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4分)地震是目前人类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因其具有破坏性大、突发性强、难以准确预报等特点,往往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灾难。请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地时间(东十二区) 2011年2月22日中午12时51分,新西兰第二大城市克莱斯特彻奇发生里氏6.3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距离地表仅有5公里。地震造成300余人遇难,城市数十座建筑坍塌。

当地时间(东九区)2011年3月11日14时46分,日本东海岸附近太平洋海域发生里氏9级超强地震并引发海啸,目前造成一万多人遇难,经济损失难以估计。地震也导致了福岛核电站发生泄漏,引发恐慌。

材料二:两次地震示意图

                               

(1)新西兰和日本地震的发生都与        板块的运动有关。

(2)新西兰地震发生时,北京时间为2011年2月         分,此日后一段时间我国的昼夜长短及其变化情况是         。日本地震引发的海啸淹没了东北部沿岸地区,为监测灾情需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3)从风向和洋流的角度分析日本核电站爆炸后短期内的放射性物质扩散(大气污染和海水污染)是否对我国构成严重威胁,请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1)太平洋(2分)

(2)22日8时51分(2分)   昼短夜长、昼变长夜变短(2分。答对一个给1分)  

RS(遥感) (2分)

(3)否(2分) 因为此时为春季,以西北风为主的冬季风还比较强烈,在此风向的影响下日本核电站爆炸产生的核辐射气体主要向东南方太平洋上扩散,对我国影响较小;(2分)受日本暖流和北太平洋暖流影响,遭受核辐射的海水主要向太平洋东部扩散,对我国的影响较小 (2分)

本题考查世界地理概况。(1)日本和新西兰都位于太平洋板块的边缘。(2)结合新西兰的经度,位于东十二区,故较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早4个小时,故当地时间(东十二区) 2011年2月22日中午12时51分,为北京时间的22日8时51分。此后一段时间里由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故北半球昼短夜长,但昼逐渐变长。自然灾害的监测主要依靠遥感影像获取信息。(3)2月为东亚地区的冬春季节,受西北季风影响,且该地区沿海的洋流为日本暖流,故洋流自西南向东北方向扩散,故从风向和洋流流向来看,日本的核污染对我国的威胁较小。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975~2001年自然灾害发生次数统计(10分)

注:表中数据为各大洲各类灾害发生次数占全球总次数的比重。

(1)亚洲发生次数在各大洲中居首位的灾害类型是什么?世界上发生频次最高的灾害类型是什么?

(2)非洲和大洋洲的地质灾害发生次数的比重在各大洲中的比重较小,试分析原因。

(3)非洲的生物灾害发生的次数所占比重较大,试分析其原因。

正确答案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世界火山、地震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世界上两大火山、地震带的名称______________火山、地震带;__________________               火山、地震带。

(2)日本和我国台湾都位于____________  带内,因此这些国家和地区多_________   。

正确答案

(1)环太平洋       地中海——喜马拉雅

(2)环太平洋   火山、地震 火山、地震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下面热带气旋图,该气旋中心附近风力达12级以上,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该气旋在西北太平洋上称______,在印度洋和大西洋上称_______。

小题2:A、B、C三区域中,A区域的天气状况是______,最大风速、最强暴雨出现在______区域,C区域称为______区域。

小题3:该气旋常形成在________或副热带海面温度在________以上的广阔洋面上。

小题4:台风灾害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

小题5:对此类气旋的探测主要是利用________。减轻该灾害的重要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

小题6:如某地此时吹西北风,则此时气旋中心位于该地____方。

正确答案

小题1:台风 飓风 

小题2:碧空无云 B外围(过渡) 

小题3:热带 26℃ 小题4:强风 特大暴雨 风暴潮 

小题5:气象卫星 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

小题6:东北

台风、飓风都属于热带气旋中强度最大的一级,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西北太平洋上称为台风;印度洋和大西洋上的称为飓风。

从台风结构图上,可以看出台风中心(即台凤眼)碧空无云(中心离心力大于气压梯度力),在其附近的螺旋带(环状结构)中,气流急剧辐合,天空乌云密布,台风的最大风速和最强暴雨就出现在这里。

台风形成在热带或副热带海面温度在26℃以上的广阔洋面上。西北太平洋是全球台风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的区域,每年夏秋季节,我国沿海地区频受台风袭击,就连内陆地区也受其影响,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

台风灾害主要由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灾害造成。对台风的探测主要是利用气象卫星。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根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海地(印第安语意为“多山的地方”)共和国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下午发生里氏7.3级强烈地震,首都太子港及全国大部分地区受灾情况严重。 

(1)当该国地震发生时,可能诱发哪些自然灾害?(6分)

(2)当地震发生时,如果你在室内,应采取怎样的自救措施?(至少举两例)(4分)

正确答案

(1)海啸、滑坡、崩塌等。(6分) 

(2)略

试题分析:

(1)因海地周围为海洋,所以地震易引发海啸;因多山,所以地震可以诱发滑坡和崩塌等。

(2)室内自救方法很多,震时可根据建筑物布局和室内状况,审时度势,寻找安全空间和通道进行躲避,减少人员伤亡。主要表现:首先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判别震动状况。其次,可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墙角处,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开间小的厨房、厕所去暂避一时。因为这些地方结合力强,尤其是管道经过处理,具有较好的支撑力,抗震系数较大等。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我国最大降温幅度分布图”(图13),完成下列各题。(12分)

(1)指出图13所反映的主要自然灾害是__________,反映该自然灾害源地近地面气流状况的是____(选择填空)。

A.   B.   C.   D.

(2)描述此灾害的强度分布特点,并说明其原因。

(3)观察图13中降温幅度大于15℃的区域。说明该区域降温幅度大的主要原因。

(4)说出该自然灾害对农业和交通的影响。

(5)利用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可以有效进行防灾、减灾。下列防灾、减灾活动中,采用遥感技术的有__________(选择填空),采用GIS的有__________(选择填空)。

A.通过政府网站获取成灾地区的社会经济资料

B.从历史资料中查询同时期的气象情况

C.根据卫星云图、气象数据模拟灾害发展过程,进行灾害预报

D.从“风云二号”气象卫星获取气象数据

E.集合相关数据,对灾区各县、乡进行准确而快速的损失评估

F.利用地面多普勒雷达获取大气状况的相关数据

正确答案

(1)寒潮(1分)  B(1分,多选不得分)

(2)强度由北向南递减,南方较北方远离冷气团(冬季风)源地、南方较北方有更多的山地阻挡或削弱南下的冷空气(3分)

(3)距离冷气团(冬季风)源地近(1分)

(4)从对农业、交通影响回答(2分,每个要点各1分)

(5)DF(2分,多选不得分)  CE(2分,多选不得分)

(1)根据图示:我国出现了大面积、大幅度的降温天气,所以为寒潮;寒潮的源地为蒙古、西伯利亚地区,受高压系统控制,北半球高压系统气流为顺时针从中心向四周辐散。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2)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根据图示:强度由北向南递减。主要原因是南方较北方远离冷气团源地、南方较北方有更多的山地阻挡或削弱南下的冷空气。

(3)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降温幅度大于15℃的区域距离冷气团源地近。

(4)本题考查寒潮的危害。寒潮的危害有降温(作物遭冻害,秋、春季危害大)、大风(吹翻船只,摧毁建筑,破坏牧场)、大雪、冻雨(通信输电线路中断,交通受阻)。

(5)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的领域主要表现为: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可对农作物进行估产、有助于防灾减灾);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主要用于位置方面的定位和导航);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用于城市的信息管理与服务、交通道路管理、环境管理以及城市规划、防灾减灾等)。采用遥感技术的有从“风云二号”气象卫星获取气象数据;利用地面多普勒雷达获取大气状况的相关数据。利用GIS的有根据卫星云图、气象数据模拟灾害发展过程,进行灾害预报;集合相关数据,对灾区各县、乡进行准确而快速的损失评估。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以下图文资料,分析回答(13分)

材料一:1983~1985年非洲经历了20世纪最大的一次干旱。从北到南有34个国家遭受大旱,其中24个国家发生饥荒,1亿多人口受到饥饿的威胁。这次饥荒被联合国称为“非洲近代史上最大的人类灾难”。 

材料二:读《我国部分地区雨涝分布图》和《我国部分地区干旱总次数等值线图》,

(1)非洲多旱灾的原因是什么?(4分)

(2)右图中C地区为湿润地区,但又是干旱频发区,试从地形地势方面解释其原因。(3分)

(3)分析A、B两区旱灾季节差异的原因。(4分)

(4)读左图说明我国雨涝区的分布规律,并从降水的特点分析其原因。(2分)

正确答案

(1)处于降水不稳定的热带草原气候区,干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干燥少雨,田地耕作困难,(2分)有的年份,干旱季节时间延长,或是连续几年干旱,就会出现灾荒。(2分)

(2)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分布区,虽然降水充沛,但是由于多溶洞和地下暗河,大量地表水渗入地下;横断山区地势起伏,落差大,水流急,水分的存留时间短。(答中其中1点得2分,答中2点得3分,共3分其他答案合理酌情给分)

(3)A区:春季降水少;升温快,蒸发旺盛。(2分)  B区:夏秋季受高气压(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2分)

(4)我国雨涝分布大体是从东南向西北减少。(1分)原因:我国的降水量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1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读我国部分地区地质灾害分布图

简要分析诱发云贵高原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灾害的环境特点。

正确答案

受夏季风降影响,降水量大且降水集中;位于一二级阶梯交界处,地形起伏大;位于板块交界处,多地震;石灰岩广布,岩石已被溶蚀;河流落差大水流急,侵蚀切割作用强;工农业生产及工程建设,破坏原生地表和植被。(每点有分析有结论得2分,任答5点得10分)

试题分析:

滑坡、泥石流发生需:岩石破碎,植被覆盖率低,地势起伏大,短期内有大量水的汇集。云贵高原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岩石破碎,石灰岩广布植被覆盖率低,位于阶梯交界处,落差大,受夏季风影响,降水集中易发生滑坡等灾害。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根据以下材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希腊东部爱琴海岛屿2005年10月17日上午先后发生两次强烈地震,最高震级为里氏6.0级,但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据当地媒体报道,在18日当地时间19时30分又发生里氏6.0级的强烈地震,震中位于扎金索斯岛的南部海域,伯罗奔尼撒半岛亦有震感。

材料二:当地时间2005年10月8日8点50分(北京时间8日11点50分),巴基斯坦发生里氏7.6级强烈地震,并波及阿富汗,联合国称南亚地震受灾人口超过4百万

材料三:下图为南亚地区图

(1)填出图中数码表示的国家和地区名称:

                   ②                                

(2)图中数码表示的国家人口在一亿人以上的是                   (填序号)

(3)③国的纺织工业是利用本国的原料,该国东部以       纺织为主,其中心是      ;该国西部以       纺织为主,其中心是          。新兴电子工业分布在该国     部。

(4)该地区北部的主要地质灾害是        ,其成因是                             

(5)南亚地震发生在图中的           国家(填序号),该国与            (国家)因                                                                 -                        地区而发生争端。

(6)希腊发生地震时,该地区当时的气候特征是                ,形成原因是                                                             

正确答案

(1)阿富汗 巴基斯坦 克什米尔   (2)② ③ ⑤  (3)麻 加尔各答 棉 孟买 南     (4)地震 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板块的碰撞处,地壳不稳定(2分)(5) ② 印度 克什米尔(6)温和多雨 受西风控制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意大利当地时间2009年4月6日凌晨3时32分(北京时间6日9时32分),意大利中部发生6.3级(最终确定)强震。地震震中位于阿布鲁佐省首府拉奎拉市附近地区,距首都罗马北部95公里处,且震源只有10公里(法新社更是援引意大利地质研究报道,震源深度仅5公里),罗马震感明显。目前已造成至少278人死亡,多处房屋倒塌损毁,数万人无家可归。经济损失非常惨重。(15分)

(1)地震发生过后(1分)

A.新加坡正午太阳高度渐高       B.北京昼长逐渐增长

C.南极臭氧层空洞越来越大    D.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2)地震震级大小取决于

A.震源深浅      B.释放能量多少   C.破坏程度大小   D.震中距远近

(3)下列哪一幅图分布在本次地震发生的国家

(4)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指

A.5级以下地震    B.3级以上地震   C.5级以上地震    D.3级至5级地震

(5)有关地震震级和地震烈度的正确叙述是

A.一次地震有多个震级和多个烈度  

B.一次地震有一个震级和多个烈度

C.一次地震有一个震级和一个烈度

D.一次地震有多个震级和一个烈度

(6)意大利处在世界主要地震带               地震带上,并且处于            板块和           板块的交界处,所以地震频发。

(7)右图中M山脉为                ,其成因是                             

(8)图中国家矿产资源贫乏,该国在④⑤⑥三个城市中的         (填写代码)利用当地            条件建立了大型钢铁工业基地。

(9)仔细阅读材料内容和图片内容,并结合已学过的相关地理知识,分析意大利本次地震损失惨重的原因?

正确答案

1.B     2.B     3.C     4.C     5.B

6.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亚欧 非洲

7.阿尔卑斯山  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挤压而成

8.④   便利的海洋运输

9.(1)意大利处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处,并且处在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地震频发。

(2)震源很浅,损失巨大,震中区距离人口密集区太近。

(3)地震发生于当地时间凌晨,当时大多数居民仍处于睡梦之中,处于黑暗中的居民难以有足够时间和反应逃离。

(4)不少遇难居民死于房屋坍塌,而大量房屋坍塌则归因于这些建筑的抗震性差。拉奎拉市许多建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根本不可能抵御持续约半分钟的地震。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右侧四幅图中,能表示甲地气候类型的是_________。

(2)北京的气温年较差为31.2°C,华盛顿(38.8°N)的气温年较差为25.3°C,北京的年较差大于华

    盛顿的主要原因是北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图中C洋流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B、C三支洋流的水温由高到低的排列顺

    序是__________________。

(4)今年入秋以来,飓风频频“光顾”墨西哥湾一带,给周边国家带来危害,美国更是深受其害,损失

    惨重。你认为飓风频频“光顾”墨西哥湾对美国______________工业影响最大。

(5)若在图示范围内自南向北沿大陆西海岸旅行,沿途经过的自然带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正确答案

(1)B

(2)受季风环流影响显著(或深受冬夏季风的影响)

(3)加利福尼亚寒流;C;A;B

(4)石油(或能源)

(5)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为两地区某月等温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表示的季节是_________,乙图表示的季节是_________。

(2)在甲、乙两图中分别用箭头“→”标出沿岸洋流的运动方向,并说明这些洋流对沿岸地区气候和海洋资源方面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资料:

乙图中某国在2007年8月接连发生里氏7.7级和7.5级两起强烈地震。在地震发生之后,海啸预警中心及时发布了海啸预警。

(3)根据所学的地理知识,简述地震的成因及影响灾情的主要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夏季;冬季

(2)画图略。(洋流方向标注在等温线凸出处)

对气候的影响:寒流,起降温、减湿的作用;对海洋资源的影响:上升补偿流,渔业资源丰富。

(3)原因“略”

影响灾情的主要因素:震级大小;震源深度;震中距大小;地质构造;建筑物抗震强度;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监测预警系统;灾害管理体系等。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为______________斜,B为______________斜。

(2)①、②、③、④四处岩石中,若要开采坚硬的岩石作建筑材料,宜选择①处还是②处? ______________处;若要开采优质花岗岩作装饰材料,宜选择③处还是④处? ______________处。

(3)A、B两处有一处为自流井,它位于______________处;A、B两处有一处为良好的储油构造,它位于______________处。

(4)任意采伐A处山区的森林,将会导致附近的河流含沙量______________,水旱灾害加剧,甚至可能造成______________等地质灾害。

正确答案

(1)背;向  

(2)②;③  

(3)B ;A   

(4)增加;滑坡、泥石流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据报道,上海市2006年多次受到咸潮入侵。经过近15年的数据和技术积累,上海已经具备精确预报咸潮入侵长江口的技术能力。咸潮是指沿海地区海水通过河流或其他渠道倒流进内陆区域后,水中的盐分达到或超过250亳克/升的自然灾害。据此回答:

(1)咸潮发生时,长江口以东海区海水的实际盐度最可能是下图中的哪条曲线:     

(2)咸潮多发生在           地区、

           季节

(3)引发咸潮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4)咸潮发生时可能对当地的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带来什么危害?

(5)从长远看,防治咸潮可采取哪些措施?

正确答案

(1)A (2) 沿海(或河口) 冬半年(3)河流流量较小;气候转暖,海平面上升;地势地平。(4)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对企业生产造成威胁,生产设备容易氧化、腐蚀,锅炉容易积垢;造成地下水和土壤内的盐度升高,危害到当地的植物生存。(言之有理即可)(5)加强监测,建立预警机制;采取调水以淡压咸;对河流水资源及河道泥沙等加强统一调度、统一管理;节约用水 

咸潮发生在我国沿海地区,主要原因是河流水量减少,海水倒灌进入陆地,使地下水和河水变咸,属于自然灾害,也与人类活动有关,治理的主要措施是引淡水进入沿海地区的河流中,压制海水进入陆地。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C分别叫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面;C处的平均深度为(大陆部分)___________千米,A处的深度为___________千米。

(2)B、D分别是地球内部的两个圈层,它们分别叫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E、F分别叫__________和__________波,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G和H的主要不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古登堡界面;莫霍界面;33;2900。

(2)地幔;地壳。

(3)纵波;横波;E速度快,F速度慢,在地下2900千米处,E波突然减速,而F波突然消失。   

(4)G为液体, H为固体。

下一知识点 : 中国的自然灾害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