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 共881题
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当地时间2009年9月2日,如下图所示地区发生7.3级地震。
(1)许多自然灾害往往诱发出一系列次生灾害,请说出该地地震可能诱发的主要次生灾害。
(2)日本是地震多发的国家,与该地相比,在地震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经济损失比该地大得多,但人员
伤亡少得多,试分析日本经济损失大而伤亡人数少的原因。
正确答案
(1)海啸、滑坡、泥石流、火灾、瘟疫。(答任意两点即可)
(2)日本经济发展水平高,故经济损失大;防范意识强,基础设施抗震性强;灾中应急措施有效,
灾后救护措施得力,故人员伤亡少。
读下图,完成(1)一(2)题。
(1)图中容易形成热带气旋的海域是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于热带气旋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热带气旋是深厚的低气压涡旋
B.在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C.是大气圈中物质运动引起气温突变而形成的灾害
D.可形成于热带的洋面和陆面上
正确答案
(1)A;有广阔的暖洋面,海水蒸发向大气提供充足的水汽,下热上冷的不稳定大气层结,空气上升,水汽凝结致雨
(2)A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风暴潮是海水水位上升的一种现象,它与向岸的西南季风和活跃在夏季的飓风呈正相关的关系。孟加拉湾是世界上风暴潮的多发区之一,也是风暴潮的重灾区。
材料二:
孟加拉湾飓风路径图
(1)推测孟加拉湾风暴潮的多发季节:_______。
(2)从地形、河流、气候、海岸形状、社会经济情况等方面,分析孟加拉湾风暴潮灾害严重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北半球夏季(5~10月)
(2)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流众多,径流量大;热带季风气候,雨季(汛期)加重风暴潮灾害;海岸呈喇叭口形;城市密集,人口众多(答对4点即可)
下图示意塔里木盆地洪灾多发区的分布,下表为塔里木盆地部分灾害频次统计资料
(1)说出塔里木盆地洪灾的时空分布特点。(6分)
(2)分析塔里木盆地洪灾形成的自然原因。(9分)
正确答案
(1)(6分)春夏多,秋冬少(2分)多分布在北部、西部的河谷及山麓地带(4分)
(2)(9分)春夏季节,山地降水强度大,多暴雨;春夏季节,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盆地周围的坡度大,汇流迅速;山麓地区地势较平坦,排水不畅。(答对3点得9分)
试题分析:
(1)读图的图例在图中的位置可以知道洪灾的分布主要在北部、西部,再由表格的灾害频次统计资料看到,洪灾、暴雨灾害主要集中在春夏季节。
(2)洪灾形成主要是要有物质条件—--水,所以必需是在水量比较集中的时候,加上地形地势条件,造成水无法排泄而形成灾害。
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图12示意美国本土飓风、地震灾害的空间分布。
(1)判断甲、乙自然灾害的种类并说明判断的依据。(4分)
(2)说明为防范上述灾害应采取的措施。(6分)
正确答案
(1)甲为地震 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
乙为飓风 东部处在北大西洋飓风侵袭路径上,南部接近飓风源地(4分)
(2)加强灾害预测和预报;制定防灾应急方案;修建避难场所等工程性防御设施;进行防灾教育和培训等。(6分)
试题分析:
第(1)题,根据图例可知,甲自然灾害主要分布太平洋沿岸地区,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应为地震,乙自然灾害主要分布大西洋和墨西哥湾沿岸地区,应为飓风。
第(2)题,结合所学知识,自然灾害的防范措施主要从监测与预报、应急预案、防御设施、教育和培训等方面来解答。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基础性试题,能抓住图示自然灾害的分布特征和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进而可以判断自然灾害的种类,并掌握自然灾害防治的一般措施。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1年10月29日02时54分在秘鲁附近海域(南辟 14.5°,西经76.0°)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约30.0公里。
材料二:秘鲁附近海域地震震中位置示意图(图10)。
(1)地震震源位于 ▲ 层以上的岩石圈。秘鲁位于 ▲ 地带,属地震多发国家。
(2)秘鲁沿岸的自然带主要为 ▲ ,其分布特点有 ▲ 。这种分布特点属于自然地理环境的 ▲ 地域分异现象,其主要影响因素有 ▲ 。
(3)试评价秘鲁沿岸地区发展农业的自然区位条件。 ▲ 。
正确答案
(1)软流 两板块相互碰撞(挤压)(环太平洋地震带)(2分)
(2)热带荒漠带(1分)南北延伸(向低纬沿伸)、狭长分布(1分)非地带性(1分)洋流;地形(2分)
(3)有利:沿海平原地形平坦;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气温日较差大;渔业资源丰富(4分)
不利:沿海平原狭小;气候干燥;水源短缺(3分)
(1)根据震源深度约30.0公里判断地震震源位于软流层以上的岩石圈。秘鲁位于两板块相互碰撞地带,属地震多发国家。
(2)秘鲁沿岸的自然带主要为热带荒漠带,其分布特点有南北延伸、狭长分布。这种分布特点属于自然地理环境的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其主要影响因素有洋流;地形。
(3)秘鲁沿岸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有沿海平原地形平坦;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气温日较差大;渔业资源丰富。不利条件有沿海平原狭小;气候干燥;水源短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10年我国部分地区的自然灾害十分严重,灾害种类多、范围广、程度深、危害大,干旱、洪涝、滑坡、泥石流等各类灾害均有不同程度发生,部分地区重复受灾,特别是区域性极端暴雨、阶段性严重干旱、大范围滑坡、泥石流等给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影响。
(1)自然灾害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说明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范围广、程度深、危害大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破坏等。(任答两点即可)
(2)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地质条件复杂;地形以山地为主,多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地处东亚季风区,深受季风影响,气象灾害多发;各种灾害相互关联,一种灾害的发生往往诱发其他灾害的发生。(任答3点即可)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巴西里约热内卢州北部山区2011年1月11日晚遭遇强降雨,多处道路和房屋遭泥石流冲垮。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巴西里约热内卢州北部山区泥石流发生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该地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防御泥石流灾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连日暴雨;地形崎岖;植被破坏严重。
(2)加强监测、预报和预警;大力植树造林,实施护坡工程;加强对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政策、法规;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任答2点即可)
下图为1971~2001年非洲各国受灾人口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非洲各国最严重的自然灾害类型是________,受灾最严重的国家位于________高原。
(2)非洲受灾人口主要集中在________沙漠以南地区,大部分处于________气候区,该气候区的降水变
率____。
(3)指出非洲自然灾害频发会出现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干旱;埃塞俄比亚
(2)撒哈拉;热带草原;大
(3)粮食减产,出现粮食问题;流行病传播,危及健康。
【自然灾害与防治】自2013年以来东北经受秋雨多、冬雪大,加之春季气温低、回暖晚的影响,农业生产面临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如图示意2013年4月某日东北某地备耕土地的渍涝景观。据此回答问题。
(1)分析该地2013年春涝严重的自然原因。(6分)
(2)指出春涝对农业生产的主要危害,并简述减轻春涝危害的主要措施。(9分)
正确答案
(1)(6分)
上一年秋季降水多,冬季雪量大,地面积雪增多,土壤含水量增多;入春以来,气温偏低,土壤解冻缓慢,不利于地下水下渗;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大量冰雪融水在低洼地聚积;地势低洼,排水下畅。(答出3点即可,每点2分。)
(2)(9分)
影响春播,延误农时。(3分)
在积水地块采取疏通排水渠或新挖排水沟;加快除雪措施;选用抗涝早熟作物。(每点2分。)
试题分析:
(1)该地是我国东北地区,纬度高,降水主要在夏秋季。2013年春涝严重的自然原因:主要是上一年秋季降水多,冬季雪量大,地面积雪增多,土壤含水量增多;入春以来,气温偏低,土壤解冻缓慢,不利于地下水下渗;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大量冰雪融水在低洼地聚积;地势低洼,排水下畅。
(2)春涝对农业生产的主要是危害春播,延误农时。因地表积水,无法进行播种。减轻春涝危害的主要措施是在积水的地块采取疏通排水渠或新挖排水沟;加快除雪措施;选用抗涝早熟作物。
对下列灾害进行分类。
A黑子爆发;B干旱;C海啸;D土壤盐渍化;E水土流失;F泥石流;G滑坡;H物种灭绝
1.属于天文灾害的是____。
2.属于气象灾害的是____。
3.属于水文灾害的是____。
4.属于地貌灾害的是____。
5.属于地质灾害的是____。
6.属于生物灾害的是____。
正确答案
1.A;2.B;3.CD;4.EF;5.C;6.H
自然灾害(10分)农业气象灾害是由于不利气象条件的出现而使农业生产遭受损失的自然灾害。下图为2013年2月初中央气象台发布“全国农业气象灾害预估与防御重点分布图”。
(1)试依据图示分析任意两种农业气象灾害对所在区域农业生产的影响。(4分)
(2)请你谈谈如何预防B、C等地的旱情。(6分)
正确答案
(1)A-强降雪易使棚圈损毁倒塌,掩盖草场,强降温会使作物和牲畜受冻害严重;B-对冬小麦返青生长不利;C-春播用水紧张,影响小麦、油菜、蚕豆等小春作物生长发育;D-影响油菜、冬小麦等越冬作物正常生长。(每点2分,任答两点即得满分)
(2)积极整修水利、开发水源(兴修水利工程);优化水资源配置(合理分配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增强农作物耐旱抗灾的能力等。(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得满分)
试题分析:
(1)A分布在东北和西北地区,冬季受蒙古西伯利亚冷空气影响,容易发生大风降温、降雪等灾害,强降温可能使作物和牲畜受到冻害,降雪可能压倒棚圈、掩盖草场,导致牲畜食物不足。防御主要是加固棚圈,储备牧草,保障牲畜安全过冬。
B位于华北地区,主要干旱灾害是春旱,春季气温回升,蒸发旺盛,小麦等作物生长需水量大,而锋面雨带尚未到达,导致土壤缺水,影响小麦返青生长,造成旱灾。防御以引河水,地下水灌溉为主。
C位于云贵高原地区,主要干旱灾害是在冬、春季,这里是湿润区,石灰岩分布广,多溶洞、地下河,导致地下水丰富,但地表水缺乏。造成地面作物缺水的情况。防御以加强水利建设,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
D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湿渍灾害是指冬季低温阴雨天气,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正在拔节,油菜陆续抽薹,抗寒能力下降,持续低温阴雨天气将使在田作物根系活力下降,植株生长缓慢,茎干水分增多,抗倒伏能力减弱,病害发生加重,造成减产。
(2)B、C两地地表水缺乏,所以要整修水利,充分利用地表水,打机井,适当利用地下水,优化水资源配置,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发展培育耐旱作物,提高抗旱能力。
(共10分)图12为我国某地区某类灾害成因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说出甲、乙、丙三种自然灾害及其所属类型。
(2)该地区最有可能是_______________(地形区),此类自然灾害在成因上具有______________性。
(3)说出乙灾害高发季节及其危害。
正确答案
(1)春旱;寒潮;沙尘暴;气象灾害。
(2)华北平原,关联性(连锁性)。
(3)初春;深秋;农作物遭受冻害;冰冻使交通阻塞(电力通信中断;感冒患者增加等,合理即可)
(1)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分类。气象灾害:是指因暴雨洪涝、干旱、台风、寒潮、大风沙尘、大(浓)雾、高温低温等因素直接造成 的灾害。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海洋灾害是指源于海洋的自然灾害:海啸和风暴潮。图中甲可能为春旱,乙为寒潮,丙为沙尘暴,都属于气象灾害。
(2)根据图示人口密集,春旱严重,所以该地区位于华北平原地区,图示自然灾害在成因上具有关联性。
(3)乙自然灾害为寒潮,寒潮在初春和深秋为高发期,产生的危害有农作物遭受冻害;冰冻使交通阻塞。
(10分)【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
石漠化是指地表植被遭破坏,基岩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贵州是我国西南石漠化面积最大的省区。
(1)分析贵州石漠化的成因(6分)
(2)列举出四种与石漠化相关联的自然灾害。(4分)
正确答案
(1)自然原因:降水丰沛、集中(气候暖湿);山高坡陡(喀斯特地貌广布);土层较薄,易发生侵蚀。(3分)
人为原因:滥砍滥伐(过度樵采)、不合理耕作方式(过度开垦)、工
矿建设等。(3分)
(2) 关联性灾害:滑坡、泥石流、山洪、旱灾。(4分)
试题分析:
(1)石漠化主要表层土壤严重流失而使基岩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其成因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自然原因主要从地形、气候、土壤等角度回答,贵州地处云贵高原地区山高坡陡,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且集中易造成土壤流失;再加上土层较薄及人为的不合理的开垦和破坏植被使贵州石漠化严重。
(2)自然灾害之间存在关联性,由于石漠化加上该地降水集中容易造成滑坡、泥石流;由于植被破坏使森林的涵养水源功能大大减弱,容易发生山洪、旱灾。
读图,回答问题。
(1)A、B两地所在地形区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_______________。
(2)H、M所在地区主要自然灾害类型?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滑坡、泥石流
(2)洪涝、干旱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