材料一和材料二可知,这些地震体现的自然灾害具有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智利地震震级高于海地地震,但破坏程度相对较小,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
(2)印度洋;亚欧;美洲
(3)广泛性、突发性、频发性、群发性和破坏性(任答两点即可)
(4)智利首都震中距远于海地;智利震源深度大于海地;智利建筑物抗震能力强于海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日本平均每天发生4次有感地震,据多年累计,日本每年有一次里氏6.5级的地震,每10年有一次里氏7.5级的地震,每20~30年有一次里氏8级以上的地震。地震给日本带来了严重的破坏,1923年9月1日发生的关东地震,造成东京、横滨一带14万人死亡或失踪,同时地震引发的火灾更是烧死了许多人。
(1)日本地震频繁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反映了自然灾害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动强烈,所以地震频繁。
(2)材料反映了自然灾害的地域性、频繁性、周期性和不重复性、严重性、不可避免性等特点。
下图是世界重大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柱状统计图,据图回答问题。
(1)描述1950~2001年自然灾害损失的发展趋势,并分析说明这种趋势,并分析说明这种趋势产生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的年份,灾害损失差异很大。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减轻灾害损失,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灾害损失越来越重,1995年后有下降的趋势。不断加重的原因可能是:①重大灾害发生次数增多;②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后期下降的原因可能是:①重大灾害次数减少,②防灾、抗灾能力提高。
(2)不同年份重大灾害发生的次数不同。
(3)①遵循自然规律,避免人地关系激化;②研究灾害发生规律,及早预报;③提高防灾、抗灾能力等。
防止和减轻台风灾害的最有效途径是加强台风预报和监测,我国应该与下列哪些国家加强交流
①美国②日本③印度尼西亚④英国
正确答案
洪水和雨涝容易同时发生的地区是( )
正确答案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