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下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A国主要地形区是_________;该国水灾特别频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国近30年来,沿海海平面呈持续上升的趋势,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地震发生时北京时间为26日8时58分,A国首都的地方时约为__________时________分;此次海啸给印度洋沿岸国家带来巨大损失,试从自然原因方面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恒河三角洲;该国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5~10月,且多暴雨,河口三角洲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流上游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导致河床淤塞

(2)人类的生产、生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同时大面积砍伐森林,导致温室效应增强,气候变暖,海水膨胀,冰川融化,海平面持续上升。

(3)6;58;此次地震震级较大,引发了强烈的海啸,印度洋沿岸国家离震中较近,沿岸地区或岛屿地势低平,防御能力差。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12,回答下列问题。(36分)

2011年3月11日发生在日本东北部海域的里氏9.0级地震诱发了海啸,大船渡市的海啸浪高达到23.6米。

(1)简析海啸对大船渡市破坏严重的主要原因。(6分)

表:2009年中、日部分数据比较

 

石油自给率(%)

能源消费总量(亿吨石油当量)

人口数(亿)

核电占全国发电总量的比重(%)

日本

0.2

5.8

1.28

34

中国(大陆)

50

20.3

13.3

1.12

 

核电站主要用铀-235裂变产生的能量来发电,它不排放CO2,产生的核废料也绝对封存。核电站运行需要大量冷却水。一座100万千瓦的核电站每年需要铀燃料30~40吨,而相同功率的火电站需要耗煤300~400万吨。

(2)说明日本大力发展核电的主要原因,指出核电站适宜布局的地区。(8分)

日本福岛核电站因地震导致核泄漏,放射性物质一部分随大气扩散,一部分随水流出。

(3)某同学说:“至少4月之前,日本的核泄漏不会影响中国。”请分析其判断的依据。(4分)

近年来多家日本公司在我国建立生产基地,中、日在产业链环节和产品周期上的分工情况如图13所示。大地震加速了日本制造业向境外转移。

(4)从产业链环节和产品周期阶段概括日本向中国转移的产业特点,说明产业转移对日本区域发展的影响。(10分)

产业转移促使日本更加关注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成为日本经济的增长点。

(5)读“东京上野公园景区图”(图12),评价其景区规划的合理性。(8分)

正确答案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M国一直洪灾不断,1944年的特大洪水,造成300 万人伤亡;1988年再次发生骇人洪水,致使3000万人无家可归。洪灾使该国成为世界最贫穷的国家之一。某校地理活动小组欲对该国洪灾的成因做专题探究,请你帮助其完成探究过程:

(1)搜集资料:从环境整体去考虑,该小组应查阅哪些自然要素地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探讨交流:图中符号N表示热带气旋,分析该天气系统导致该国涝灾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列举M国所在的自然灾害带除热带气旋外还有那些灾害多发(名称)。(至少2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孟加拉国或M国的)地形图、水系(河流)图、气候(降水量)图

(2)(热带气旋会带来)暴雨天气,导致风暴潮

(3)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或洪水、干旱、低温、风沙等气象灾害(任举两种即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中a为地下岩层断裂震动处,b为与a相对应的地面上的点,c、d、e、f为地面各点,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表示________,b表示________,ab表示________,bf表示________。

(2)当ab距离增大时,地表各点所受影响和破坏将________。

(3)c点所受的影响和破坏比f点________,从图上可看出的原因是c点的________比f点小。

(4)b、c、d、e、f各点受地震的影响和破坏从小到大排列应是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

(2)减小

(3)大;震中距

(4)f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A、B两图,回答问题。

正确答案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回答问题。

(1)此天气系统的名称是_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种天气系统多形成于___________(区域),其影响下的天气特点是____________。

(3)这种天气系统在我国的影响范围是_______一带,其对人类的危害是_______________,对江南地区

    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

(4)世界上_________地区和_________地区也是该天气系统盛行的地区。

正确答案

(1)台风;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中心附近风力在32.6米/秒(12级)以上

(2)热带、副热带海区的洋面上;狂风暴雨

(3)东南沿海;狂风、特大暴雨、风暴潮;缓解早情,带来水资源

(4)孟加拉湾;加勒比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加勒比岛国海地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16时53分(北京时间13日5时53分)发生里氏7.0级强震,首都太子港大片建筑物倒塌,总统府部分坍塌。海地总理估计遇难人数最终可能高达10万。

(1)加勒比岛国海地地震多发,因为海地位于________地震带上。

(2)此次地震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大,请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环太平洋地震带

(2)震级高,灾害强度大;震中位于该国境内,震中距小;建筑物抗震能力差;震源浅、地质结构不稳定、灾情预警系统不完善、救援能力差。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下表回答问题。

印尼海啸波浪到达时间和死亡人数(据《自然》杂志)

(1)从表中可以看出海啸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海啸就我国的分类标准属于________灾害,主管部门是________,按发展过程属于________灾害,

按损失程度属于________灾害。

(3)由此可以看出自然力量通过________的方式对人类构成全方位的威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生活稳定所必不可少的各种基础条件都会受到自然灾害的直接打击。

正确答案

(1)突发性;影响距离远;危害大

(2)海洋;国家海洋局;次生;重大

(3)自然灾害;工矿业;农林牧业;渔业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选修5一自然灾害与防治】

2012年9月7日,云南省彝良县与贵州省威宁自治县交界地区连续发生里氏5.7级(震源深度14公里)和5.6级(震源深度10公里)的地震。震中附近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05人。地震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震后,连续多日的阴雨天气和多地发生滑坡。严重影响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据材料分析,此次地震震级不高但破坏性大的原因。(9分)

(2)简述为减小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应采取的措施。(6分)

正确答案

(1)①震源浅,两次地震产生叠加影响;②建筑物抗震强度低;③震中附近人口密度较大。 (9分)

(2)加强监测预警及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地震发生后,迅速制定救援方案应对。(6分,其它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

(1)地震的破坏性强弱的影响因素有:①地震震级本身的大小;②震源深度;③震中距,即离震中的距离大小;④离地表破裂带的距离;⑤当地的土质,岩性等地质条件;⑥房屋建筑物的质量。依据材料可知:此次地震震级并不高,但是震源深度只有十几公里,比较浅,故破坏性大;而且是连续发生,当两次地震叠加时,破坏性会增大。材料中提到“震中附近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05人。”说明人口密集区离震中较近,即震中距较小,且人口密度较大,故破坏性大。根据图中提到的地震发生位置:横断山区附近。此处位于板块交界处附近,地壳运动活跃,地质条件差,故破坏性大。因当地经济条件落后,故建筑物质量较差,故破坏性大。材料中还提到“震后,连续多日的阴雨天气和多地发生滑坡。”说明地震引发了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不仅会影响救援,还会增大地震所产生的危害。

(2)针对地震破坏性强弱的影响因素和所产生的危害,加上地震的不可抗拒性,故在减小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时要注意做到:加强监测预报,并有提前做好的应急措施,做到应急物资的准备,在地震发生后,迅速进入救援状态;提高人们对地震的防灾减灾意识,减小在地震发生的短时间里做好自我应对;在建设时,依靠科技,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1:地震要素分布图

材料2: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近海当地时间2004年12月26日晨7点59分发生在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发生里氏8.9级地震,震中距海岸30公里。为40年来世界最强烈地震,地震引起的海啸首先袭击泰国南部,然后一路奔袭1600公里,席卷印度和斯里兰卡、马尔代夫、泰国、马来西亚等国,灾难甚至波及到东非沿岸的索马里,东南亚和南亚数个国家,受波及国家死亡人数已超过14万多人。此次地震释放能量相当于6000多枚原子弹的爆发量。

(1)写出下列地震要素A        ,B        ,BC         。一般来说震级越大,烈度越   ,此外,震级还与                    有关。                       

(2)试分析这次地震的位置特点和灾害特点

(3)这次自然灾害给人们留下了难忘的伤痛,谈谈今后如何应对这种灾害?

正确答案

(1)震源.震中,震中距,大,震源深度、震中距、房屋质量(7分)

(2)这次地震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震引发海啸灾害严重、危害范围广(2分)

(3).加强灾害的监测和预报水平,建立印度洋海啸预警系统,增强公民的防灾减灾意识(3分)

本题考查地震灾害。

(1)A处为地震发生的地方,称震源;B为震源对应的地面上的点,称震中;BC表示距离震中的距离;一般来说,震级越大,烈度越大;影响烈度的主要因素: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房屋质量等。

(2)位置:苏门答腊岛位于板块交界处;灾害特点:地震引发了海啸,危害范围更大。

(3)应对地震主要通过加强检测、建立预警系统、加强防灾意识等分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的现象。2012年3月14日,北京市召开本年度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今年北京市将出重拳治理积水点,以避免今年汛期再发生类似去年的城市内涝状况,给市民营造一个安全的城市水环境。

根据材料简述城市内涝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

形成原因:最直接的原因是降水强度太大;现有的排涝设施落后于城市建设步伐;城市不透水层面积扩大;管理不善,城市垃圾堵塞排涝渠道等。

防治措施:加强城市排涝系统的建设、管理和维护;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加强暴雨的预报预警。

本题考查洪涝灾害。洪涝的形成原因主要从自然条件:气候、地形特征和人为原因:对排水条件的影响等方面分析。防治措施主要从气象措施、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等方面考虑。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

    2011年当地时间5月11日,西班牙东南部穆尔西亚接连遭到规模4.4级及5.2级浅层地震袭击,至少造成9人死亡,130人受伤,上万人无家可归,2万多栋建筑被震毁。

资料二:

    据意大利媒体报道,2011年5月12日位于西西里岛的埃特纳火山发生了剧烈的喷发,火山口内岩浆夹杂着火山灰冲天而起,引发的巨响在邻近的一些村镇也清晰可见。此外,由于罗马5·11地震的传言和西班牙发生5.3级地震的事实,埃特纳火山此次规模不小的活动也一度引发了许多当地居民的恐慌,令他们以为地震来临。

资料三:

地中海地区略图

(1)比较火山、地震的异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资料分析,为什么引起意大利许多居民的恐慌?地震可能造成哪些危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共同点:都属于地质灾害,地球内能的释放;突发性强。不同点:火山是地球内部热能的释放,地震是地球内部动能的释放;地震危害比火山大。

(2)意大利、西班牙同位于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地质灾害的关联性很强。地震灾害的危害性比火山大,它可能摧毁建筑物倒塌,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可能引发海啸、火灾、水灾、瘟疫等此生灾害。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10年新年,一场罕见的暴风雪席卷欧、美和亚洲,整个北半球都在瑟瑟发抖!结合上图,分析暴风雪带来的危害和欧洲西部对此应对不及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暴风雪可以直接阻断交通;中断输电线路,破坏输电设施;农牧业减产;物资供应紧张等。(答出两点即可)欧洲西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最低月均温在0℃以上,降水以雨水为主。加之全年降水较均匀,不易产生暴风雪,因此基础设施对于低温和暴风雪的承受能力低。所以面对罕见的暴风雪欧洲西部就措手不及。(分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层面。言之有理即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中新网2010年1月12日电综合报道:澳大利亚第三大城市布里斯班12日仍被百年一遇的洪水围困。下图为澳大利亚局部图,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分析布里斯班易发生洪水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布里斯班位于沿海地区,地势平坦,排水不畅;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东南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布里斯班位于山地迎风坡,降水较多;同时暖流对沿岸有增温增湿作用加大了降水量。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表为2007年气象卫星监测的我国西南三省林区火灾次数统计表。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西南三省林区火灾发生的时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水土保持的角度指出森林火灾对当地造成的危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多发生在冬季和春季。正值西南地区干季,晴天多,降水少。

(2)植被破坏导致地表侵蚀加剧;森林涵养水源功能降低;可能引发山洪、泥石流、滑坡等次生灾害。

下一知识点 : 中国的自然灾害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