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3分)

⑴汶川地震的发生,是亚欧板块受到印度洋板块挤压,_______高原抬升,高原周围边缘形成大量断裂带,岩石圈在此断裂震动造成的。

⑵汶川地震震级为8.0级,震中烈度达到11度,距震中最近的省会城市烈度达到了_______度。

⑶汶川地震死亡人数之多,损失之严重世界罕见,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区地处山区,在地震中,与地震相关联的___________灾害特别多,损失因此特别大。

正确答案

⑴青藏 ⑵7 ⑶地质(次生,滑坡、泥石流)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下图及以下资料,分析回答。(10分)

资料:我国气象部门规定,日降水量大于50 mm称为暴雨。100~200mm称为大暴雨,大于200mm称为特大暴雨。右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多年平均最大日降水量分布图。

(1)分析图中所画河流中下游平原成为洪水重灾区的共同原因。(5分)

(2)简述洪水造成的主要危害。(5分)

正确答案

(1)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季风气候,多暴雨;上游山区植被破坏严重;中下游平原人口和财产密集;人口和财产的防抗洪的能力还不足(每点1分,共5分)。

(2)造成人员伤亡(1分);淹没损毁作物(或农田)、林木、道路、建筑(或乡村城市)

桥梁等(每点1分,最多4分。其它答案合理也行)。

试题分析:

(1)洪涝灾害严重的原因在于降雨集中,河流上游蓄水能力差,下游排水不畅;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损失严重。

(2)洪涝灾害的危害一方面淹没财物,一方面造成生命的伤亡。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0分)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国家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4月14日7时49分,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北纬33.1度,东经96.7度)发生7.1级地震源深度约33公里。截止到2010年4月24日,青海玉树地震死亡人数上升至2192人。 

材料二 青海广播网讯(4月15日),未来一周玉树震区和救灾沿线将出现降雪、大风和降温天气。根据气象预报,22号白天到23号夜间,玉树震区仍然阴天有中雪。西宁到共和沿线有小阵雨,共和到清水河沿线有小雨雪,清水河到玉树公路沿线阴天有中雪,有6到7级偏西风,山口地区最大风力可达8到9级。

材料三 海地当地时间20 1 0年1月1 2日下午4点53分发生里氏7.3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约10公里,震中离海地首都太子港只有l 5公里。这次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最终可能超过l0万人。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对比分析两地区死亡人数差别巨大的原因可能有哪些?(4分)

(2)结合图片和 材料信息简述玉树地震救援面临的主要困难有哪些?(6分)

正确答案

(1)玉树较海地①震级相对小;②地广人稀;③震源深度深。(答出2条得4分,反之亦可)

(2)①处于高原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存在严重的高原反应;②地形非常复杂,主要受灾地点沿峡谷地带分布,交通困难;③天气条件恶劣,陆路,航空受阻;④地理位置偏僻地广人稀(答对3条得6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13年1月以来,全国中东部地区自北向南出现了严重的雾霾天气,被网友戏称为十里“霾”伏,自强不“吸”,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雾霾是雾和霾的统称,两者的差异在于雾的相对湿度比霾大,霾的固体悬浮物较雾多。下图为中央气象台发布的2013年1月14日20时至1月15日20时全国霾和雾天气预报。

材料二:下表为上海在2013年1月12日至17日间气温、风向、风力和天气状况的变化情况。

2013年1月部分日期的天气状况

(1)根据材料一,比较图示时间段内雾和霾在我国空间分布上的相同处。(4分)

(2)上海在1月15日灰霾天气后,经历了什么天气过程?判断依据是什么?(6分)

(3)该天气过程出现的原因是什么?(2分)

(4)冬季的逆温现象会加剧大气污染,造成灰霾持续不退,其原因是什么?(4分)

正确答案

(1)相同点: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均有分布(4分);

(2)冷锋过境(2分);判断依据是:气温下降(2分),刮偏北风,且风力增强(2分);

(3)反气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的运动使冷空气扩散南下(2分)。

(4)逆温时,近地面大气的气温分布特点是下部低、上部高(2分),因此大气下部密度比上部大,不易发生对流运动(2分)。

试题分析:

(1)根据左图分析,霾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华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右图雾主要在东部季风区,因此,雾和霾共同分布区在华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

(2)根据材料二,1月15日后气温下降,风力增强,出现阴天,可能经历冷锋天气;冷锋过境时,因温差大产生气压差,形成水平气压梯度力,产生了风,因受冷气团影响气温下降。

(3)冷气团源地在蒙古—西伯利亚,受此高压影响,冷空气南下,影响气流所流经地区。

(4)正常情况下,近地面温度高,空气上升,高空温度低,空气下沉,产生对流运动,大气扩散快,但逆温产生时,近地面温度低,高空温度高,空气运动平稳,污染物不易扩散,产生灰霾天气。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0年全球大规模自然灾害共造成的29.5万人死亡。

2010年之所以会成为灾难之年,人类本身的行为是主因。

(1)造成俄罗斯高温并引发大火的天气系统是_____________。

(2)美国中东部多暴风雪灾害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和其他大洲相比,欧洲自然灾害的损失较轻,这与欧洲经济发展水平有没有关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0年之所以会成为灾难之年,人类自身的行为是主因”,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反气旋

(2)中部平原地形有利于冷空气南下;墨西哥湾暖流使美国东部空气湿度增大

(3)有。欧洲经济发达,防灾抗灾能力强,同时因经济总量大,灾害造成的损失对经济的整体发展影响较小。

(4)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是人类自身活动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使全球各地出现极端天气;二是随着全球人口增加,世界上有越来越多地区的居民变得过于密集,在这样的条件下,地震、台风和洪水等大型自然灾害将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阅读中国和日本两国地震死亡人数比较图,完成下列要求。

(1)中国历次大地震中死亡人数差异较大,除震级和震源深度外还受其它多种因素的影响,请指出其它主要的自然因素。(6分)

(2)比较图示时间内中国和日本地震死亡人数特点的差异,并分析原因。(9分)

正确答案

(1)地震时间、震中位置、地质构造等。(6分)

(2)中国死亡人数多(日本死亡人数少);中国死亡人数波动较大(日本在关东地震后,死亡人数波动小)。(4分)日本地震预报技术、防震技术水平高;防震意识强;救援机制完善。(5分)(答案合理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

(1)地震死亡人数的差异,与地震发生的时间、震中位置、地质构造等密切相关。唐山地震发生在夜晚,人们多数在睡觉期间,死亡人数多。发生在白天的,死亡人数相对较少。

(2)对比两图分析,中国地震死亡人数多,日本死亡人数少。中国地震死亡人数波动较大,日本在关东地震后,死亡人数波动小。这种差异主要是日本地震预报技术、防震技术水平高。日本地震频繁,人们的防震意识强。是本是发达国家,国家的救援机制完善。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6分)

材料1:2011年3月13日20时至15日20时,受强冷空气影响,我国中东部出现了一次大范围的大风降温天气过程,其中,西北地区东南部、东北地区东部、华北大部、黄淮、江淮、江汉、江南、华南大部等地降温6 ℃~12 ℃,局部地区达14 ℃;新疆南疆盆地、西北地区东部、内蒙古中东部、华北、东北南部、黄淮、江淮、江南北部等地有5~7级风。

材料2:下图为常年寒潮侵袭我国的路径图。

(1)我国受寒潮影响较小的地区有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地形区)以及台湾和________(省级行政区)等地区。

(2)我国寒潮的源地主要位于______ _____。

(3)试述我国山脉对寒潮的影响。

正确答案

(1)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海南(8分)

(2)西伯利亚(2分)

(3)东西走向的山脉对寒潮具有阻挡作用,(2分)使得山体北侧冷空气堆积,灾害加剧,南侧相对温暖,灾害减弱(2分);南北走向的山脉形成冷空气通道,有助于冷空气长驱南下,直达我国两广地区(2分)。

试题分析:

(1)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受寒潮影响小;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由于有高大山脉阻挡,受寒潮影响小;台湾,海南两省区,由于远离冬季风源地,受寒潮影响小。

(2)我国冬季主要受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影响。西伯利亚是寒冷中心。

(3)我国冬季盛行西北季风,冷空气由西北向东南入侵,形成寒潮。东西走向的山脉阻挡了冷空气的侵入,是山脉的南北两坡差异明显。南北走向的山脉形成了冷空气的通道。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影响我国的台风有西移、西北移、转向三种移动路径,其中转向路径台风常到达我国东部海面或我国沿海地区登陆后转向东北方向,路径呈抛物线状。图1是西太平洋台风转向点的平均经纬图,括号内是台风统计次数,实折线上各点表示纬度,虚折线上各点表示经度。图2是西太平洋部分地区示意图。读图1、图2,完成下列问题。

 (1) 台风转向点自西北向东南方向变化的时段是__________。(2分) 

A.5—6月    B. 6—8月    C. 8—10月    D.10—11月

(2) 图2中,台风中心正从东南向西北偏北力向移动,靠近台湾东部沿海,速度明显减小,有转向的迹象,这个台风可能出现的时段是___________ 。(2分)

A.5—6月    B. 6—7月    C.9—10月    D.10—11月

(3) 图2中的台风靠近台湾时,对台湾的危害主要是通过哪些方式造成的?(6分)

正确答案

(1)C    (2)B    (3) 狂风;暴雨;风暴潮。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下表回答问题

印尼海啸波浪到达时间和死亡人数(据《自然》杂志)

国家

震后

死亡

印尼

30m

228000

泰国

1m

5384

马来西亚

1h

68

孟加拉国

2h

2

斯里兰卡

2h

31000

印度

2h30m

88000

索马里

7h15m

150

小题1:从表中可以看出海啸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小题2:海啸就我国的分类标准属于________灾害,主管部门是________,按发展过程属于________灾害,接损失程度属于________灾害。

小题3:由此可以看出自然力量通过________的方式对人类构成全方位的威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生活稳定所必不可少的各种基础条件都会受到自然灾害的直接打击。

正确答案

小题1:突发性 影响距离远 危害大;

小题2:海洋 国家海洋局 次生 重大

小题3:自然灾害 工矿业 农林牧渔业

考查意图:自然灾害的有关特点和分类

小题1: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根据图中提供的数据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从表中可以看出到达泰国,印尼的时间仅仅几分钟之内,所以具有突发性的特点,而从索马里的有关数据可以看出具有影响距离远的特点,从死亡人数来看具有危害大的特点。

小题2:是要求学生掌握有关灾害的分类。就我国的分类标准,海啸属于海洋灾害,由国家海洋局主管;按发展过程,应是次生灾害,因为一般是由地震等引起;按损失程度应是重大灾害。

小题3:海啸是自然力量威胁人类的一种方式,工矿业、农林牧渔业、社会生活稳定所必不可少的各种基础设施都会受到自然灾害的直接打击

本题的错因是:1.图表中的内容没有挖掘出来,对于数据想说明的问题没有理性的认识。2.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没有掌握牢固。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下面的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

据统计,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各类地质灾害造成的伤亡每年达数千人,经济损失高达百亿元。目前,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不少部门、单位及个人不能正确处理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关系,在生产活动、工程建设中不采取地质灾害预防措施,人为地诱发大量地质灾害,二是公民缺乏防治地质灾害的基本知识,防灾意识薄弱,一旦突发地质灾害发生,常造成人员伤亡。

(1)宣传活动在汛期开展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质灾害是指陆地环境的变化有时表现得__________,当这些自然现象破坏了__________的环境,

危及的时候,便称为地质灾害。

(3)各类地质灾害中,________是一种最严重的地质灾害。

(4)人为诱发地质灾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减少地质灾害,可采取的

预防措施是_______________。

(5)为了增强防灾意识,一方面要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___________系统;另一方面要

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___________体系。

正确答案

(1)在汛期到来之前广泛宣传,落实各项措施,责任到人,提高防灾意识

(2)异常激烈;人类生存;人类生命财产

(3)地震

(4)人类破坏植被;大型工程建设不当;植树造林和护坡等工程措施

(5)监测预警;政策法规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黄河壶口瀑布位于黄土高原深处的两省交界处。下图为中国部分区域图,结合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黄河壶口瀑布位于黄河中游河段,瀑布流向与此河段的整体流向一致,图中照片的拍摄者此时正位于________省(简称)境内。依据图中资料,壶口瀑布的旅游开发条件中,最不利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一:

    图中阴影部分东西狭长,南北窄小,像一条带子缠绕在渭河北部,以干旱严重闻名,被称为“旱腰带”。该地地形破碎,起伏大,属于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这里人口密集,且贫困人口多,是扶贫开发重点区。

(2)简述本地区旱灾灾情严重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葡萄是喜光作物,适宜在坡地上栽培,水热系数(K值)是影响葡萄品质的重要因素。

,其中为水热系数,为温度≥10℃时期的降水量,为温度>10℃期间的活动积温)。

(3)试分析渭北“旱腰带”地区葡萄种植的优势自然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近几年,当地的果农栽培“红地球”葡萄,经济收入得到大幅度提高,葡萄的栽培面积已从前几年不足700hm2增加到2200hm2

(4)依据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提出该区域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晋;地理位置与交通

(2)低山丘陵地形,地表水存留时间短;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蒸发强烈,;植被覆盖度低;人口密集。

(3)光照条件好,水热匹配良好,低山丘陵地形有利于葡萄种植。

(4)进一步发展优良水果产业,促进经济发展,吸纳劳动力就业;禁止乱砍滥伐森林植被,保护生态环境。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图示区域容易发生的地质灾害类型并说明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易发地质灾害,图示观光长廊采取了哪些措施及其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类型:崩塌(滑坡);原因:不稳定坡面,碎屑物多

(2)措施:夯填土石、混凝土层、防水层等工程措施;意义:减小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提高安全性;利于游客观光等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09年秋季以来,西南五省遭遇世纪大旱。云、贵、川、渝、桂等地持续少雨,气温偏高。此次干旱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程度重。

(1)重庆和四川雨水充沛,一旦有一个月不下雨便会发生严重的旱灾,而沙漠地区即使一年不下雨也不

    会发生旱灾,请简述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除了上述灾害外,该区域还有哪些自然灾害频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自然灾害是对人类危害而言的,否则只是自然现象;同等级的灾害,在人口稠密或经济发达地区造

    成的损失,要比人口稀疏或经济落后的地区要大得多。(从两地差异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2)地震、滑坡、泥石流、洪涝等。(答其中的3项即可,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又严重的国家,每年都有一些地区遭受旱涝、滑坡、泥石流、台风、冰雹、霜冻等灾害的袭击,地震灾害也时有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今年我国有些地区遭受近年来少有的干旱,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自然灾害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防灾减灾已成为人们研究的主要课题。

请阅读材料回答:

(1)从自然灾害的形成、危害到防治给我们哪些哲学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运用有关哲学知识,请就防治干旱提出你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人们要尊重和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

    关系。②规律是客观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们要在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

    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谋福利。③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也是可以改变的,人们可以

    利用有利联系,改变不利联系,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④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

    作用。人们要树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2)只要提出的建议能结合哲学知识,合情合理即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造成近10万人死亡或失踪,约37万人受伤。大片房屋倒塌或损毁,北川县城和许多乡镇、村落被夷为平地。地震造成宝成、成昆、成渝铁路多处塌方,通往汶川、北川等地震重灾区的公路因山体滑坡而多处中断。电力、供水设施严重损坏。由于通讯中断,灾区许多地方与外界失去联系。

(1)由材料分析地震造成的危害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发生地震时,应采取的自救措施有________。(多选,填字母)

A.如果住的是平房,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的是楼房,马上跳楼

B.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

C.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带

D.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

正确答案

(1)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交通线路受损、通讯线路受损,电力、供水设施破坏。

(2)BCD

下一知识点 : 中国的自然灾害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