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正确答案

(1)地处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 东北

(2)属于自然灾害。因为既是以自然异变为诱因,又造成了人员、财产等受灾体的严重危害。

(3)斯里兰卡地狭人稠,苏门答腊岛人口稀少。

第(1)题,读材料二中的图可知,巴姆地震和印度洋海啸都发生在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处,苏门答腊岛属于亚欧板块,受印度洋板块的挤压可能向东北方向移动。第(2)题,巴姆地震和印度洋海啸都造成了人员的伤亡和财产的损失,且都是以自然异变为诱因,因此它们都属于自然灾害。第(3)题,灾情的大小主要受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受灾体三者的作用和制约,斯里兰卡和苏门答腊的孕灾环境相同,都是岛屿,致灾因子一样,都是海啸,而受灾体却不相同,正是受灾体的不同致使两岛的灾情有所不同,斯里兰卡岛地狭人稠,灾情严重,苏门答腊岛人口稀少,灾情稍轻。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正确答案

(1)两者都有 天灾:华北地区是我国东部降水量较少的地区,而且降水季节相对集中,由于缺少大面积植被保护,中下游地区涵养水源能力差,再加上近年来整个黄河流域的降水量偏少,造成断流;人祸:黄河流域聚集了我国2亿人口,生活用水巨大;农业主要依靠黄河及其支流灌溉,并有过量灌溉现象;工业发展迅速,工业用水增长很快,生产、生活中没有重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浪费和污染水资源现象非常严重。总之,以人祸为主。

断流使河道萎缩,向海洋输沙能力减弱,河道淤积更甚,容易诱发更大的洪涝灾害;沿岸土地缺乏水源保护,荒漠化、沙化可能性更大,为北方地区沙尘暴灾害天气形成提供沙源;下游三角洲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入侵、土壤盐渍化,使生物多样化的优势丧失殆尽……(以上三条答出2条即可)

(2)ACD

(3)ABD

第(1)题,据资料可知,断流与天灾、人祸都有关系,以人祸为主。面对“母亲河”的尴尬与无奈应从自然与人为方面考虑。

第(2)题,从调整水分布不均、农田节水及人的生活节水意识改变方面加以分析。

第(3)题,依据所学内容加以判断。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0分)

雪崩是指覆雪处于一种“危险”的平衡状态下,如果稍微有外力作用,就会失去平衡,造成积雪瞬间倾盆而下的现象。由于春季积雪表面融化,是雪崩最易爆发的季节。

某段公路选在终年积雪的山区的L处修建,2010年冬季,该段山区降雪比常年偏多。其剖面图如图所示。2011年春,在进行公路进行建设时发生大规模雪崩,造成严重灾害。

分析这次雪崩灾害发生的原因。

正确答案

该地区旧雪与新雪之间存在不稳定的滑动面(2分);   由于2010年冬季降雪较多,形成的新雪厚度较大(2分)。    2011年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表面融化(2分);  雪水就会渗透到雪层深处,加大了新雪与旧雪之间的滑动面的不稳定(2分);  同时道路的修建,破坏了原有平衡,诱发雪崩(2分)。

冬季大量积雪成为雪崩的物质基础;在2011年春季低海拔公路沿线积雪大量融化后,山体上积雪失去了支撑,处于危险状态;在汽车过往时震动较大,引起雪崩。新雪与旧雪之间、积雪与基岩之间均存在滑动面;公路修建的地质上影响,也可以激发雪崩。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海地近期发生强烈地震,地震概况如下:

时间: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下午

地点:震中距离首都太子港约16公里

震级:7.0级,是海地200年来最强地震

震源深度:10公里

人员伤亡:海地总理13日称,强震造成的死亡人数可能高达20万

海地的社会经济:海地是拉丁美洲最早摆脱殖民统治、取得政治独立的国家。海地是全球最贫穷的国家之一,75%的人生活在赤贫状态下,全国仅20%居民能用上自来水,文盲率高达80%。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

(1)根据上述材料,简析这次海地地震造成巨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原因。(6分)

(2)从防震减灾的角度来看,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减少地震给我们造成的损失?(4分)

正确答案

(1)震级大;震源浅;震中附近人口、建筑稠密;建筑抗震能力差;经济落后,政局动荡,震后难以开展有效的救灾工作(答对一点得1分,两点得3分,三点得4分,四点得6分)

(2)建筑选址应避开断裂带,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加强地震的预报;地震发生后及时采取自救和有效的救助措施。(答对两点即可,每个要点2分,共4分,其他合理酌情给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0分)阅读材料,读图回答问题。

风暴潮是一种灾害性的自然现象。由于剧烈的大气扰动,如强风和气压骤变导致海水异常升降,使受其影响的海区的潮位大大地超过平常潮位的现象。图13中的甲图和乙图都是以某海湾为中心,并且两海湾都是风暴潮的易发区。

(1)简析甲、乙两海湾风暴潮的主要类型及风暴潮多发季节的不同。(4分)

(2)海南岛也是风暴潮易发区,给沿海区域造成了严重的损失。简要回答海南岛沿海风暴潮空间分布特点及减灾对策。(6分)

正确答案

(1)甲海湾风暴潮的类型主要为台风(飓风)风暴潮,多发生在夏秋季节;(2分)

乙海湾的风暴潮类型主要为温带风暴潮,多发生于冬春季节。(2分)

(2)空间分布特点:在海南岛的东南部沿海。(2分)

减灾对策:做好风暴潮预报和监测,做好抗击灾害的组织和协调,公众广泛参与减灾活动,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和海岸防护(或堤防)工程。(4分)

(其他合理答案,酌情评分)

(1)根据图示:甲为墨西哥湾,乙为渤海湾。甲海湾风暴潮的类型主要为台风(飓风)风暴潮,多发生在夏秋季节;乙海湾的风暴潮类型主要为温带风暴潮,多发生于冬春季节。

(2)海南岛的东南部沿海容易受风暴潮影响。防治措施有做好风暴潮预报和监测,做好抗击灾害的组织和协调,公众广泛参与减灾活动,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和海岸防护(或堤防)工程。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结合图文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回答问题。(共计8分)

 

(1)据图描述广西旱情的空间分布特点(2分):

(2)请至少列举三项影响广西旱情分布的自然原因。(6分)

正确答案

(1)旱情自西向东逐渐减轻(2分)

(2)降水量东多西少(降水量分布不均匀);

西部坡度大(地势高),地表水难以保存;

西部地表土层较薄,难以保持水分;

西部有石灰岩分布,易造成地表水渗漏等(答对其中3点即可得6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正确答案

(1)逐年下降 过量开采地下水

(2)春秋季节农业用水量大,导致地下水位较深

(3)农业部门

(4)地面沉降

平原地区,土地的主要利用方式为农业用地,需水量较大,北京又是缺水地区,必然导致地下水位的下降,从而也会引发地面沉降灾害。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正确答案

(1)ABCD

(2)处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地带

(3)连日暴雨和地震

(4)政府救济 民间救济

(5)相同:地势起伏较大;岩体比较破碎;植被覆盖较差。

不同:泥石流的形成必须有大量的水流。

(6)与泥石流流动方向垂直的方向(画图略)

东南亚地区地处三大板块的交界处,地质灾害频发,当地国家缺乏灾害预警监测系统,人们防灾意识较差,灾害一旦发生,很容易导致巨灾发生;泥石流的发生与持续降水、地震有关;滑坡主导作用为岩体的重力作用,而泥石流必须有“水”来激发;遇到泥石流,人们的逃生线路必须沿着与泥石流运动方向垂直的方向逃逸。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有些自然灾害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监测预报是一种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

正确答案

正确

本题考查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形成主要是自然原因形成的,故

其发生是不可避免的。通过监测和预报,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防御,可减少其造成的损失,故

正确。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0分)【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

干旱灾害是中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下列柱状图反映了我国1950—2009年间西北地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西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南地区干旱灾害季节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⑤对应的地区,并说出判断理由。(5分)

(2)针对我国旱灾损失严重的国情,说明国家应采取哪些针对性措施。(5分)

正确答案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0分)自然灾害

2013年11月8日,台风 “海燕”在菲律宾中部登陆。此次台风造成大规模损坏,死亡人数达数千人。美国佛罗里达国际大学气象学教授威洛比说,根据美国卫星测绘,“海燕”的威力已经不在卫星所能测量的范围内了,堪称“史上最强台风”。下图示意2013年11月8日局部地区气压分布状况(等值距为4 hpa)。

(1)估算此时台风中心附近气压值,并描述“海燕”过境时产生的灾害。(6分)

(2)菲律宾采取了哪些措施降低台风“海燕”的危害。(4分)

正确答案

(1)982~986百帕之间(982、986不可取)(2分),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洪涝、滑坡、泥石流(答对四种给4分)。

(2)加强监测和预警预报;宣传教育;加固房屋等建筑物;及时转移居民;进行交通管制(保证救援人员和救援物资的顺利到达);积极救援(组织救援队和准备救灾物资);恢复重建(任答4点给4分)

试题分析:

(1)材料中指出,等值距为4 hpa,台风是低压中心,所以可以推出中心附近气压值在982~986百帕之间,中心附近不在等值线上,982、986不可取。台风是一种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过境时产生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洪涝、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2)对自然灾害的防御措施,主要是加强监测和预警预报。宣传教育,加固房屋等建筑物,及时转移居民。灾后积极救援(组织救援队和准备救灾物资),进行恢复重建。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正确答案

(1)岩石圈 水圈 大气圈

(2)致灾因子强度。

(3)受热带风暴影响的地区多为人口稠密、经济密度大的中、低纬度沿海地区,且这些地区热带风暴发生的频率高。

自然灾害孕育于由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共同组成的地球表层环境中,第(1)题的各种灾害涉及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三个圈层。自然灾害灾情的大小取决于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和受灾体三者的共同作用。表中涉及的四种灾害所造成的灾情不同,影响的主要因素是致灾因子。热带风暴造成的伤亡人数最多与热带风暴易发生的位置有关。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红层地貌是地质历史时期红色沙砾岩等岩层上发育的侵蚀地貌,多陡崖,岩性具有软硬互层特点。下图示意中国某区域红层地貌的分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示红层地貌区由外力作用引起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并说明该类灾害形成的自然原因。

(2)简述红层地貌区地质灾害的主要危害

正确答案

(1)崩塌、滑坡、泥石流。  断裂发育,岩石破碎;多河谷,地形坡度大;气候湿热,风化强,多暴雨。

(2)加速地表侵蚀,造成水土流水(生态破坏);破坏农田、城镇与村庄、工矿企业、道路等;造成人畜伤亡。

(1)根据材料提示“红层地貌,多陡崖,岩性具有软硬互层特点”,图示红层地貌区,断裂发育,岩石破碎,多河谷,地形坡度大,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热,风化强,多暴雨,容易引起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不能答地震,地震是内力作用引起的。

(2)根据上题回答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和书上所学的知识来回答带来的危害,此问难度不大。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正确答案

(1)吉林长白山天池 没有破坏的火山口中央低凹,而封闭的洼地积水而成

(2)造成人员伤亡;吞没周围的村镇、田园、建筑,造成财产损毁;毁坏周围林区;使风景区荡然无存。

(3)这句话是错误的。因为火山喷发一方面危害人类,给人类的生命财产带来极大威胁,并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另一方面又造福人类,为人类提供沃土、矿产、建材、能源和其他资源。

第(1)题,读图可知,该景观是我国吉林的长白山天池,属于没有破坏的火山口积水形成的湖泊,因风光秀丽,成为我国著名的游览胜地。第(2)题,若长白山重新喷发,不仅会造成森林资源、风景区、土地资源等的破坏,还会因为人们的开发建设,使越来越密集的人口和经济遭受重大损失。一定要注意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第(3)题,火山喷发在经济密集区首先肯定它是自然灾害,但也同时带来一些好处,例如肥沃的火山灰土、硫磺等矿产。印度尼西亚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仅活火山就有70多座,因此有“火山国”之称。但是印尼爪哇岛却有很多农民搬到火山口附近去居住、种地。因为火山喷出的火山灰形成了肥沃的土壤,庄稼长得特别好,有1亿多人口分布在爪哇岛上。说火山喷发“有百害而无一利”这句话是错误的。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11年2月22日,新西兰第二大城市克莱斯特彻奇发生里氏6.3级地震,造成103人死亡,失踪228人。2011年3月10日云南盈江发生5.8级地震,造成16人死亡,140多人受伤。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岛发生9级大地震,地震引发巨大海啸,已造成11102人死亡,16493人失踪。2011年3月24日,缅甸发生7.2级地震,引发泥石流。根据以上信息回答:(12分)

(1)破坏性地震震级在____________级以上。地震的破坏程度为烈度,一般烈度与震源深浅、_____________、震级和____________有关。同样震级的地震为什么日本通常带来的危害更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西兰地震发生在____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____板块____________边界。日本地震发生在_____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_____板块边界。云南、缅甸地震发生在__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____板块边界。

正确答案

下一知识点 : 中国的自然灾害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