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 共881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在日本本州岛仙台港以东130千米处(北纬38.1,东经142.6)太平洋海域发生了里氏9.0级的地震,引发海啸,并导致福岛核电站出现了核泄漏事故。
材料二:日本地震震中示意图和日本地震后海啸传播时间(单位:小时)图。
(1)日本多地震的原因是位于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板块的________(生长或消失)边界。
(2)阐述图中海啸传播的时空分布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核泄漏带来核辐射,请运用大气环流和海水运动知识,分析北太平洋东岸各国成为继日本之后核辐射物质污染最严重地区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亚欧;太平洋;消亡
(2)距震源越远的地区,受海啸影响的时间越晚;受日本岛、台湾岛等到屿屏蔽,背离日本大地震震源方向的地区受海啸影响时间更晚,有的地区未发生海啸。
(3)大气环流:时值北半球冬半年,亚欧大陆主要受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控制,盛行西北风,北太平洋东岸位于盛行风向的下风向海水运动:辐射物质进入大洋,污染物会随着洋流顺时针流动,流向太平洋东岸,因此北太平洋东岸成为继日本之后核辐射物质污染最严重的地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2011年1月25日,巴西里约热内卢州山区洪水引发的泥石流灾害已造成806人死亡,500 多人失踪。
材料二:下图为山区泥石流发生示意图。
(1)泥石流形成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泥石流发生时,正确的逃生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
(3)此次巴西泥石流损失严重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出预防泥石流灾害的具体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大量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降水
(2)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跑或向未发生泥石流的高处跑
(3)巴西泥石流发生地区主要地形为山地,坡度大;地表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强暴雨为泥石流发生提供动力条件;该处人口、建筑物集中,人类活动密集;相关部门没有及时做好灾害预报和预警工作。(任答3点即可)
(4)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及时准确发布灾害信息;提高建筑物的抗灾能力,建设护坡工程;在山区植树造林,加固地表;建立健全防灾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增强民众的防灾减灾能力,加强防御灾害的宣传教育。(任答3点即可)
读下图,回答问题。
(1)此自然灾害主要是由人为原因造成的,但它是一种自然现象,说明自然灾害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其防治即要依靠自然科学和_____________,也要依靠___________和人的思想观念的进步。
(2)图中所示地区的自然灾害,产生的原因主要是_____(填选项)
A、矿物燃料的大量燃烧
B、不合理的灌溉
C、过度开采地下水
D、过度樵采和乱垦滥牧
(3)下列灾害中,可能是地面沉降引起的是____(填选项)
A、海水倒灌,水质变差
B、降水增多,形成洪涝
C、气候变干,干旱加剧
D、地壳活跃,地震增加
正确答案
(1)自然和社会的双重性;工程技术;社会科学
(2)C
(3)A
依据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A、B两地区,易出现土壤盐碱化现象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盐碱地的基本治理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凤阳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A、治理措施:引淡淋盐;井排井灌;秸秆覆盖;营造防护林;间作套种等
(2)(风阳地处淮河流域)属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夏季降水集中;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水系发达,流域面积大,无天然人海河道}中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泥沙淤积。
2010年第13号超强台风“鲇鱼”台风中心于10月19日上午,进入我国南海东部海面。根据材料和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台风登陆中国大陆,广州市和南宁市都普降暴雨,而广州出现了更严重的洪涝灾害,且经济损失更为巨大,试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台风带给我国的灾害损失巨大,但有专家指出,如果防御台风得当并加以利用,台风也并非一无是处,而且在气候、科研、能源等领域都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解释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台风属于热带气旋的强烈发展,而热带气旋的分布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世界上受热带气旋威胁最严重的地区有哪些?(至少写三个地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广州距海较近,地势低洼,灾害强度大;广州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灾害造成的损失更大。
(2)同意。台风带来的降水可以缓解旱情;对台风的研究有利于了解大气运动的规律;台风的能量巨大,如果能够开发利用,效益很大。
(3)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我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加勒比海地区和美国东海岸。
读印度乔塔那格浦尔工业区和中国的沪宁杭工业区图,回答问题。
(1)根据图中信息,比较两个工业区区位条件的异同点。
(2)沪宁杭地区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该地区自古就是国家的粮仓,曾经向北方地区输送了大量的粮食,但近些年由粮食的输出区变成了粮食输入区,试分析造成这种转变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示两地区都是自然灾害频发区,试列举两地共有的自然灾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
(2)季风水田农业;①城市化的推进占用部分耕地;② 城郊农业的发展、出口农产品基地建设,使得粮食作物占地面积缩小;③人口数量的增加,粮食需求量增长。(任意答出2点即可)
(3)台风(飓风)、洪涝、干旱、风暴潮等。
图1是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图2和图3分别是对应区域的景观和气候资料,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依据图1和图3判断布里斯班的洪涝多发的当地季节,并从气候、地形、河流角度分析布里斯班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比甲乙两区域水文特征的主要差异,并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比澳大利亚东北部沿海,分析澳大利亚东南部沿海港口运输更为发达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夏季;降水集中夏季,降水量大;位于河流下游平原区,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河流流程短,落差大,汇水速度快,汇水量大
(2)甲处比乙处流量小,流速慢(或乙处比甲处流量大,流速快);原因:乙处位于大分水岭的迎风坡,降水丰富,水量大;乙处单位距离落差大,流速快
(3)东南部城市人口密集;工业发达;离农业发达地区距离近;东南部沿海没有大量珊瑚礁,有利于发展航运;殖民者最早到达地方,发展历史悠久,开发时间早;对内交通线密集,交通便利,腹地广阔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
材料二:下图为北方15个省(市、区)2005年1月平均气温及采暖耗能变化图
2005年1月北方15个省(市、区)气温距平(℃)和采暖耗能变率(%)
(1)我国北方大部分省区1月平均气温____(偏高、偏低),图中1月平均气温偏高比较明显的两个省区
其采暖耗能分别减少了____和____。
(2)我国北方冬季气温总是比南方低,采暖耗能多,但酸雨危害的面积比南方小很多,主要原因是____
___________。南方酸雨危害最严重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___。
(3)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偏高;8.5%;15.8%
(2)降水较少;西南地区
(3)①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②热带雨林等植被的减少。
阅读下面的图文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近海发生9.0级地震,此后接踵而至的海啸和核泄漏危机使这个国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之中。
材料二:下图为太平洋中两区域示意图。
(1)日本地震引发巨大海啸,这说明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具有___________性。
(2)日本和A国均处于太平洋的西岸,在同等情况下(假定两国东海岸相应位置均发生同等级别的地震和海啸),海啸对A国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小,试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述日本冬、夏季降水的空间分布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日本核电比重约占其能源消费结构的30%,试分析日本核电比重高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日本狭窄的国土上聚集着大大小小两千余处温泉,试分析其形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链发
(2)澳大利亚东海岸分布有平行于海岸的大堡礁,它的存在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海啸发生时海水上涌的速度和规模。
(3)冬季西北多,东南少;夏季东南多,两北少。
(4)日本煤、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短缺;经济发达,国内能源需求量大;核能能量密集,地区适应性强。
(5)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温泉。
读下列关于地震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0年以来世界上发生了一系列强烈地震,图中显示了其中六次大地震的时间、地点和震级。
材料二:
2010年2月27日智利地震,引发滑坡等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地震引发的海啸甚至波及到日本,导致该国水产设施严重破坏,海水养殖遭受巨大经济损失。
材料三
海地多年来政冶经济不稳定,许多建筑物无法达到合格的抗震标准。而智利社会相对稳定,经济较为繁荣,政府颁布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将不合规范的房屋拆除。
材料四
(1)读图判断图中地震发生地所属的火山地震带,填写下表。
(2)图中地震发生地①、③、⑤所处位置分别是太平洋板块与________板块、________板块、________板块的交界处。从材料1和材料2可知,这些地震体现的自然灾害具有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3)智利地震震级高于海地地震,但破坏程度相对较小,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
(2)印度洋、亚欧、美洲;广泛性、突发性、频发性、群发性和破坏性
(3)智利首都震中距远于海地;智利震源深度大于海地;智利建筑物抗震能力强于海地。
读下图,图中箭头表示20世纪下半叶本地区产业转移方向,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示范围内板块界线的类型及板块的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国除了多火山、地震外,还经常发生哪些地质灾害?并简要解释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A国夏季东南部沿海多降雨,冬季西北部沿海多降雪,请阐述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有哪些?请从经济发展水平角度解释图中所示的产业转移规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消亡边界;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
(2)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原因:①A国多山,地形复杂,相对高度大;②A国地质构造复杂,地震活动频繁,岩石遭受强烈破坏;③A国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强度大,多暴雨。
(3)A国(日本)为季风气候,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冬季盛行西北季风。夏季东南季风从太平洋上吹来,加之日本暖流的影响,太平洋沿岸(东南沿海)降水较多;冬季西北季风经过日本海时,会携带一定的水汽,加之西北季风为寒冷气流,所以日本海沿岸(西北沿海)降雪较多。
(4)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①劳动力;②内部交易成本;③市场;④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或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原生产地地价昂贵,原生产地环境污染严重)。按经济发展水平由高向低逐次转移。
读下侧世界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空:图中M是______________海峡,通过该海峡主要的运输物资是______________。
(2)据图中等值线分布特征,简要说明图中Q地及其附近地区年降水特点和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05年10月8日,N地发生7.6级强烈地震,约有3万到4万人在地震中丧生。简述该地地震多发的原因和本次地震破坏力巨大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图中信息说明图中棉花种植区棉花生产的有利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示地区的气候对上述棉花种植有什么不利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 )霍尔木兹; 石油
(2 )降水量比其它地区多且地区差异较大。 Q 地主要是喜马拉雅山地区,受夏季风和山地地形影响,降水充沛;而山地地形相对高度大,导致降水量的垂直分异明显
(3 )N 地位于两大板块交界处,板块相互挤压碰撞,产生强烈地震。由于本次地震震级大,而且震中人口密度较大,所以造成大量的人口伤亡和财产的损失。
(4 )热量充足,有灌溉水源,土质较好(沙质土壤)
(5 )该地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风来得早或晚、风力强或弱,会造成涝灾或旱灾。
新华网北京12月26日电据我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04年12月26日8时58分,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近海(北纬3.9度、东经96度)发生8.7级地震。震中距海岸约30公里。地震引发强大的海啸,给印度洋北岸国家造成了罕见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
根据以上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地震发生时,处于震中海面上的轮船上的乘客
[ ]
A、只感觉到上下颠簸
B、先感觉到上下颠簸,后感觉到左右晃动
C、只感觉到左右晃动
D、先感觉到左右晃动,后感觉到上下颠簸
(2)中国救援队到达灾区后,看到的以下情形,哪些是真实的?
[ ]
A、去印尼的救援队说灾民们饥寒交迫,蜷缩在凌厉的寒风里
B、去泰国的救援队说看到许多着黄色佛袍的僧侣
C、去马尔代夫的救援队说这儿地势低平,有许多的岛礁
D、去印度东部沿海的救援队说这儿雨水太多,经常阴雨连绵
(3)受本次海啸袭击严重的印度东部沿海(图中字母C带)农业发达,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为_________,
这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孟加拉湾沿岸地区经常遭受飓风、海啸和风暴潮的袭击,请简要说明其自然原因。人类可采取哪些
措施减少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中国与A、B半岛上的国家开展经济合作时,提出了合作建设泛亚铁路和合作开发澜沧江流域的意向
或方案,请根据所学有关地理知识在建设泛亚铁路和开发澜沧江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协调开发
和环境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A
(2)BC
(3)水稻种植业;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科技水平
低
(4)位于板块交界处,海洋地火山、地震频繁,这些地质灾害经常产生海啸;夏季风(西南季风)的影
响;孟加拉湾为向南敞开的喇叭形海湾。加强火山、地震的监测预报;利用气象卫星加强气象预报;
建立气象灾害、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系统。
(5)在建设泛亚铁路和开发澜沧江时,应注意该区域为地质灾害多发区,要注意防止地震、滑坡、泥石
流的危害,注意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好生态环境。
读欧洲西部区域图,结合A城市最低气温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一位在A城市留学的中国学生,1月份乘轮船回国探亲,经过直布罗陀海峡时,发现风浪很大,船员
解释说:这是这个季节该海域常见的现象。请你分析上述现象的成因,并说明其对航行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气温资料,分析该时段英国有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并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河流B为一条重要的国际性河流,航运价值大,请运用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原理说明其航运价值
大的自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直布罗陀海峡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海峡走向与风向一致,海峡对风有狭管作用。
(任答两点)影响:东行船只顺风顺水(或西行船只逆风逆水),若风浪过大会造成船只颠簸,危害
航行安全。
(2)冬季,位于大西洋东岸,受西风控制,气候湿润、降水丰富;该时段气温多在零度以下,降水形式
以雪居多,因此容易出现雪灾。
(3)该河流所处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丰沛且全年分配均匀,使河流水量充沛;气候温暖,无结
冰期;欧洲西部地形平坦,水流平稳;森林覆盖率较高,河流含沙量小;河流出海口地处英吉利海峡
附近,交通位置重要。
2009年6月16日,中缅签署《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缅甸联邦能源部关于开发、运营和管理中缅原油管道项目的谅解备忘录》,中缅管道今年9月份全面开工。该管道两起缅甸西海岸实兑港,东至我国昆明,全长1100 公里。结合东南亚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亚洲多瑙河”之称的河流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
(2)A河是缅甸著名河流,其下游有广阔的缅甸三角洲,是缅甸的重要产粮区,常发生洪涝灾害。请据图分析缅甸三角洲洪涝多发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中缅石油管道建设对我国的积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D
(2)地势低洼,排水不畅;降水丰富,来洪量大;夏季飓风影响;大河人海口,海潮顶托强烈。
(3)有利于实现石油进口多元化,做到进口西亚石油不会过分依赖马六甲海峡;缓解石油紧张状况;促进西南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两南地区经济,有利于西南地区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有利于少数民族的团结。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